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 极海APM32F035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参考方案,助力智能家电实现低成本、高能效驱动
随着智能家电对能效、寿命及成本控制需求的不断提高,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技术在冰箱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方案,该技术主要采用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能够显著降低系统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无需依赖复杂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即可有效抑制单相交流输入的谐波电流,有助于简化系统架构、提高整体运行可靠性。 为满足冰箱压缩机对低谐波电流、高功率因素及低成本控制的综合需求,极海推出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参考方案。该方案采用1颗APM32F035电机控制专用MCU和3颗GHD1620T电机专用栅极驱动器,结合薄膜电容与IGBT电路,实现无需外接PFC电路即可有效抑制谐波电流,优化板级功率因数,可为客户提供高效实用的变频控制解决方案。 APM32F035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参考方案介绍 极海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参考方案,具备低噪声、低电流谐波、高可靠性、转速稳定性高等特点,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 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方案板 该方案在交流电压滤波整流后的电路中采用薄膜电容,并以APM32F035为主控芯片,检测交流电压与电机相电流的矢量控制,通过TIM1的3组互补PWM输出至GHD1620T,来控制IGBT开关实现电平逆变,从而驱动永磁同步电机运行。 方案框图 无电解电容变频控制参考方案优势 • 单芯片控制:采用APM32F035电机控制专用MCU,主频72MHz,内置M0CP协处理器,集成高速ADC和运放等外设资源。凭借卓越运算速度使得输入交流电压的观测与电机FOC(磁场定向控制)运算可以在单核上统一实现; • 可靠驱动能力:无电解电容电机驱动的转速精度及带载能力与传统有电解电容驱动方案一致,可确保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先进算法控制:特有输入电压跟随算法,支持动态负载调整,可降低电流谐波、节省PFC电路; • 高性价比设计:薄膜电容可降低15%~20%系统成本、缩小30%系统体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 高驱动功率:4μF薄膜电容,可实现400W的逆变功率。 关键性能参数 无电解电容控制转速数据 无电解电容控制测试波形 AC:176V,4500rpm下的波形:黄色为母线电压,蓝色为电机电流。 APM32F035电机控制专用MCU • 高效运行性能:基于Cortex-M0+内核,内置M0CP协处理器,有助于减轻CPU负荷,为实现无感FOC控制算法提供了良好支持; • 高速运算ADC:采率高达1MHz,支持分段式采样,能够更好的将电压与电流采样时序分开; • 精准定时器:TIM1支持输出4组互补PWM,内置死区功能,并可与ADC等外设进行联动,显著提升系统灵活性,适用于电机控制等高精度应用场景; · 高性能运算放大器:集成4个通用运算放大器,支持通过外接电阻调整运放增益,也可选择内部预设的增益档位。摆率高达10V/μs,增益带宽积高达10MHz,具备优异的动态响应性能。 GHD1620T电机专用栅极驱动器(Coming) • 600V双N沟道单相电机专用栅极驱动器; • 支持宽范围电压10V~20V,提供3.3V/5V逻辑输入兼容,悬浮偏移电压+600V,适用于各种直流无刷/有刷电机应用方案; • 内置500ns死区时间,支持欠压/过温保护、直通防止功能,可有效保护功率器件稳定运行; • 内部集成自举二极管,可为高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压驱动开关; • 内置温度传感器输出,实现温度补偿和自适应控制,优化电机控制能效。 面向电机控制应用市场,极海拥有“MCU+Driver+IPM”的全栈电机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多种核心电机控制算法,具备完善的电机控制通用开发平台,从应用层、中间层、器件层、硬件层、资深电机团队上提供全面的生态支持,助力客户提升电机运行效能并实现快速的方案落地。
极海半导体
Geehy极海半导体 . 2025-09-26 1875
技术 | 新唐 NuMicro M253 系列微控制器盘点 - 支持 CAN FD、USB Device、6 串口、宽温与宽压
NuMicro M253 系列产品是基于Armv8-M指令集架构的 Arm Cortex-M23 内核的MCU,主频可达 48 MHz,支持 128 Kbytes Flash Memory,16 Kbytes SRAM。M253 系列集成一路 CAN FD 接口与 USB 2.0 全速设备。 M253 系列选型表 新唐 M253 系列特色 1、支持宽温与宽压,抗干扰能力强 支持 -40℃ ~ 105℃ 的操作温度与1.75V ~ 5.5V的工作电压。并具有高抗干扰能力,7 kV HBM ESD 与 4.4 kV EFT。 2、支持更强的 USB 2.0 全速设备 USB 2.0 全速设备无需外挂晶振,支持高达 17 端点、最高 5 个虚拟传输通道 (VCOMs),内建1 KB RAM 数据缓冲区。 3、支持更多串口 5 组 UART 并带有 16 / 16 字节双向FIFIO 与 PDMA 模式。1组USCI也可以作为串口使用。 4、支持更稳定的CAN FD a)提供一路 CAN FD 接口,内建 1 KB SRAM数据缓冲区,可向下兼容 CAN 2.0B 协议。 b)CAN FD可以支持10 Mb/s的通讯速率,并且一帧可达 64 data bytes。 适合应用 1、需要 CAN FD 或 CAN 通讯,并且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控应用 2、安卓及 LINUX 系统接口扩展应用 M253系列产品的USB 2.0 全速设备支持高达 17 端点,可以实现:5通道全功能串口扩展,或者4通道全功能串口加1通道CAN FD接口扩展。在安卓或LINUX系统使用标准的USB设备驱动就可以。 M253 系列接口扩展框图
新唐
新唐MCU . 2025-09-26 1 1530
产品 | Melexis以新型电机驱动芯片推动设计简化
Melexis推出新型嵌入式电机驱动芯片MLX81339。该芯片配备PWM/串行接口,专为工业应用设计,支持高达40W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BLDC)和步进电机控制,适用于风扇、泵及定位系统等紧凑型设备。其内置可编程闪存支持应用的全功能定制。 当前工业领域对智能高效电机的需求日益旺盛,这类电机需在紧凑设计中实现静音且可靠的运行。传统电机驱动方案在服务器散热、家用电器、暖通空调风门及自动阀门控制等应用中,通常会受到尺寸、开发周期和预算的限制,且当系统配置复杂度上升时,实现最初的设计初衷则更是难上加难。 实现可靠启停与精准调速 MLX81339通过集成闪存可编程功能,在紧凑设计中提供高灵活性,支持三相无刷直流电机(BLDC)或双极步进电机的配置。它采用低噪声、高效的磁场定向控制(FOC,Field-Oriented Control)技术,能够在电机全速范围内实现可靠启停与精准调速。 为简化电机配置流程,迈来芯提供 StartToRun网页工具,通过简单的用户输入即可自动生成配置文件,大幅简化工程调试流程。该工具不仅已预设电机电气参数,还提供机械参数预填功能,在降低对软件专业知识依赖的同时,有效帮助工程师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该芯片支持12V/20W及24V/40W功率控制,集成三相驱动芯片与可配置的电流限制功能(最高3A),同时具备欠压/过压、过流及过热保护功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其采用QFN24和SO8-EP紧凑型封装,支持高密度PCB设计,顺应系统小型化、集成化趋势;6V至26V的宽电压范围及-40℃至125℃工作温度范围(最高结温150℃),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集成难度。 该器件具备广泛的输出兼容性,提供8个通用IO口,支持PWM、FG、I²C、UART和SPI接口,可轻松适配传统与智能系统。其兼顾有/无传感器控制,电机在负载突变或故障恢复时依旧能稳定运行,避免低性能驱动器常见的意外复位现象。其应用场景覆盖智能工业与消费领域,包括定位电机、热力阀门、机器人执行器、住宅/工业通风系统及洗碗机水泵等。此外,MLX81339还满足车规要求,适用于汽车风扇与鼓风机应用。 Melexis 产品线总监Marc Lambrechts 表示: MLX81339为空间受限、追求易用性与鲁棒性的应用场景提供卓越的智能电机控制解决方案。该器件在满足现代应用性能需求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MLX81339通过紧凑型封装实现无传感器FOC控制,其不仅有高度可配置版本,未来还会有即插即用的免代码版本,以帮助工程师更快速高效地开发现代化智能电机应用。
迈来芯
迈来芯Melexis . 2025-09-26 1035
产品 | 双芯闪耀GDSCN832和GD32H75E激发EtherCAT®更强威力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不断追求高效、智能和互联的背景下,兆易创新凭借其一系列先进芯片解决方案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为了加速EtherCAT®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兆易创新推出的两款芯片——GDSCN832系列EtherCAT®从站控制器产品以及GD32H75E系列超高性能工业互联MCU产品,集成了先进的控制算法与硬件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与成本效益,尤其适用于对高精度同步和多轴协调要求严苛的机器人领域。借助其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特性,可广泛服务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自动化产线中的运动控制系统,为机器人智能化与柔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支撑。 依托这些产品,兆易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开发者带来更丰富、高效的解决方案,驱动工业控制系统的创新与升级。 EtherCAT®技术需要怎样的MCU来适配 诞生于2003年的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专为工业自动化设计的高性能以太网通信协议。它通过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满足了伺服控制系统对精确同步和快速响应的需求。EtherCAT®支持微秒级的分布式时钟同步,确保多轴协调运动控制的高精度,同时其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灵活配置简化了安装与维护,并减少了CPU负载,使更多资源可以用于复杂的控制算法。 此外,EtherCAT®拥有广泛的设备兼容性和强大的生态系统,众多制造商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如伺服驱动器、I/O模块等,确保互操作性的同时,允许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硬件组合。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EtherCAT®的应用尤为突出。其微秒级的响应速度和纳秒级的同步精度对于六轴机械臂等需要多轴协同的设备至关重要。据公开资料显示,库卡、发那科等主流机器人厂商广泛采用EtherCAT®作为控制总线,以实现焊接、搬运、喷涂等复杂作业。目前热门的人形机器人需要控制大量关节并集成多种传感器,EtherCAT®的高带宽和多从站管理能力为此提供了支持。其分布式时钟机制能实现各关节的亚微秒级同步,确保动作流畅自然。 对于支持EtherCAT®协议的伺服系统而言,选择合适的MCU作为控制核心至关重要。这种MCU首先需要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如采用高性能的CPU核心如ARM® Cortex®-M7系列,来管理实时通信和执行复杂的伺服控制算法。此外,该MCU应配备充足的RAM用于数据缓存和程序运行,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保存固件和设置。为了实现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扭矩控制,高分辨率的定时器/计数器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需要有ADC来采样反馈信号。同时,MCU还需支持多种外围接口以便连接传感器和其他组件,并可能需要RTOS的支持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如果应用涉及安全要求,MCU还应该提供故障检测、冗余路径和支持安全协议等特性。 最为重要的是,MCU应该集成或支持外部的EtherCAT®IP,以简化设计并提高性能。ESC的主要功能是在EtherCAT®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信过程中处理以太网帧,并将数据映射到本地寄存器或存储器中,从而支持实时、高效的数据交换。集成ESC功能的MCU不仅减少了对外部组件的需求,还优化了数据路径,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根据上述标准衡量,兆易创新获得德国倍福公司(Beckhoff)正式授权并推出的EtherCAT®从站控制器GDSCN832系列,以及超高性能工业互联MCU产品GD32H75E系列,无疑是当代伺服系统控制核心的理想选择。 超强配置和高安全性保障 这两款芯片在ESC功能方面表现优异,同时其配置也超越了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EtherCAT®从站控制芯片GDSCN832集成2个内部PHY和1个MII扩展接口,内置双通道集成Ethernet物理层设备,每个通道均提供全双工100BASE-TX收发器,支持100Mbps运行。该系列支持8个现场总线存储器管理单元(FMMU),提高了数据处理性能和安全性,有效减少内存访问延迟,进一步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实时性,为用户提供数据映射的高度灵活性。还支持8个同步管理器(Sync Manager Entities),实现内存的高效管理。 该产品拥有高达8KB的双端口内存空间,为复杂控制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大数据处理基础。内置64位分布式时钟,确保主机总线接口通过高速同步及异步从接口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功能,其时间精度优于1µs。此外,该系列产品支持8位和16位串行/并行通信接口,并兼容SPI、QSPI以及OSPI从机接口,通信速率可高达100MHz。它还支持EXMC同步模式,这种丰富的接口选项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配置方案,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GD32H75E系列采用高性能ARM® Cortex®-M7内核,拥有高达600MHz的超高主频,在RAM ECC功能常开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这一卓越性能。该系列产品支持最高达512KB的TCM,显著提升了实时处理能力。其片上配备了1MB SRAM,其中包含512KB TCM和512KB共享SRAM两部分,并且拥有1024KB到3840KB的片上FLASH,为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内存空间。 GD32H75E集成了EtherCAT®IP,使其内置ESC子系统以及一系列高性能外设资源,如3x CAN-FD、2x USB、高性能数字滤波器HPDF、EDOUT、14bit ADC、12bit DAC、比较器等。它将强大的MCU算力、ESC、PHY、大容量内存、安全特性与多样化的外设集成于一体,有效缩小PCB尺寸,降低成本,并减少功耗。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对紧凑型伺服控制器和机器人应用尤为有利。 在工业应用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涵盖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兆易创新的GD32H7系列已通过德国莱茵TÜV认证,获得IEC 61508功能安全证书,提供全面的功能安全交付包,包括硬件、软件及文档等所有安全要素。该系列产品配备了内存ECC校验、看门狗定时器、供电电压监控、内部温度传感器和内存保护单元等功能。此外,针对CPU、SRAM和Flash,该系列提供了完整的自测库(STL)软件诊断解决方案,以检测潜在的硬件故障,保障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信息安全方面,产品设计需在保障安全与避免过度防护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关键安全功能的有效实现,同时防止因投资于不必要的高级安全措施而增加成本和降低易用性。GD32H75E集成了代码保护、安全启动、安全调试、真随机数生成器(TRNG)、eFuse、硬件加密引擎及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旨在提供“契合应用”的安全特性,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通过同步推出GDSCN832系列和GD32H75E系列,兆易创新不仅提供了独立的EtherCAT®接口芯片解决方案,还推出了集成EtherCAT® IP的高性能MCU。相比仅提供单一EtherCAT®接口芯片,这一策略为客户带来了更多选择,显著提升了设计灵活性。 打造更强的伺服电机驱动 兆易创新以GD32H75E系列为核心打造了伺服电机驱动应用方案,采用标准CIA402协议,通过TwinCAT进行实时控制,可广泛适用于机器人、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臂等应用领域。 控制方面 这个方案具备了多种强大特性。在控制方面,其支持轮廓位置模式(PP),30种原点回归模式(HM)和循环同步位置模式(CSP)。具体而言,在轮廓位置模式(PP)下,采用定点梯形曲线规划,整个规划过程静止无误差;特别是在高速运动时也能保持平稳和精确;结合原点开关和限位开关,实现30种回零模式,这种多样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回零策略,从而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精度。同时,该方案还通过内置速度观测器实时进行速度观测,即使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速度的平滑性和快速响应,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信号采样方面 在信号采样方面,该方案结合Σ-Δ调制器和HPDF模块实现In-line电流采样。Σ-Δ调制器是一种用于信号处理的技术,它可以改善电流采样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而高性能数字滤波器(HPDF)模块则进一步优化了信号质量。两者结合实现了对电机驱动电流的在线、高精度测量,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控制电机,减少电磁干扰,并提升整体效率。 总体而言,该方案融合了先进的控制算法与技术,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功能提升了整体性能,增强了系统稳定性,确保系统在复杂工业环境中保持卓越表现。
MCU
GD32MCU . 2025-09-26 1010
方案 | 创新I3C总线赋能:恩智浦为人形机器人打造高性能"灵巧手"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科技巨头和中国本土企业都在加速升级迭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和相关技术,推动机器人在工业、物流、医疗、教育和家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而在人形机器人系统中,灵巧手被认为是极为复杂、精密和关键的执行器,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演进的核心方向之一,它不仅需要具备高自由度的运动能力,还要实现对力和位置的精准控制,以模拟人手的操作行为。 挑战:传统通信在分布式架构中的瓶颈 在采用分布式电气架构的灵巧手设计之中,负责每个主动自由度的电机驱动,以及分布在每个手指的触觉传感器,需要通过UART或CAN接口与手掌中央主控MCU通信。主控MCU通过CAN、RS485、EtherCAT接口接入机器人本体系统总线。 这种架构存在以下几处痛点,而这些痛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巧手系统的性能提升、架构演进和轻量化小型化的发展: 带宽限制:UART/CAN通信的波特率限制了控制环路获得更高的带宽。 线束复杂:每个手指需独立布线,导致线束数量庞大,同时增加了组装难度与故障风险。 PCB空间受限:多路通信接口会占用大量PCB面积,限制系统集成度。 扩展性差:增加自由度或传感器数量时,现有通信架构难以灵活扩展。 异步通信问题:UART/CAN为异步通信,MCU需外部晶振提供高精度时钟源,增加了硬件复杂度。 解决方案:基于I3C总线的分布式通信架构 恩智浦半导体中国应用工程师团队提出了基于I3C的灵巧手内部局部总线拓扑结构,革新了灵巧手内部通信方式。 该架构采用i.MX RT1180作为机器人手掌主控MCU,采用MCX A132作为手指关节控制MCU,通过I3C总线连接多个伺服节点与触觉传感器,对外则通过EtherCAT、CAN、RS485连接到机器人系统总线。 图1:基于I3C的灵巧手方案核心通信路径与模块分布框图 采用灵巧手精准复现人手动作,访问恩智浦半导体官网移动机器人专题,了解恩智浦如何赋能安全可靠的移动机器人,点击访问>> I3C总线:为分布式通信架构带来诸多优势 高速通信能力 I3C总线标准速率高达12.5Mbps,优于UART和CAN2.0,且在特定条件下支持DDR模式,理论能够高达25Mbps,满足高分辨率传感器和实时控制的高带宽需求。 简化布线与硬件设计 I3C主机仅需两根线(SDA + SCL)即可挂接多个总线从设备,减少线束数量,提升灵巧手模块化装配效率;而且无需外部收发器和高精度晶振,可节省BOM成本与PCB空间。 动态设备管理能力 I3C支持动态地址分配,设备在启动时自动识别并获取动态地址,避免静态地址冲突。同时,I3C支持热插拔(Hot-Join),单个手指模组可实现在通电状态下灵活替换。 实时事件响应机制 I3C支持带内中断(In-Band Interrupt),设备可通过SDA线直接向主机发送紧急事件或故障信号,无需额外GPIO中断线,由此进一步简化线束并提升主机响应速度。 可靠的信号完整性 在高速驱动模式下,I3C采用Push-Pull推挽驱动模式,相比传统的I2C开漏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性能,显著提高信号完整性,有利于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并增强接插件连接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款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方案中,恩智浦的多款MCU产品与I3C分布式总线架构无缝融合,相得益彰。 i.MX RT1180作为手掌中央主控MCU,其主要的特性包括: 双核架构(240MHz M33内核 + 800MHz M7内核),提供高性能处理能力; 集成2个I3C接口,可连接多个伺服节点与传感器; 支持EtherCAT、CAN-FD、UART等多种工业通信协议接口; 丰富的PWM、ADC、编码器接口,单芯片可以直驱多达8个无刷空心杯电机。 图2:i.MX RT1180结构框图 基于恩智浦MCX A132方案的机器人手指关节伺服节点和触觉传感器设计,其主要特性包括: 小尺寸封装,适合手指模块嵌入; 集成1个I3C接口,与主控实现高速通信; 内置16-bit ADC,用于触觉传感器模拟信号的高质量采集; 支持IEC 61508 SIL2功能安全自测库,满足未来人形机器人对功能安全的要求。 图3:MCX A132结构框图 本文小结 恩智浦团队希望通过创新性的I3C总线拓扑设计,推动灵巧手系统向更高集成度、更强性能、更广应用场景演进。同时恩智浦i.MX RT1180与MCX A132产品组合也为这一架构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助力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新突破。 随着人形机器人在服务、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恩智浦的I3C架构将为灵巧手提供更强大的通信支持与系统集成能力。
NXP
NXP客栈 . 2025-09-26 2 11 3980
产品 | 泰凌微电子 TL721X SoC:以硬核技术重塑智能追踪体验
当智能追踪从 “可选功能” 变成 “生活刚需”,用户对设备的兼容性、精准度、续航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泰凌微电子深耕无线连接技术多年,重磅推出的TL721X SoC,凭借对双生态的深度适配、双技术的精准赋能,以及低功耗与权威认证的双重保障,成为破解智能追踪痛点的核心解决方案,为行业注入全新 “芯” 活力。 双生态无缝兼容,打破追踪场景边界 TL721X SoC 的优势之一,在于同步支持Apple Find My与Google Nearby两大全球主流生态。这一特性让开发者无需为不同生态单独开发芯片方案,基于 TL721X SoC 即可快速推出覆盖苹果、安卓双用户群体的追踪产品 —— 小到个人使用的钥匙扣、行李牌,大到企业级的仓库资产标签、物流货柜定位器,都能轻松接入亿级用户的生态网络。用户无需下载额外 APP,通过手机自带的系统工具就能实现 “一键寻物”:苹果用户打开 “查找” APP,安卓用户调用 Google Nearby 功能,即刻获取物品实时位置,真正实现 “跨生态无壁垒” 的追踪体验。 双技术灵活选择,适配不同追踪需求 为满足多样化场景下的追踪精准度要求,TL721X SoC 提供蓝牙信道探测(Channel Sounding) 与蓝牙 RSSI 两种技术方案,开发者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精准匹配不同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蓝牙信道探测 Channel Sounding 100 米内 ±50cm 的高精度定位 “标杆技术” 作为国内首款通过蓝牙核心规范 6.0 认证的多协议无线 SoC,TL721X 搭载的蓝牙信道探测技术,是蓝牙 6.0 新增的核心功能,专为高精度测距设计,其技术实力已获行业权威认可 —— 不仅获得蓝牙 6.0 信道探测认证,还在蓝牙技术联盟的 IOP 测试中斩获 “杰出 IOP 贡献者” 和 “IOP 参与荣誉奖”。 该技术通过相位测距(PBR) 与往返时间(RTT) 双重技术路径实现精准定位:相位测距通过检测信号相位差提升测距精度,往返时间则通过计算信号在追踪设备与终端间的传输时长反向推算距离,两者结合使 TL721X 在 100 米范围内实现 ±50 厘米的测量精度。同时,该技术还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即便在商场、机场等无线设备密集的复杂环境中,也能稳定输出精准定位数据,完美适配智能门锁 “靠近解锁防误触”、工厂资产定位 “100 米内精准找设备”、物流货柜 “实时定位防丢失” 等对精度要求严苛的场景。 蓝牙 RSSI 低成本场景下的 “精准测距方案” 蓝牙RSSI技术基于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联特性实现定位,其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易部署、适配近距离精准测距。该技术通过实时检测追踪设备发射的蓝牙信号到达接收终端(如手机、网关)时的信号强度,结合信号传播模型反向推算二者之间的距离。 经过TL721X SoC的设计优化后,RSSI技术在近距离场景中表现出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效果,且无需额外增加硬件成本,部署门槛低。无论是家庭环境中寻找遗落的遥控器、耳机,还是小型商铺内的商品定位、办公室文件追踪等场景,都能以低成本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效果,完美适配对成本敏感、定位距离较近的消费级追踪需求。 两种技术各有侧重,开发者可根据场景的环境复杂度、成本预算、定位精度要求灵活选用,让 TL721X SoC 适配从消费级到企业级的全维度智能追踪需求。 极致低功耗设计,续航能力再突破 较上一代降功耗近 70% 智能追踪设备的 “痛点” 之一,就是频繁充电或换电池。TL721X SoC 以 “硬件架构优化 + 智能电源管理” 双管齐下,实现功耗跨越式降低 ——整体工作电流较上一代泰凌芯片降低近 70%,还通过先进电源管理系统,根据不同工作状态自动调整功耗,最大化延长设备续航。 从具体参数来看,其功耗控制精准到微安级: 通信状态:蓝牙接收时,4.2V DCDC 模式下仅 1.6mA,3.3V DCDC 模式下 2.0mA;发射时(0dBm),4.2V DCDC 模式约为 2.5mA,远低于行业同类产品; 休眠状态:保留 32KB SRAM 时功耗约 1.7μA,不保留 SRAM 时低至约 0.8μA,几乎接近 “零功耗” 待机。 这样的低功耗表现,让追踪设备续航实现质的飞跃:个人追踪器用普通纽扣电池就能长时间续航,工业传感器甚至能做到 “长期不换电池”,彻底解决用户 “频繁充电 / 换电池” 的续航焦虑,大幅降低企业级设备的维护成本。 Google Nearby 权威认证,品质 与兼容性双保障 在无线连接生态适配领域,泰凌微电子已正式通过Google Nearby 认证,这一权威认可标志着泰凌在硬件设计、软件协议开发、数据传输安全等核心技术层面,完全符合 Google Nearby 生态的严苛标准。 通过该认证后,基于泰凌技术方案开发的智能追踪产品,可直接接入 Google Nearby 生态网络,无需额外进行复杂的兼容性调试,既能帮助开发者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也能确保终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享受与安卓设备间稳定、流畅的连接体验 —— 从设备配对到实时定位数据传输,均能规避 “连接中断”“信号延迟” 等问题,为智能追踪产品的品质与生态兼容性提供坚实保障。 全场景产品拓展,解锁智能追踪新可能 依托 TL721X SoC 的强大性能,智能追踪应用场景正从 “个人物品” 向 “全领域” 延伸: 消费场景:除了传统的钥匙、钱包追踪器,还可拓展至宠物项圈(实时定位宠物位置,设置安全区域报警)、儿童智能手环(结合定位与健康监测,保障儿童安全); 企业场景:物流行业的货物追踪标签(实时监控货物运输轨迹,预防丢失)、制造业的设备资产管理(定位车间移动设备,提升调度效率); 特殊场景:医疗领域的养老院老人定位手环(非接触式定位,避免老人走失)、农业领域的畜牧追踪器(监测牲畜活动范围,助力精准养殖)。 从个人生活到产业升级,TL721X SoC 正以 “硬核芯实力”,解锁智能追踪的无限可能。 作为智能追踪领域的 “核心引擎”,泰凌微电子 TL721X SoC 凭借双生态兼容、双技术可选、极致低功耗、权威认证四大优势,为开发者提供 “一站式解决方案”,也为用户带来更精准、更持久、更便捷的追踪体验。未来,泰凌微电子将继续深化无线连接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推动智能追踪技术向更广阔的场景延伸,让 “万物可追、精准可寻” 成为现实。
泰凌微
泰凌微电子 . 2025-09-26 2530
产品 | 安世数模混合LLC原边控制器和LLC副边同步整流控制器,图形化设计,轻松搞定千瓦级电源解决方案!
安世半导体于近日新推出NEX82016数模混合LLC原边控制器和NEX8191X LLC副边同步整流控制器两大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支持从一百瓦到一千瓦左右的电源设计。非常适用于工业电源、医疗电源、服务器电源、TV电源和消费类电源等应用场合。 其中NEX82016是一款数模混合LLC原边控制器,采用电流模式控制策略,可视化的GUI界面,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快速的参数选择和匹配,降低LLC电源设计和调试的困难度。NEX8191X LLC副边同步整流控制器,支持CCM,CrM以及DCM工作模式,采用SOP-8封装,外围设计简单。 搭配安世半导体的反激、PFC控制器和其他类型的功率器件,工程师可以使用安世器件设计出一站式高效可靠的电源系统。 产品优势 GUI界面便于LLC设计和调试 NEX82016采用可视化的GUI界面,方便设计人员快速的进行参数选择和匹配,降低LLC电源设计和调试难度。驱动时间,保护模式,轻载降频,打嗝模式以及各项系统参数均可灵活配置,可满足不同功率,频率以及能耗等电源需求,减少料号管理和库存成本。 △ 图1:NEX82016可视化GUI界面 可靠的容性模式调节 NEX82016通过容性模式调节机制,使得系统始终工作于感性模式,在输出过载或短路条件下,通过CS逐周期采样谐振电流,当谐振电流接近零时,系统会及时关闭高压侧/低压侧开关,有效避免硬开关的发生,确保系统在各种异常状态下不炸机。 高集成度,更少外围电路 NEX82016集成高压启动,X电容放电,大电流栅极驱动器,GPIO等,适合用来设计高功率密度电源和工业应用。 双路SR可替换性 采用主流的SOP-8封装形式,两种引脚排列,方便客户选型替换。 产品特性 LLC原边控制器 电流型控制架构 集成半桥驱动,最高频率支持600kHz 具有可视化界面,便于设计和灵活的参数配置 符合DoE EPS VII和CoC EPS V5 Tier 2 (美国和欧洲能效法规标准) 轻载时跳频模式降低开关损耗 可调死区时间降低导通损耗 突发模式控制和超低静态电流最大程度提高轻载效率并降低待机功耗 丰富的保护功能:BI/BO,OPP,OCP,SCP,OVP,OTP,CMR等 高集成度,更少外围电路 SOP-16封装 LLC副边同步整流控制器 支持CCM, CrM以及 DCM 工作模式 VCC工作范围宽,支持5V ~ 35V的电压应用 140uA超低静态电流,轻载节能模式 可驱动标准或逻辑电平的功率MOSFET 预调节门级驱动电压加快SR FET的关断速度 SOP-8封装,体积小巧,节省 PCB 空间,适配高密度布局 双通道具有互锁功能 外围简单,性价比高 图2: NEX8191X 双路SR控制器封装图 典型应用 本系列产品凭借出色的性能适配能力,广泛覆盖多元核心应用领域:在工业领域,为工业电源提供可靠的控制核心,保障电源稳定性;在医疗电源领域,为医疗仪器电源提供高安全、高精准的控制核心;适配TV设备的电源系统,支持高效、大功率的电源。在消费类电源场景中,可有效支持笔记本适配器、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等大功率供电需求。 △ 图3: 产品应用图 产品选型 安世新推出NEX82016数模混合LLC原边控制器和NEX8191X LLC副边同步整流控制器两大系列产品现已全面量产。客户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用最合适的芯片设计系统。
安世
安世半导体 . 2025-09-26 4595
紫光国芯发布国产首款车规级LPDDR4x芯片,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贞光科技作为紫光国芯的重要合作伙伴,正在将国产首款通过AEC-Q100认证的车规级LPDDR4x存储芯片推向市场,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提供核心存储解决方案。 在2025年9月5日至8日举办的重庆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紫光国芯携多款高可靠车规芯片产品和智能驾驶核心解决方案亮相中国芯展区。作为紫光国芯的专业代理商,贞光科技深知此次展出的国内首款车规级LPDDR4/LPDDR4X产品对于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产首款车规级LPDDR4/LPDDR4X产品 本次展会重点展出的,是紫光国芯推出的国内首款车规级LPDDR4/LPDDR4X产品,目前已完成AEC-Q100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广泛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控制单元。 产品型号一:SCE11U64324EF-04ZA2 最高速率:4266 Mbps 容量选项:2/4/6/8 GB 位宽:x32 工作温度:满足车规Grade 2(-40~105℃)或Grade 3(-40~95℃)要求 应用领域:智能座舱 CDC、中央控制单元 CCU 产品型号二:SCB11N8G322BF-04ZA2 最高速率:4266 Mbps 容量选项:4/8 Gb 位宽:x32/x16 工作温度:满足车规Grade 1(-40~125℃)或Grade2(-40~105℃)要求 应用领域:激光雷达、前视一体机、DMS、CMS、AR-HUD、中央网关、VDC 该系列产品在接口设计、功耗控制和可靠性方面均达到车规级要求,可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满足智能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ADAS)对存储的高带宽、低功耗需求。 完整的车规级DRAM产品矩阵 除 LPDDR4/LPDDR4X 外,紫光国芯还具备丰富的车规级存储产品组合,包括 DDR3、DDR4、PSRAM 以及 MCP 系列,覆盖从智能座舱、动力控制到网关通信的多类车载应用场景。 产品类型 速率范围 容量范围 车规认证等级 典型应用 DDR3 800–1866 Mbps 1Gb / 2Gb Grade 2 HUD、液晶仪表、行车记录仪 LPDDR4 1600–3200 Mbps 2/4/8 GB Grade 2/3 T-Box、智能座舱 CDC LPDDR4X 4266 Mbps 2/4/6/8 GB, 4/8 Gb Grade 1/2 ADAS、激光雷达、DMS、VDC 这一完整的产品矩阵为汽车电子提供了多层级的存储方案,能够满足从入门级到高性能车型的不同需求。 贞光科技的专业支持 作为紫光国芯的专业代理商,贞光科技不仅提供产品分销,还在技术选型、方案验证、样品支持与供货保障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依托多年的渠道经验和技术积累,贞光科技能够帮助客户在项目初期快速完成存储方案的适配与验证,加快整车及模块级产品的量产进程。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价值 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趋势加速,存储芯片正成为车载系统算力与可靠性的核心支撑。紫光国芯 LPDDR4X 的量产,标志着国产高可靠车规级存储芯片已具备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的能力。贞光科技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将持续推动这些产品在智能座舱、ADAS、中央控制、车辆动态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落地应用,为国内外整车厂和 Tier1 提供稳定、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
LPDDR4x
国产存储代理商 . 2025-09-25 4260
三佛科技|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开发
在现代汽车生活中,轮胎的气压管理对于行车安全和燃油经济性至关重要。传统的打气泵操作繁琐且功能单一,而基于辉芒微 8 位 MCU 的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为用户带来了一种智能化、便捷化的全新体验。 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介绍 该方案采用了紧凑的结构布局,将打气泵的电机、气压传感器、电源管理模块等关键部件与 MCU 有机整合在一起。气压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轮胎内的气压,并将数据传输给 MCU。MCU 根据预设的气压值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精准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工作时间,从而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充气过程。同时,电源管理模块能够有效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确保打气泵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稳定供电。 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功能 深圳三佛科技推出的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主控芯片使用辉芒微MCU单片机,MCU实现的功能如下: (一)精准气压控制 气压传感器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测量轮胎内的气压,测量精度可达 ±0.05bar。MCU 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气压值,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对气压的精准调节。当气压接近目标值时,MCU 会自动切换到低速充气模式,以避免过度充气,确保轮胎气压达到用户期望的精确值,有效提升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多种充气模式 本方案提供了多种充气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快速充气模式下,MCU 控制电机以最大转速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轮胎充入大量气体,适合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提升气压。精细充气模式则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气压的场合,如高性能赛车或对气压要求严格的车辆,MCU 会以较小的气压增量进行充气,确保气压的精确调整。此外,还设有自动充气模式,用户只需设定目标气压,打气泵会自动完成充气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方便快捷。 (三)智能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模块与辉芒微 8 位 MCU 协同工作,实现了对电池的智能管理。在充电过程中,MCU 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采用先进的充电算法,确保电池安全、快速地充满电。在放电过程中,MCU 会根据电池的剩余电量自动调整电机的功率,以延长打气泵的使用时间。当电池电量过低时,MCU 会提前发出低电量警告,并在电量极低时自动关闭打气泵,防止电池过度放电损坏,同时提醒用户及时充电。 (四)故障诊断与报警 软件中的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实时监测打气泵的运行状态。如果气压传感器出现故障,MCU 会立即检测到并发出警报,提示用户更换传感器;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热、过载等异常情况,MCU 也会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电机不受损坏,并通过指示灯闪烁或声音报警等方式通知用户。这种故障诊断与报警机制大大提高了打气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行车安全隐患。 (五)用户交互友好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来设置和控制打气泵的各项功能,操作界面简洁直观。此外,通过蓝牙模块与手机 APP 连接后,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更加便捷地查看充气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如当前气压值、充气时间、电池电量等,还能远程控制打气泵的启动和停止,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用户体验。 总结 基于辉芒微 8 位 MCU 的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以其精准的气压控制、丰富的功能设置和友好的用户交互体验,为现代汽车用户提供了一种可靠、便捷的轮胎充气解决方案。以上就是深圳三佛科技分享的便携式车载打气泵方案。深圳市三佛科技专注单片机应用方案设计与开发,提供8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
车载打气泵方案
深圳三佛科技 . 2025-09-25 1 1950
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Infineon产品的200W超薄壁挂电视电源方案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英飞凌(Infineon)IDP2308控制器和CoolGaN™ 650V G5晶体管系列的200W超薄壁挂电视电源方案。 图示1-大联大品佳基于Infineon产品的200W超薄壁挂电视电源方案的展示板图 随着液晶屏幕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消费者审美的不断变化,超薄TV电视凭借至简的外观设计和卓越的空间利用率,成为了众多家庭的新宠。据调查显示,市场主流的超薄电视厚度仅为20mm。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TV电源也提出更轻薄、更高效的要求。为满足消费者对超薄电视在画质、音效以及智能化操作上的高期待,大联大品佳基于Infineon IDP2308控制器和CoolGaN™ 650V G5晶体管系列推出200W超薄壁挂电视电源方案,能够确保电视在保持超薄外观的同时,拥有出色的性能和长久的使用寿命。 图示2-大联大品佳基于Infineon产品的200W超薄壁挂电视电源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IDP2308是一款多模式PFC+LLC组合控制器,集成浮动高端驱动器和启动单元。它采用紧凑的低引脚数DSO-14封装,极大减少对外部组件的需求。并且该控制器内置的高压启动单元结合先进的突发模式功能,有效降低待机功耗。同时,IDP2308还支持同步PFC和LLC的突发模式控制,其可配置的PFC驱动器能适应多种工作模式,从而实现比传统LLC加MOSFET组合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此外,IDP2308集成可配置的保护功能,进一步精简外围组件的数量。其内置的处理器支持通过半双工UART接口与dpVision软件进行通信,用户可便捷地编程配置PFC和LLC参数,并将这些设置存储在一次性编程存储器中。 CoolGaN™ 650V G5是Infineon推出的新型高压分立器件系列。相较于之前的产品,CoolGaN™ 650V G5晶体管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其输出电容中存储的能量(Eoss)降低了50%,漏源电荷(Qoss)和栅极电荷(Qg)均减少了60%,这些改进使得晶体管在硬开关和软开关应用中都能展现出卓越的效率。与此同时,与传统的半导体技术相比,CoolGaN™ 650V G5晶体管的功率损耗大幅降低,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降低20%~60%。得益于这些优势,该产品能够在高频率下以极低的功耗工作,具有出色的功率密度。 图示3-大联大品佳基于Infineon产品的200W超薄壁挂电视电源方案的方块图 借助这些出色的器件,本方案能够直接嵌入电视内部,有效缩减电视整机体积,使产品更加简洁美观。除支持TV电源外,本方案还可广泛应用于电脑一体机和高端LED电源,助力打造更加轻薄、高效的终端产品。 核心技术优势: 集成600V启动单元; 基于无芯变压器技术的一体化浮动驱动器; 数字化多模式运行,提高效率曲线; 通过X电容放电功能和先进的Burst模式控制,支持低的standby功率; 无需辅助电源,采用集成启动单元和突发模式; 用于通信和电路内配置的UART接口; 通过一次性编程能力实现灵活设计,可对多种参数进行编程。 方案规格: 输入电压:90Vac~265Vac; 输入频率:50Hz/60Hz; 输出电压:TYP 24V; 输出负载:满载条件下为24V 5A; 效率:在230Vac输入下,效率大于90%; 功率因素:在230Vac输入下,功率因数大于0.95; LLC工作频率:满载条件下为110kHz。 本篇新闻主要来源自大大通: 基于Infineon CoolGaN™ 200W超薄壁画电视电源解决方案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大联大 . 2025-09-25 1785
企业丨创新使能发展,量变驱动质变:四大创新生态共筑产业新高度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建设高质量的产业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引擎。 唯有拥抱开放的标准与生态并持续创新,行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厚积薄发、走向领先。 从互联网视频平台的菁彩HDR常态化运营,到智能汽车座舱的Audio Vivid沉浸式音效体验;从海尔、长虹等厂商相继推出GPMI+星闪指向遥控的智能电视,到星闪与开源鸿蒙为海信空调、美的冰箱等家电设备赋能互联互通,从端侧AI赋能泛安防终端,到AI智能体驱动千行百业终端升级,产业界正在经历一场由创新驱动、从量变到质变的大跃迁。 上海海思以“创新使能”为使命,依托超高清音视频、星闪联接、开源鸿蒙、端侧AI四大创新基座,携手合作伙伴围绕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产业,共建产业新生态,共筑产业新高度。 超高清音视频 视听体验与交互方式的双重变革 今年正值Vivid菁彩视听标准发布五周年。在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Vivid菁彩视听生态蓬勃发展,持续引领超高清视听体验升级。HDR Vivid内容突破10万小时,在互联网主流平台视频内容占比超过40%;Audio Vivid则覆盖超500万首音乐和10万小时有声内容,真正实现了“人车家”全场景沉浸式体验。 这种量变积累不仅体现在数字增长上,更反映在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拓展中。从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基于菁彩视听的常态化运营,到深圳卫视等电视台4K超高清+菁彩HDR直播频道开通,再到《长安的荔枝》等菁彩大片登陆影院(Vivid CINEMA),Vivid菁彩视听完成了从个人应用到家庭共享、汽车座舱、影院观影的全场景覆盖。 在交互方面,“GPMI超级一线通”作为面向AI时代的泛媒体终端互联新总线,实现了“音视频、数据、控制、供电”多合一,支持大小屏生态融合、手机内容无缝流转电视。搭配星闪指向遥控技术,用户能够像“玩手机”一样“玩电视”。 2025年,GPMI商用正式启航,预计全年支持GPMI的电视终端将达到50万台。这一技术变革彻底激活了新型机顶盒、智家云盒、分体电视等创新应用形态,为音视频产业增长注入新变量、新机遇。未来,GPMI将持续向计算领域超高速数据+网络演进,预计五年内支持GPMI的终端数量将达到亿级规模。 星闪+开源鸿蒙 构筑万物互联互通的智能基座 星闪NearLink作为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凭借大带宽、低时延、抗干扰、高精定位、通感一体等全面领先的技术优势,已催生出一系列支持星闪连接的创新爆品:数字车钥匙、指向遥控、感知白电、鼠标手柄等。这些产品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方式,为智能终端连接体验升级提供了新范式。备受期待的星闪音频、星闪穿戴等更多品类和星闪Mesh组网也将很快面世,为用户带来革新的互联体验。 星闪技术持续演进推动生态蓬勃发展。星闪技术已经誉满中国、走向世界,2025年终端应用破亿,预计到2030年,每年新增的星闪联接终端将达到10亿级规模。 开源鸿蒙从诞生之初就面向万物智联时代,具备分布式软总线、弹性部署、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等独特优势。截至目前,搭载开源鸿蒙的产品种类超过1300款,总量突破12亿台。开源鸿蒙的开放性、中立性和安全性,使其成为构建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互联互通底座的理想选择,由GIIC牵头业界头部厂商共同参与定义的《鸿蒙生态设备统一互联》系列标准,正是构建这一开放共赢生态的蓝图与指南。 星闪与开源鸿蒙两大生态碰撞,迸发出万物互联互通的新火花。通过软硬协同,开源鸿蒙分布式“软总线”与星闪高性能连接“硬总线”技术优势协同,打破了终端设备间的生态壁垒,不仅实现了跨品类互联互通互操作,更为未来跨品牌无缝交互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开源鸿蒙+星闪正在引领IoT终端面向生态升级跃迁,为穿戴、摄像头等轻智能终端重新定义智能化体验,与GPMI 、端侧AI融合赋能泛媒体终端。这种从单点到多点的量变正在形成聚变,加速10亿级智能终端开放生态的质变飞跃。 端侧AI 加速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能跨越 今年以来,AI和大模型与产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新一代科技革命。为更好地与行业和场景结合,大模型正加速向端侧渗透。端侧AI时代已然到来,千亿智能终端将被重新定义。未来每一台智能终端都将具备原生推理能力,端侧AI Agent可调用云端智能体应用,结合物理世界理解与交互,让设备拥有“思考与行动”的完整闭环能力。 在端侧AI领域,上海海思进行了大量创新实践:端侧落地Transformer,助力客户可以快速从安防应用扩展到直播、车载、无人机、机器人等场景;家电搭载eAI MCU,从环境感知向空间管理、绿色节能升级;屏显加入AI独立算力实现防水、防误触的突破性功能;家用路由器引入AI抗干扰,越用越聪明、越用越好用。另一方面,IoT、穿戴等设备也在加速以AI Agent+智能体向轻智能终端升级,能够感知用户意图,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 这些技术从单一突破到系统集成,从产品创新到生态繁荣,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量变驱动质变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更体现在产业生态的演进中:从芯片、模组到终端设备,从标准制定到商业应用,从单一企业创新到产业链协同共创。这种全方位的量变积累,正推动整个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上海海思以开放的姿态携手合作伙伴,共建超高清音视频、星闪联接、开源鸿蒙、端侧AI新生态。我们积极拥抱开放的产业标准,不仅与伙伴共同定义标准,更与伙伴共享生态成果;通过开放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探索用户需求,开展联合创新,为行业升级赋能;通过开放的开发者平台提供优质资源和经验,使能广大开发者创新突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将重新定义全球科技格局,开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纪元。我们身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创新,让创新植根中国市场,成长壮大并走向世界。在面向未来的世界级万亿产业中,基于四大创新底座,通过持续的量变积累,终将实现质变飞跃,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思
海思技术有限公司 . 2025-09-25 1705
产品 | Nordic nRF54L系列再添利器,高性能无线SoC nRF54LM20A登场,专为低功耗蓝牙与Matter设计
大获成功的nRF54L系列继续扩展,新增nRF54LM20A型号产品,为开发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灵活的方案,助力其在消费电子、工业和医疗健康市场打造先进的互联产品。 Nordic 宣布推出新一代nRF54L系列超低功耗无线系统级芯片 (SoC)的最新成员nRF54LM20A。nRF54L系列基于Nordic创新的22nm技术平台,不仅简化设计挑战,同时实现了可靠通信、更长的电池寿命和紧凑的产品设计。 Nordic 短距离业务执行副总裁Øyvind Strom表示: “nRF54LM20A为开发者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助力其打造对内存、接口和性能要求更高的创新互联产品。此次新品发布标志着我们向提供全面nRF54L系列产品组合迈出了重要一步,覆盖广泛的应用领域,在行业中居於领先地位。” 随着应用加速普及 nRF54L系列持续扩展 nRF54LM20A作为nRF54L系列的高内存扩展型款,配备2 MB NVM和512KB RAM,同时保持相同的MCU功能,带有128 MHz Arm Cortex-M33处理器和RISC-V协处理器,并通过高速USB接口和多达66个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增强了全面的外设配置。该产品还集成了Nordic第四代超低功耗2.4 GHz无线电,支持低功耗蓝牙、信道侦听、Matter over Thread协议等。与nRF54L系列其他无线SoC相同,nRF54LM20A相较行业基准nRF52系列实现两倍处理性能、三倍处理效率,功耗降低高达50%。 专为高要求应用设计 nRF54LM20A专为消费类、智能家居、商业及工业等市场的高级无线产品而设计,该产品尤其适用于人机接口设备(HID),包括需要低延迟无线连接和高速USB的游戏外设。凭借2MB非易失性存储器和512KB RAM,nRF54LM20A成为智能家居设备的理想选择(例如Matter方案),为应用提供充足冗余空间,无需外部存储器。 开发者友好型软件支持 nRF54LM20A 由 Nordic的nRF Connect SDK提供支持,为开发低功耗、安全的物联网应用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框架,可从简单用例扩展至功能丰富的创新实施。这款SDK基于Zephyr项目并结合了Nordic软件, 从而融合了开源与带有Nordic专有特性与技术之超优化软件的精髓。这款功能强大的软件套件开发者提供美滿的解决方案,助力充分挖掘nRF54LM20A等器件的潜力。 无缝PMIC集成 针对追求极致能效与延长电池寿命的严苛无线设计需求,Nordic的电源管理 IC(PMIC)系列经设计可与nRF54L系列SoC实现无缝协作。除提升电源效率外,集成Nordic PMIC还能减少系统复杂度、物料清单成本(BOM)及电路板占用空间。 nRF54LM20A已准备就绪可供开发,客户可通过Nordic基于项目的早期访问计划申请获取开发套件和样品。我们鼓励开发者联络Nordic销售人员启动项目,并开始基于nRF54LM20A的开发工作。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开始量产。
Nordic
Nordic半导体 . 2025-09-25 1170
产品 | 推出全新TDD波束成形芯片AWMF-0247,适用于紧凑型、高能效Ku波段卫星通信终端
全球领先的连接和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 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今日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Ku波段波束成形芯片AWMF-0247,以满足在紧凑型且对功耗敏感的卫星通信(SATCOM)应用中,对时分双工(TDD)终端日益增长的需求。TDD架构支持单天线阵列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操作,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尺寸和复杂度,并有助于实现低剖面电子扫描终端设计。 该新品扩展了Qorvo的SATCOM产品组合,基于Qorvo现有的硅基Ku波段SATCOM波束成形IC——AWMF-0240(接收端)和AWMF-0241(发射端),可为TDD和FDD终端架构提供完整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这款全新的TDD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部署在低轨卫星(LEO)星座中的机载或移动平台终端,这类应用对功耗、性能和成本均有严格要求。AWMF-0247支持Ku波段13.75至14.5 GHz的发射频段,以及10.7至12.75 GHz的接收频段,能够全面兼容当前及未来采用紧凑型电子扫描阵列架构的SATCOM网络。该产品将收发功能集成于单一芯片,显著提升了整体系统的效率与信号质量。相比于市面上的同类方案,AWMF-0247在接收阵列中将功耗降低了40%,信号清晰度提升超过20%,发射效率更是提升至多达5倍。即使在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效率相近的情况下,Qorvo仍可凭借显著缩小的芯片面积实现相同性能,进而简化集成并优化终端设计成本。 Qorvo卫星通信和系统工程总监Ryan Jennings表示:“AWMF-0247能够助力打造新一代基于TDD架构的SATCOM终端,满足了其对更高能效、集成度和信号性能的需求。该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构建更高性能、更紧凑阵列的强大工具,同时降低功耗与系统成本。” Qorvo将持续扩展其SATCOM产品组合,推出更多采用新架构及更高频段的波束成形解决方案,以支持下一代卫星通信的发展。
Qorvo
Qorvo半导体 . 2025-09-25 810
技术 | A31315侧向滑移应用入门指南
Allegro A31315是一款多轴霍尔效应传感器,凭借先进的集成信号处理能力简化系统设计人员的诸多设计挑战,这款先进线性传感器还通过两条先进线性霍尔传感通道无缝集成至信号处理链路,可提供: 独立的传感器增益值和偏移量调整 两点编程 四种输出线性化模式 带翻转控制的复杂信号调理 16位输出/结果寄存器 这些功能可以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配置,为众多应用及其挑战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 许多系统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如何使传感器适应其应用的磁性要求。当许多其他传感器受到限制并且仅提供“最接近适配”时,A31315的信号处理模块使设计人员能够调整传感器以适配系统的机械性及磁性约束。 本文将使用现成的磁靶SuperMagnetMan(料号C0255) 来简要演示A31315的行为特征/性能和优势。该磁靶是一个1/4英寸的N40钕铁硼材料正方体,但许多其它尺寸和材料的磁靶也是可接受的,只要达到±300G峰值的最小磁场范围。该磁靶将用于演示其在侧向滑移运动应用的能力,正如制动或加速踏板中可能用到的那样。 本应用指南作以下假设: 读者熟悉A31315的编程软件环境 读者熟悉两点编程和线性化的概念 用户可以通过编程软件和适当的编程硬件(通常是ASEK20)与A31315进行通信 初步工作 在应对特定应用的挑战之前,最好先了解将要面临的传感挑战的性质。本指南末尾提供的图15应作为参考,以了解传感应用中通常存在的问题。在评估图15时,请记住输入波形的特定属性,以便知道要查看什么。 快速调节传感器以适应系统的第一步是获取霍尔传感器输出的基线读数。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输入特性对输出信号质量的有效性影响最大。 图 1:C0255磁铁在30mm行程上所检测的磁场 将图1所示的测量信号与本文档末尾的图15进行比较时,它与两个输入通道不匹配和/或行程过长的输入情况相符。对于A31315,用户可以选择通过以下寄存器调整系统增益参数: Sens_c_a – 通道A的粗调灵敏度调整 Sens_c_b – 通道B的粗调灵敏度调整 图 2:A31315软件中的灵敏度调整寄存器 A31315还提供有助于使被测信号居中的偏移量寄存器: Offs_c_a – 通道A的偏移量调整 Offs_c_b – 通道B的偏移量调整 图3:A31315软件中的偏移量调整寄存器 调整这些寄存器时,目的是使输入信号最接近正弦和余弦信号。匹配度越高,输出响应就越 “自然线性”。对于图1所示的行程,本例选择的行程范围为-3mm到+3mm。 图4:±3mm行程内所感应磁场的局部放大图 在这种情况下,通道B将通过偏移校正受益: CH_B: +50G 调整增益和偏移量的目的,是将感应信号校正为尽可能接近正弦和余弦形状。 图5:增益值和偏移量校正后的真实信号及其对应的理想信号 图6:输出信号与预期输出,负计数于翻转处处理 信号中的非理想性(图5)导致报告位置非线性。输出减小,甚至未达到一半(计数为32768),这可以通过行程中缺乏完整的360°正弦/余弦感应磁场来解释。这种范围上的限制可以通过两点编程进行校正。非线性可以通过多功能的线性化引擎进一步解决,最多可进行33点校正。 使用两点编程(有时称为短行程),初始数据点被移动到计数为0点附近,而最终数据点经增益补偿被移到大约计数值65535(16位)处。有两种方法可以在两点编程块中对系数和偏移量编程: 通过寄存器操作: - Angle_gain - Pre_gain_offset 通过 Samples 编程软件半自动操作 寄存器操作 通过寄存器操作进行调整非常简单,并且可以轻松手算。该区块的相关寄存器可在EEPROM选项卡中的“短行程”下拉菜单中找到。 图7:两点编程的寄存器组选择 为简单起见,重点寄存器是: pre_gain_offset:为起始值添加一个偏移量,通常是一个大小可调的值,将起始点推到零。值范围从0到32767。 angle_gain:对已上报出的输出值应用一个增益值。“角度”是旋转应用的典型术语,但也适用于线性应用。值范围从0到65535,增益为1与计数为1024等效。 对于线性应用,术语必须保持一致。软件将值表示为影响性的角度;然而,该术语仅用于给出输出寄存器从0到65535范围的参考。对于pre_gain_offset,此寄存器将偏移量添加到从A31315内部CORDIC引擎给出的输出中;如果输出结果超出16位寄存器宽度,则净效果是输出翻转。这对于将起始点归零特别有用。 图6恰好从零开始,但可以假设起始点位于计数为2458处,将初始点设置为零只需添加一个偏移量以强制结果等于65536: 偏移量 = 65536 – 起始点计数 偏移量 = 65536 – 2458 偏移量 = 63078 在图8中,报出的最大位置是计数为32770的输出位置。角度增益可以轻松校正此问题: angle_gain = 期望输出 / 实际输出 angle_gain = 65535 / 32770 angle_gain = 1.999 (2) 图8:应用增益后的新输出 使用短行程工具 图9:短行程选项卡 在Samples软件中,可以跳过手工计算,并使用短行程选项卡即可快速执行此步骤。 在这里,系统必须先被设置为最小位置,用户只需按下“设置位置1”。软件将问询A31315并执行初步计算。完成后,再将系统移动到最终位置并单击“设置位置2”。通过单击“计算并编程元件”来编程新值。 输出误差 对于线性侧向滑移应用,输出误差通常表示为百分比或绝对测量单位。在本指南图10所示的示例中,非线性行为特征仍然存在。 图10:未经线性化处理的输出误差百分比 为了校正此误差,必须应用线性化。为了获得最高性能,必须采集更多数据点(33个)。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从起始位置到最终位置,以32个等距步长(从“零”开始总共33个位置点)进行步进。每个位置点都在A31315 Samples编程软件中采集,并显示在图11中。 图11:线性化选项卡,已记录感应值(以角度表示) 一旦加载了值,单击“写入元件”将计算校正系数并对目标元件进行编程。 在数据已采集且预期位置已记录的情况下,线性位置可以转换为软件的“角度”: 角度 = 360° × (计数_值 / 65536) 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将导入一个CSV文件,其中第一列是预期位置,第二列是记录位置。 图12:线性化后的结果输出 图12展示了对原始曲线执行的线性化后处理。为了提供有意义的细节,将真实信号与预期理想信号进行比较。线性误差(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显示在图13中。线性化后,最终误差从4.2%降低到0.28%。 图13:应用平滑处理后全范围内的线性化误差百分比 额外处理 一旦关注的信号经过处理和线性化,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应用限制以满足某些系统规格或余量。A31315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工具,用于调整线性化后输出信号的行为特征。 钳位 (Clamping) 在某些应用中,要求限制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范围。假设作为系统故障安全设计的一部分,定义了10%的最小和最大余量。此限制可以通过应用以下寄存器进行设置: Lower_clamp:建立信号块的最小输出值。(可接受的值从0到65535) Upper_clamp:建立信号块的最大输出值。(可接受的值从0到65535) 65535的10%大约是6554,这将设置给lower_clamp寄存器。最大信号的90%将是58982,这将设置给upper_clamp寄存器。 饱和 (Saturation) 钳位提供对其所见数据的约束功能。然而,如果从CORDIC模块进入两点编程模块的数据导致寄存器溢出(计数数据将超过65535),就像角度增益增加的情况(参见图6),输出字可能会翻转归零并重新开始。这将表现为钳位高值突然切换到钳位低值,然后可能返回到上升的输出。 而饱和是这样一个模块,它可以通过忽略表明传感器正在超出当前感应限制的数据来抑制这种行为特征。此功能由以下寄存器管理和控制: Post_gain_sat:设置为1以启用饱和。 Post_gain_sat_val:输入信号被忽略的交界点,可接受的计数输入为0-255。 post_gain_sat_val的计算有多个步骤,需要一些考虑。详细过程在A31315数据手册中描述。图14显示了这些效应的一组集合。 图14:钳位和饱和功能的各种功能/效果 考量与结论 要实现高效设计,有必要了解系统预期输出信号随输入变化的表现;条件允许时,应选择契合传感器正常工作范围(±300G到±1000G)的磁性元件,以获得更高信噪比,同时需明确行程的行为特征——直接线性路径与 “线性” 弧形路径各有独特挑战,而该多轴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功能可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处理系统设计的简要步骤: 获取磁场在行程上向传感器的映射。 查阅表(本文档末尾)以快速参考元件中可能需要的功能。 确定机械操作范围。 应用选定的信号处理模块。 遵循该程序可最大限度缩短系统开发时间,帮助设计人员更快获取可行的解决方案;而集成信号处理模块能便捷调节系统,在降低处理器与软件负荷的同时,提供更优结果。 图15:常见输入问题及其弥补措施列表
Allegro
Allegro微电子 . 2025-09-25 635
产品 | 圣邦微电子推出带内部基准电压源和温度传感器的低功耗、SPI 兼容、24 位车规级 ADC SGM52410SQ
圣邦微电子推出 SGM52410SQ,一款带内部基准电压源和温度传感器的低功耗、SPI 兼容、24 位车规级 ADC。该器件可应用于汽车应用中的电池电流测量、BMS绝缘检测和人机界面,温度测量领域的带冷端补偿的热电偶和热敏电阻测量,及便携式仪器仪表和过程控制和工厂自动化。 SGM52410SQ 是一款专为现代传感器测量应用设计的高精度、高效 24 位模数转换器(ADC),通过了 AEC-Q100 汽车应用标准,温度等级为 1,工作温度范围为 -40℃ 至 +125℃。它采用符合环保理念的 MSOP-10 绿色封装,具备测量常见传感器信号所需的所有基本功能,包括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基准电压源、振荡器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SGM52410SQ 支持 2V 至 5.5V 的宽电源电压范围,非常适合对精度和效率要求严格且空间和功耗受限的应用。 SGM52410SQ 的转换速率高达每秒 960 次采样(SPS),并具有单周期建立时间。其配备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支持 ±256mV 至 ±6.144V 的输入范围,能够以高分辨率精确测量大信号和小信号。此外,输入多路复用器(MUX)可测量两路差分输入或四路单端输入。该器件还配备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用于系统级温度监控或热电偶冷端补偿。 SGM52410SQ 可在连续转换模式或单次转换模式下工作。在单次转换模式下,器件可在转换完成后自动关断,显著降低空闲期间的电流消耗。在连续转换模式下,其电流消耗仅为 207μA(典型值),这使得 SGM52410SQ 在各种应用中都能实现卓越的性能与能效平衡。 图 1 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实现冷端补偿的热电偶测量应用电路 图 2 SGM52410SQ 功能框图 我们同步推出器件的工规版本--SGM52410S。此外我们还推出 SGM51610SQ(车规级)及 SGM51610S(工规级),低功耗、SPI 兼容、带内部基准电压源和温度传感器的 16 位 ADC,SGM52410SQ 的低配版本,适合对精度要求不高,更注重成本、功耗和通信简洁性(如 HMI 界面、一般温度监控、电流检测)的应用。
圣邦微
圣邦微电子 . 2025-09-25 1010
产品 | ROHM推出二合一SiC模块“DOT-247”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推出二合一结构的SiC模块“DOT-247”,该产品非常适合光伏逆变器、UPS和半导体继电器等工业设备的应用场景。新模块保留了功率元器件中广泛使用的“TO-247”的通用性,同时还能实现更高的设计灵活性和功率密度。 目前,光伏逆变器虽以两电平逆变器为主流产品,但为了满足更高电压需求,对三电平NPC、三电平T-NPC以及五电平ANPC等多电平电路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这些电路的开关部分混合采用了半桥和共源等拓扑结构,因此若使用以往的SiC模块进行适配,往往需要定制产品。针对这一课题,ROHM将作为多电平电路最小结构单元的上述两种拓扑集成为二合一模块。该模块不仅具备应对下一代功率转换电路的灵活性,还能实现比分立器件更小的电路。 DOT-247采用将两个TO-247封装相连的造型,通过配备在TO-247结构上难以容纳的大型芯片,并采用ROHM自有的内部结构,实现了更低导通电阻。另外,通过优化封装结构,其热阻比TO-247降低了约15%,电感降低了约50%。由此,在半桥*1结构中,可实现使用TO-247时2.3倍的功率密度,并能以约一半的体积实现等效的功率转换电路。 采用DOT-247的新产品有半桥和共源两种拓扑结构,可适配NPC电路*2和DC-DC转换器等多种电路配置。通过在这些配备多个分立器件的功率转换电路中使用该产品,可以减少元器件数量和安装面积,助力实现应用产品的小型化,并大幅削减安装工时和设计工时。 产品阵容包括750V耐压的4款机型(SCZ40xxDTx)和1200V耐压的4款机型(SCZ40xxKTx)。新产品已于2025年9月开始暂以月产1万个的规模投入量产(样品价格:20,000日元/个,不含税)。另外,符合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标准AEC-Q101的产品,也计划于2025年10月开始提供样品。 产品阵容 SCZ4011KTA SCZ4006KTA SCZ4008DTA SCZ4004DTA SCZ4011KTB SCZ4006KTB SCZ4008DTB SCZ4004DTB 应用示例 光伏逆变器、半导体继电器、UPS(不间断电源装置)、ePTO*3、FCV(燃料电池汽车)用升压转换器、AI服务器(eFuse)、EV充电桩等 支持信息 ROHM拥有在公司内部进行电机测试的设备,可在应用层面提供强力支持。为了加快DOT-247产品的评估和应用,ROHM还提供各种支持资源,其中包括从仿真到热设计的丰富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快速采用产品。另外,ROHM还提供双脉冲测试用的评估套件,可支持客户立即开展测试。三相逆变器用的评估套件目前正在准备中,参考设计计划于11月开始提供。 ・关于DOT-247的设计模型 SPICE模型:已在对应型号的产品网页上提供 LTspice®模型:计划于2025年10月起在网页上提供三电平NPC用模型
罗姆
罗姆半导体集团 . 2025-09-25 1085
方案 | 大普微先进存力赋能系列:高速桌面级共享存储方案
随着广电文娱行业迈入4K/8K超高清时代,海量数据对后期制作与长期存档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存储已难以为继。为此,极道科技与大普微联合推出全新桌面级共享全闪存储“玄鉴”,它搭载大普微企业级NVMe SSD,旨在精准匹配行业全链路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性能破界 直击超高清制作的“带宽痛点” 超高清内容制作的核心瓶颈,在于实时处理高码率素材。8K RAW素材剪辑需持续带宽不低于10Gbps,传统NAS往往因带宽不足导致剪辑卡顿、渲染超时。 “玄鉴”从底层架构突破这一困局。它搭载大普微高性能NVMe SSD,配合25GE/100GE高速网络接口及Thunderbolt 4直连通道 ,可轻松承载8K RAW等超高码率素材的实时剪辑,实现“零延迟、无卡顿”的流畅体验。这一性能优势可将原本需要8小时的8K素材合成,缩短至3小时内,大幅压缩制作周期。 弹性扩展 应对PB级数据的“增长焦虑” 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长期存档,广电文娱行业的数据增长呈“全链路式”,传统存储“固定容量、扩展中断业务”的短板愈发明显。“玄鉴”以“弹性扩展”精准化解这一痛点。单节点容量可达PB级,并支持在线横向扩展至多台设备,容量与性能线性提升,整个过程无需中断现有剪辑、播出业务。这种“按需扩展”模式,既避免了前期过度投入,又能完美匹配行业“从小型制作到中型播出”的成长路径。 高可靠防护 守护“不可再生”的文娱资产 新闻素材、影视剧原始文件一旦丢失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行业对存储可用性的要求高达99.999% 。“玄鉴”构建了全维度数据防护体系。它采用多副本或4+1数据编码策略,可容忍多块NVMe盘同时损坏而数据不丢失、服务不中断。同时,它支持128个快照功能,可随时回溯至历史版本,避免因剪辑失误导致的素材损坏,为新闻、影视剧等核心资产提供“万无一失”的保障。 灵活接入 适配多场景的“全链路需求” 从设计师桌面剪辑,到机房核心系统,再到移动端素材访问,广电文娱行业的存储场景高度复杂 。“玄鉴”以“全场景接入能力”打破场景壁垒。 ● 支持Mac通过Thunderbolt 4直连进行精细剪辑 ● 支持通过NFS/SMB协议接入机房核心播出系统 ● 支持AD域等多域用户管理,实现“分级授权、安全共享” 以先进存力,加速产业升级 从超高清视频创意工作室的“实时剪辑”,到省级广电的“PB级存档”,大普微通过与极道科技的深度合作,将企业级的“先进存力”赋能于广电文娱行业。
DapuStor
DapuStor . 2025-09-25 3035
应用 | 月销2亿颗!创芯微电池管理芯片赋能电池安全
专注电池管理芯片 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电动工具等产品日益普及的今天,锂电池的安全性已成为消费者和制造商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电池状态出现异常,不仅影响电池寿命,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创芯微成立八年以来,始终专注电池管理芯片,在核心团队20余年BMS行业经验加持下,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近30年的垄断地位。 2024年,思瑞浦(3PEAK)将创芯微作为极为重要的产品线纳入旗下。借助思瑞浦的平台优势,创芯微得以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市场拓展等多方面获得强大助力,不仅丰富了思瑞浦在电池管理芯片领域的产品线,快速填充了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空缺,还让创芯微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市场与客户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能够为客户提供性能更优越、供应更稳定的国产电池管理方案。 2025年上半年创芯微电池管理芯片营收同比增长39%,截止2025年8月,电池管理芯片累计出货数量已超过60亿颗,月均出货2亿颗。创芯微在电池管理芯片细分领域已成为国内产品线完整性卓越、出货量领跑的半导体公司,覆盖多种类应用场景。在当前半导体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客户会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供应商的归一化,除了产品本身的技术突破外,完整的产品线为国内客户提供了更可靠的“全国产供应链”电池管理芯片,减少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电池管理芯片“全家桶” 行业头部伙伴的共同选择 创芯微始终坚持“在主流市场,服务主流客户”的战略,成功导入多家国内外一线客户并大批量使用,已量产型号超过800款,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手环、TWS耳机,移动电源、储能设备、电动工具、清洁家电、电动两轮车等,已实现多品类全覆盖。 在智能手机领域,创芯微在2021年底即导入智能手机终端,并以旗舰产品CM1003系列、CM1004系列,开创了国产芯片在智能手机应用的先河。2024年底推出CM1005系列产品应用于45W以上快充手机,三个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智能手机项目,手机电池用电池保护IC已累计出货超过4亿颗,并受到多家Top级电池厂客户的信任与青睐。与思瑞浦合并以后,全面提升了质量管控体系与供应链保障能力。手机类电池管理IC内部已通过AEC-Q100验证,消费类产品可靠性达到了“车规级”认证标准。 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自2019年起即被国内一流品牌所认可,目前已被小天才、小米、VIVO、OPPO、荣耀、三星等一线知名品牌多个项目采用。CM1112、CM1115等系列产品,解决了手表、手环客户电池保护板尺寸受限的痛点。CM1003系列DFN1.2*1.2封装产品,是国产厂商中为数不多的小尺寸DFN封装分立保护解决方案,为方案空间及灵活性兼备的极佳选择。CM1126、CM1137系列针对TWS耳机和充电仓的单芯片二合一保护芯片,可实现TWS耳机超长待机时间,同时避免电池深度放电导致的安全问题。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产品已出货1.4亿颗。 在移动电源领域,创芯微是业界鲜有具备移动电源全品类产品应用方案的锂保供应商,不论产品类型是普通型、磁吸型、二合一型、能量柱还是便携储能产品,不论10W、22.5W还是200W以上,不论选用单节还是多串电芯,均有十分成熟的锂保方案匹配。低瓦数产品适配的CM113X、CM114X系列,极具成本优势。灵活的CM1003、CM1004分立方案,给多平台共用、检Rsenes提高检流精度带来便利。2串~7串的CM13XX系列产品,除高精度的过压、过流保护外,全部带有均衡功能,充分保证了移动电源品质。创芯微已得到业界知名品牌安克、小米、酷态科、绿联、倍思、三星等一流品牌的充电宝及户外电源产品的充分信任。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产品已出货1.2亿颗。 电动工具领域为创芯微持续深耕的市场之一,曾推出3串极简外围器件方案产品CM1033,CM1030等,极大简化客户设计与成本。丰富的5串电动工具方案,CM1052系列N+N方案,CM1053系列P+N方案,以及CM1043系列、CM1055系列双CO保护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类应用方案需求。在清洁家电市场,创芯微专门推出了CM1048系列,静态功耗远低于同类产品,仅为10μA,±20mV的高过充电压检测精度为客户的使用安全做到了极致的保障。CM1261、CM1270等系列,作为吸尘器产品的极佳选择,拥有超低功耗0.8μA,已被各大品牌广泛使用。2025年上半年两个领域已共计出货0.8亿颗。 相比国外供应商,在客户配合度和响应速度上国内供应商有着明显的优势。创芯微凭借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极佳的服务响应,曾多次为客户解决原有供应商产品品质或交付问题的燃眉之急,助力客户产品顺利上量,赢得多家客户信任。 “精益求精”的电池管理芯片 多年研发与应用的经验累积,形成内部多达200余项的系统级产品验证和极限工况验证项目,经过严苛近乎冗余的验证后,才被允许投放市场。创芯微与Fab联合开发了电池管理芯片专属工艺,使全系产品具有如下优势: 静态功耗表现较国内外同规格产品低20%以上,-40℃~85℃温度范围内变化小于10%,首创超低功耗产品CM1126系列,工作电流仅0.6μA; 最低工作电压可支持到0.9V,提高了大电流负载冲击下电芯电压被拉低后芯片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高至5.0V的过充电压可选,低至1.9V过放电压可选,能充分发挥硅负极电池的能量密度优势。 全瓦数段,全品类应用方案匹配移动电源最新安全标准UL2056,全工作温度范围内检流精度高达±5%,适用于移动电源、智能穿戴、电子烟等应用领域。 创芯微电池管理IC产品线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技术为核心,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设备提供安全保障,让电池更加安全、高效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未来,公司将持续挖掘高精度、低功耗、高集成、高可靠性等技术方向,探索集成BMS的电量计+加密IC+锂保+MOS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创芯微已经做好了全面布局,并有望在工业、汽车领域继续拓宽更丰富的产品系列,实现更加广泛的国产化替代。
思瑞浦
思瑞浦3PEAK . 2025-09-25 1640
基于米尔瑞芯微RK3576开发板实测4路YOLOv8视频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RK3576芯片拥有4核Cortex-A72以及4核Cortex-A53提供基础算力,6TOPS算力NPU来模型推导运算。使用YOLOv8模型时也是手到擒来,接下来随着步伐看看它表现如何。 YOLO简介 YOLO(You Only Look Once)是当前业界领先的实时目标检测算法系列,以其速度和精度的完美平衡而闻名。从它发布至今,经历了好几个版本变革,下图是它发展历史。 图1-1. YOLO版本发展史 YOLOv8在性能、易用性、架构现代性和生态之间取得了最佳的平衡,它是目前最全面,最省心选择。 同样YOLOv8也有很多尾缀,用一个表简单列一下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表1-1.按任务类型区分 后缀 全称 任务 输出 典型应用 -det Detection 目标检测 边界框 (BBox)+类别和置信度 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物体并用框标出。如:行人检测、车辆检测、安全帽检测。 -seg Segmentation 实例分割 边界框+类别+像素级掩膜 (Mask) 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勾勒出物体的精确轮廓。如:抠图、自动驾驶中识别道路和车辆形状。 -pose Pose 关键点检测 边界框+人体关键点(17个点) 检测人体的关键骨骼点。如:动作识别、健身姿态分析、人机交互。 -cls Classification 图像分类 整个图像的类别标签 判断一张图片属于哪个类别。如:猫狗分类、图像质量评估。 -obb Oriented Bounding Boxes 旋转目标检测 旋转边界框(BBox+角度θ)+类别和置信度 检测带有角度的物体,其边界框不是水平的。 表1-2.按模型尺寸分 前缀 含义 特点 适用场景 n Nano 极小的模型,速度最快,精度最低 移动端、嵌入式设备(如 Jetson Nano)、CPU实时推理 s Small 小模型,速度和精度平衡 最常用的起点,适合大多数需要实时性的场景(如视频流分析) m Medium 中等模型,精度和速度的最佳权衡 对精度有较高要求,且仍有不错的速度 l Large 大模型,精度高,速度较慢 服务器端应用,其中精度比速度更重要 x X-Large 超大模型,精度最高,速度最慢 学术研究、刷榜、对精度有极致要求的离线分析 米尔Demo模型选择 基于MYD-LR3576来说,选择s/n小模型相对合适,使用基础功能和-seg,-obb,-pos来演示。 米尔基于RK3576开发板 单独测试视频场景 1.YOLOv8s.int 目标检测模型 2.YOLOv8s-seg.int 实例分割模型 3.YOLOv8s-pose.int 人体姿态估计模型 4.YOLOv8s-obb.float 旋转目标检测模型 上面已经看到了单独解析视频时,每一种模型效果,接下来演示MYD-LR3576通过4路摄像头同时推导效果。 实现方式如下: MYD-LR3576拥有3路MIPI-CSI接口,通过3个MY-CAM004M分别接入3路MIPI-CSI,采用2+1+1方式搭载4路AHD高清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画面输出为H.264编码的RTSP码流,1920*1080分辨率,30帧。经过MYD-LR3576开发板处理后,单路视频输出1920*1080,25fps,4路视频加起来在60~70帧,cpu占用率接近100%,NPU综合利用率在50~60%。 图1-2. 实物接线概要图 图1-3. 摄像头数据处理流程图 MYIR在程序中做了哪些优化 AI推导一轮流程 获取CSI一帧数据 裁剪数据到xxx*yyy较小图片 调用RKNN api处理 获取返回特征位置和相似度 对应放大到原始图片 增加方框和相似度值到原图 这样做后果是CPU利用率不高,视频采集帧数低,最后显示效果会卡顿。 米尔采用线程池方案,将上述过程通过线程处理,充分利用4个A72和4个A53资源,同时采用RGA来做图片裁剪和放大。将CPU,GPU,NPU,VPU4个模块协同工作,资源最大限度开发使用。 总结: RK3576 在 YOLOv8 模型表现上十分亮眼,它的应用场景涉及到很多领域。例如智能安防,在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商场等,部署的安防监控系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人群中的异常行为,如打架斗殴、奔跑逃窜等,并及时发出警报,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系统可以对进入场所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重点人员的监控和追踪。又或者搭载智能机器人赋予迅速反馈。 更多MYD-LR3576创新应用,敬请期待。
嵌入式
原创 . 2025-09-25 1415
产品 | 高通发布3款骁龙芯片:骁龙8至尊版移动SoC与骁龙X2 Elite Extreme、骁龙X2 Elite PC处理器
移动SoC——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是目前最快的移动端CPU。 • 凭借卓越的性能、能效和终端侧AI处理能力,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专为提升核心体验、引领创新而打造。 • 全球OEM厂商和智能手机品牌将在其旗舰终端上采用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全新终端将在未来几天陆续发布。 提升移动端核心体验 #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升级了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核心期待体验,包括:• 极速的多任务处理和流畅的应用切换• 持久的游戏时长,兼具卓越性能和能效表现 个性化智能体AI 骁龙8系移动平台赋能真正的个性化智能体AI助手,可以跨应用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操作。通过持续的终端侧学习和实时感知,多模态AI模型能够深度理解用户,从而实现主动推荐和基于情境的提示优化——同时确保用户数据始终存放在终端设备上。 让创意变为现实 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是全球首个支持高级专业视频编解码器(APV)录制的移动平台,赋能专业级视频制作。在开创性AI赋能的影像技术加持下,创作者可以通过专业级视频录制以及对后期制作的全面掌控,让创意变为现实。 性能强大的骁龙平台 凭借卓越的性能、能效和终端侧AI处理能力,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将带来用户当前所期待的大幅性能和体验升级。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性能提升20%1,具有同类产品中的最快速度。全新架构的高通® Adreno™ GPU,图形性能提升23%1,增强了图形密集型游戏的体验。高通® Hexagon™ NPU性能提升37%。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表示: 凭借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用户真正成为移动体验的核心——该平台赋能的个性化AI智能体能够看你所看、听你所听,实时与用户同步思考。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将突破个人AI的边界,让用户现在就能体验到的移动技术的未来。 Xiaomi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表示: 祝贺第五代骁龙® 8至尊版移动平台发布。高通技术公司一直是小米高端化战略道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全新的小米17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借助这一平台的卓越性能、能效和开创性AI技术,在旗舰市场中再攀高峰,为广大米粉带来小米史上最强大的科技影像旗舰。我们期待与全球米粉一起,率先见证这一年度最强芯的震撼实力。 vivo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施玉坚表示: 祝贺第五代骁龙® 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发布,我们也非常兴奋地宣布,iQOO 15系列将成为首批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旗舰机型。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凭借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和高通® Adreno™ GPU,开启了移动平台速度与性能的全新篇章。iQOO将与高通技术公司通力协作,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性能和游戏体验,推动电竞体验迈入全新时代。 OPPO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 非常荣幸见证第五代骁龙® 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发布。多年以来,OPPO与高通技术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科创赋能领域都保持着紧密合作。借助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在性能和能效上的再次突破,全新的一加15系列将再次定义Android性能旗舰的全新标杆,为全球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旗舰体验。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终端事业部总裁,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倪飞表示: 祝贺第五代骁龙® 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发布。结合骁龙平台强大的硬核实力和努比亚、红魔出色的系统调校,我们不断为用户带来突破性的产品体验和畅快的游戏享受。利用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强悍性能以及卓越的终端侧AI能力,全新的红魔11系列将再次刷新游戏性能天花板,为广大玩家打造专业移动电竞装备;全新努比亚Z80系列也将在影像、性能领域进行深度耦合优化,打造新一代全能旗舰标杆,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体验升级。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总裁方飞表示: 我们很高兴与全球伙伴共同见证第五代骁龙® 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发布。近年来,荣耀携手高通技术公司不断推动AI终端的发展。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在终端侧AI、影像、性能等多个维度都带来了突破性的升级,为新一代智能体AI体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即将发布的荣耀Magic8系列和荣耀MagicPad3 Pro,一门双至尊,将从硬件性能、系统交互、应用生态三大领域,带来全方位的创新体验,定义荣耀旗下最强自进化AI原生手机和最强性能旗舰平板。 中兴、Xiaomi、vivo、索尼、三星、ROG、红魔、REDMI、realme、POCO、OPPO、一加、努比亚、iQOO和荣耀等全球OEM厂商和智能手机品牌将在其旗舰产品中采用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全新终端将在未来几天陆续发布。 骁龙X2 Elite Extreme和骁龙X2 Elite Windows PC处理器 • 专为超高端Windows 11 PC打造,骁龙® X2 Elite Extreme以卓越性能、多天电池续航和极速AI处理能力,轻松应对复杂、专业级工作负载。 • 骁龙® X2 Elite为高端Windows 11 PC带来强劲高效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从容应对资源密集型工作负载,业界前沿的性能支持设备持续运行多天。 • 骁龙® X系列产品组合中的全新一代旗舰平台集成面向笔记本电脑的全球最快NPU,提供高达80TOPS的AI处理能力,并拥有行业前沿的CPU性能。 高通技术公司今日宣布推出骁龙X系列产品组合中的全新一代顶级平台,#骁龙X2 Elite Extreme 和#骁龙X2 Elite。凭借卓越性能、多天电池续航和开创性AI,这两款全新处理器成为目前最快、性能最强大、能效最高的Windows PC处理器。 面向专业人士的超前沿性能 骁龙X2 Elite Extreme专为超高端PC打造,可轻松驾驭智能体AI体验、计算密集型数据分析、专业媒体编辑以及科学研究。无论是插电使用还是移动办公,顶尖极客、资深创作者和专业制作人都可在轻薄设计的PC上完成复杂的专业级工作负载。 集成行业前沿的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骁龙X2 Elite Extreme为Windows带来出众的速度与能效表现,在相同功耗下CPU性能领先竞品高达75%。全新的高通® Adreno™ GPU架构相比前代平台每瓦特性能和能效提升达2.3倍。高通® Hexagon™ NPU提供面向笔记本电脑的全球最快NPU,支持80TOPS AI处理能力,可在Windows 11 AI+ PC上支持并发AI体验。 轻松应对多任务处理的卓越性能 骁龙X2 Elite面向高端PC提供强大且高效的多任务处理能力,覆盖生产力、创作和娱乐等资源密集型工作负载。相比前代平台,骁龙X2 Elite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高达31%,达到相同性能所需功耗降低43%。80TOPS NPU专为支持Windows 11 AI+ PC体验及并发AI体验设计。即便不连接电源,用户也可以在轻薄设备上充分发挥这些特性。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计算与游戏业务总经理Kedar Kondap表示: 骁龙X2 Elite强化了我们在PC行业的领导力,凭借在性能、AI处理和电池续航方面的突破性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所期待的体验。我们不断突破技术创新边界,推出引领行业标准的突破性产品,并重新定义PC的无限可能。
高通
高通骁龙 . 2025-09-25 3 6215
- 1
- 9
- 10
- 11
- 12
- 13
-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