• 产品 | 化繁为简, 适配复杂磁场环境,MT73xx 3D双路输出霍尔锁存器赋能车规电机精准控制

    纳芯微基于3D霍尔原理设计的双路输出霍尔锁存器MT73xx系列,支持SS(速度与速度)或SD(速度与方向)双路输出,符合车规Grade 0标准,可广泛应用于车窗、尾门、天窗等电机控制系统,助力提升速度与位置检测的精度与稳定性,优化整车舒适性体验。 在电机控制系统中,速度与方向信号的精准检测直接影响系统响应速度与运行稳定性。传统方案通常依赖两颗霍尔锁存器组合,对磁环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引发信号相位偏差、同步性差、结构复杂等问题。    MT73xx系列产品集成3D霍尔感应结构,具备天然正交输出特性,能够同时输出双路相位差90°的速度信号(SS输出)或速度与方向信号(SD输出),广泛适用于 “速度-方向”检测场景。这种设计降低了对磁环磁极位置安装精度的依赖,有效规避双路信号相位偏差,简化系统结构,提高整机稳定性,为运动控制检测提供更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 VHS技术加持,适配多元磁环结构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3D感应效果,MT73xx系列采用纳芯微自研VHS(Vertical Hall Sensor)技术,通过XY、YZ、XZ不同轴向感应组合,任意两轴便可天然正交输出,提升信号同步性。    此外,MT73xx系列可很好的兼容磁环结构,无论是轴向、径向或异形磁铁结构,均能保持优良的占空比表现,便于用户根据磁环特性与安装环境灵活调整设计,进一步降低开发难度与调试成本。 双路输出优化系统集成 在系统集成方面,MT73xx的双路输出特性可替代传统单路或双霍尔方案,直接输出SS(速度与速度)或SD(速度与方向)信号至ECU,减少外围冗余位置传感器需求。    这一设计不仅节省PCB空间、简化结构设计,还提升了方案集成度,为客户在电机控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更大自由度。

    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 . 2025-07-23 590

  • 产品 | 新唐科技发布第四代『Gerda™』 系列,车用 HMI 显示 IC 产品开始量产

    新唐科技日本有限公司 (NTCJ) 将于 2025 年 5 月开始量产第四代 Gerda™ 系列车用HMI[1]显示IC,共三款型号(Gerda-4M、Gerda-4L 和 Gerda-4C)。    该系列产品阵容将根据因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各种车载 HMI 设备的应用,通过整合图像处理技术、安防和显示安全功能,为实现提高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 HMI 解决方案做出贡献。 产品亮点 搭载多种图像处理引擎和2.5D GFX[2],可提升电子后视镜、AR-HUD[3]、仪表盘显示功能的可视性,为驾驶员提供更舒适、更稳定的安全驾驶支持系统。    内置高速、大容量内存,无需外部内存即可构建高性能 HMI 系统,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显示性能。    配备 OTA 和安全启动功能,可降低汽车网络安全风险并支持功能安全 ASIL-B,有助于实现安全可靠的系统。    随着各国对安全和舒适需求的变化以及安全法规的收紧,汽车行业正在推进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引入。 因此,负责车载设备和驾驶员之间通信的 HMI 设备(人机界面)需要以快速,即时,准确地查看方式显示信息。 此外,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的多项智能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这些先进的设备被广泛引进在车辆中,包括摩托车和小型移动车辆等相对低成本的车辆,增加功能安全和平衡成本是具有挑战的。    为了实现这些社会需求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三款第四代 Gerda™ 型号,产品系列配备了广泛图像处理技术和高级安全功能的车载 HMI 显示 LSI,并已开始量产。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方式,并探索汽车行业的新未来。 新品特点 专有的图像处理引擎同时实现可视性、舒适和安全性的 HMI 设备。 它配备了电子后视镜、AR-HUD 和仪表显示的最佳图像处理技术,由于汽车设备的电子化得到广泛应用,以实现更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    电子后视镜的功能 传统电子后视镜的问题是能见度的降低,特别是在夜间,由于前照灯引起的眩光和亮度的差距导致白化和黑屏。 Gerda-4M 可以通过局部调整图像对比度来提高可见度(局部对比度功能[4]),实现单帧低延迟处理,从而提高电子后视镜的可见性。    AR-HUD 的功能 AR-HUD至关重要的是协调显示,协调驾环境与显示信息,并将其投影于驾驶员视线范围。要求以低延迟和灵活变形的方式投影在挡风玻璃。    我们的失真校正引擎能够根据投影的挡风玻璃以小于 1 帧的低延迟处理自由变形。 此外,利用高自由变形加工性能,可以实现用单个芯片同时显示近处和远处视点的 “双屏显示HUD”。 电子仪表盘的功能 仪表组需要准确、直观地将多个驾驶员辅助信息传达给驾驶员。 它还需要设计灵活性以匹配内部。 我们的 Gerda™ 配备了 2.5D GFX 引擎。这样可以提高显示器的可视性,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判断的准确性。    此外,结合下面描述的图像压缩引擎,可以实现WXGA@60FPS的高分辨率图像显示,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驾驶舱设计。   内置高速、大容量内存,可实现高性能 HMI 系统并降低系统成本 一般来说,构建高性能 HMI 系统需要搭配存储器。 我们的 Gerda™ 第 4 代系列内嵌了高速、大容量内存。 这消除了对这种外部存储器的需求,从而有助于减少组件数量和系统成本。    此外,Gerda-4L 配备了专用的图像压缩引擎,能够以正常内存容量的一半进行实时处理,并且只需使用一般普遍的外部DRAM一半的内存量即可实现高分辨率WXGA@60FPS的图像显示。 功能安全ASIL-B合规性和降低汽车网络安全风险的贡献 第 4 代 Gerda™ 配备了视频信号监控和警告显示监控等显示安全功能,并支持故障安全和实时监控功能,有助于实现功能安全 ASIL-B 系统。它还配备了兼容 EVITA-Full 的 HSM[5],支持通过网络进行无线 (OTA) 软件更新,以及验证并仅限于通过验证并受信任的软件才能启动的安全启动功能。 这降低了车辆的网络安全风险。    我们是日本第一家获得 ISO/SAE 21434 TÜV 流程认证的半导体公司,并正在努力加强网络安全并提高我们供应链的可靠性。 【术语说明】 [1] 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缩写。 在人与机器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或设备。 [2] 2.5D GFX: 除了像三维 (3D) 一样自由变换二维 (2D) 该技术在材料成分和变形过程实现了平滑的线条绘制和颜色渐变,从而实现了具有深度感的高质量绘图表现。 [3] HUD/AR-HUD: AR-HUD(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是一种根据驾驶员实际看到的风景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导航的 AR 图形和 ADAS 信息的系统。 [4] 局部对比功能: 通过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局部明亮度分布调整对比度来提高图像可见性的功能。 [5] HSM: Hardware Security Module是一个专用模块,用于安全地存储和处理加密密钥。 

    新唐

    新唐MCU . 2025-07-23 520

  • 无源晶振8m和24m通用吗

    8M无源晶振和24M无源晶振都是与匹配MCU工作的常见晶振。 无源晶振8MHz和24MHz一般情况下不通用,这是由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路对频率的要求决定的,以下从多个方面来详细说明: 1、芯片的时钟需求 不同芯片对时钟频率有特定要求。例如,一些微控制器(MCU)在设计时,内部电路的逻辑时序、指令执行速度等都是基于特定的时钟频率来规划的。 像某些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MCU,若设计要求使用 8MHz晶振作为系统时钟, 其内部的总线速度、外设模块的工作频率等都按照这个基准来协调运行。如果换成 24MHz晶振,会导致时钟频率过高,超出芯片内部电路能稳定工作的范围,可能出现指令执行错误、外设通信紊乱等问题。     2、电路中的时钟分频和倍频设计 在一些电路中,虽然最终系统工作频率不是晶振的原始频率,但晶振的频率是经过分频或倍频来获得所需时钟的基础。 例如,一个电路通过锁相环(PLL)将晶振频率进行4倍频来得到系统时钟。如果原本使用8MHz晶振,经过4倍频后得到32MHz系统时钟。若换成24MHz晶振,经过同样的4倍频就会得到96MHz时钟,远远超出了电路原本设计的工作频率范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反之,如果电路是对晶振频率进行分频使用,例如将晶振频率8分频,那么8MHz 晶振分频后得到1MHz时钟,若换成 24MHz晶振,分频后就是3MHz,也会破坏电路原有的工作节奏。 3、特定应用场景的频率要求 在一些对频率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应用中,如无线通信、高精度测量等,特定的频率对应着特定的通信协议、测量算法等。 在无线通信中,晶振频率决定了载波频率,8MHz晶振用于某一频段的通信,而 24MHz晶振对应不同的频段。随意替换会导致无法与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高精度测量仪器中,使用8MHz晶振进行时间基准测量,若换成24MHz晶振,测量的时间精度和数据都会发生错误,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不过,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电路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兼容性,并且对时钟频率的要求不严格,同时振荡电路也能适应两种频率晶振的特性,那么8MHz和24MHz无源晶振可能可以互换使用,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无源晶振,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谐振器

    扬兴科技 . 2025-07-23 485

  • MDDG10R08G的多元应用,快充 光伏 电机驱动全覆盖!

    在电源管理领域,高效、可靠的功率器件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MDD全新PowerTrench系列MOSFET,结合SGT屏蔽栅技术,推出全新N沟道增强型MOSFET系列产品,其中MDDG10R08G采用PDFN5*6-8L封装,符合RoHS标准,以其卓越的开关性能与低导通电阻,成为同步整流、电机驱动等应用的理想选择。   一、核心性能 1. 低导通电阻,高效节能   在VGS=10V、ID=35A条件下,最大导通电阻(RDS(on))仅为8mΩ(典型值6mΩ),显著降低导通损耗,提升系统效率。   支持4.5V低栅极驱动电压(Max RDS(on)=11mΩ@30A),适配低压控制场景。   2. 快速开关与低反向恢复电荷   优化动态性能:开启延迟时间11ns,关断延迟时间33ns,适应高频开关需求。   超低反向恢复电荷(Qrr=71nC)和软恢复特性,减少开关噪声,提升EMC表现。   3. 高可靠性设计   100V耐压设计,支持75A连续电流与240A脉冲电流,满足严苛负载条件。   产品100% 通过UIS(无钳位电感开关)测试,单脉冲雪崩能量(Eas)达130mJ,确保抗冲击能力。   工作温度范围-55°C至+150°C,适应工业级环境。                       二、电性曲线图     三、典型应用场景   1. 快充与电源适配器   适用于AC/DC同步整流电路,低导通损耗与快速开关特性可显著提升充电效率,减少发热。     2. 电机驱动与UPS系统   高电流承载能力与抗雪崩特性,保障电机启停和突发负载下的稳定运行。     3. 光伏微逆变与电池管理   低栅极驱动电压需求适配太阳能MPPT控制,高效能量转换;在BMS中实现精准充放电管理。     四、选型推荐 除了MDDG10xx系列,MDD还新推出一系列低压大电流系列MOS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多封装如Toll、PDFN3*3、PDFN5*6、TO-220C-3L、TO-252、TO-263、SOP-8、SOT-26、SOT-23等,以满足各行业匹配需求。

    MDD辰达半导体 . 2025-07-23 485

  • 企业丨从音视频革新、深耕联接技术到开源鸿蒙生态,上海海思使能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

    回首征程,技术浪潮奔涌向前; 观视当下,变革之势澎湃激荡。 下一个时代,我们何以破浪远航?    “创新使能,让每一次改变都是质变”。上海海思,以创新为内核,围绕音视频、联接、开源鸿蒙和AI等四大创新底座,从智慧媒体、智慧视觉、智慧家庭等方面生动立体呈现了其基于根技术所结出的创新成果。    革新音视频技术  开启视听电子产业无限可能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和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视听电子产业依托于音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涌现新形态、延展新范围,技术赋能效应愈发明显。   上海海思一直深耕音视频根技术创新,打造了覆盖视听“采编传解显”全流程的解决方案。面向家庭娱乐场景,上海海思联合合作伙伴打造了GPMI插入式微型机顶盒、菁彩视听标准机顶盒等产品,这也是其在音视频技术领域的领先能力的生动诠释和印证。    GPMI插入式微型机顶盒 GPMI插入式微型机顶盒是上海海思联合合作伙伴打造的基于GPMI(通用多媒体接口)的一体机方案产品,具备“一线融合”“一口通用”“一个遥控器”等多重优势。   “一线融合”指同时支持多信号聚合传输,让音视频、供电、网络和控制多合一,进一步减少电视机和机顶盒之间连线。 “一口通用”指GPMI插入式微型机顶盒标准通用,外观简洁美观、小巧稳固,而且可扩展性强。 “一个遥控器”即可实现统一控制电视OTT业务和GPMI 电视卡IPTV业务,操控体验更佳。   借助GPMI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家庭成员将能够“一键直达”影音世界,操作方便快捷,也免去一老一小的开机难题,为家庭娱乐带去更多美好体验。 菁彩视听标准机顶盒 菁彩视听标准机顶盒支持HDR Vivid和Audio Vivid标准,同时支持千兆网口+WiFi6,能够提供沉浸式影音体验,让精彩内容一触即发,更把超高清视听带入寻常百姓家,为家庭娱乐打造极致视听享受,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与惠民服务的有机融合。   此外,菁彩视听标准机顶盒在芯片、软件和硬件等多个层面自主创新,保障全系统安全可持续。 上海海思致力核心音视频技术,率先在产品解决方案上落地标准,菁彩视听标准机顶盒即是落实HDR &Audio Vivid标准的创新产品之一。    上海海思积极推动菁彩视听产业生态繁荣发展,不仅革新家庭娱乐,更广泛应用于车载、消费电子等多元场景,为用户开启沉浸式视听新境界。    截至目前,多家主流平台均已支持菁彩视听技术,车载Audio Vivid内容突破500万首。    深耕联接技术  星闪为用户打造极致连接体验 除了音视频方面的落地成果,上海海思还探入消费电子的蓝海,全力支持产业伙伴基于“星闪NearLink”打造创新应用,在电竞、办公等场景下,进一步升级用户交互体验。    电竞场景下 当你的走位总是慢对手半拍,可能并不是你的操作问题,而是鼠标在掉链子。   星闪8K鼠标搭载了星闪技术原生的超短帧和帧间超短间隔的优势,时延低至百微秒量级,具备8000Hz回报率。   星闪具备超强抗干扰能力,即便身处电竞场景路由器、耳机、手柄等众多无线外设的电磁风暴中,依然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体验丝滑不掉帧,畅享无缝操作体验。    目前,基于上海海思星闪技术赋能,产业伙伴已有超20款星闪鼠标上市,在轻量化、低时延方面表现出色,能为用户带来电竞外设体验飞一般的提升。    办公场景下 得益于星闪技术,星闪键盘在连接稳定性、操控灵敏度以及使用便携性等多方面性能突出。   相比普通键盘,星闪键盘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即使经常移动键盘位置,也能微秒级直连。   星闪键盘时延极低,灵敏度高,特别适合打字和触控操作,输入效率极高,切换中英文、大小写也丝滑无阻,提升工作效率。    星闪键盘还能够分离成多个部件,灵活布置,适合各种使用场景,便携性强,随时随地轻松处理工作任务。    除了应用于键盘鼠标,星闪技术凭借低时延、大带宽、稳定可靠等突出优势,商业化落地高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    用“芯”拥抱开源鸿蒙 携手产业伙伴共筑万物智联 开源鸿蒙正成为万物智联时代的统一底座。    上海海思是开源鸿蒙生态的重要贡献者,以软硬芯的深度融合支持行业客户、ISV等产业伙伴面向不同场景发布更有竞争力的开源鸿蒙商业发行版,携手共赴万物互联时代。    上海海思集软硬件技术之所长,带来W610系列海思穿戴解决方案。W610系列海思穿戴解决方案采用CPU/GPU/DSP多核架构,并集成了端侧人工智能,支持穿戴级开源鸿蒙操纵系统。具体来说,该解决方案采用自研高性能2.5D GPU,支持视频播放、酷炫表盘和超1000万种颜色高清显示,内置硬件加速单元实动画效果,能为用户提供旋转、模糊等高端的界面体验;内置NPU,支持端侧AI,可用于命令词识别、文字转语音、AI运动、健康算法和AI手势识别;支持穿戴级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用户可以直接从开源鸿蒙市场下载各种丰富的APP以及酷炫表盘。 此外,上海海思展示了基于W610系列海思穿戴解决方案帮助产业伙伴打造的开源鸿蒙智能手表。开源鸿蒙生态正在蓬勃发展,生态设备已突破8亿台。上海海思持续支持开源鸿蒙,目前已有6个品类35款芯片通过了开源鸿蒙认证,包括手表、摄像头、电视等多个品类,赋能超过1亿终端。    今后,上海海思还将围绕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场景,助力行业全场景联接体验升级。    这是一个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技术融合产业结出硕果的时代。上海海思基于联接、音视频、开源鸿蒙和AI四大根技术构建起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正是这一时代的真实写照。未来,上海海思将持续以“创新使能”为使命,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创融合新生态,共绘万物智联的美好时代,为质变大局打开新通路,与有志者一起扬帆起航!

    海思

    海思技术有限公司 . 2025-07-22 830

  • 技术 | 环境搭建之【RA0E1】配置开发环境和编写一个点灯程序

    瑞萨嵌入式小百科开辟“芯”频道啦,在这里,我们将持续聚焦瑞萨RA系列MCU开发板的评测体验,把开发板评测活动中沉淀的技术干货、实操心得打包呈现。从基础的环境搭建到复杂的功能开发,从硬件调试到软件实现,每一篇内容都来自真实的开发实践。本期 “RA MCU众测宝典”将率先聚焦“环境搭建”专题,带大家走进【RA-Eco-RA0E1-32PIN-V1.0】的世界,看看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完成开发环境的配置,开启MCU开发的第一步。 开启宝典 本次收到瑞萨RA0E1开发板后计划制作一个电子秤项目,目前从最基础的配置开发环境和尝试编写一个程序开始记录。 注意 需要自行准备好J-Link或者瑞萨的E2/E2-Lite调试器,这边目前用的是J-Link用作调试下载。    下载E2 Studio 瑞萨提供了单片机的IDE,也就是集成开发环境,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可获得下载地址。    单片机的IDE https://www.renesas.cn/cn/zh/software-tool/e-studio#downloads 注意下载要求登录,可以先进行账号注册,用邮箱注册好账号登录后才能进行下载。 下载完成后双击打开安装包,此时会进行自解压,等待解压完成后开始进入安装流程。 在开始安装前会询问安装到哪个账户下,如果是个人电脑默认选择第一个,单位电脑可以选择只安装在自己账户下。 由于我已经安装过,再次打开安装包选择安装位置会显示已安装,在画红框的上面可以自己选择安装位置,画红框是配置代理服务器,这是可选的,但是最好配置一下代理安装过程会额外下载一些数据,如果不使用代理安装过程会无限延长。 下一步选项RA是必选的,因为当前试用的开发板搭载芯片RA系列,其余可直接不选。 再下一步这里可以直接勾选一个扩展语言包,如果什么都不选默认是英文,目前有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可供选择,下图勾选的为简体中文语言包,除了语言包外还有其他扩展包可供选择,目前用不上可以不选。 下一步后的操作保持默认勾选不要动,直接下一步,直到来到Licenses同意选项。 此时已经准备就绪,开始进行安装。 注意如果你没有配置代理的话,安装过程会比较长。 开始编写程序 安装完成后首次打开IDE会要求设置一个工作目录,这里可以随意自定义一个路径,注意路径不要有中文,配置好工作目录后,就可以进行创建项目了。    启动IDE后,按照下图流程进行新建项目,注意第3步由于我又安装了Risc-V MCU,所以这里会有这个选项,本次试用选择RA。 选择默认项目模版。 自定义一个项目名称,项目默认存在你的工作目录下。 这里配置直接这样选择即可,不要在Board那里选择EA0E1,如果选择了引脚分配和目前试用的这款开发板不一样,直接选择正确的MCU型号即可【R7FA0E1073CFJ】,其余选项保持默认。 下一步保持默认,暂时用不到。 紧接着下一步创建完项目,稍等片刻后即可加载完成,首次打开项目时会询问是否打开透视图,这里要选择打开,如果没有点击打开的话,双击项目中的这个文件也能打开透视图。 初次打开时注意观察右侧,默认系统已经配置好调试接口。 如果你不小心关掉了FSP Visualization窗口,看不到引脚使用情况的话,可以通过这里的搜索按钮,搜索FSP……关键词再次打开。 首先我们先配置两个引脚,观察开发板的原理图我们得知板载的两个LED由P1.03和P1.12这两个引脚控制。 所以我们切换到Pins进行引脚配置,下图是分别配置好了P1.03和P1.12两个引脚为输出模式。 到这一步配置基本就完成了,更多的对于点灯程序暂时用不上,直接点击下图这里生成代码。 生成完毕后透视图可以关闭了,这里说一下瑞萨的程序入口文件,这里因为没有选用RTOS,程序会加载src/hal_entry.c文件下的hal_entry方法,所以我们直接在这个文件的hal_entry方法里编写程序,这个hal_entry方法就相当于Main方法。 PS:实际上固件第一次加载入口文件在这里,从这里的startup.c开始执行Reset_Handler方法,然后在这里再执行一个main方法,在main方法里面会加载上一步说到的hal_entry方法。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加载路径,我们只需要关心上面说的hal_entry文件即可。 在hal_entry方法内加入以下代码,即可实现开发板上丝印为D1的LED,每500毫秒翻转一次。 /*******************************************************************************************************************//**  * main() is generated by the RA Configuration editor and is used to generate threads if an RTOS is used.  This function  * is called by main() when no RTOS is used.  **********************************************************************************************************************/ voidhal_entry(void) {     /* TODO: add your own code here */     while(1)     {         R_IOPORT_PinWrite(&g_ioport_ctrl, BSP_IO_PORT_01_PIN_03, BSP_IO_LEVEL_LOW); //配置为低电平         R_BSP_SoftwareDelay(500, BSP_DELAY_UNITS_MILLISECONDS);         R_IOPORT_PinWrite(&g_ioport_ctrl, BSP_IO_PORT_01_PIN_03, BSP_IO_LEVEL_HIGH);//配置为高电平         R_BSP_SoftwareDelay(500, BSP_DELAY_UNITS_MILLISECONDS);     } #if BSP_TZ_SECURE_BUILD     /* Enter non-secure code */     R_BSP_NonSecureEnter(); #endif }    编写完成之后,点击菜单中的: 👆编译按钮进行固件编译,此时我们就得到了闪烁一个LED灯的固件程序。    固件烧录和调试 烧录固件需要用到J-Link,把J-Link的SW接口分别接入到开发板顶部的SW接口,接线完成之后,点击窗口上面的   调试按钮,稍等片刻会自动将编译好的固件烧录到开发板的单片机中,此时也开始了调试状态,在调试时我们也可以观察代码运行状态,当我们一直点击  继续按钮时,当调试程序加载到hal_entry方法时,此时开发板会按照上面固件所写开始每500毫秒进行翻转一次。    当收到开发板时通电默认是两个LED一起闪烁,这里我们就通过重新烧录固件改为了只闪烁一个LED灯。    以上就是【RA-Eco-RA0E1-32PIN-V1.0】开发板在环境搭建方面的评测内容。    从工具安装到程序运行,每一个步骤都是开发路上的“基石”——扎实的环境搭建,能为后续的SysTick定时器、PWM、串口通信等功能开发省去不少麻烦。    下期“RA MCU众测宝典”将带来RA2L1的评测,关注#瑞萨嵌入式小百科,我们一起在开发实践中“进阶升级”!   瑞萨样品/开发板申请入口如下,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获得。    申请入口 瑞萨样品/开发板申请入口: https://jsj.top/f/AgUyYV

    瑞萨电子

    瑞萨嵌入式小百科 . 2025-07-22 520

  • 技术 | 跨域时间同步技术:消除多域计算单元的时钟信任鸿沟

    本文围绕跨域时间同步技术展开,作为智能汽车 “感知-决策-执行 -交互” 全链路的时间基准,文章介绍了 PTP、gPTP、CAN 等主流同步技术及特点,并以武当 C1296 芯片为例,通过多方式同步实现多域高精度对齐,消除时钟信任鸿沟的实测效果。      智能汽车的核心是通过多维度感知、实时决策和精准控制实现辅助驾驶与智能交互,而这一切的前提是 “时间基准一致”,由于不同传感器采集数据的频率、机制不同,只有在时间基准一致的情况下,数据融合、控制反馈才能准确进行,时间基准不一致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环境感知错误、目标跟踪紊乱、控制指令错误、系统协调混乱等情况。时间同步技术看似基础,却是保障智能汽车安全、高效运行的 “隐形骨架”。   时间同步:分布式系统的“隐形时钟管家” 时间同步技术是指通过硬件、协议或算法,使多个独立系统、设备或节点的时钟基准保持一致(或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技术体系。其核心是消除不同时钟源的 “时间偏差”,确保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在 “统一时间维度” 上有效关联。    从精度维度看,时间同步技术可覆盖从毫秒级(ms)到纳秒级(ns)的需求,常见实现方式包括: 卫星授时(如 GPS、北斗,提供绝对时间基准,精度达几十纳秒)。 网络协议同步(如 NTP 用于毫秒级同步,PTP/IEEE 1588 用于微秒至纳秒级同步)。 硬件时钟校准(如通过晶振 + 算法修正漂移,确保短期稳定性)。 时间同步对智能汽车的作用:核心技术基石 智能汽车是“多传感器融合+车联网交互+辅助驾驶决策”的复杂系统,时间同步技术是智能汽车 “感知-决策-执行-交互” 全链路的 “时间基准锚点”,对内,它保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准确性,避免因时间偏差导致的感知错误;对外,它支撑车联网交互的可靠性,确保V2X 信息的实时性与有效性;对安全,它是辅助驾驶决策与执行的 “时序保障”,直接关系到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场景: 确保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准确性 保障车联网(V2X)交互的可靠性 支撑高精度定位与路径规划 提升辅助驾驶决策与执行的安全性 满足数据记录与追溯的合规性  时间同步技术在智能汽车典型场景中的应用 主要时间同步技术方案 常见的时间同步包括:PTP(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gPTP(广义 PTP,Generalized PTP),CAN(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时间同步,ToD/PPS(时间日期 /秒脉冲,Time of Day/ Pulse Per Second),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等。 PTP PTP时间同步基于 IEEE 1588 标准,通过主从节点间的时间戳交互,实现纳秒级精度的时间同步。PTP同步流程通过四次握手计算时间偏差(Δ)和链路延迟(Delay): PTP时间同步流程 Sync:主时钟发送同步报文,记录发送时间 t1。Follow_Up:主时钟补发 t1,从时钟接收后计算 t1 + Delay + Δ = t2。Delay_Req:从时钟发送延迟请求,记录发送时间 t3。Delay_Resp:主时钟补发 t4,从时钟计算 t3 + Delay - Δ = t4。 其关键机制包括: 边界时钟(BC):作为时间中继节点,同步上游主时钟并向下游分发时间。 透明时钟(TC):交换机 / 路由器记录报文在设备内的驻留时间(Correction Field),补偿链路不对称性。 双步模式:主时钟通过 Sync 报文发送时间戳,Follow_Up 报文补发精确时间,适用于非硬件时间戳设备。 在PTP时间同步中,有E2E(End-to-End,端到端)和 P2P(Peer-to- Peer,对等)两种不同的延迟测量机制,其中,E2E部署简单(中间设备无需支持PTP)、成本低、兼容性好,但是同步精度较低(误差易累积),故障排查困难(无法定位中间设备问题),难以满足高精度场景;P2P同步精度高(逐段测量延迟,纳秒级),故障定位清晰(可追溯具体链路 /设备),适合复杂高精度场景。但部署复杂、成本高,兼容性要求严格。 PTP同步常用于工业自动化(高精度控制)、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同步)、音视频同步(AVB)、5G 基站同步。 gPTP gPTP时间同步基于IEEE 802.1AS 标准,专为以太网时间敏感网络(TSN)设计,优化低延迟场景下的同步效率。gPTP关键技术包括: Peer Delay 机制:测量相邻设备间的单向延迟,要求网络设备支持透明时钟或边界时钟。 TDMA 调度:结合 802.1Qbv 时间感知整形,实现周期性数据的无冲突传输,确保 μs 级同步精度。 gPTP同步常用在车载以太网(辅助驾驶传感器同步)、工业物联网(IIoT 设备低延迟协同)、实时音视频传输(如 AVB 音频系统)。 gPTP时间同步流程 Pdelay_Req:Requester发送Pdelay_Req报文并标记该报文发出时刻的时间戳t1。 Pdelay_Resp:Responder接收Pdelay_Req报文并标记该报文到达时刻的时间戳t2,随后Responder发送Pdelay_Resp报文并标记该报文发出时刻的时间戳t3,Pdelay_Resp报文携带时间信息t2,Requester接收Pdelay_Resp报文并标记该报文到达时刻的时间戳t4。 Pdelay_Resp_Follow_Up:Responder发送Pdelay_Resp_Follow_Up报文并携带t3时间信息。 时间偏差(Δ)和链路延迟(Delay): CAN时间同步 CAN 总线作为分布式控制网络,时间同步依赖消息周期性与时间戳机制,精度约微秒级。CAN时间同步是基于消息的同步: 主节点周期性发送同步消息(如包含时间戳的特定 ID 帧)。 从节点通过接收消息的时间间隔调整本地时钟(频率同步),或直接采用消息中的时间戳(相位同步)。 CAN时间同步流程 实现方式 无专用协议:通常依赖应用层自定义逻辑,而非标准协议栈。 挑战:CAN 总线带宽有限(最高 1Mbps),同步消息频率受限,精度低于 PTP/gPTP CAN 时间同步常用在车载电子(ECU 分布式控制,如引擎、刹车系统协同)、工业现场总线(低速传 感器网络)。 ToD/PPS同步 ToD/PPS同步将ToD和PPS组合使用,PPS 提供秒级对齐,ToD 提供完整时间信息,两者结合实现高精度同步(如 GPS 接收机同时输出 PPS 和 NMEA 时间数据)。 ToD和PPS ToD(时间日期):通过串口(如 RS-232/485)或网络(如 NTP)传输具体时间,精度取决于传输延迟(毫秒级~秒级)。 PPS(秒脉冲):硬件信号(如 TTL 电平)每秒发送一个脉冲,上升沿对应精确秒起始点,精度可达纳秒级(依赖硬件时钟源,如 GPS、原子钟)。  以GNSS方式为例的ToD/PPS同步过程 接口与协议 物理层:PPS 为差分或单端电平信号,ToD 常用 ASCII 格式(如 NMEA 0183)或二进制协议(如 IRIG-B)。 同步流程:设备通过 PPS 校准秒边界,通过 ToD 更新时间戳,消除累计误差。    ToD/PPS同步常用在金融系统(交易时间戳)、电信基站(GPS 同步)、工业设备(外部基准时间源接入)。   NTP同步 NTP工作在应用层,一般基UDP协议(端口号123),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实现时间同步。其核心通过时间戳交换计算时间偏差和网络延迟,典型的 NTP 交互过程包含四次报文传输。    NTP同步层次化结构采用Stratum等级体系来确定时间源的层级。Stratum0为最精确的时间源,通常是原子钟或卫星时间接收器;Stratum1服务器直接与Stratum0设备相连;Stratum2服务器从 Stratum1获取时间,依此类推。层级越低,时间精度越高,一般局域网内 NTP 同步精度可达 5ms ,广域网中精度为几十毫秒。    NTP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服务、企业办公网络、日志管理等场景。例如,在大型网站服务器集群中,通过 NTP 确保各服务器时间一致,便于日志分析和用户行为追踪;在企业办公网络中,为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提供统一时间基准。 NTP时间同步流程 各同步方案技术对比 时间同步评价指标 时间同步技术的测量与评价需围绕 “同步精度”“稳定性”“可靠性” 等核心维度展开,不同场景(如智能汽车、工业控制、通信网络)的指标侧重略有差异,但基础指标体系一致。以下是时间同步技术的关键测量评价指标:    精度指标  用于衡量时间同步的 “准确性”,即两个时钟的时间偏差程度: 时间偏差(Time Offset):两个时钟(如本地时钟与参考时钟)在同一时刻的时间差值,公式为:偏差 = 本地时钟值 - 参考时钟值。时间偏差直接反映同步误差的绝对值,是最基础的精度指标。例如,智能汽车传感器同步要求偏差≤1μs,否则会导致数据融合错位。   同步精度(Synchronization Accuracy):经过同步后,系统中所有时钟与参考时钟的最大允许偏差范围。单位:纳秒(ns)、微秒(μs)、毫秒(ms)等,根据场景需求而定(如智能汽车多传感器融合需≤100ns,V2V 通信需≤1ms)。   稳定性指标 用于衡量时间同步的 “长期一致性”,即时钟偏差随时间的波动程度。 时钟漂移(Clock Drift):时钟因硬件(如晶振)误差导致的频率偏移,表现为时间偏差随时间逐渐增大的速率(单位:ppm,即百万分之一)。    抖动(Jitter):短时间内(如毫秒级)时钟偏差的随机波动,通常用偏差值的标准差表示。抖动反映同步的短期稳定性。例如,智能汽车V2X通信中,抖动过大会导致信息接收时间不确定,影响实时决策。    可靠性与效率指标 用于衡量同步技术的 “实用性” 和 “鲁棒性”。    同步建立时间(Synchronization Time):系统从启动到达到目标同步精度所需的时间。对动态场景至关重要。例如,智能汽车启动后需快速完成传感器同步(如≤1秒),否则辅助驾驶功能无法及时激活。    同步保持时间(Holdover Time):当参考时钟(如卫星信号)丢失后,系统依靠本地时钟维持同步精度的最长时间。   抗干扰能力:在网络延迟、信号丢包、电磁干扰(EMI)等环境下,维持同步精度的能力。抗干扰能力通过丢包率(如5%丢包时的同步偏差变化)、电磁兼容(EMC)测试(如汽车电子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衡量。    资源开销:同步过程占用的计算资源(CPU/内存)和网络带宽。智能汽车域控制器算力有限,需选择轻量化协议(如简化版PTP),避免资源浪费影响核心功能。 场景化衍生指标 在智能汽车等特定领域,还需结合应用需求定义细分指标:    跨域同步一致性:智能汽车的感知域、决策域、执行域之间的时钟偏差(如决策指令与执行器响应的时间差)。    V2X 时间戳有效性:车与车 / 路通信中,时间戳的可信度(如防止恶意节点伪造时间信息导致的安全风险)。    日志时间可追溯性:车辆行驶数据的时间标签与绝对时间(如北斗授时)的偏差,需满足法规要求(如欧盟 UN R155 标准)。 C1296跨域时间同步的场景实测 黑芝麻智能武当C1296芯片包括:ADAS域、IVI域、功能安全域、实时控制域、网关域、仪表域等多个子系统,以及CPU、GPU、NPU、ISP、DSP等多个内部模块。在C1296芯片中,提供了丰富的硬件接口,支持硬件戳和硬件PTP时钟,可以实现亚微秒级、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各个模块都有可能作为内部的主时钟源。此外,C1296芯片还支持作为end station同步到外部时钟源,可以对激光雷达或其他处理器进行授时。  空负载下C1296上各同步方式实测(单位:ns) | 场景1:使用switch域的多样化时间同步方式完成时间同步场景搭建 C1296芯片网关域集成多个硬件时钟,即可以独立使用保证时钟隔离也可以硬件同步保持时钟一致性,并且网关域支持多种同步方式:gPTP时间同步、CAN时间同步、GNSS时间同步等,满足从时钟源同步时间后同时给其他域及其他外部设备提供时间同步功能。    在场景1中,网关域一方面作为从时钟通过GPTP(CAN/GNSS)同步方式从时钟源同步时间,另一方面作为主时钟通过内部ToD/PPS方式给C1296内的其他子系统同步时间,不仅如此,网关域还可以通过gPTP同步方式给场景内的其他支持gPTP同步的外设同步时间。同时C1296的ADAS域支持PTP时间同步给Lidar等传感器外设授时,实时控制域支持CAN同步方式给Radar等传感器外设授时。    C1296网关域给芯片内其他子系统进行同步时间时,会使用到GTC单元,GTC(Global Timebase Counter)是在C1296内部的一个连续运行的64位累加计数器,以恒定的时钟频率持续累加。网关域作为内部主时钟周期性触发PPS信号并通过GTC传递到其它各子系统,GTC同时锁存信号到达时对应的计数值。网关域发送PPS信号成功后会广播该PPS信号的PHC时间和GTC锁存计数, 这样其它各子系统就可以对齐ToD和PPS时间实现ToD/PPS方式同步。 | 场景2:使用辅助驾驶域的丰富接口搭建适配不同的时间同步场景需求 C1296芯片ADAS域支持硬件戳和硬件PTP时钟,集成PTP时间同步和NTP时间同步等方式,可以从时钟源同步时间,同时给其他域和外部终端提供时间同步功能。ADAS域提供系统的SDK和示例,支持时间同步方式的开发定制。    在场景2中,ADAS域一方面作为从时钟通过PTP同步方式从时钟源同步时间,另一方面作为主时钟通过内部ToD/PPS方式给C1296内的其他子系统同步时间,不仅如此,ADAS域还可以通过PTP同步方式给场景内的其他外设如Lidar授时,实时控制域支持CAN同步方式给Radar等传感器外设授时,网关域支持gPTP同步方式给场景内的其他支持gPTP同步的外设同步时间。 C1296芯片的网关域、ADAS域、实时控制域等都具有硬件PTP时钟,支持硬件时间戳。同步协议上支持和集成了gPTP、PTP、CAN、NTP、ToD/PPS同步等多种同步方式,如此,各个域都可以作为内部的主时钟源从外部时钟源同步时间并进行内部时间同步。此外,各域还支持作为时钟源对激光雷达或其他处理器进行授时。    基于C1296芯片,结合C1296跨域时间同步技术,可以快速、灵活搭建多域场景的时间同步解决方案,实现各域时间线的高精度对齐,消除多域计算单元的时钟信任鸿沟。

    黑芝麻智能

    黑芝麻智能 . 2025-07-22 565

  • 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增长 7%,vivo强势领跑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年初低迷后实现回暖,得益于库存压力缓解及厂商营销活动的重启。 Canalys(现并入 Omdia)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7%,达到 3900 万部。增长主要来自第二季度厂商集中发布的新品,此前第一季度因库存水平偏高,厂商普遍采取保守策略。尽管面临季节性需求疲软、极端天气、美国关税摩擦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市场仍展现出强劲的恢复力。vivo(不含 iQOO)以810万部出货量、21%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三星以 620 万部、1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OPPO(不含一加)出货量达500万部,以微弱优势超越同样出货500万部的小米,升至第三位。realme以36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第五。  Canalys(现并入Omdia)首席分析师 Sanyam Chaurasia 表示:“vivo 凭借稳固的渠道合作关系,新品在第二季度获得渠道广泛认可,而竞争对手则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V50 系列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通过大型零售和婚礼营销活动受到欢迎,Y 系列则依靠深度分销和促销推动,在中小城市和半城市化市场保持强劲动能。T 系列产品组合更加丰富,在电商平台上稳步增长。”     Chaurasia补充道:“OPPO二季度同样表现稳健,A5系列带动其在线下市场持续发力,K13 则在电商平台逐步获得关注。相比之下,其他厂商在整体市场情绪偏谨慎的背景下,主要采取有选择性的投放策略。三星则借助其在中高端市场的融资能力,尤其是 A36 和 A56 系列,通过 18 期和 24 期的零利率分期付款方案扩大市场份额。小米虽然同比下滑,但依靠 Redmi 14C 5G和A5拉动第二季度出货,同时通过 Note 14 系列的定向外观升级提升品牌关注度。realme 同比下滑,其线上表现疲软,但在 C73、C75和14X等机型带动下,线下出货有所增长,这三款机型合计贡献了其35% 的出货量。”     Chaurasia表示:“头部五大厂商之外的激烈竞争正在重塑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和注重设计的新玩家正在不断调整市场打法。2025年第二季度,苹果排名第六,iPhone 16系列占其出货量的55% 以上,iPhone 15和13也在不同价位段维持强劲需求。iPhone 16e上市后热度减退,主要因为其单摄像头设计和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未达预期,引发消费者质疑。排名第七的摩托罗拉在一线城市稳固增长后,正加快向中小城市拓展线下渠道。Infinix凭借大胆的产品设计和面向游戏及内容创作者群体的营销活动获得青睐,超越TECNO成为传音在印度的主力品牌,占该集团180万部出货量的45%。Nothing则延续爆发式增长,同比大增 229%,其主打设计创新,深受年轻城市用户喜爱,主力机型包括CMF Phone 2 Pro、Phone 3a和Phone 3a Pro。”  Chaurasia继续表示:“在自然需求有限的情况下,2025年下半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将更多依赖于渠道执行,而非产品发布。各大品牌正积极通过渠道激励计划,与分销商和零售商提前锁定库存,为即将到来的印度节日季做准备。这些激励措施包括高价值奖项——从出国旅游到汽车奖励——这与雨季促销、杜尔加普贺节(Durga Puja)和排灯节(Diwali)等节庆季的销售表现挂钩。零售基础设施升级也在加速推进,体现在展台设置优化、货架陈列更有结构性,以及对促销员参与度和门店执行力提出更严格的季度考核目标。与此同时,品牌也在大力推动高端机型的可负担性,扩大长期分期付款方案,尤其针对中高端产品。尽管这些举措有望增强渠道信心并推动短期出货,但Canalys(现并入Omdia)预计,由于结构性需求挑战仍在,印度市场 2025全年出货量将出现小幅下滑。” 

    智能手机

    Canalys . 2025-07-22 890

  • 企业 | 移远通信加入 Avanci 5G 车联网专利平台,强化全球业务护航能力

    2025年7月17日,移远通信(Quectel)正式加入Avanci 5G车辆项目,成为全球79个许可人之一。    作为服务全球客户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始终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客户,将尊重和积极发展知识产权置于核心地位,积极拥抱行业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   加入Avanci 5G 车辆项目,将进一步增强移远通信在专利平台流程与合规要求方面的能力,强化自身对客户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及专利合规方面的专业支持,更好地协助中国企业做好出海业务的许可规划,为客户拓展全球业务护航。   同时,此次加入Avanci也是对移远专利价值和技术能力的认可,公司将持续在无线连接和车联网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移远通信致力于与所有合作伙伴携手,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与组合辅助驾驶生态贡献领先技术和全方位支持,赋能行业创新发展,共同构建更智能的世界。

    移远通信

    移远通信 . 2025-07-22 695

  • 产品 | 思特威推出50MP 1英寸超高动态范围旗舰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

    近日,技术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SmartSens,股票代码688213),重磅推出5000万像素1英寸高端旗舰手机应用图像传感器新品——SC5A5XS。此款新品基于思特威SmartClarity®-XL Pro技术打造,采用了28+nm Stack先进工艺制程,并搭载思特威SuperPixGain HDR™(单次曝光三帧融合)、SFCPixel®-2及AllPix ADAF®等多项优势技术。作为首颗搭载SuperPixGain HDR™技术的1英寸全流程国产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SC5A5XS有着110dB超高动态范围,具备超高感度、100%全像素对焦、超低功耗等多项性能优势,将为旗舰级智能手机主摄带来跨越性的影像能力提升,助力移动影像专业化发展攀升新高度。 1英寸SuperPixGain HDR™  高感光超高动态范围 SC5A5XS采用了当前业内手机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的最大光学尺寸1英寸超大底,具备1.6μm的超大像素尺寸,拥有超高感光性能,其感光度高达2569mV/lux*s,较前代产品提升约72%。SC5A5XS的超高感度能够为旗舰手机摄像头带来无惧昼夜的超感光影像能力,让暗夜时分亦精彩出片。 SC5A5XS创新搭载SuperPixGain HDR™技术,动态范围高达110dB,较同工艺平台前代产品显著提升。基于SuperPixGain HDR™技术,SC5A5XS能够在视频拍摄中,帮助手机摄像头在明暗对比强烈的复杂光线场景下保留更多的亮部与暗部细节,让亮处不过曝,暗处更细腻,逆光拍摄也生动清晰。 思特威SuperPixGain HDR™技术由同一曝光下的三帧融合实现,在保证超高动态范围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运动伪影的产生。因此,在拍摄运动对象时,SC5A5XS对比普通HDR模式产品具备明显优势,其视频拍摄效果明暗有致,画面清晰无运动拖影。并且,SC5A5XS支持SuperPixGain HDR™模式下4K 60fps超高动态范围高帧率视频录制,能够提供更多帧率的冗余,赋予旗舰手机摄像头光影层次丰富、丝滑流畅的专业级视频拍摄能力。 重点性能全面提升  旗舰非凡影像实力 SC5A5XS是思特威针对旗舰手机主摄推出的50MP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实现了低噪声、100%全像素对焦及超低功耗等重点影像性能的全面提升。得益于思特威专利SFCPixel®-2技术和优异的外围读取电路设计,SC5A5XS有着出色的低噪声表现,其读取噪声<1e-,能够在夜景拍摄中让画面细节更干净清晰。并且,SC5A5XS支持思特威AllPix ADAF®技术与Sparse PDAF技术的双模式自适应。暗光场景下,SC5A5XS可使用AllPix ADAF®模式实现100%全像素对焦,保障夜间拍摄时对焦准确迅速。此外,基于思特威出色的低功耗设计,SC5A5XS在多种模式下都有着优异的超低功耗表现,较同平台前代产品,功耗降低约10%,有利于手机续航能力的提升,大幅延长连续视频拍摄时长。 马伟剑思特威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兼高性能感知BG CEO 随着手机影像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能够看到移动影像在视频拍摄上日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手机将进一步取代部分相机功能,承担起兼顾照片和高质量视频拍摄的重任。作为一家专业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公司,思特威一直重视手机影像领域前沿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SC5A5XS是思特威基于全国产供应链推出的首颗搭载SuperPixGain HDR™技术的1英寸旗舰手机主摄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拥有当前业界手机图像传感器最大光学尺寸和110dB最高动态范围,并且在感度、对焦速度、低功耗等多个重点影像维度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SC5A5XS的卓越综合性能,将为旗舰级智能手机的影像专业化提供强劲助力,让照片和视频的光影层次、画面质感得到显著跃升,铸就高端旗舰非凡影像实力,推动移动影像发展再攀新高峰。

    思特威

    思特威 SmartSens . 2025-07-22 870

  • 应用 | OPPO发布疾风散热引擎,打造史上最强手机风冷散热体验

    今日,OPPO正式举行疾风散热引擎技术沟通会,发布OPPO手机散热技术最新成果。作为史上最强手机风冷散热技术,OPPO疾风散热引擎凭借“超大风量”、“超小体积”、“超强防水”、“超智能软件玩法”四大优势,不仅是OPPO散热技术创新的集大成之作,更为用户带来前所未见的革命性散热体验。 OPPO热设计研发总监康南波表示:“传统手机的被动散热能力已经接近理论极限,主动散热没有天花板,也是解决手机散热瓶颈的唯一途径。OPPO疾风散热引擎凭借极致性能、极致堆叠、极致可靠的优势,成为目前市面上主动散热方案的最优解。” 一直以来,游戏和户外高温场景都是考验手机性能的尖刀场景。随着游戏负载和功耗越来越高,散热成为性能持续释放的核心瓶颈;户外场景下,手机受到太阳辐射影响,被动散热几乎无法有效改善体验。想要实现手机散热新突破,主动散热成为解决散热瓶颈的唯一途径。 疾风散热引擎是OPPO聚焦主动散热需求给出的全新解决方案,历经四年持续打磨,最终在数千种仿真方案中脱颖而出,以风量大、体积小、能防水三个特性,全面实现集流体力学、热工程与工业设计的黄金平衡,成就史上最强手机风冷散热技术。 疾风散热引擎采用创新L型背进侧出鳍片方案,对比传统手机风扇的风量提升120%,打造手机行业风扇风量天花板。创新L型超低风道设计,不同于延长风道,牺牲体积的传统风道设计,创新L型风道能够实现进风直吹SoC,精准制冷高效排热。弧形涡舌设计能够优化风的导向,使风的流动更加均匀,配合L型超低风阻风道,全面提升进风量。   同时,疾风散热引擎的主体采用微型离心风扇,行业最薄的0.1mm超薄扇叶,可实现每分钟18000转的超高转速,风量提升20%。此外,疾风散热引擎开创性导入散热鳍片,13片超薄0.1mm鳍片疏密有致,等效换热面积增大10%,对比传统方案散热效率提升3倍。 为了解决内置风扇模组带来的机身厚度问题,疾风散热引擎延续OPPO在精工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将模组高度集成,对比传统方案体积缩小70%,实现同电池容量下厚度减薄0.4mm,整体重量也仅有2.8g,全面实现厚度与重量的无感化提升。超高集成模组也有效 释放更多空间供其他模块堆叠,同整机厚度下增加电池容量600mAh,堪称模组设计新标杆。 拥有超大风量和超小体积的疾风散热引擎,在防水能力上自然也不打折扣。疾风散热引擎参考潜水泵灌胶密封的设计理念,采用精密灌胶技术代替传统镀膜防水涂层,大大提升防水可靠性和防水寿命。此外,疾风散热引擎还采用超精密焊接工艺,并通过最严苛的防水气密性全检,为广大用户带来行业唯一的IPX9 & IPX8 & IPX6 满级防水体验。 此外,疾风散热引擎还提供很多酷炫的软件新玩法,例如游戏/户外场景的模式自启动、自动识别手机壳温并调整风扇转速的智能变频模式等,超多好玩的模式供用户选择。 常规散热背夹总是难以直击主办热源区域,OPPO此次带来基于液冷+TEC风冷的全新解决方案,全面打通直抵红区的“最后五分钟”。OPPO疾风散热超级套装由微泵循环液冷磁吸保护壳和27W高功率风冷散热背夹组成,二者相辅相成,双重降温,配合疾风散热引擎轻松实现快速降温的畅爽体验。 “疾风散热引擎是OPPO四年来对散热技术创新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手机史上最强风冷散热技术,其中包含数十项手机主动散热专利,未来OPPO愿与行业同仁一起,共同打造手机散热新体验。”康南波补充道。  

    OPPO

    OPPO . 2025-07-22 655

  • 技术 | 为何设计可靠电源时应考虑真实的电压源?

    实际使用中,电源的来源从来都不理想。构建可靠的电力系统需要考虑包括寄生在内的实际行为。在使用电源时,我们要确保开关稳压器等DC-DC转换器能够承受一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并能以足够的电流产生所需的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经常指定为一个范围,因为通常无法精确调节。但是,为了使电源可靠地工作,输入电压必须始终在开关稳压器允许的范围内。    例如,12 V电源电压的典型输入电压范围为8 V至16 V。图1所示为从12 V标称电压产生3.3 V电压的降压型转换器(降压拓扑)。 图1. 与系统直流电压源一起显示的降压型开关稳压器。 但是,在设计DC-DC转换器时,仅考虑输入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是不够的。图1显示降压转换器在正输入处有一个开关。此开关可打开或关闭。开关速度应尽可能高,这样开关损耗较低。但是,这会导致脉冲电流在电源线上流动。并非每个电压源都能在不出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提供这些脉冲电流。因此,开关稳压器输入端的电压会下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需要在电源输入端使用一个备用电容。图1所示CIN就是这种电容。图2所示为图1中的电路,但这次同时显示电源线的寄生元件和电压源本身。    电压源(RSERIES)的内部电阻、电源线(R、L电源线)的电感和电阻,以及任何电流限制都是电压源必须考虑的关键特性,这样才能保证开关稳压器正常运行。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选择输入电容可以确保电路正常运行。第一种方法应该是采用开关稳压器IC数据手册中的CIN的推荐电容值。但是,如果电压源或电源线表现出特别特性,则仿真电压源和开关稳压器的组合是可行的。图3显示使用ADI公司的LTspice®仿真环境执行的仿真。 图2. 图1中的电路,但显示了电源线寄生元件和电压源。 图3. 使用LTspice进行的仿真,用于检查开关稳压器输入电压的行为。 图3所示为 ADP2360 降压转换器的仿真电路。此处显示了使用理想电压源产生输入电压IN的简化表。由于没有为电压源定义内部电阻,也没有为电压源和开关稳压器之间的电源线提供寄生值,定义的电压始终应用于ADP2360的VIN引脚。因此,无需添加输入电容(CIN)。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电压源和电源线并不理想,因此开关稳压器总是需要输入电容。如果LTspice等仿真环境也用于检查不同输入电容的行为,则必须使用具有内部电阻的电压源和具有电阻和电感寄生值的电源线,如图2所示。

    ADI

    亚德诺半导体 . 2025-07-22 480

  • 产品 |上海贝岭推出16/24位高精度低功耗模数转换器BL1090系列

      新品介绍 上海贝岭最新推出包含I2C和SPI接口的16/24位高精度低功耗模数转换器BL1090系列。    该系列采用低功耗设计,最高速率为960SPS。常温下,掉电模式功耗低至8 μA。连续转换模式功耗为300 μA。内置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可适配从±256 mV到±6.144 V的输入范围,从而实现高精度信号测量;内置输入多路复用器 (MUX),提供两对差分输入或四个单端输入。此外BL1090系列集成了输入缓冲器,降低驱动难度。 BL1090C16/ BL1090C24系统框图 BL1090S16/ BL1090S24系统框图 其中,BL1090C16/BL1090C24集成了数字比较器和开路检测电流源。可分别用于欠压、过压检测和外部传感器开路、短路检测。BL1090S16/BL1090S24集成了高精度温度传感器。    BL1090系列采用MSOP-10封装,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125℃,适合功率受限和空间受限的传感器测量应用,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仪表、电池电压和电流监控、温度测量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自动化和自动控制领域。    产品规格     产品名称   分辨率   封装   主要特性   相似产品   BL1090C16   16   MSOP-10   I2C、数字比较器   ADS1115   BL1090C24   24   /   BL1090S16   16   SPI、温度传感器   ADS1118   BL1090S24   24   /    应用场景 便携式仪表 电池电压和电流监控 温度测量系统 消费类电子产品 工业自动化和自动控制    产品特性 注:除非另有说明,TA = 25°C, VDD = 5 V, FSR =±2.048 V, DR = 6.25 SPS。     低功耗 BL1090系列以6.25 SPS速率连续采样时,全温下功耗最高350 μA。掉电模式全温下功耗最大50 μA。 连续转换模式下工作电流vs温度 掉电模式下工作电流vs温度   高精度  BL1090全系产品具有出色的噪声特性和线性度,其中BL1090C16、BL1090S16产品有效分辨率不低于16 Bit。BL1090C24/BL1090S24产品有效分辨率最高可达23.7 Bit。    输入范围为±2.048V时,BL1090C16/BL1090S16的INL为±3 LSB。    表1   VDD = 3.3 V时,BL1090C16/BL1090S16噪声均方根值(噪声峰峰值) 表2  VDD = 3.3 V时,BL1090C16/BL1090S16有效分辨率(无噪声分辨率) 表3  VDD = 3.3 V时,BL1090C24/BL1090S24噪声均方根值(噪声峰峰值) 表4  VDD = 3.3 V时,BL1090C24/BL1090S24有效分辨率(无噪声分辨率)  应用建议 BL1090C16/BL1090C24器件标准连接 布局建议 1.模拟和数字信号分离。 2.用铺地填充信号层上的空白区域。 3.提供良好的地平面返回路径。 4.在电源上使用旁路电容,以降低高频噪声。 5.具有差分连接的模拟输入必须跨接一个电容器。  

    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 . 2025-07-22 1 480

  • 展会 | 九月锁定上海:宽禁带风暴来袭,PCIM Asia上海展定义零碳“芯”速度

    当 800 V 超充、AI 服务器液冷 PSU、氢燃料电池 DCDC、磁悬浮列车成为关键词,您需要的不仅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张“零碳时代的电力电子全景地图”。PCIM Asia Shanghai 2025 以 25,000 ㎡ 实体展 + 全链路同期活动,把“材料—器件—系统—场景—人才”一次览尽。 9月24-26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PCIM Asia Shanghai 2025将再次集结 260+全球品牌、25,000+人次专业观众,覆盖功率器件、驱动、拓扑、封装、测试、系统解决方案全链路;并携手权威机构与产业媒体,同期打造七大主题论坛,以技术纵深与应用广度双重维度,解码电力电子的现在与未来。 为期三日的行业盛会将汇聚全球电力电子领军企业,届时,以下参展企业将悉数携前沿技术、系统级解决方案重磅亮相PCIM Asia Shanghai 2025,覆盖电力电子全产业链。 功率器件: 三菱电机、赛米控丹佛斯、富士电机、英飞凌科技、罗姆、PI、安森美、安世、博世、日立能源、EPC、联合汽车、东芝、中国中车、华润微电子、罗德与施瓦茨、英诺赛科、瞻芯、安泰天龙、贝茵凯、清连科技、北一半导体、飞锃、宏微、芯长征、晶佰源半导体、龙腾半导体、美蓓亚三美、南瑞半导体、威斯派尔、朋程科技、华虹挚芯、上海三下、爱仕特、青铜剑、美浦森、中瑞宏芯、同和金属、香港长盛实业、台芯、扬杰科技、瑶芯微电子、珠海镓未来、諫早电子、富乐华、南京百识、安泊智汇、深圳瑞芯辉、广东恒泰、宁波德科、罗杰斯科技、深圳辰达、东莞晟鼎、广州回天、诚联恺达、中国电子、深圳尚阳通、 无源元件: 莱姆、太阳诱电、威世、津上智造、鲁欧智造、进工贸易、深圳愿力创、黄山申格、成都观岩、顺德工业、瓦克华、稳利达、无锡宸瑞、兆东精密工业、深圳欣音达 材料与封装: 贺利氏、麦德美爱法、陶芯科、汉源新材料、南砂晶圆、三井金属、森根科技、铟泰公司、长沙升华、浙江泛源鑫才、重庆键合、珠海富士 设备与制造: 暨革半导体、洁创、上海世禹、上海岩谷、苏州宝士曼、鑫业诚 PCIM Asia Shanghai核心看点 ·国际研讨会:95 场前沿报告,硅→SiC→GaN 全覆盖 研讨会将汇聚工业界与学术界精英及全球顶尖学者、领军企业,聚焦硅、SiC、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电机驱动和运动控制、封装与可靠性、电能变换等热门话题及前沿技术。早鸟优惠进行中,赶快在8月31日前锁定席位吧。 ·全产业链技术风暴,七大主题论坛开讲 聚焦宽禁带器件: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一)&(二)、电力电子技术、材料与封装、电气化交通、AI电源与数字中心,高频输出,一站打通研发、制造到应用全链路。 ·电气化交通展示专区 汇聚功率半导体厂商、Tier-1供应商及整车厂等,以科普实物拆解形式生动再现电驱、电控、充电桩到车载电源的完整电气化解法。 ·电气化交通深度探索团 走进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距离观摩常导高速磁浮综合试验线、牵引供电变压站及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深入上汽大众探秘智能制造、绿色生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量产落地。(名额有限,国际研讨会付费听众优先) ·国产半导体技术日 精心打造深度议程,产学研圆桌对接,把国内最前端的晶圆、器件、模块、系统、终端“串珠成链”,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一站式”合作平台。   无论您是寻求新一代功率器件的系统工程师,还是布局 SiC/GaN 供应链的采购决策者,PCIM Asia Shanghai 2025都将以专业内容与全球资源,助您抢占先机。立即预约参观,与业界领袖共话能源效率新纪元!详情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PCIM电力电子新世代】。

    展会

    PCIM电力电子新世代 . 2025-07-21 2 815

  • 市场周讯 | MI308、H20恢复对华销售;NVIDIA推进CUDA向RISC-V移植;DDR4、LPDDR4x价格持续波动

    | 政策速览 1. 商务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批准对华销售英伟达H20芯片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近日,美方有关官员表示,美批准向中国销售英伟达H20芯片是中美经贸谈判的一部分,目前华为等中国企业已经生产了等效芯片,美方不希望中方实现国产替代。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双方保持密切沟通,确认了伦敦框架细节并推进相关落实工作。中方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于7月上旬相应取消了会谈涉及的对华限制措施。我们注意到,美方近日又主动表示将批准对华销售英伟达H20芯片。中方认为,美方应摒弃零和思维,继续取消一系列不合理的对华经贸限制措施。中美之间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打压遏制没有出路。今年5月,美方针对华为昇腾芯片发布相关出口管制指南,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芯片产品加严管制,以行政力量干预市场公平竞争,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中方已严正阐明立场,坚决反对。我们期待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磋商,纠正错误做法,为双方企业互利合作营造良好环境,共同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   2. 美国:美国有望允许NVIDIA(英伟达)恢复对中国市场销售H20 GPU,政策转折将有助带动当地AI与云端业者的需求回补,预期H20将重新成为该市场高端AI芯片主力,带动HBM需求同步增加。依最新形势推估,在NVIDIA可能将冲刺原定出货目标下,TrendForce集邦咨询据此调升中国AI市场外购NVIDIA、AMD(超威)等芯片比例到49%,先前考量出口禁令预估值约42%   3. 美国:美国对等关税将于8月1日实施,部分已确定国家税率范围20%至50%不等。   4. 重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的意见。其中指出,增强产业创新支撑。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能车控、汽车软件、汽车芯片等领域,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新能源等重大(重点)专项项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综合体,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高校、第三方机构等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到2027年,建成5个市级创新综合体,突破5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5. 英国:英国政府当地时间昨日发布了该国的计算路线图,承诺未来 5 年投入至多 20 亿英镑建设公共计算生态系统。 | 市场动态 6. CFM:随着存储原厂NAND Flash技术不断向更高密度、更大存储容量的TLC/QLC加速迁移,256Gb及以下容量的NAND产出同步大幅收缩,部分产品已逐步进入停产状态。在无其他替代方案情况下,未来将倒逼适用于低容量嵌入式产品的相关应用终端升级存储配置,以适应供应端的变化。尽管部分高端型号对于64GB及以上容量也有部署,但32GB及以下容量的eMMC仍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7. RISC-V:在2025 RISC-V全球峰会上,英伟达硬件工程副总裁Frans Sijstermans表示,自2022年起,RISC-V平台应用加速发展,至2025年已有至少十个新规格获批。其中一项关键进展是RVA23平台规范的发布,这成为推动高性能RISC-V平台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同时,服务器SoC相关规格亦已获批。软件层面,已有75个软件包可在RISC-V上稳定运行,Linux系统及其工具链亦已完成适配。   8. TrendForce:韩系、美系存储器原厂将于2025、2026年大幅减少或停止供应LPDDR4X,然而配套的手机处理器芯片规格却未能同步支持LPDDR5X,导致供需缺口浮现。为避免供应缺口影响产出,品牌厂因此扩大采购LPDDR4X,这是推升此波合约价格上涨的主因。随着主流供应商减少生产旧世代产品,LPDDR4X供应收敛已成必然趋势,因此预估此波涨势将至少延续至明年初,待品牌扩大采用LPDDR5X后才得以舒缓。   9. 市场:2025年下半年电子传统旺季来临,NAND Flash市场价格稳步上升,根据业界最新预测,第三季NAND Flash涨价已成定局,其中,512Gb以下产品预估涨幅超过15%,1Tb以上高容量产品涨幅则落在5%至10%之间。厂商分析,此次涨价主要受到自2024年下半年起,原厂持续减产的策略推动,包括美光、SanDisk等大厂,陆续大幅缩减NAND晶圆投片量,供给紧缩效应快速显现,带动市场价格明显反弹。   10. 市场:Q2全球PC市场同比增长7.4%达到6760万台,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位居前五。   11. 市场:中国智能手表市场Q1同比增长37%,创历史新高。   12. 市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13. 市场:DDR4、LPDDR4x价格持续波动致细分品类涨价,下半年网络通讯和消费电子需求或提升。   14. 韩国: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数据显示,受数据中心需求不断增长带动半导体销售强劲推动,韩国上半年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品出口额达115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88.3 亿美元增长5.8%。 | 上游厂商动态 15. 知合计算: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知合计算提出通推一体架构,即在架构层面实现通用计算与AI推理计算的融合。此外,知合计算公布了其首代通推一体CPU产品“阿基米德”系列,其中针对边缘服务器场景的产品A210正式发布。而基于新一代高性能RISC-V内核的高端服务器产品将于2026年正式亮相,目前已开放FPGA远程测试申请。   16. 台积电:台积电公布最新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983亿元台币,同比增长61%,创下历史新高,销售额9337.92亿元台币,同比增长38.6%,环比增长11.3%,预估9284.8亿元台币。   17. 台积电:台积电表示,正加快提升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产能,亚利桑那州的第5、6家晶圆厂将采用更先进技术,大约30%的N2产能最终将在亚利桑那州。   18. 原厂:ADI、TI等原厂正逐步收紧代理、扩大直供,部分型号价格回升。   19. 分销:日本分销商龙头Macnica表示将增加与中国半导体企业合作,聚焦中国及亚洲市场。   20. NXP:中国战略全面升级,计划与国内代工厂商合作。   21. MediaTek:与英伟达合作的GB10超级芯片即将大量出货。   22. Qualcomm:与三星2nm合作终止,第二代骁龙8至尊版将由台积电独家生产。   23. 华为海思:Cat.1物联芯片Hi2131正式上市,助力关键物联网场景。   24. 海光:海光新一代C86处理器亮相,中兴、联想等十余家厂商共同推出数十款电脑工作站新品,全面覆盖终端需求。   25. NVIDIA:黄仁勋在与媒体交流时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向中国提供“比 H20 更先进”的芯片。他指出,技术迭代持续加速,“未来出售到中国的产品只会越来越好”,他表示,H20芯片因Hopper架构而有着出色的推理能力和带宽,但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技术,且允许销往中国的产品也会不断升级。黄仁勋也回应“H20芯片对华重启销售进展”时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了。记者了解到,一些已经预订了H20芯片的企业目前正在等待英伟达的正式发货通知。   26. ASML:ASML称,受美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可能无法在2026年实现增长。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富凯当天表示,该公司仍在为2026年的增长努力,但目前无法保证这一点。该公司表示,与整个半导体行业一样,阿斯麦公司越来越容易受到美国潜在贸易限制的影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在4月之后,该公司的机器及其生产的芯片价格出现上涨,市场环境依然充满挑战。   27. Marvell:Marvell将利用台积电3nm以下工艺技术,以开发其下一代ASIC。此外,Marvell将采用台积电的硅光子技术,将信号处理速度提高十倍以上。   28. 思特威:思特威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到39亿元。同比增幅47%到59%。   29. 机构: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John Vinh在一份报告中宣称,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电子的2nm代工节点良率分别约为65%、55%、40%。John Vinh称Intel 18A的良率已相较上一季度的50%提升5%,有助于英特尔实现在今年内推出Panther Lake处理器的目标;而英特尔代工有望领先三星晶圆代工实现65~70%的可量产2nm良率,不过届时台积电N2良率将达到更高的75%。   30. 士兰微: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5亿元至2.7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士兰集成5、6吋芯片生产线、子公司士兰集昕8吋芯片生产线、重要参股企业士兰集科12吋芯片生产线均保持满负荷生产。   31. 博通:终止原定投资约10亿美元、在西班牙建设半导体后端封测工厂的计划。   32. JS:东京商工研究所(TSR)发布信息显示,开展功率半导体代工业务的日本企业JS Foundry 7月14日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手续,负债总额约为161亿日元。   33. AMD:AMD在美国宣布将批准销售后,该公司计划重启向中国出口其MI308芯片。此前,美国对英伟达一款芯片作出了类似决定。据报道,AMD发言人7月15日说,美国商务部告知该公司,MI308产品的许可申请将进入审查程序。MI308芯片是AMD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报道称,允许这些产品重返中国,对特朗普政府来说是一个逆转。此前数周,特朗普政府一直坚称,限制对华芯片销售的政策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不过,两国关系已缓和数周,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访华前与特朗普会面。   34. 新思科技:宣布完成对Ansys的收购。该交易于2024年1月16日宣布,旨在整合芯片设计、IP核以及仿真与分析领域的领先企业,助力开发者快速创新AI驱动的产品。   35. AOS:美国Alpha and Omega Semiconductor Limited(“AOS”)今日宣布,已与一位战略投资者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出售其位于中国重庆的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及12英寸晶圆制造合资工厂(重庆万国)约20.3%的股权。   36. Rapidus宣布启动 2nm GAA晶体管的试制,并展示了其首块 2nm GAA 晶圆。   37. 寒武纪:寒武纪发布公告,宣布调整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方案。根据最新方案,公司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2091.75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98532.73 万元。寒武纪表示,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主要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 应用端动态 38. 阿里:在2025 RISC-V中国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戚肖宁表示,RISC-V高性能技术生态日趋完善,预计到2032年,RISC-V高性能领域SoC芯片超200亿颗,市占比超25%。   39. 品原:全国产化“品原AI一体机”系列(PYD10-MIN/PRO/MAX)在深圳罗湖正式发布,该产品实现了关键软硬件全面国产化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搭载的江原D10加速卡为我国首颗实现量产交付的大算力AI芯片。据介绍,品原AI一体机由品高股份与罗湖辖区企业深圳江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其核心搭载16张全国产江原D10 AI推理加速卡,通过新一代GenAI架构深度优化,其大模型推理效率实现300%的显著跃升,在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场景展现出“单机即集群”的高密度算力优势。江原D10采用12纳米国产工艺,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全流程均依托本土产业链完成,实现大算力AI芯片全流程国产化,达成本土产业链首次突破。该芯片已于2024年第三季度回片点亮,2025年第二季度量产交付。   40. 舜宇:舜宇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AR眼镜微纳光学产品生产线项目举办仪式,与上海国投、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1. 亚马逊:亚马逊正在落实人力资源重整计划:其云计算部门 AWS 的多个部门遭遇了一轮裁员,波及至少数百个岗位。   42. 倍思:推出了同芯充 Pro 充电头,号称搭载“苹果同厂”PI 芯片,功率可达 45W,兼容 iPhone、iPad、MacBook Air 等设备,预购价 138 元。

    芯片

    芯查查资讯 . 2025-07-21 1 3 1455

  • 年中盘点 | 2025年H1热搜品牌排行与7大类元器件价格波动TOP 5

    重点内容速览: 1.  2025年H1热搜品牌TOP20 2.  七大类产品价格波动TOP5深度分析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数据引擎,芯查查自建了半导体行业大数据库,目前收录的元器件数据库中元器件型号信息已经超过了2亿、数据手册超过了1.6亿、型号丝印超过了110万,半导体品牌超过了9000家等。 图:芯查查数据概览(来源:芯查查) 2025年上半年,我们基于芯查查庞大的数据库,对半导体行业做了一系列的盘点,比如热搜型号、新产品等。本期文章我们将针对热搜品牌,以及传感器、分立器件、光电器件、存储器、逻辑电路、模拟电路和微处理器七大类元器件产品的价格波动TOP5情况做一个盘点和总结,为您的市场策略制定、采购与选型提供参考。 2025年H1热搜品牌TOP20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延续了2024年的反弹趋势,销售额继续上行。据WSTS统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了6305亿美元,超过了最初的预期,首次突破了年度销售额6000亿美元大关。而2025年这个数字有望继续上升达到701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5G/6G通信、自动驾驶汽车等尖端应用需求的在不断增长。    销售额在增长,品牌关注度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芯查查数据显示,以下品牌荣登热搜榜,其主要产品和应用领域也反映了当前市场的需求热点。 图:2025年上半年热搜品牌TOP 20(数据来源:芯查查) 从热搜品牌排名来看,恩智浦、ADI、TI、意法半导体等国际领先半导体厂商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其在多个高增长应用领域(如汽车电子、工业应用、5G与通信网络)的深厚积累和广泛产品线。    同时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大多数国际半导体厂商开始探索全球多供应链体系建设。比如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半导体厂商都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并逐步落地。    2025年1月,恩智浦成立了新的“中国事业部”业务线。目前,本地工程团队已经为客户定义、设计和开发了200种产品。在2025年7月份,恩智浦大中华区汽车电子市场总监周翔就透露,恩智浦正在中国选一家晶圆厂作为合作伙伴,计划将其产品从前道到后道,从晶圆到封装测试,全部在中国市场实现。据悉,目前恩智浦与3家不同晶圆厂有合作,包括台积电南京厂负责16nm和28nm工艺;中芯国际负责28nm以上工艺的产品;华虹将成为恩智浦混合信号芯片合作伙伴;另外,恩智浦在天津拥有一个大型后端封装厂。   意法半导体则已经与华虹在深度合作,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其首批高性能旗舰产品STM32H7系列MCU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供货,后续STM32H5,以及其他产品系列也将陆续引入中国生产。    当然,中国本土半导体品牌,如兆易创新、小华半导体、安世半导体、圣邦微等也日益崛起,尤其在MCU、分立器件和模拟IC领域获得了显著关注。   七大类产品价格波动TOP5深度分析 2025年上半年,电子元器件市场延续了2024年的部分趋势,并在特定领域展现出新的变化。芯查查通过供应链波动工具,对传感器、存储器、分立器件、光电器件、逻辑电路、模拟电路、微处理器七大类元器件的价格变化进行了持续监控。下面是根据芯查查SaaS系统监控的七大产品分类半年度主要的价格波动情况,每个分类我们分别选取了涨幅和跌幅最大的5个产品型号。  传感器:涨跌互现,环境与运动传感器表现不一 2025年上半年,传感器市场中涨幅居前的传感器主要集中在环境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触摸/近程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其中,霍尼韦尔(Honeywell)的HIH-4020-001环境传感器涨幅高达43.97%,博通的AFBR-S50MV85G运动传感器也实现了41.36%的涨幅。此外,恩智浦(NXP)的压力传感器MPXH6300A6U涨幅为40.32%。意法半导体的触摸/近程传感器VL53L8CHV0GC/1和欧姆龙(OMRON)的光学传感器E3T-ST11的涨幅分别为35.28%和34.58%。这可能预示着特定场景下,如工业自动化、健康监测和智能家居对高精度传感器的需求增长。 在传感器跌幅榜单上,盛思锐的SCD41-D-R2环境传感器下跌31.84%,伯恩斯的3382G-1-103G位置传感器下跌29.13%。英飞凌的TLE49595UHALA1磁性传感器下跌28.01%,TI的DRV5032DUDBZT磁性传感器下跌27.16%。TE的LL01-1AB01液位传感器下跌24.41%。 分立器件:二极管与模块涨跌明显 2025年上半年,分立器件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价格波动。在涨幅TOP5中,二极管和模块产品占据了涨幅榜单。Littelfuse的1KSMB68CA二极管以77.32%的涨幅位居榜首,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BAT54CY,115"二极管也上涨71.43%。此外,Wolfspeed的CAS300M12BM2模块和英飞凌(Infineon)的IM818LCCXKMA1模块分别上涨56.45%和28.67% 35。伯恩斯的晶闸管TISP4240M3BJR-S也上涨21.56% 5。这可能反映了特定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对高功率、高性能分立器件的强劲需求。 而在跌幅TOP5榜单中,也主要被二极管和模块产品所占据。Semtech的SMBJ36CA二极管下跌39.13%,Littelfuse的SP712-02HTG二极管下跌36.75%。安森美的MURA205T3G整流器下跌30%。Littelfuse的IXFN520N075T2和IXTN90P20P模块跌幅也分别达到28.28%和25.54%。这可能与市场库存调整或竞争加剧有关。 光电器件:激光器件与LED波动显著 2025年上半年,光电器件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涨跌幅,在涨幅榜当中,激光器件、LED和耦合器产品是涨幅的主要贡献者。ADI的MAX3949ETE+激光器件实现了73.14%的最高涨幅,TI的TPS92662AQPHPRQ1 LED产品也上涨65.29%。安森美的MOC206R2M耦合器和东芝(Toshiba)的TLP3440S(TP,E耦合器分别上涨42.41%和42.09%。夏普(Sharp)的LS013B7DH03 LCD产品也上涨30.14%。 跌幅TOP5当中,博通的HLMP-3507 LED下跌29.57%,Visual Communications Company的2803 OLED下跌28.56%。激光器件(博通AFBR-710ISMZ和英特尔E10GSFPSR)和耦合器(安森美MOC3073M)也出现了超过20%的跌幅,分别为27.28%、25.61%和21.70% 4。这表明光电器件市场可能存在结构性过剩或技术迭代引发的价格调整。 存储器:DRAM涨幅居前,SRAM和NOR Flash跌幅明显 2025年存储器市场变化较为明显,一方面由于AI需求的推动,高端存储产品HBM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头部存储器厂商开始将主要资源集中在先进存储产品当中,逐步停产DDR4等DRAM产品,导致DDR4从年初开始价格一路上扬,有的产品型号甚至出现了接近2倍的涨幅。这从芯查查企业SaaS统计的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中可见一般。    在芯查查统计的数据当中,涨幅TOP5的主要贡献者是DRAM和NAND Flash产品。其中,三星的两款DRAM型号K4B2G1646F-BYMA和K4B4G1646E-BYMA分别取得了惊人的180.90%和156.72%的涨幅。SK海力士的S34ML08G201BHI000 NAND Flash也上涨100.72%。南亚科技的NT5CC256M16ER-EK DRAM和意法半导体的M24C02-RMN6TP ROM也分别上涨90.98%和85.71%。 跌幅榜单上,SRAM、DRAM和ROM产品均有涉及。瑞萨电子的SRAM型号RMLV3216AGSD-5S2AA0跌幅高达43.56%。Microchip的24FC512-I/SNM ROM下跌40.80%。南亚科技的NT5CC128M16JR-EK DRAM下跌37.33%。ADI的DRAM型号DS1314S-2+T&R也下跌了27.48%。美光的MT25QU512ABB8E12-0AAT NOR Flash下跌21.60%。这表明部分存储器产品在经历前期的涨价潮后,市场正在进行库存消化和价格回调。 逻辑电路:接口IC涨幅惊人,ASIC跌幅突出 2025年上半年,逻辑电路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涨幅TOP5中,接口IC涨幅尤为突出。TI的XTR115UA接口IC以惊人的135.46%涨幅高居榜首,SN75ALS181NSR接口IC也上涨57.06。ADI的MAX3370EXK+T ASIC(逻辑集成电路)和MaxLinear的88LX2730A0-NYC2C000通信及网络IC均有超过56%的涨幅。TI的ASIC(逻辑集成电路)SN74HCS365QDRQ1也上涨55.21%。这可能反映了特定接口和通信协议在工业控制、数据传输等领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跌幅TOP5中,ASIC(逻辑集成电路)是跌幅榜上的“重灾区”。TI的SN74HC165D ASIC跌幅高达84.10%,东芝的74HCT14D ASIC也下跌72.13%。TI的SN74HC541N和SN74LVC1G08MDCKREP ASIC,以及意法半导体的ST3222EBPR ASIC也出现了显著跌幅,分别为43.70%、25.23%和33.33%。 模拟电路:开关和时钟IC涨势强劲,放大器跌幅明显 2025年上半年,模拟电路市场涨跌幅兼具。涨幅TOP5中,开关IC、时钟和计时器IC,以及电源管理IC占据了涨幅榜单。ADI的MAX4814EECB+开关IC以74.01%的涨幅居首,Skyworks的SI52112-B6-GTR时钟IC也上涨62.76%。ADI的LT8609BDCB电源管理IC和恩智浦的PCA9671APWJ电源管理IC分别上涨51.52%和50.32%。Microchip的TS485CPT放大器也上涨42.50%。这表明市场对高性能模拟器件的需求依然旺盛。    模拟电路市场,模拟芯片头部企业TI在6月初开始宣布将对毛利率低和有后续产品迭代的产品进行涨价,退出价格战模式。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终端应用市场开始回暖,需求有所增加;也有TI这么长时间的价格战下来,营收增长不大,但毛利率下跌明显,他们不愿意再持续下去。TI不继续降价销售,也给缓解了国产模拟芯片企业的价格压力。 在跌幅TOP5当中,放大器、数字定位计IC和电源管理IC跌幅局前。TI的LM358DR放大器以51.58%的跌幅位居跌幅榜首,安森美的CAT5172TBI-00GT3数字定位计IC也下跌46.06%。TI的LM324DR和TPA3116D2DAD放大器,以及ADI的SSM2167RZ电源管理IC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这可能与市场供给增加、竞争加剧或特定应用需求放缓有关。 微处理器:MCU和GPU涨幅明显,DSP/C系列有回调 微处理器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涨跌互现的局面。在涨幅TOP5中,MCU和GPU是涨幅的主要贡献。ADI的ADUC842BSZ62-3 MCU以65.76%的涨幅领跑,AMD的XCR3064XL-10VQG44C GPU也上涨53.77%。ADI的ADSP-BF536BBCZ-3A DSP/C产品和Microchip的ATF2500C-15JU MCU,以及PIC24FJ32GA002-I/SO MCU也有显著涨幅。这可能表明在AI边缘计算、工业控制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对特定微处理器产品的刚性需求增长。 从跌幅TOP5可以看到,DSP/C系列产品出现了明显回调。Microchip的多款dsPIC33CK系列DSP/C产品跌幅均超过40%,其中dsPIC33CK512MP405-I/PT跌幅达50.37%。Silicon Labs的EFM32PG28B310F1024IM68-A SoC也下跌29.77%。这可能与前期产能投放、市场消化周期或库存调整有关。 结语 2025年上半年,电子产业在整体库存去化、新兴应用需求(如AI、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驱动下,呈现出复杂而多变的格局。热搜品牌反映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七大类元器件的价格波动则直接指向了供应链的健康程度和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在品牌格局方面,恩智浦、ADI、TI、意法半导体等国际领先半导体巨头依然凭借其宽广的产品线和技术实力,在热搜榜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国本土品牌如兆易创新、小华半导体、安世半导体、圣邦微等也日益崭露头角,在部分通用器件领域获得市场认可。    芯查查将持续利用其庞大的数据量和供应链波动工具,为行业提供更为精准和及时的市场数据。如果您对芯查查企业SaaS感兴趣,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  

    原创

    芯查查 . 2025-07-21 14 1 4240

  • 企业 | 贸泽电子2025智慧交通创新论坛共话产业新生态

    2025年7月17日 – 提供超丰富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业界知名新品引入 (NPI) 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宣布将于7月22-25日开启贸泽电子技术创新论坛第二期在线活动。本期论坛以“智慧交通”为主题,云集Analog Devices、KYOCERA AVX、Littelfuse、Molex、ROHM、TAIYO YUDEN等全球知名厂商及学术领袖,在每天的14:00-16:10通过全方位深度技术研讨,绘制智能交通产业升级路线图。 贸泽电子亚太区市场及商务拓展副总裁田吉平表示:“当5G、AI与IoT技术深度重构交通业态,我们正见证一场出行革命的到来,不断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伴随各项技术的创新突破,未来智慧交通还将往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在本次论坛,不仅聚焦技术迭代,更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助力工程师突破研发瓶颈,推动智慧交通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智慧交通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以打造智慧城市为目标,通过对各个应用系统高效整合,带来交通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实时共享、安全保障加强等效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本期活动将重点探讨LiDAR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充电和车载电源、智慧交通系统和智能电动车领域创新应用、面向汽车市场的电子元件、ADAS与GMSL3、车规电子产品助力智慧交通、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分析等内容,呈现智慧交通领域多元技术图景,助力产业迈向新高度。   想要了解2025贸泽技术创新论坛第二期-智慧交通专题活动的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technical-forum/ 。观众们也欢迎关注贸泽电子B站帐号和视频号观看直播,见证更多精彩内容。  

    智慧交通

    贸泽电子 . 2025-07-20 620

  • 技术 | 人形机器人主控芯片的五大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发展特别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思考。由于是一种新的产品形态,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此类产品的芯片产品。但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逐渐崛起,已经有芯片厂商开始思考此类应用需要什么样的主控芯片。   2025年7月18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的嵌入式系统分论坛上,来自先楫半导体产品总监及嵌入式专家费振东先生做了主题为《先楫高性能MCU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演进》分享,他在分享中剖析了人形机器人主控芯片的关键发展趋势,并详细介绍了先楫半导体如何凭借高性能RISC-V MCU产品,为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 图:先楫半导体产品总监及嵌入式专家费振东   人形机器人崛起:主控芯片面临五大挑战与趋势 随着特斯拉擎天柱、宇树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成功案例的曝光,人形机器人已走进公众视野,技术和产品已达到相当高度。费振东在分享中表示,先楫半导体在与国内主流机器人企业交流中,提炼出智能主控芯片,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主控芯片未来发展的五大重要趋势:高算力、高性能运动控制、高实时性同步通讯、高集成小型化、高安全可靠性。   一是高算力:机器人运动功能对精确性和先进性要求日益提升,这不仅需要机器人大脑(CPU)提供高算力,其各个部件和关节的主控单元也需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费振东强调,尽管国产MCU在入门级和主流级市场已取得突破,但在高性能、高算力领域仍存在较大空白。先楫半导体首代产品 HPM6750 已集成两个800MHz主频的RISC-V CPU,性能不逊色于国际主流大厂,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   二是高性能运动控制:当前人形机器人多以高性能伺服电机作为驱动核心,对电机的速度、精度、位置控制要求极高。这需要芯片集成一整套运动控制外设,包括高精度的PWM控制模块、ADC电流感应模块以及能对接主流绝对式编码器协议(如BiSS、EnDat 2.2、Tamagawa、自定义协议)的创新编码器模块。先楫的MCU产品已灵活集成可编程编码器模块,满足这些需求。 三是高实时性同步通讯:一个机器人可能包含上百个运动控制单元,协同完成复杂动作。这要求高实时性、高同步性的通信网络。费振东提到,虽然传统485总线仍在使用,但趋势正转向基于以太网的高速高带宽总线,如工业以太网和第三代时间敏感网络(TSN),以实现全身协调。 四是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随着机器人进入金融等敏感行业和千家万户,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将成为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先楫半导体在芯片中融入硬件加解密引擎(支持AES、SM3/4、SHA256)、信任链建立(基于熔丝或电池保持的根密钥、UID、签名启动、软件版本防回滚)、密钥管理(真随机数生成、安全存储、攻击时自动清除)以及攻击检测与防护(电源、时钟、开盖检测)等功能,全方位保障机器人安全。 五是高集成度与小型化:人形机器人尺寸与真人相近,对PCB尺寸要求极致。为此,先楫半导体推出了HPM6E8Y等超高集成度产品,在单颗芯片内集成了双核600MHz RISC-V CPU、EtherCAT从站控制器乃至以太网PHY,极大地缩小了系统尺寸。   HPM6E8Y:为机器人关节量身打造 作为先楫半导体超高集成度的代表产品,HPM6E8Y 芯片集成了4路TSN千兆交换机、3路EtherCAT从站控制器(PSC)、双核600MHz RISC-V CPU、USB高速接口、多达9路32位通用定时器、多路ADC/比较器、2088KB SRAM以及硬件加密引擎。 费振东特别介绍了基于HPM6E8Y的关节伺服EtherCAT总线型参考设计,该设计主频600MHz RISC-V,集成ESC和SIP PHY,硬件电流环支持VSC+CLC+PWMv2,输入电压24V,适配电机电流最高6.5A/扭矩12Nm(如小米CyberGear),电流环频率20KHz,速度环、位置环频率1KHz,支持CiA 402协议(CSP、CSV)和EtherCAT OTA,并提供完整的开源设计文档、软件和硬件。   总结 先楫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五年间已成功量产和推广8个系列产品,实现了从高性能通用MCU到应用特色专用MCU的广泛布局。费振东表示,除了核心的运动控制和关节伺服,先楫的高算力MCU产品在机器人领域还有广泛应用,如各类传感器、激光雷达和姿态管理模块等,致力于在机器人智能推理核心大脑之外的广阔市场发挥作用。

    RISC-V

    芯查查资讯 . 2025-07-18 4 5 2890

  • 产品 | Allegro A89224 SoC 如何让 48V 热管理系统电机控制高效可靠

    汽车行业正加速向电气化动力系统转型,48V 系统在轻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BEV)中作用日益凸显。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尤其是电池冷却系统)对保障汽车性能、延长电池寿命、确保安全至关重要。不过,设计稳健可靠的 48V 电池冷却系统仍面临若干独特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重点介绍 Allegro 的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如 A89224)如何应对这些需求,助力先进高效热管理系统发展。 48V趋势 采用 48V 系统的一个主要驱动要素在于功率、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基本关系(P=V×I)。通过将系统电压从 12V 提升至 48V,输送相同功率所需的电流可显著降低。这为热管理系统带来了若干关键优势。较低的电流直接意味着线束和电气元件中的功率损耗降低,此外,若针对 48V 系统进行充分优化,电机重量也可减轻。对于泵和风扇等高功率负载而言,可以显著降低电阻损耗,提升系统整体效率。对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等辅助系统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延长续航里程和优化能源利用。    高于48V电压时面临的挑战 安全法规与标准 一旦电压超过 60V 直流,就不再属于安全特低电压 (SELV) 范畴,被认为对人体具有危险性,相关标准包括 IEC 60950、ISO6469、UL、NFPA、OSHA 等。    高昂的绝缘与隔离成本 60V 以上的系统必须具备更强的绝缘和隔离能力,以保障人身安全,这直接导致系统复杂性和成本上升。   元件供应不足 适用于高压系统的电子元件种类更少、价格更高。    8V标称 ≠ 48V恒定 在 12V/24V 系统中,已有成熟的标准 (如 ISO16750、ISO7637) 定义了在最严苛工况下 (如负载突降、瞬态电压等) 的电压瞬态曲线。    对于 48V 系统,现行标准(ISO21780和Liefervorschriften [LV] 148) 是专为轻度混合动力汽车 (MHEV) 制定的,定义了高达 70V 的过电压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若考虑开关瞬态电压或元件设计裕量 (margining),元件实际耐压等级需远高于 70V。48V 系统中的元件往往需要满足 70V 至 80V 的最高电压要求。48V 系统中的元件往往需要满足 70V 至 80V 的最高电压要求。 三大关键挑战 设计高效的 48V 电池冷却系统时,需要克服以下关键难题:    更高的电压裕量要求 在 48V 系统中,电压瞬态幅度更高,对元件的承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低压系统设计的传统 ECU 可能缺乏足够裕量,导致元件应力损伤和失效。 Allegro解决方案:A89224 汽车级 MCU 集成 90V MOSFET 驱动器,采用 Allegro 110V 晶圆技术,为系统带来充足电压裕量,显著提升抗瞬态干扰能力和系统可靠性,增加工程师设计灵活性。    平台适配与小型化限制 汽车 ECU 需适配各种车型平台,尺寸应尽可能紧凑。不同平台对 ECU 尺寸的要求不尽相同,需要灵活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此外,还要支持 OTA 升级,并具备大容量数据存储能力。 Allegro 解决方案:A89224 通过高度集成和大容量存储应对,将功能强大的 ARM Cortex-M4 内核、90V MOSFET 驱动器和关键外设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可实现紧凑型 ECU 设计,最大支持 248kB 闪存,满足电机控制算法、诊断例程与 OTA 升级等多样化需求。    可靠性与边界条件 电池冷却系统需在各种恶劣工况下 (如极端高温、强振动、气流受阻等) 保持可靠运行。即使在风道堵塞或其他边界条件下,ECU 仍需稳定起动与维持风扇运行,避免热失控。 Allegro解决方案:A89224 集成精确的 ADC 通道,可准确感测负载变化和系统参数,使 ECU 能检测气流受阻或其他异常情况并相应调整风机运行状态;且支持高频注入(HFI)技术,即使在挑战性工况下也能实现风机的平稳启动和控制。    灵活性与性能并重 ARM Cortex-M4 的可编程内核进一步提升了灵活性。设计人员可以配置多种参数,如 PWM 频率、死区时间、电流限值,根据特定电机或负载条件进行优化设置。这种可编程特性使设计人员能够对 A89224 进行精细调节,以适应不同车型中泵或风扇等多种应用场景。    A89224 内核支持复杂的电机控制算法,如磁场定向控制 (FOC),从而有效提升电机效率与性能。这使得 ECU 能够以更低能耗输出更大功率。其高速采样与转换机制,为 FOC 算法提供了更充足的计算时间,在每个 PWM 占空比更新前完成算法运算,确保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 Allegro A89224 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优势 宽工作电压范围(5.5V 至 90V) 可为 48V 标称电压提供充足裕量,能承受汽车电气系统中的电压瞬变,其抗瞬变能力对严苛汽车环境中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直接解决客户关心的关键设计挑战。    强大的 ARM Cortex-M4 内核&大容量内存 (约 256K 高速闪存 + 32K DRAM) 集成 32 位 ARM Cortex-M4 CPU 内核与三相栅极驱动器,闪存读取速度极快,使 CPU 处理连续操作指令无需等待。这种高度集成减少对外部元件的需求,可实现更紧凑且可能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与 48V 系统对更高功率密度的需求高度契合。集成的 MCU 具备足够处理能力,可运行无传感器磁场定向控制(FOC)等复杂电机控制算法,实现对泵和风扇的高效精确控制。    集成电流感测放大器与 ADC 内置可编程增益的差分电流感测放大器,以及带 16 通道多路复用器的 12 位数据采集 ADC。这一配置能精确测量电机相电流,对实现 FOC 等先进电机控制算法至关重要,可优化电机性能、效率及保护功能。    全面的诊断与保护功能 集成可编程的诊断和保护功能,包括欠压、过压、过温和功率桥故障检测,有助于识别和缓解潜在问题,提高系统可靠性。   汽车级认证(AEC-Q100 1 级) 确保在宽温度范围的严苛汽车环境中具有适用性与可靠性。   Allegro其他热管理解决方案 除 A89224 外,Allegro 还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用于优化 48V 汽车系统中的热管理系统:   电流传感器 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如ACS37220)可实现对电池电流的精确监测,从而准确控制冷却风扇和泵,保持最佳电池温度并防止过热。    隔离式栅极驱动器 隔离式栅极驱动器 (如 AHV85110) 可确保对冷却系统电机驱动电路中的功率 MOSFET 进行可靠而高效的控制。    电源管理芯片(PMIC) PMIC (如 A81411) 为冷却系统中的各种组件提供高效的功率转换和稳压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功率损耗并提升系统整体效率。    电机驱动器 Allegro 的电机驱动器旨在为冷却风扇和泵中使用的无刷直流 (BLDC) 电机提供可靠而高效的控制。这些驱动器提供磁场定向控制 (FOC) 和高频注入 (HFI) 等功能以优化电机性能和效率。    位置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如 A1330 (2D) 和 A31331 (3D),可提供精确的非接触式角度和位置测量,实现精准反馈和控制。    结论 高效的热管理对现代汽车 48V 电池系统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Allegro 提供整套创新解决方案,专门应对设计稳健可靠电池冷却系统的独特挑战。A89224 汽车级 MCU 与该公司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电源管理芯片(PMIC)及电机驱动器相结合,能帮助汽车工程师构建先进热管理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车辆性能,并增强系统整体可靠性。  

    Allegro

    Allegro微电子 . 2025-07-18 2 1310

  • 企业 | 基于RISC-V的超低功耗蓝牙MCU破解大健康应用四大挑战

    2025年7月18日,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的嵌入式系统分论坛上,芯思原微电子研发总监高挺挺先生发表了题为《基于RISC-V、集成BLE的超低功耗MCU设计及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的分享。他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国民健康的严峻形势,并阐述了“大健康”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并提出以RISC-V为核心,集成BLE与安全模块的超低功耗MCU,是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支点。 图:芯思原微电子研发总监高挺挺   万亿级大健康应用市场的四大“痛点” 高挺挺开场通过一组数据揭示了中国成年人的健康现状:血脂异常1亿人、糖尿病1.48亿、高血压2.45亿,亚健康人群占比超75%。他指出,大健康产业以个人健康为核心,涵盖预防、治疗、康复、养生等全方位需求,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2028年达20万亿元,未来五年将是行业黄金期。   然而,大健康产品目前面临四大挑战:价格偏高(如连续血糖监测仪14天使用成本数百元、助听器价格高达数千至上万元)、续航能力弱(如心电、脑电、血糖等连续监测设备需要长时间运行,但电池续航能力有限)、实时传输能力弱(数据多本地存储,无法云端实时预警)、隐私安全风险高(健康数据泄露导致骚扰,甚至诈骗)。   针对这些挑战,芯思原提出基于RISC-V架构、集成BLE和安全模块的超低功耗MCU解决方案,重点解决成本、续航、传输和安全问题。   芯思原解决方案:超低功耗RISC-V BLE MCU 芯思原的超低功耗RISC-V BLE MCU基于FD-SOI 22纳米工艺,集成了RISC-V内核、BLE无线传输和安全模块,具备以下核心特性: 首先是采用了RISC-V架构,降低了成本,保障了供应链的安全。RISC-V指令集是开源的,相对Arm指令集产品授权费用更低,降低了芯片设计成本。其模块化、可扩展的特性也允许为特定应用进行灵活定制,且不依赖特定厂商,有助于规避供应链风险。 其次是超低功耗架构,助力产品长续航。针对大监控产品对长续航的刚需,芯思原芯片在系统、架构、寄存器传输级、传输级四个层面进行了低功耗设计。高挺挺表示,通过选择低漏电工艺,并专门设计PMU(电源管理单元)进行全局电源控制,辅以MTCOMS等技术,实现了微安级漏电。此次发布的新款BLE MCU采用FD-SOI 22纳米工艺,支持1.7-3.6V输入电压和0.8V/0.65V核心电压。   三是BLE无线传输与MCU数据处理一体化,实现实时传输。芯片集成BLE无线传输功能,使得健康数据能够实时上传云端,在紧急病情发生时实现零延时上报,争取宝贵抢救时间。同时支持多种医疗设备并行连接,方便家属远程实时掌握家人健康状况,实现更精准的健康管理。   图:芯思原BLE MCU主要特性(来源:芯思原)   四是集成安全模块,保障隐私安全。鉴于健康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芯思原芯片内置专用安全模块,包含真随机数发生器,支持各种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并可满足国密标准,以符合FDA针对IoT医疗设备设定的SESIP安全标准,全面保护用户隐私。   五是丰富外设支持。芯片集成CANFD、LIN、USB2.0等多种外设接口,支持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适配多样化健康监测场景。   总结 高挺挺进一步展示了这款超低功耗BLE MCU广阔的应用前景,覆盖了从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医疗终端到环境与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用于改善睡眠的脑电监测、需要长期佩戴的动态心电图,还是当下火热的连续血糖监测产品,”他介绍道,“都可以通过我们的BLE MCU搭配外围传感器来实现。”此外,在智能家居与智慧健康的融合趋势下,该芯片同样能应用于空气监测、智能灯光调节和老人安全看护等场景。   最后,高挺挺总结道:“以RISC-V为核心,集成BLE和Security的超低功耗MCU,可以为大健康领域的产品落地提供一个重要的支点。” 这一创新方案,无疑为应对国民健康挑战、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芯”动力。

    RISC-V

    芯查查资讯 . 2025-07-18 1 1 3090

  • 1
  • 3
  • 4
  • 5
  • 6
  • 7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