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 下一代800V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让电动车性能媲美甚至超越燃油车!
为实现零排放的未来,汽车行业迫切需要重塑。汽车制造商必须加速推出差异化的电动车型。恩智浦携手Wolfspeed,共同推出一款经过全面验证的800V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有效帮助电动汽车系统架构师克服诸多技术障碍。 为支持汽车合作伙伴并加速汽车电气化进程,恩智浦与Wolfspeed联合推出了一款经过全面验证的800V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该设计帮助电动汽车系统架构师有效克服多重挑战,包括选择合适的组件以提升系统效率、符合功能安全认证标准,以及确保长期可靠性。 功率逆变器模块解析 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集成了基于Arm Cortex-M7的S32K39 MCU、电源管理符合功能安全的FS26系统基础芯片,以及最新一代高压隔离栅极驱动器GD3162。为完善该系统,设计中还包含Wolfspeed的1200V六组YM SiC功率模块。 基于恩智浦800V EV-INVERTERGEN3参考设计和Wolfspeed SiC功率模块的完整ECU解决方案 该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已在Wolfspeed慕尼黑实验室,通过硬件在环 (HIL) 装置进行了联合测试。在800V电池的工作条件下,其峰值功率超过了300kw。 实验室HIL设置的测试结果 动态栅极强度满足不同的功率需求 实验室模拟结果显示,得益于恩智浦高压栅极驱动器的专有功能,整体效率提升了约1%。该功能允许设计人员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动态调整栅极驱动信号强度,从而在效率、开关速度和电磁兼容性之间实现平衡。 根据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程序 (WLTP) 的一些模型,与传统电动汽车解决方案相比,该设计有望将续航里程增加约14英里。 能效提升结果 全面的功能安全设计支持 在功能安全 (FuSA) 方面,合规组件的设计始终以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为优先原则。安全性贯穿于设计、制造、文档编制以及技术支持的每一个环节。 在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中,采用了符合高风险等级ASIL D的关键组件,包括恩智浦的S32K396 MCU、FS2633系统基础芯片及GD3162高压栅极驱动器。 为进一步简化客户集成流程,设计还提供了一些FuSa文档,例如系统安全概念,详细阐释了从假设安全目标到硬件和软件级别的安全要求。 打造可靠耐用的SiC解决方案 800V牵引逆变器的实现需要碳化硅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硅IGBT,SiC材料本质上更加可靠且耐用。Wolfspeed敏锐地抓住机会,将先进的封装技术融入其车规级YM封装中,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耐用性。 1200V六组YM SiC功率模块采用直接冷却的铜针翅基板设计,通过将针翅直接浸入冷却剂中,不仅简化了系统组装,还显著提升了热性能。此外,模块使用氮化硅基板,这种坚固的陶瓷材料具备卓越的抗热冲击性和耐磨性,有效地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降低系统工作温度。另一个创新的封装特点是烧结芯片粘接技术。这种先进的芯片粘接方法在芯片与氮化硅基板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结合,从而确保出色的导热性和机械耐久性,支持更高的功率输出并提供优异的热循环性能。直接冷却铜针翅技术与烧结芯片粘接技术共同提高了热性能和系统使用寿命。 YM模块通过铜顶侧夹代替传统的焊线,大幅提升了模块的载流能力与功率循环寿命。同时,其优化的端子布局有效降低了封装电感,减少电压过冲,实现了超低开关损耗。为降低潜在的机械故障风险,车规级YM模块采用硬质环氧树脂封装。与凝胶基封装相比,环氧树脂模塑料不仅提供了卓越的防潮性能,还具备更强的结构完整性。通过将烧结芯片粘接、铜夹和环氧树脂模塑料相结合,与同类竞争产品相比,模块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至3倍。 Wolfspeed的六组YM-SiC功率模块 这些先进的封装技术为AQG324认证的YM3功率模块提供了保障,能够有效应对在严苛汽车环境中运行的挑战。这一设计确保了性能的一致性,还赋予了模块卓越的耐用性。 汽车行业电动化的重要一步 恩智浦携手Wolfspeed打造的800V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标志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参考设计解决了电动汽车设计人员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提升能效、功能安全和长期可靠性,确保电动汽车的性能可与燃油车相媲美甚至超越燃油车。 凭借动态栅极强度调节技术和先进的碳化硅功率模块,这款参考设计成为电动汽车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助力打造高质量、高能效、安全的电动车型,同时确保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卓越的性能表现。
NXP
NXP客栈 . 2025-04-11 1 1 1220
颠覆想象!像素级EVIYOS™ Shape重构智慧城市光影范式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安全与创新正深刻改变人类与环境的交互方式。 全球智能传感器与发射器领域的领军者艾迈斯欧司朗(SIX: AMS)始终站在技术变革最前沿,通过尖端技术构建安全屏障,同时为照明与通信领域开拓崭新可能。凭借EVIYOS™ Shape等产品,艾迈斯欧司朗正重新定义从城市景观到娱乐产业等各领域的光学应用模式。 像素级调控照明时代 照明已突破传统开关功能的桎梏。借助像素化照明等尖端技术,艾迈斯欧司朗如今能够实现过去难以企及的定制化场景。 例如,可投射行人引导路径的智能路灯;在结冰路面显示雪花警示符号的汽车头灯;以及通过动态投影重塑空间体验的建筑装置。这种技术演进使光具备了信息传递、行为引导与安全强化的多维功能,将科幻场景转化为现实应用。 以EVIYOS™ 为代表的像素级调控技术,不仅为城市提供精准的智慧环境照明方案,更能打造娱乐产业的沉浸式体验,展现出适应多元场景的卓越灵活性。 通过将智能系统融入照明科技,这些创新突破正在开启一个兼具实用功能与变革力量的照明时代。 突破智能照明传统边界 EVIYOS™ Shape正在以其广泛的应用场景推动多个行业转型。 在城市与智慧城市环境中,它通过动态交互投影技术,优化公共空间与文化装置的功能性,打造出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氛围。 在娱乐行业,EVIYOS™ Shape以高效节能的照明解决方案,重塑建筑娱乐与数字标牌的展现形式,为创意表达和沉浸式体验提供全新可能性。 在机器视觉领域,EVIYOS™ Shape凭借其高精度视觉输出能力,显著提升自动化系统与工业应用的准确性与效率。 同时,它还为专业及创意场景提供定制化照明解决方案,以独特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 艾迈斯欧司朗全球产品管理总监Volker Mertens 表示: “EVIYOS™ Shape突破了智能照明的传统边界,为城市投影与智慧城市应用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数字之光”LED矩阵技术 依托EVIYOS™ Shape技术及其场景定制化能力,该照明应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凭借其增强安全性、降低能耗和缓解光污染的多重优势,搭载EVIYOS™ Shape技术的产品可有力支持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艾迈斯欧司朗制定的脱碳战略将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PCF)。 2024年底,艾迈斯欧司朗“数字之光”LED矩阵技术斩获2024年德国未来创新大奖。该项目由Norwin von Malm博士与Stefan Grötsch组成的专家团队领衔,凭借创新的LED矩阵技术获此殊荣。该技术将汽车前大灯升级为投影单元,通过高精度光线分布与能效优化,开辟汽车照明设计新方向。 在“数字之光”项目框架下,研发团队对智能LED技术进行系统性重构,打造了一个具有广泛扩展应用的基础技术平台。其创新成果EVIYOS™ Shape系列产品近日还斩获了CES创新大奖,将投影与照明性能推向新高度。 作为全球公认的创新领军者,艾迈斯欧司朗已围绕"数字之光"技术构建了强大的知识产权体系,拥有500余项专利与商业秘密,其中EVIYOS™及其衍生产品的像素化照明核心技术形成超百项专项专利布局。
ams OSRAM
艾迈斯欧司朗 . 2025-04-11 1 1 795
产品 | Melexis推出32×24红外阵列传感器芯片MLX90642,树立热成像感应技术的新标杆
Melexis推出革命性热成像传感器芯片MLX90642。该芯片搭载32x24像素红外(IR)阵列,树立行业新标杆。其通过显著提升信噪比,和全局快门读取以及板载温度计算功能,在实现性能突破的同时,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价格。该芯片适用于智能烹饪、暖通空调控制、火灾隐患预防、电力电子过热检测和热点定位等应用场景,凭借自身卓越性能表现,为行业提供更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从消费品到工业设计,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芯片进行精确的温度检测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要求。然而,设计人员在开发这类系统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成本和准确性往往是系统中的“鱼和熊掌”,不可兼顾。此外,通常设计人员还需要在现有热成像传感器芯片的基础上,增加用于计算并输出精确的温度矩阵数据的微控制器单元(MCU),这便进一步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元件数量。 “MLX90642采用紧凑型四引脚TO39封装,具备经出厂校准增强的无缝集成特性,无需专用MCU即可直接读取温度,有助于实现尺寸更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性能革命性提升 在性能方面,MLX90642实现全面优化:具备高精度、低噪声的特性,在2Hz刷新率下其噪声等效温差(NETD)仅为65mK,确保卓越的测量精度。此外,刷新率还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最高可配置16Hz。MLX90642设计稳健,在增强抗外部热梯度干扰能力的同时,还具有-40℃至85℃的宽工作温度范围,进一步加强其运行的稳定性。 MLX90642在提升热图像的质量和精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功能优于现有解决方案。例如,在烹饪或暖通空调控制等消费应用中,该传感器芯片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监测环境和物体的温度,在有效提升能效与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又确保使用的安全性。此外,MLX90642还为需要高精度反馈的智能应用提供可靠支持,助力传统手动任务的自动化。 该传感器芯片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实现了卓越平衡,同时兼具高准确性与智能集成特性,可作为全新智能设计的开发平台,有效增强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和功能性。在典型应用中,该芯片广泛适用于AI增强的机器视觉技术,如智能楼宇的人流量监测和手势识别等。这类应用往往要求更高的检测准确性和更低的噪声水平,从而在高刷新率下实现更远距离检测。 为了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MLX90642提供两种视野(FOV)选项:45°×35°和110°×75°,两者均具有768个高精度红外像素点,确保测量的高精度性。该芯片工作电流为28mA,供电电压为3.3V,并具有I2C兼容数字接口,可进一步简化系统集成。依托迈来芯强大且高度可扩展的制造系统以及丰富的应用知识,MLX90642可充分满足各类场景的应用需求。 Melexis营销经理Joris Roels表示: 随着MLX90642的推出,迈来芯树立了热感应技术的新标杆。该传感器芯片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实现卓越平衡,为开发安全、可靠、智能、可持续的产品提供有力支持。
迈来芯
迈来芯Melexis . 2025-04-11 630
技术 | BMS电路在与外部电芯连接后,如何利用算法准确识别几乎所有开路?
开路检测功能对于安全可靠地运行电池管理系统(BM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其重要性,我们建议对BMS感兴趣或会参与BMS设计的人员花时间了解这项功能。本文以ADI的电芯监控器为例,详细讨论了BMS电路在与外部电芯连接后,如何利用算法准确识别几乎所有开路情况。文中关于开路检测算法的讨论,目的是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BMS功能。本文提供的开路检测伪代码旨在为BMS设计人员提供设计参考。 在 BMS中,各电芯和电芯监控电路之间存在大量的布线连接。这些布线连接是确保电芯监控器可靠监控电芯参数(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的关键,同时还可以用作电芯被动平衡放电的电流路径或继电器控制信号的传输路径。BMS 需要管理的电芯数量通常非常庞大,因此布线连接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这些连接不仅数量繁多,部分线路甚至相当冗长,因为它们往往需要跨越不同的 PCB,或是连接PCB与由众多独立电芯组成的电池包。此外还需要配合使用许多连接元件。 BMS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开路的情况。如果某个电芯发生开路,就意味着对其状态的有效监控将大打折扣或完全失效,而失去监控的电芯将给整个BMS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在未知时刻对系统造成致命威胁。当出现开路情况时,首要任务是快速、准确、高效地确定开路位置并及时通报。有效、准确的开路检测算法将大大提高BMS的可靠性,并有利于BMS和电池包的故障排除。通过算法精准地定位故障,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排除故障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拆卸和组装工作。 BMS的C引脚中的开路检测 BMS的C引脚中的开路检测开路检测对BMS至关重要,因此ADI的大部分电芯监控器都配备了开路检测命令及相应的实现方法。不同型号ADI电芯监控器使用的开路检测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ADBMS6830B使用的方法就与LTC6813不同。本文将围绕后者展开讨论。LTC6813采用的开路检测方法也是ADI各型号电芯监控器常用的方法,具有通用性,其核心是基于ADOW(开路检查)命令。 ADOW命令主要用于检查LTC6813-1的ADC与外部电芯之间是否存在开路。此命令与ADCV(测量电芯电压)命令一样,对C引脚输入执行模数转换,但在测量两个C引脚时,两个内部电流源会为其提供电流或吸收电流。ADOW命令的上拉(PUP)位决定电流源是提供还是吸收100μA电流。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算法来检查19个C引脚是否有开路: 设置PUP = 1,运行18电芯命令ADOW至少两次。结束时读取电芯1至18的电芯电压一次,并将其存储在数组CELLPU(n)中。 设置PUP = 0,运行18电芯命令ADOW至少两次。结束时读取电芯1至18的电芯电压一次,并将其存储在数组CELLPD(n)中。 对于电芯2至18,求上述步骤中进行的上拉和下拉测量结果之差:CELLΔ(n) = CELLPU(n) – CELLPD(n)。 对于从1到17的所有n值:如果CELLΔ(n+1) < -400mV,则C(n) 开路。如果CELLPU(1) = 0.0000,则C0开路。如果CELLPD(18) = 0.0000,则C18开路。 数据手册清晰易懂地解释了LTC6813中使用的ADOW开路检测命令及其算法实现。图1以图形方式展示了该算法,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算法的精妙之处。 图1. LTC6813中的开路检测算法示意图 除了图1中基于ADOW命令的开路检测图形展示之外,我们还使用LTC6813评估板和18650电池进行了实际的开路检测实验和波形测试。这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开路检测期间电路的行为。实验中每个电芯的电压约为4V,示波器的4个探头分别连接到 LTC6813的C1/C2/C3/C4引脚。实验中分别测量了CELL2/CELL3/CELL4的电压波形。结合数据手册中提供的ADCV命令执行时序规范(如图2和表1所示),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分析本次实验的波形检测结果。ADOW命令执行的时序规范可以参考ADCV命令的时序规范,因为ADOW命令与ADCV命令一样,对C引脚输入执行模数转换。不同的是,在测量两个C引脚时,ADOW命令会通过两个内部电流源向其注入或吸收电流。 图2. 测量所有18个电芯的ADCV命令时序 表1. 以不同模式测量所有18个电芯的ADCV命令的转换和同步时间 开路检测实验的测试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所示的电路测试没有出现开路,主要作为参考实验。在图4所示的电路测试中,C2引脚位置发生了开路,图中给出了ADOW命令执行过程中,该开路情况下CELL2/CELL3/CELL4的波形测试结果。从测试结果来看,观察到的电路行为变化与图1所示一致。 图3. 开路检测及波形测试的实验结果(实验1) 图4. 开路检测及波形测试的实验结果(实验2) BMS中出现多处开路的问题 设想BMS面临一种严重情况,即有多条导线开路,例如电芯监控电路中多个C引脚开路。虽然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概率低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手册所述的算法对于检测单个C引脚开路更为有效。当多个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时,机械地应用数据手册中的算法可能无法产生准确的结果。 例如,在图5所示的多条导线开路场景中,应用LTC6813数据手册所述的算法进行开路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只能检测到C6、C7、C8、C9引脚的开路,而无法检测到C2、C3、C4、C5引脚是否开路。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图5. BMS中出现多处开路的检测算法示意图(例1) 尽管如此,数据手册中提到的开路检测算法仍然非常有效,能够准确识别单个C引脚开路,并且还为检测多处开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当电芯监控器的C引脚出现开路情况时,无论是单个开路还是多处开路,机械地应用数据手册中概述的算法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所有开路情况及其各自的位置,尤其是当多处开路同时发生时。然而,该算法必定会提醒BMS存在开路故障。如果BMS电路板出现开路错误,电路用户需要手动检查并更精准地修复电路。通常,在进一步的手动仔细检查中,可以发现算法未检测到的开路错误。 检测C引脚上多处开路的算法 有没有更好的算法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识别出电芯监控器内的所有开路情况,即使多个C引脚上同时出现多处开路也能检测到,而不必仅仅依靠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动检查来发现电路中的所有开路情况?答案是肯定的。 深入研究ADOW开路检测算法和数据手册中获得的数据,我们发现,只需增加一个计算步骤,就能准确识别出电路中C引脚的几乎所有开路情况。无论是单处开路还是多处开路,也不管开路的位置在哪,几乎全部都能识别出来。之所以说“几乎全部”,是因为在实际测试中,当C0引脚或C18引脚出现开路情况时,想要准确检测出电路中的所有开路故障还是很困难的。与C0引脚和C18引脚相关的开路情况,将在本文的后面部分讨论。现在,我们重点介绍如何检测引脚C1至C17出现开路时的所有开路情况。 所谓“只需增加一个计算步骤”是指,只需计算CELLΔ[n]和 CELLΔ[n+1]的差值,如此就能得到一个高效、准确的开路检测算法。下面介绍该算法的实现和步骤。 第1步:首先,按照数据手册所述的方法,向电芯监控器发送 ADOW命令以启动开路检测。然后,在测量两个C引脚的同时,两个内部电流源向其注入或吸收电流。每个电芯的电压数据通过芯片内的ADC获得,并存储在三个数组中,分别是CELLPU、CELLPD和CELLΔ数组。 第2步:开始从下往上观察从CELL 1到CELL 18的数据。搜索CELLΔ 数据中的某些特征值,判断是否发生开路情况。通常,对于一系列相邻连续开路的起始位置,如果该起始位置出现在Cn引脚(n = 1至17)处,则可以在相应的CELLΔ[n]数据中观察到大于正阈值+400 mV的电压值。这个超过阈值的电压值标志着Cn引脚出现开路,表示它可能是后续一系列相邻连续开路情况的起点。检测到此标志后,继续执行第3步。 第3步:从第2步中确定的Cn引脚位置开始,启动一个循环来计算CELLΔ[n]和CELLΔ[n+1]的差值,同时递增n的值,n的最大值不应超过17。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新增计算步骤。在开路检测过程中,差值结果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从开路的起始位置到后续相邻连续的开路位置,如果连续开路情况没有中断,则CELLΔ[n]与 CELLΔ[n+1]的差值永远是一个很小的负值1、0或是一个正值。与第2步中设置的正阈值一样,此步骤使用-400 mV的负阈值来判断开路情况。在循环计算CELLΔ[n]和CELLΔ[n+1]差值的过程中,如果差值结果大于-400 mV,则表明Cn引脚存在开路情况。 第4步:继续第3步中描述的循环计算。当开路情况停止时, CELLΔ[n]和CELLΔ[n+1]的差值不再大于-400 mV,而是会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负值。当检测到结果小于-400mV时,表示一系列相邻连续开路终止于Cn引脚位置。此时,跳过之前检测到的开路位置,重复第2步至第4步的计算,直至完成所有18个电芯通道和C 引脚(不包括C0引脚和C18引脚)的所有开路检测。 图5和图6以多个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的情况为例,对上述算法进行了具体化展示,以帮助读者直观地掌握检测逻辑。 图6. BMS中出现多处开路的检测算法示意图(例2) 同样,我们使用LTC6813评估板(DC2350B)和18650电池,开展了检测 C引脚上多处开路的实际实验和波形测试。这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LTC6813电路在多处开路检测期间的行为。测试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在图7所示的电路测试中,C2引脚和C3引脚位置同时出现开路;而在图8所示的电路测试中,C2引脚、C3引脚和C4引脚位置同时出现开路。另外,图7和图8还提供了在ADOW 命令执行期间,相应开路情况下CELL2/CELL3/CELL4的波形测试结果。从测试结果来看,观察到的电路行为变化与图5和图6所示一致。 图7. 开路检测及波形测试的实验结果(实验3) 图8. 开路检测及波形测试的实验结果(实验4) 该算法不仅能高效检测多个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故障的情况,而且同样适用于整个电芯监控器中仅出现单个开路的情况。读者可以独立应用上述算法,仅有一个C引脚开路的情况下(C0 引脚和C18引脚除外)进行开路检测。读者会发现,仍然可以得到正确的开路检测结果。上述算法不仅继承了数据手册所述算法的优点,而且克服了数据手册算法应用于多个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情况的局限性,使得多处开路故障的检测更加准确、高效。 *阅读本文时,如果结合对图5和图6的观察来理解该算法,读者会注意到在这两幅图中,在相邻和连续的开路位置,CELLΔ[n]和CELLΔ[n+1]的差值始终为0或正值,而不会出现较小的负值。这看起来可能很奇怪。究其原因是,为了便于计算,图5和图6中的多个电路模型已被简化,这会得到更理想的数据。不过,这种简化对于电路行为的近似描述是可以接受的。在实际的电路开路测试中,此差值确实可能是一个很小的负数、0或是一个正数。 C0引脚或C18引脚出现开路的情况 上述算法用于检测LTC6813引脚C1至C17的开路情况。回到前面提到的算法,当C0引脚或C18引脚出现开路情况时,想要准确检测出电路中的所有开路故障还是非常困难的。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两个引脚出现开路时的复杂性: 情况1:如图1所示,使用数据手册中提到的方法可以评估C0引脚或C18引脚的开路,前提是它们不与相邻的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具体来说,若C0引脚与C1引脚、C18引脚与C17引脚不是同时出现开路,则可作出如下判断:如果CELLPU[1] = 0,则C0开路。如果CELLPD[18] = 0,则C18开路。 情况2:如图9和图10所示,当C0引脚或C18引脚与其相邻的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时,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使用以下条件来识别C18引脚的开路情况:若CELLPD[18] = 0,则C18开路。但是,当 C18引脚与多个相邻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时,建议将C18引脚的开路检测规则设置为CELLPD[18] < +400 mV。与此同时,仍然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算法来识别与C18引脚相邻的开路。 图9. C18引脚开路检测算法示意图(基于情况2) 图10. C0引脚开路检测算法示意图(基于情况2) 对于C0引脚,可以使用以下条件来识别其开路:若CELLPU[1] = 0, 则C0开路。然而,与C0引脚相邻的开路无法用前面提到的算法来识别,因为它们不满足触发条件。对于算法无法识别的开路,仍然可以通过数据手册中提到的开路检测规则来识别:若 CELLΔ[n+1] <–400 mV,则C(n)开路。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精准检测情况2下C1引脚的开路情况,需要在前面提到的算法中添加一条额外的开路检测规则:若C0开路且CELLPD[1] < 400 mV,则C1开路。 情况3:如图11所示,在PCB内将C0短接至V-并将C18短接至V+,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免去V-引脚和V+引脚与电池包之间的两个布线连接。但缺点是,如果C0引脚和C18引脚之间的导线连接阻抗不够低,则可能会给CELL1和CELL18的电压检测引入额外的误差。因为当C0和V-、C18和V+共用同一连接时,V-引脚和V+引脚在芯片运行期间会承载电源电流,此电源电流相比于采样电流通常较大。例如,当电芯监控器的内核处于MEASURE状态,isoSPI 处于READY状态(IB = 1 mA)时,根据LTC6813数据手册中表2和表3所列出的公式,电流消耗可能达到约21 mA。如果布线阻抗不够低, C0和C18布线连接处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电压降,从而影响CELL1和 CELL18的电压检测精度。 图11. C0与V-、C18与V+共用同一连接时的示意图 表2. LTC6813内核电源电流 表3. LTC6813 isoSPI电源电流公式 基于图11所示的连接方法,我们来观察图12。当C0引脚或C18引脚与其相邻的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时,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使用以下条件来识别C18引脚的开路情况:若CELLPD[18] = 0,则 C18开路。但是,当C18引脚与多个相邻C引脚同时出现开路时,建议将C18引脚的开路检测规则设置为CELLPD[18] < +400 mV。与此同时,与C18引脚相邻的开路无法用数据手册中的算法或前面提到的算法来识别,因为它们不满足触发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额外添加一条开路检测规则,作为前面提到的算法的一部分:如果C18开路,并且同时满足CELLPU[n] < +400 mV和CELLPD[n] < +400 mV两个条件,则Cn开路。然而,随着与C18引脚相邻且连续的开路数量增多,这条检测规则也有可能失效,芯片无法正常执行ADOW命令。 图12. C0引脚或C18引脚开路检测算法示意图(基于情况3) 至于图12中的C0引脚开路,它将导致芯片无法正常执行ADOW命令。在这种情况下,C0引脚开路无法通过ADOW命令识别。尽管如此,芯片仍然可以执行ADCV命令来完成电芯电压检测,并且可能发现CELL1的电压转换结果异常低,从而表明C0引脚可能存在开路情况。但是,该方法不被视为本文所述算法的一部分。 这些情况说明了上述论断的理由。当C0引脚或C18引脚出现开路情况时,想要准确检测出电路中的所有开路故障还是非常困难的。 总之,将本文介绍的所有算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准确识别出电路中C引脚的几乎所有开路情况,无论其位置和数量如何。然而,一旦要检测涉及C0引脚或C18引脚的开路故障,该组合算法可能无法保证100%检测到电路中的所有开路故障。在这种情况下,算法最好发出警示:在C0/C18中检测到开路故障,实际开路数量可能与算法得出的值不一致。 开路检测的伪代码和实验结果 本文介绍的所有算法均已集成并整合到LTC6813开路检测伪代码示例中,如图13所示,仅供参考。此外,这里还给出了开路检测的一些实验结果。图14至图17的结果是在对LTC6813评估板电路的实际开路检测实验获得的。实验所采用的开路检测算法是基于本文所介绍算法的组合;开路功能的驱动代码是基于所提供的伪代码编写。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设定的条件下,所有开路情况(即使存在多处开路)都可以被准确检测出来,包括数量和位置。也就是说,本文所述的开路检测算法既准确,又可靠。 图13. LTC6813器件中开路检测的伪代码示例 图14. 开路实验及结果(实验1) 图15. 开路实验及结果(实验2) 图16. 开路实验及结果(实验3) 图17. 开路实验及结果(实验4) 结论 虽然本文主要讨论LTC6813的开路检测方法及算法,但该IC所采用的开路检测方法具有通用性,也是ADI各型号电芯监控器所采用的共同方法。因此,本文介绍的开路检测算法只需稍加修改,即可轻松移植到使用类似开路检测方法的其他ADI电芯监控器上。 LTC6813 简介 LTC®6813-1 是一款多节电池的电池组监视器,可测量多达 18 个串联连接电池的电压,并具有小于2.2mV 的总测量误差。0V 至 5V 的电池测量范围使 LTC6813-1 成为大多数电池化学组成的合适之选。所有 18 节电池可在 290μs 之内完成测量,并且可以选择较低的数据采集速率以实现高的噪声抑制。 了解产品详情请见:https://www.analog.com/cn/products/ltc6813-1.html
ADI
ADI智库 . 2025-04-11 1 2 725
产品 | 思瑞浦推出全新一代汽车级CAN收发器TPT1445Q
聚焦高性能模拟与数模混合产品的供应商思瑞浦3PEAK(股票代码:688536)重磅推出全新一代汽车级CAN收发器TPT1445Q系列产品,全国产供应链,12V/24V平台设计,支持特定帧唤醒功能。产品符合ISO 11898-2:2024规范要求,IEC61000-4-2接触放电ESD能力达到±6kV,已通过德国C&S一致性测试。TPT1445Q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整车CAN网络,包括车身电子设备、动力系统、车载信息娱乐/仪表板、ADAS/安全等汽车终端产品中。 随着TPT1445Q的量产, 思瑞浦全系CAN & LIN收发器产品均已实现全国产供应链量产,产品矩阵呈现如下表,全面助力汽车设计国产化率提升, 保证供应链安全。 TPT1445Q产品优势 VIO电平支持1.7V~5.5V工作范围 TPT1445Q的VIO工作范围为 1.7V~5.5V ,可以更好的兼容更低的通讯接口电平。下图是面向1.8V通讯电平的方案对比。TPT1445Q因为VIO电平可以支持1.7V~5.5V。相比于市面上传统CAN收发器只支持5V和3.3V的CAN收发器可以省掉外围的电平转换芯片和额外的LDO电源轨,整体方案更加简洁并节省了系统成本,这一点对于目前最新使用1.8V SOC系统的车载应用具有较强竞争力。 EMC性能升级 TPT1445Q具有优异的 电磁兼容特性 ,即使在极恶劣的电磁环境中,TPT1445Q具有强劲的 抗干扰能力 ,为汽车安全通讯奠定坚实的基础;TPT1445Q采用思瑞浦自主设计对称性调节模块专利技术,用于调节第一输出驱动级和第二输出驱动级的对称性;借助于该对称性调节模块,确保差分输出级的对称性,优化芯片的EMI性能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芯片的抗干扰能力,依照IEC62228-3标准进行传导发射的EME测试,5Mbps速率下TPT1445Q的CE表现如下: 完全兼容且性能升级 TPT1445Q的内部寄存器在设计上与TPT1145保持完全一致,可实现软硬件完全兼容,客户可在不同产品间直接替换升级,无需额外开发资源。 TPT1445Q产品特性 •支持CAN FD:TPT1445Q支持高达8 Mbps的数据速率 •符合ISO11898-2:2024规范,支持局部网络唤醒(Partial networking, PN) •宽电压范围:5V电源供电,I/O电压范围支持1.7V至5.5V,兼容多种MCU接口 •低功耗设计:支持超低功耗睡眠模式,具有INH输出,同时支持本地唤醒和远程唤醒 •总线故障保护:±45V •总线引脚保护:±6 kV IEC61000-4-2 接触放电 •AEC-Q100认证:符合汽车应用的AEC-Q100 Grade 1标准 TPT1445Q典型应用 TPT1445Q系列支持CAN网络中的特定帧唤醒功能,这是一项专为汽车应用设计的高级功能。这项功能允许设备在接收到特定的唤醒帧时从低功耗睡眠模式中唤醒,从而显著降低功耗并提高网络效率。这对于需要在车辆停止或低活动状态下保持低功耗的汽车网络尤为重要。 CAN最新的国际标准标准ISO11898-2:2024中局域网络唤醒(Partial Networking, PN) 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允许在进行CAN总线通信时,进入睡眠状态(Sleep mode)的节点仅在收到特定的CAN唤醒帧时唤醒,其余不需要唤醒的节点维持低功耗状态。同时通过TPT1445xQ的INH管脚可以控制外部的供电,在睡眠状态下关闭外部LDO或PMIC,整个节点进入最低功耗状态。典型应用图如下 TPT1445Q已经通过德国C&S实验室提供的符合ISO11898-2:2024的物理层以及组网测试报告和选择性唤醒测试报告。通过该测试意味着TPT1445Q已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软硬件完全兼容TPT1145支持各种场景的休眠唤醒功能,并可以在复杂组网的各种条件下与其他符合国际标准并通过认证的产品稳定通信。 TPT1145选型表
思瑞浦
思瑞浦3PEAK . 2025-04-11 1 950
方案 | 长电科技AR-HUD芯片封装方案,驱动沉浸式人车交互体验升级
车载HUD(抬头显示系统),正迅速成为提升座舱舒适度和智能化程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驾驶相关重要信息投射到驾驶员视野内的透明屏幕或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并可集成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数据、增强现实(AR)等功能,降低驾驶员查看仪表盘的频次,从而让驾驶员更加专注于驾驶安全。 作为汽车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HUD市场规模逐年攀升。特别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亿欧智库预测中国HUD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近30亿元增至2025的317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81%。 数据源于亿欧智库 目前HUD有3种类型,分别为组合型抬头显示系统(C-HUD)、风挡型抬头显示(W-HUD)和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AR-HUD)。直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的AR-HUD已成为主流应用之一。AR-HUD主要由图像生成单元(PGU, Picture Generate Unit)、光学零件、上盖组成,其中负责成像的PGU是核心部件。 从半导体封测视角来看,各种主流成像技术所涉及的封测技术工艺要求各有不同。数字光处理(DLP,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液晶覆硅(LCoS,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激光束扫描(LBS, Laser Beam Scanning)三种方式都将控制部分与成像部分结合,在封装形式上均需要考虑结合光学器件及MEMS芯片的单颗或模组封装,且封装和组装过程中对个别环节,如玻璃贴装等部分要做到高洁净度环境、多工艺一体化连线、多道工艺视觉检测等。 除核心成像相关部分外,从系统角度看,AR-HUD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多模块和芯片,其中输入端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以及结合了多传感器和融合算法的智能驾驶系统、导航系统。全过程涉及芯片包括传感器、存储器、计算单元、显示驱动等,需要SOP / QFP, QFN, BGA / LGA, fcBGA / fcCSP, WLCSP / eWLB,SiP / AiP等多种封装类型支持,长电科技在上述领域均具备完备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配套产能。 AR-HUD运行过程及相关核心部件的主要应用封装 长电科技经过多年在封测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经验积累,目前已实现大多数引线框架类封装产品的车规级Grade 0 / Grade 1级别量产;有机基板类的Grade 1 / Grade 2级别量产,Grade 0也即将实现量产。作为目前高性能运算处理器主要采用的倒装类fcBGA封装,已经大规模生产并用在主流高端品牌汽车中。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进一步发展,长电科技将率先把更多的先进封装技术应用在汽车电子领域。此外,长电科技可为客户提供封装协同设计、仿真,封装可靠性验证、材料及高频性能测试,为AR-HUD制造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服务。
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 . 2025-04-11 640
政策 | 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
各会员单位: 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请务必注意! 请在申报时准备好PO证明材料,以备海关核查! 具体规定,请大家认真学习《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 海关总署122号令》的内容。有问题随时联系! 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2025年4月11日 参考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302266/302267/3989417/index.html 第三条 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 第六条 本条例第三条规定的实质性改变的确定标准,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具体标准由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制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税则归类改变,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所得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某一级的税目归类发生了变化。 本条第一款所称从价百分比,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超过所得货物价值一定的百分比。 本条第一款所称制造或者加工工序,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进行的赋予制造、加工后所得货物基本特征的主要工序。 2. 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hggzk/4101410/index.html 政策一出,引起网友热议:
关税
芯查查资讯 . 2025-04-11 10 1 3800
产品 | 豪威集团推出一英寸超高动态范围图像传感器,赋能Ultra旗舰智能手机实现电影级视频拍摄
豪威集团,全球排名前列的先进数字成像、模拟、显示技术等半导体解决方案开发商,当日发布全新的OV50X CMOS图像传感器。该传感器拥有手机行业中的超高动态范围,可实现电影级视频拍摄。OV50X是一款5000万像素的传感器,采用1英寸光学格式,像素尺寸为1.6微米,专为旗舰智能手机设计,具备在单次曝光下拍摄高动态范围(HDR)视频、优异的弱光性能、快速自动对焦及高帧率的功能。 豪威集团产品市场经理李卓立表示: “如今,大多数视频和照片都由智能手机拍摄,电影级视频录制功能也已成为消费者对旗舰手机的核心需求之一。我们的OV50X图像传感器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专业摄像师和摄影师的需求,配备了1英寸的大尺寸光学格式传感器,提供接近110db的单次曝光HDR。如此,消费者拥有的智能手机能够在多种复杂光照条件下(如日出、日落、夜间或阴天等具有挑战性的拍摄场景)拍摄高质量的视频和照片。” OV50X支持四合一像素合并,最大像素达到1250万,支持180帧/秒和60帧/秒的高帧率,并采用三通道HDR。该传感器能够拍摄高质量的8K视频,具备双模拟增益(DAG)HDR和传感器内裁切变焦功能。豪威集团的TheiaCel™技术将单次曝光HDR扩展至接近110db,目前达到同类产品中最高范围。此外,OV50X还支持100%覆盖率的四相位检测(QPD),提供卓越的自动对焦性能。基于豪威集团的PureCel®Plus-S晶片堆叠技术,OV50X可实现出色的弱光性能
豪威
豪威集团 OmniVision . 2025-04-11 620
企业 | 国巨超100亿交易收购芝浦电子欲被日本厂截胡
国巨早在2月份就宣布收购日本传感器大厂芝浦电子,但这笔公开收购并没有获得芝浦电子的热情回应。相反,对方呈现出更为谨慎的态度,也因此引发日本国内关于资产流失的考虑。不过,最近这笔收购案可能会有变动,传日本电子元件厂美蓓亞三美(MinebeaMitsumi)同样向芝浦电子提出收购提案,且开出的价格比国巨更高。 国巨在2月对芝浦发起收购 2月5日,国巨曾公告,为扩展传感器业务,拟通过日本子公司公开收购日本上市公司NTC热敏电阻制造商芝浦电子(Shibaura Electronics)股份,预期总交易金额约655.59亿日元(约新台币140亿元)。国巨说明,此次公开收购目的为扩展传感器业务,预期并购芝浦电子后,可提供更多研发资源,促进芝浦电子技术领先地位; 芝浦电子成立于1953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JASDAQ标准板上市。最初是铜亚氧化物整流器及其他热敏电阻和压敏电阻的制造商。根据官网数据,芝浦电子主要制造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以及温度、湿度、风速等感测组件制造销售。如今,芝浦电子已成为全球热敏电阻市场的领导者,拥有超过4800名员工,年营收超过320亿日元。 美蓓亚三美插队,拟收购芝浦电子 由于国巨2月宣布将以每股4,300日元的价格对芝浦实施TOB(股票公开收购),且即便芝浦不同意收购案、国巨也计划在5月7日开始进行TOB。 但这笔收购案有新的买家入场。 据日媒报道,日本电子元件厂美蓓亚三美(MinebeaMitsumi)也对芝浦提出收购提案、且开出的价格会比国巨高, 美蓓亚三美将寻求出价约700亿日元完全控制芝浦电子,而预估芝浦将接受来自美蓓亚三的TOB(股票公开收购)。 报道指出,Minebea将对芝浦提出收购提案,藉此对抗向芝浦推出「未经同意TOB」提案的国巨,Minebea将实质上成为「白骑士(White knight、指友好收购者)」。Minebea此举除了意在防止芝浦传感器技术外流海外之外、也希望能促进自家电子零件事业的成长。 多位Minebea关系人士透露,Minebea将对芝浦提出「友善TOB」案,而芝浦预估将赞同来自Minebea的TOB,且预估两家公司将在近日召开记者会对外宣布。Minebea目标取得芝浦所有股权,一旦芝浦成为Minebea全资子公司,预估将下市。 美蓓亚三美成立于2017年,由日本轴承制造商美蓓亚与电子零部件制造商三美电机合并而成。此后,该公司通过收购实现快速增长,收购对象包括日本汽车零部件和安防产品制造商U-Shin以及日立旗下的日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公司。 美蓓亚三美将传感器业务视为关键战略领域。由于美蓓亚三美自身并不生产热敏电阻,因此芝浦电子被视为理想的收购对象。美蓓亚三美认为,此次合并将使芝浦电子能够利用其在汽车行业的客户网络来扩大销售额。 而国巨方面,由于美蓓亚三美设定的TOB价格预估会比国巨高, 但芝浦电子尚未透露其对国巨收购的立场。芝浦电子如果接受美蓓亚三美的报价,实际上等于拒绝了国巨的提议。如果国巨决定提高报价,仍有可能引发竞购战。 国巨董事长谈敌意并购,曾多次联系芝浦电子未获回应 虽然从国巨的角度看,他们是诚意满满,但从芝浦电子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国巨董事长陈泰铭曾透露,这笔收购案是首次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收购,也曾试图多次联系芝浦管理阶层,但从未见过任何人,陈泰铭强调,将表现出最大的诚意,以获得其认可。 陈泰铭说,国巨跟芝浦的合作,是双赢的局面,国巨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客户群,都是AI和电动车的主流客户,我们可以帮助芝浦扩展客户,以及在美国及欧洲的业务。而国巨也可以协助芝浦扩建工厂,国巨的策略是以共同成长为目标。 陈泰铭也强调,若是芝浦电子针对公开收购进行防御,还是会进行收购。国巨及芝浦电子都应该创造对股东、产业及员工有利的新企业模式。
收购
芯查查资讯 . 2025-04-11 1280
产品 | 德州仪器推出新款电源管理芯片
新款发布的具有电源路径保护功能的 48V 集成式热插拔电子保险丝简化了数据中心设计,助力设计人员达到 6kW 以上的功率水平。 新型集成式氮化镓 (GaN) 功率级采用行业标准的晶体管外形无引线 (TOLL) 封装,将德州仪器的 GaN 和高性能栅极驱动器与先进的保护功能相结合。 近日,德州仪器(NASDAQ 代码:TXN)推出新款电源管理芯片,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快速增长的电源需求。随着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 (AI) 的采用率越来越高,数据中心需要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德州仪器发布的新款 TPS1685 是具有电源路径保护的 48V 集成式热插拔电子保险丝,可帮助客户满足数据中心硬件和处理需求。 为了简化数据中心设计,德州仪器还推出了采用行业标准 TOLL 封装的新的集成式 GaN 功率级系列,即 LMG3650R035、LMG3650R025 和 LMG3650R070。 随着数据中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全球数字基础设施供电领域开始使用更智能、更高效的半导体,先进的芯片驱动着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而模拟半导体则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我们创新的电源管理技术使数据中心能够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帮助我们满足数字世界日益增长的需求。 —— 德州仪器工业电源设计服务总经理 Robert Taylor 通过智能系统保护达到 6kW 以上的功率水平 随着电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设计人员正在转向 48V 电源架构,以提高效率和可扩展性,从而更好地支持 CPU、图形处理单元和 AI 硬件加速器等组件。德州仪器的 48V 可堆叠集成式热插拔电子保险丝具有电源路径保护功能,使设计人员能够通过可扩展的器件来满足高功率 (>6kW) 的处理需求,与市场上现有的热插拔控制器相比,该器件简化了设计并将解决方案尺寸缩小了一半。 德州仪器采用工业标准封装的GaN 功率级可实现更高效率 此外,德州仪器还推出了新的集成式 GaN 功率级系列。LMG3650R035、LMG3650R025 和 LMG3650R070 利用德州仪器的 GaN 在工业标准 TOLL 封装中的优势,使设计人员能够利用德州仪器 GaN 的效率,从而无需进行成本高昂而且耗时的重新设计。 新的功率级集成了高性能栅极驱动器与 650V GaN 场效应晶体管 (FET),同时实现了高效率 (>98%) 和高功率密度 (>100W/in3)。这些器件还集成了先进的保护功能,包括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和过温保护。这对于服务器电源等交流/直流应用尤为重要,因为设计人员面临着在更小空间内提供更大功率的挑战。
TI
德州仪器 . 2025-04-11 575
肖特基二极管使用时,有哪些关键注意事项?
广东佳讯电子 肖特基二极管由于其快速开关速度和低正向压降,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射频和通讯设备等领域。然而,在使用肖特基二极管时,工程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应用事项,以确保器件在电路中可靠运行,并最大化其性能优势。以下是几项重要的应用注意事项: 一、电源管理场景(如充电器、DC-DC转换器) 在需要高效率、低损耗的电源系统中,肖特基二极管常用于整流或续流。其低正向压降可减少能量损失,但需注意以下问题: 关键参数 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 正向压降(0.3-0.5V) 高电流下发热严重 选择额定电流更大的型号,加强散热 手机快充适配器中,使用TO-220封装的肖特基二极管,配合散热片 反向漏电流(μA级) 高温下漏电流增大,影响效率 避免高温环境,或选择漏电流更低的型号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中,优先选择高温特性优化的肖特基管 反向耐压(<200V) 高压尖峰导致击穿 并联TVS二极管吸收瞬态电压 车载电源中,在肖特基二极管旁并联瞬态抑制二极管 肖特基二极管导通损耗低,但高电流下仍需注意散热。例如,在充电器中若电流为5A,应选择额定6A以上的型号,并加装小型散热片。 二、高频电路场景(如射频信号、开关电源) 肖特基二极管因其快速开关特性,常用于高频信号处理,但对电路布局敏感: 关键参数 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 结电容(pF级) 高频信号被电容衰减 选择低结电容型号(如BAT54系列) 无线通信模块中,用BAT54S处理MHz级信号 反向恢复时间(接近0) 电路振荡或噪声 缩短PCB走线,减少寄生电感 开关电源的续流回路中,二极管靠近MOS管布局 散热要求 高频开关导致局部温升 增加地平面铜箔面积散热 无人机电调电路中,二极管下方铺铜散热 结电容越小,二极管对高频信号的“阻碍”越小。例如,在Wi-Fi模块中,选择Cj<1pF的型号可减少信号损失。 三、高温/高压环境(如工业设备、汽车电子) 在恶劣工况下,需特别注意漏电流和耐压的稳定性: 关键参数 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 反向漏电流(随温度升高) 高温下系统待机功耗超标 选择高温型号(如MBR系列) 汽车发电机整流电路中,使用MBR3045PT耐125℃高温 反向耐压不足 电压波动导致二极管损坏 串联普通二极管分担电压 工业电机驱动板中,肖特基管与硅二极管串联使用 热失效风险 长期高温导致寿命缩短 预留降额设计(如80%功率使用) 服务器电源模块中,肖特基管额定电流留30%余量 肖特基二极管在100°C时漏电流可能比25°C时大10倍!例如,在汽车电子中,需选用IR<1mA(@125°C)的型号,如若电路中反向电压为30V,应选择VR≥45V的型号,并在电源输入端增加瞬态抑制二极管(如P6KE40CA)。 四、多二极管组合场景(如并联均流、串联分压) 当需要扩展电流或电压能力时,需解决均流/均压问题: 场景 关键问题 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 并联提高电流能力 电流分配不均导致局部过热 每个二极管串联小阻值电阻(如0.1Ω) 大功率LED驱动中,3个SB560并联并加均流电阻 串联提高耐压 电压分配不均导致击穿 并联均压电阻(如100kΩ) 光伏逆变器中,2个肖特基管串联并加均压电阻 并联使用时,两个二极管的参数差异会导致电流不均。例如,在太阳能控制器中,通过均流电阻可强制分流平衡。 五、总结 场景 核心问题 关键动作 电源管理 发热与效率 选低Vf型号+散热片 高频电路 信号完整性 低结电容+优化布线 高温环境 漏电流失控 低漏电型号+温度监控 高压应用 反向击穿风险 高耐压型号+保护电路 多二极管组合 不均流/不均压 均流电阻或均压电阻 在手机快充设计中,优先关注散热和额定电流;而在汽车电子中,高温可靠性则是首要问题。合理选型和设计,能最大化肖特基二极管的性能优势。
二极管选型避坑指南
广东佳讯电子知乎文章 . 2025-04-11 1 3075
企业 | Arm 架构将占据半数 2025 年出货到头部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
六年多前,Arm 推出面向下一代云基础设施的 Arm Neoverse 平台,并坚信此灵活且高能效的计算平台所带来的可扩展性能水平,能够推动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在功能和成本方面实现系统性的变革。 如今,Neoverse 技术的部署已达到了新的高度:2025 年出货到头部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中,将有近 50% 是基于 Arm 架构。 在人工智能 (AI) 时代,云计算格局正经历根本性重塑。复杂的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催生了无尽的算力需求,并对云数据中心带来巨大的压力。鉴于 AI 服务器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将增长超过 300%,高能效不再是竞争优势,而将成为行业的基本要求。如今,数据中心设计所考量的功耗单位已从兆瓦级跃升到千兆瓦的级别。在此背景下,能效直接决定了数据中心的盈利能力。而对高能效的不懈追求,正是 Arm 过去 35 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如一的基因传承。 赋能领先的芯片解决方案 依托 Neoverse 平台,Arm 为市场领先的合作伙伴开辟了一条战略路径,助力其制定芯片技术路线图,用以适配基于大规模软件运行所获得的洞察,进而为数据中心实现前所未有的整体系统性优化。正因如此,全球十大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开发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并将其部署到自家的数据中心中。 亚马逊云科技 (AWS)、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Azure 等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均已采用 Arm 计算平台来打造自己的通用定制芯片,以改变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的能源使用方式。部分用例显示,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较前代产品实现了高达 60% 的能效提升。Arm 的技术优势在于,它能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基础设施以及内部和托管的软件工作负载,对芯片进行专属的优化。 此外,Arm 计算平台还为合作伙伴提供了灵活性,使他们能够为 AI 打造新一代定制化、差异化的芯片解决方案。例如,NVIDIA 为 AI 基础设施打造的 Grace Blackwell 超级芯片,融合了 NVIDIA Blackwell GPU 加速计算架构和基于 Neoverse 平台的 Grace CPU,并集成了超高带宽的一致性网状网络。这一系统专为 AI 工作负载量身定制,能够实现无与伦比的性能。 市场对这种定制化 AI 芯片的强劲需求,从 NVIDIA 近期公布的数据可见一斑:仅美国前四大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就已订购了 360 万颗 Blackwell 芯片。而基于 Neoverse 平台的 Grace CPU 正是满足这一庞大需求的重要组件,可为现代 AI 和数据中心应用提供了所需的算力与效率。 无缝的软件创新 Arm 合作伙伴推出的通用芯片组,如 AWS 的 Graviton、Google Cloud 的 Axion 以及 Microsoft Azure 的 Cobalt,使软件开发者能够在 Arm 平台上构建应用程序,并享受效率和性能优化等优势。得益于 Arm 架构在总体拥有成本 (TCO) 和能效方面的显著优势,Paramount+、Spotify 和 Uber 等全球热门应用,正纷纷迁移到基于 Arm 架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包括 Oracle 和 Salesforce 在内的全球领先的数据平台公司也在将服务向基于 Arm 架构的基础设施迁移。 从云端到边缘,Arm 架构铸就行业基石 随着高能效成为首当其冲的行业焦点,如今的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从芯片到软件,都优先采用 Arm 架构进行设计。Arm 从云端到边缘无处不在,其无可比拟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为创新、效率和能力拓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Arm 处于所有计算领域的核心,正引领并定义 AI 时代。Arm 是未来计算的基石。
Arm
Arm社区 . 2025-04-10 1 490
产品 | 适用工业以太网平台开发的一流微处理器
工业自动化中日益重要的多网络支持以及存在的设计挑战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对自动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为 PLC、运动控制器和CNC等工业控制器设备提供多样化的网络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控制器设备需要EtherCAT和PROFINET等工业以太网(IE)控制器的支持,才能作为网络设备与伺服系统和变频器等设备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也存在同一网络同时支持多种协议以及多个网络使用同一协议的情况。此外,采用通用以太网与工厂管理系统和HMI设备(如运动控制器、CNC等)进行通信,小型PLC使用IE与主PLC连接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使用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系统的工厂中,支持多协议IE以支持运输目的地所使用的IE协议也很重要。 因此,要开发工业控制器设备,就需要满足灵活的网络支持需求,比如IE控制器和设备都能支持多个协议,以及让通用以太网具备多个端口。 为了支持各种协议和多个以太网端口,除了执行主要处理任务的MPU外,还需要添加专用的通信LSI(如带有可编程硬件的FPGA或支持EtherCAT和 PROFINET的通用微控制器),以灵活满足网络要求。除了支持以太网外,每个设备也需要配备自有电源和内存,而且还必须实现主MPU与附加设备之间的通信,这就使得硬件设计变得更加复杂。 图1:适用于各种网络的LSI组合 仅单个芯片即可灵活满足各种网络要求 要实现上述网络要求,所选择的MPU必须配备支持多种网络、外设和操作系统的CPU。 RZ/T2H MPU配备了业内一流的Quad Arm®Cortex®-A551.2GHz作为应用CPU,并配备了支持32位LPDDR4-3200的DDRIF作为大容量高速存储器,可运行在IE控制器中广泛应用的Linux操作系统。 除应用CPU外,RZ/T2H中还嵌入了两个Arm Cortex-R52 CPU作为实时CPU,每个CPU中还嵌入了576KB的大容量紧耦合内存(TCM),用于进行实时控制。此设计消除了执行时间抖动问题,实现了确定性的高速响应处理,使RZ/T2H成为了一款理想的MPU,非常适合需要在预定周期内响应控制器的IE设备。 在网络功能方面,RZ/T2H配有一个EtherCAT从站控制器(ESC)、一个用于PROFINET和EtherNet/IP的三端口以太网交换机(ETHSW)、三通道千兆以太网Mac(GMAC)以及一个用于灵活连接这些功能和四个外部端口的多路复用器。 RZ/T2H是一个可支持各种网络要求的MPU,它减少了硬件设计工时,使设计人员能够用更少的组件构建体积更小的PCB板。 图2:RZ/T2H的硬件配置 以PLC为例,GMAC分配给一共三个端口——两个端口用于IE控制器。一个端口用于连接监控系统和HMI的通用以太网。对于运动控制器和CNC,四个端口中的两个可用作IE设备(如EtherCAT),其余两个端口可用作IE控制器。 RZ/T2H MPU让用户可以根据通信目的从应用CPU 和实时CPU中选择最合适的CPU,并凭借丰富的网络功能灵活支持IE控制器、设备和通用以太网,从而减少了专用通信LSI等组件的数量。此外,如果在模型部署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网络要求,只需在软件中更改对外部端口的分配即可,无需更改硬件,这极大地降低了硬件开发成本。 评估板、网络平台开发所需的示例程序 EVK-RZ/T2H配备了所有必要的组件,如RZ/T2H中的大容量LPDDR4内存和四个以太网连接器,因此用户能够开发各种网络软件。 图3:RZ/T2H评估板(RTK9RZT2H0S00000BJ) 用户还可以从RZ/T2H产品网站下载Linux和 FreeRTOS示例程序,以便借助EVK快速启动开发工作。此外,瑞萨电子官网还有大量适用于IE控制器和设备–OPCUA和EtherCAT–以及通用以太网等网络的示例程序可供选择。通过下载各种示例程序并与评估板配合使用,您可以立即开始使用RZ/T2HMPU进行下一步网络开发。 更多信息,请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查看。 Linux和FreeRTOS示例程序 https://www.renesas.cn/zh/software-tool/rzt2h-and-rzn2h-linux-software-package-v510-cip RZ/T2H https://www.renesas.cn/zh/products/microcontrollers-microprocessors/rz-mpus/rzt2h-advanced-high-end-mpu-integrated-powerful-application-processing-and-high-precision-real-time
瑞萨
瑞萨嵌入式小百科 . 2025-04-10 625
应用 | 从公路到草坪:意法半导体最新车规卫星导航芯片为赛格威割草机器人保驾护航
意法半导体以广受全球客户好评的高精度 Teseo 导航技术,助力赛格威近期推出的 Navimow X3 割草机器人系列实现前所未有的高能效和定位精度,使其信号覆盖范围提高 20%-30%。 意法半导体(简称ST) 与赛格威(Segway) 公司合作,提高 Segway 新系列割草机器人的定位精确度和卫星信号覆盖率,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 卫星导航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对于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自主导航和安全作业至关重要。周边高楼或大树都会影响机器人接收卫星信号。为了能够在楼梯或陡坡边缘安全作业,卫星信号覆盖面中不能出现盲点,卫星信号覆盖率必须得到切实保障。 意法半导体的Teseo卫星接收芯片具有汽车级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厂商开发割草机器人的理想选择。分米级定位能力确保机器人在预设草坪内作业,让割草机变得更安全,避免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同时采用系统方法取代随机割草模式,让小型割草机也能修整更大草坪,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割草效率。 Segway最近推出的Navimow X3割草机集成了意法半导体的TeseoV单片三频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器。该卫星接收器符合汽车行业标准,能够同时高效跟踪多个星座,实现最大化的卫星跟踪和捕捉量,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信号接收性能也非常出色。该接收器还采用了实时动态卫星信号误差校正技术,即使在信号环境恶劣和草坪布局复杂的情况下,如有前后院的房产物业和两个割草区之间有狭窄通道的场景,也能确保割草机器人稳定精准作业。在采用意法半导体的TeseoV GNSS接收器技术后,Segway新一代割草机器人的卫星信号覆盖范围比上一代提高了20-30%。 Segway Navimow首席执行官George Ren表示 :“Segway Navimow与意法半导体的合作是‘双赢’的绝佳范例。意法半导体提供了嵌入前沿技术的电子模块,应用于Segway旗下最新最先进的割草机器人中。” 意法半导体数字音频与信号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Luca Celant称 :“意法半导体在助力打造可靠且价格亲民的汽车导航系统已获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如今,意法半导体借助单芯片Teseo卫星接收器技术、以小巧便捷的封装形式,将这些强大功能引入工业市场。Segway选择在其下一代割草机器人中采用经市场验证的Teseo芯片,这标志着意法半导体在向工业GNSS市场拓展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了以工业级成本提供汽车级品质。” 技术说明STA8135GA 是意法半导体 TeseoV 产品家族成员,是一款车规 ( AEC-Q100 ) GNSS 接收器,单片集成三频定位测量引擎,可实现位置 - 速度 - 时间 ( PVT ) 和航位推算功能。 该芯片采用 7mm x 11mm x 1.2mm BGA 封装,片上还单独集成低压差 ( LDO ) 稳压器,为 芯片的模拟电路、数字核心和 I/O 收发器供电,从而简化了外部电源选型。
ST
意法半导体中国 . 2025-04-10 495
产品 | 攻克PWM高频瞬态干扰难题!车规级电流检测放大器NSCSA240-Q1系列发布
纳芯微发布全新车规级双向电流检测放大器NSCSA240-Q1系列,专为汽车高压PWM系统打造解决方案。该系列攻克PWM系统中高频瞬态干扰难题,为汽车电子转向(EPS)、电机驱动等场景提供高可靠电流监测方案,满足AEC-Q100车规级可靠性标准。 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加速渗透,高精度电流检测已成为电动助力转向、电机控制等关键系统的核心需求。复杂的车载环境也带来了三大挑战: ◆ 高压瞬态干扰:PWM系统高频开关导致共模电压剧烈波动,常规放大器输出信号易失真; ◆ 精度要求攀升:微弱电流信号需在宽温区(-40℃~125℃)保持±0.1%测量精度; ◆ 空间制约:系统小型化趋势要求器件在有限面积内实现双通道独立检测。 NSCSA240-Q1系列集成增强型PWM抑制技术,支持双向电流检测,凭借-4V至80V超宽共模输入范围、±5μV典型输入偏移电压及135dB直流共模抑制比(CMRR),有效应对PWM系统瞬态干扰难题,为汽车的多个核心领域提供高可靠电流监测方案。 抗瞬态干扰: 应对高压PWM环境,信号稳定可靠 在PWM系统中,高频开关引发的共模电压剧烈波动常导致传统放大器输出信号失真。NSCSA240-Q1系列通过增强型PWM抑制技术,有效实现抗瞬态干扰: ◆ 90dB@50kHz交流共模抑制比(AC CMRR):有效抑制ΔV/Δt瞬态干扰。 NSCSA240-Q1系列应用框图 ◆ 独特的PWM瞬态衰减设计:可将输出信号扰动降低80%,在80V共模电压瞬变条件下,恢复时间小于10μs。 ◆ 450kHz至600kHz的带宽(随增益变化):使其在支持高速过流保护的同时,也能精准捕捉低频PWM信号,为汽车电子转向、电机驱动等场景提供强抗干扰能力与信号稳定性。 ◆ -4V至80V共模输入范围:NSCSA240-Q1系列拥有宽动态范围和强鲁棒性,可兼容12V、24V和48V等不同车载电气架构,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有效应对各种电气环境。 ◆ 提供±2000V的ESD防护(HBM/CDM):保障系统免受外部电气干扰的影响,为系统稳定性提供有力支持。 车规标准: ±5μV超高精度,精准监测微弱电流波动 面对汽车电子环境对电流检测精度日益严苛的要求,NSCSA240-Q1系列展现出卓越的测量稳定性: ◆ 输入偏移电压典型值仅为±5μV,最大偏移不超过±25μV; ◆ 0.05%的典型增益误差,实现在宽温区(-40℃至125℃)内实现±0.1%的测量精度,在苛刻环境下的展现出测量的高可靠性。 ◆ 通过AEC-Q100认证,满足严格的车规标准,确保在复杂车载环境中的长期稳定工作。 灵活适配: 多种封装形式,适配设计需求 随着汽车电子系统向小型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NSCSA240-Q1系列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空间优化需求: ◆ 提供20V/V、50V/V、100V/V、200V/V四档增益选项,广泛适配10mΩ至0.1mΩ的分流电阻,实现灵活电流检测。 ◆ 支持4.9mm×3.91mm SOIC8与3mm×4.4mm TSSOP8两种封装形式,可灵活融入空间受限的电机控制器PCB布局,助力设计人员在有限空间内完成系统优化。 图注:NSCSA240-Q1系列封装图(下同)
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 . 2025-04-10 530
政策 | 广东省工信厅: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高地
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9个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和13款智能终端产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在会上指出,广东省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高地。 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当前,在模型端、芯片端以及操作系统端的全面升级带动下,AI技术全面融入手机、PC、视听、车载、工业、商业和家居等终端产品,不仅重新定义终端的功能形态,赋予主动感知理解、多模态自然交互、智能化服务和自主学习进化等新功能,更掀起一场不亚于智能手机取代传统功能机的终端智能化新革命,对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和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新机遇。 广东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5.34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之首,手机、电视机出货量分别约占全球1/3、2/5,以占全国约1/3的营收贡献近1/2的利润,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5.9%,充分发挥稳定全省工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曲晓杰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省工信厅将从政策、技术、企业、平台、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各类资金对人工智能终端的政策倾斜,支持各地推动原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各具特色的AI终端产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继续实施“广东强芯”工程,积极发展端侧人工智能芯片,支持一批高端芯片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端芯片关键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 三是夯实开源鸿蒙技术底座。支持AI终端企业适配以开源鸿蒙为技术底座的操作系统,构建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接口规范,集成系统组件和工具链,促进开源生态的繁荣发展。 四是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创建人工智能终端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高端企业牵头或者参与组建AI终端产业联盟,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攻关及成果转化。 五是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应用。支持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工业终端提升制造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定期遴选发布AI应用场景和产品清单,分行业召开供需对接活动,加速AI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初步建立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布局于珠三角,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优势,以产业链齐全、响应敏捷、应用场景丰富为特色,拥有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商等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可靠性高,产业配套体系对研发创新的响应效率有明显优势。“广东省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曲晓杰表示。 在“大脑”方面,广东省拥有华为盘古、腾讯混元等9个通用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乐聚与深开鸿深度合作,发布两款搭载“基于开源鸿蒙的分布式异构多机协同机器人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鸿蒙系统的引入,将推动其应用场景从单一功能向跨领域协作深度扩展。拓斯达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和云边端架构设计,通过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实现软硬件解耦,可实现主流AI大模型与仿真系统的深度集成。 在运动控制方面,库卡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平台搭载高性能计算单元,实现多轴协同的实时运动控制;通过自适应动态环境算法,结合视觉与力控技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操作灵活性与稳定性。众擎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谐波关节模组,构建先进的视觉神经网络系统,结合卓越的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运控方案,实现前空翻特技等极佳的运动性能。 在“肢体”方面,帕西尼推出集成多维触觉与AI视觉双模态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可生成多维触觉响应,提高精细操控能力。墨现科技开发高密度、高灵敏度和大量程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不仅能够提升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还具备成本低、稳定性高和可拓展性强等特点。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丰富制造业应用场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落地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广东机器人应用成效显著、前景广阔。库卡聚焦重载工业机器人已研制系列产品,适用于从焊接到码垛和装配等多项任务,最大负载可达800kg,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航空航天、电子等多个行业。佛山的家电、陶瓷、纺织等行业正积极引进机器人。乐聚人形机器人“夸父”已批量交付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3大场景应用。广汽集团的人形机器人“GoMate”已进入实地测试阶段,在安防、康养、汽车后服务市场等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展望未来,在老龄人口数量攀升、用工成本提高、机器人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加快推动机器人在生活领域的应用落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曲晓杰表示,广东省将大力推动“机器人+”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城市管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遴选一批应用价值高、推广潜力大的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促进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形成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机器人创新发展生态,加速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创新生态 3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通过技术协作,联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 开源是一种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协作模式,通过“集智聚力”机制实现多方协作创新,显著降低技术门槛并整合产业资源。广东省高度重视开源生态建设,通过政策赋能驱动开源发展,现已聚集数百万的开源开发者,已有企业位列全球开源企业榜单前十。 据介绍,未来,广东省将通过以下举措加力建设开源生态。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每年遴选不超过5个优质开源社区及生态中心,按其上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800万元。这意味着,优秀的开源社区和生态服务机构能够拿到政府“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切实降低企业发展创新成本。 二是多方联动、系统发力,壮大开源生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举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展会、论坛、大赛、开发者活动,强化技术分享和知识传播。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相关开源社区。 三是应用牵引、需求导向,推动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积极推动企业发布开源基础框架,赋能机器人、家电、汽车等产业构建开放应用场景,加速开源技术产业化应用与商业化路径探索。比如,将开源项目产品结合机器人、家电、汽车等特定行业的垂直业务场景,提供项目运营、场景开发、安全供应、周期管理、订阅支持等专业服务,或者为其他有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技术造血”与“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具备完整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配套全、反应快、品质高、服务好、生态优,是全球人才、技术、资本聚集的高地。在下一步工作中,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坚持做好资源协调、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生态优化、交流促进等保障工作,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商业化等方面不断突破,持续为大家推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化“机器人+”场景应用。
政策
中国电子报 . 2025-04-10 1 650
产品 | 兆易创新高性能GD32A7x车规级MCU已获TASKING编译器支持
近日,兆易创新 GD32A7x 车规级 MCU 正式获得 TASKING VX-toolset for Arm v7.1r1 的全面支持。作为业内领先的嵌入式开发工具,TASKING VX-toolset for Arm 的兼容性和优化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GD32A7x MCU 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开发效率和性能表现。 自2024年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兆易创新与 TASKING 始终保持紧密合作,围绕汽车电子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工具链支持,助力开发者轻松构建高性能、安全可靠的嵌入式系统。此次兼容性升级不仅丰富了 GD32A7x MCU 的开发生态,也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开发环境,加速高端MCU在车身域控(BDC)、车身控制(BCM)、电池管理(BMS)、车载充电机(OBC)、T-BOX、底盘应用、车灯控制、DC-DC 等核心领域的应用落地。 兆易创新 GD32A7x 系列车规级 MCU 搭载 Arm®Cortex®-M7 内核,160MHz 主频,763DMIPS 算力,可高效处理复杂任务。并配备最高4MB 片上Flash 与 512KB SRAM,支持双 Flash bank, 助力无缝 OTA 升级需求。它采用宽压2.97-5.5V供电,支持-40℃~+125℃工作温度范围,符合 AEC-Q100 Grade1 标准,稳定耐用。同时提供丰富接口,涵盖高速车用总线及多种通信接口,满足系统网络化、拓展功能需求。安全性能卓越,符合 ISO26262 ASIL B 标准,保障功能安全;满足国际 Evita-full 信息安全要求。支持 AUTOSAR 架构,适配主流编译器与调试器,文档支持全面。GD32A7x 系列车规级MCU提供5 种封装24个型号,满足多样设计为汽车电子注入强大动力与可靠保障。 TASKING 公司不断更新升级 Arm 编译器平台TASKING VX-toolset for Arm,该产品获得了 TÜV Nord 颁发的功能安全认证证书,不仅可为客户提供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一站式平台,还支持客户开发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车规级应用程序。随着中国 MCU 半导体芯片的蓬勃发展,TASKING 也逐步加大对国产芯片公司的支持力度。 VX-toolset for Arm 的产品优势 卓越性能 TASKING VX-toolset for Arm 继承了 TASKING 公司先进的 Viper 技术,能够生成高效精简的执行代码,集成编译器、汇编器和链接器等工具,提升开发效率。同时,内置的C/C++库和浮点库有助于节省大量开发时间。 可靠保障 提供行业标准的Eclipse IDE开发环境,确保用户稳定使用并提高开发效率;支持最新Cortex架构微控制器,如 Cortex®– Mx 和 Cortex®-R52系列,兼容第三方工具链,如调试器、AUTOSAR 操作系统和 MCAL 驱动程序,满足嵌入式开发需求。 安全合规 严格遵循 ISO 26262、ISO 25119、EN 50657、ISO21434和IEC 61508等行业安全标准,具备 TÜV Nord 认证(ASIL D等级),并集成 MISRA C 和 CERT C 规则检查功能,帮助用户轻松通过行业标准测试。 广泛应用 适用于汽车、工业和电信等多个领域,为客户项目成功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是嵌入式开发者的首选工具。 TASKING 首席技术官Christoph Herzog表示:“兆易创新与 TASKING 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积极开展交流和探讨协作,实现了 TASKING 对 GD32A7x 系列芯片的高标准支持,可以让汽车客户放心地开发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车规级应用。我们相信,兆易创新的车规级 MCU 产品将在汽车市场遍地开花。” 兆易创新汽车产品部负责人何芳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供应商之一,TASKING 始终致力于提供高性能、高质量,并以安全为核心导向的开发工具。此次双方的深度合作,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兆易创新车规级 MCU 的开发生态,也为汽车电子开发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工具支持。未来,兆易创新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为全球客户带来更高品质、更具竞争力的车规级 MCU 产品,助力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GigaDevice . 2025-04-10 505
政策 | 中国加强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
2025年4月9日,中国加强对特朗普(Trump)新关税政策的反制措施。 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中国商务部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物项。 中国商务部将6家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这些公司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以及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中国商务部还表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就美国最新的关税措施提出申诉。 与此同时,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宣布再次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税率提高至125%;并暂停90天实施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但是,美国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 10% 的全球基准税将继续有效。 1、调整关税税率至84%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 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 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有关事项如下: 一、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二、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文件执行。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2025年4月9日 2、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美国光子公司等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见附件),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禁止向上述12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二、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本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正式实施。 附件:出口管制管控名单(2025年4月9日) 商务部 2025年4月9日 附件:出口管制管控名单(2025年4月9日) 1. 美国光子公司(American Photonics) 2. 诺沃特公司(Novotech, Inc.) 3. 埃科达因公司(Echodyne) 4. 马文工程公司(Marvin Engeering Company, Inc.) 5. 埃克索维拉公司(Exovera) 6. 特励达·布朗工程公司(Teledyne Brown Engineering, Inc.) 7. BRINC无人机公司(BRINC Drones, Inc.) 8. 赛尼克斯公司(SYNEXXUS, Inc.) 9. 火风暴实验室公司(Firestorm Labs, Inc.) 10. 奎托斯无人机系统公司(Kratos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Inc.) 11. 多莫战术通信公司(Domo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12. 英斯图公司(Insitu, Inc.) 3、不可靠实体清单 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有关法律,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依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第二条、第八条和第十条等有关规定,决定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Shield AI,Inc.)、内华达山脉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赛博勒克斯公司(Cyberlux Corporation)、边缘自治运营公司(Edge Autonomy Operations LLC)、Group W公司(Group W)和哈德森技术公司(Hudson Technologies Co.)等6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禁止上述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 二、禁止上述企业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本公告未尽事宜,按《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执行。 本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实施。 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 (商务部代章) 2025年4月9日 4、海关总署发布关税执行公告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以下称“在途货物”),不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现就上述措施有关执行事项公告如下: 一、对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申报进口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货物,在现行征税方式、适用关税税率(现行适用的最惠国税率或暂定税率与已实施的加征关税税率之和)基础上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 二、对“在途货物”,进口企业可申请不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进口企业应自行核实原产于美国进口货物的运输情况,确认装载有关货物的运输工具已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从启运地启运,且相关货物于2025年5月13日24时前申报进口。 申请不加征本次加征关税的“在途货物”,应在装载该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后申报进口;对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等出区内销和区外加工贸易内销等贸易方式下进口货物,申请不加征本次加征关税的,应在2025年5月13日24时前申报内销进口。 三、对“在途货物”申请不加征本次加征关税的进口企业,其相关进口货物应当按如下要求申报: (一)进口货物报关单“启运日期”栏目应填报入境货物离开境外第一个装运口岸的日期,填报的启运日期应在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同时应在备注栏注明“<加征关税在途货物>”。 其中,对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等出区内销和区外加工贸易内销等贸易方式下进口货物以及其他无实际进出境货物,申报时应在随附单据栏目上传货物运输情况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需包含货物自境外启运地运输至进境地的启运地、启运时间、运输路线等信息),同时应在备注栏注明“<加征关税在途货物>”。 (二)在进口申报环节,进口企业需作如下声明: “本单位承诺,已核实进口货物符合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第三条规定的情形,申请不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本单位对申报内容及提供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 四、对在2025年5月13日24时之前已申报进口(对于采用提前申报方式进口的货物,该时间指运输工具申报进境时间),且已缴纳本次加征关税的货物,进口企业经自行核实进口货物运输情况,确认有关进口货物符合“在途货物”的规定,可向海关申请退还相关税款及利息,按本公告第三条(二)的规定向海关作出声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五、加工贸易项下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货物,现行保税政策不变,具体管理要求如下: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货物,其加工后的成品,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不得保税流转,内销时按对应的全部保税料件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货物,其加工后的成品(含副产品、残次品),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不得保税流转,应当办理出口离境或内销手续,且加工后的成品(含残次品,不含副产品)内销时按对应的全部保税料件申报。 (二)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加工贸易手(账)册(B手册、C手册、E账册、H账册、TH账册、TG账册)项下的进口料件属于原产于美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可实施专用手(账)册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在手(账)册设立、变更时,应在专用手(账)册表头的备注栏首位注明“[M]”。加工贸易专用手(账)册项下所有成品不得保税流转。 加工贸易企业未能实施专用手(账)册管理的,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在加工贸易手(账)册设立、变更时,对原产于美国的保税料件和相关成品,应在其商品项的商品名称首位注明“[M]”,与原产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同类货物分开商品项备案。 (三)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的物流账册(TW账册、L账册)涉及原产于美国的货物的,不得开展改变商品编码或原产地的简单加工业务。 特此公告。 海关总署 2025年4月9日 5、在世贸组织对美国发起诉讼 中国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简称“DSU”)第1条和第4条、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 1994”)第23条、《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七条的协定》(简称“海关估价协定”)第19条以及《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简称“SCM协定”)第4条和第30条,就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下对美国追加起诉。 起诉的法律依据如下: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一条第一款:因为涉案措施未能立即且无条件地将美国在对原产于其他成员领土的产品进口征收或与之相关的任何种类的关税和费用方面给予的“优势、优惠、特权或豁免”扩展至原产于中国的产品。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条第一款(a)项和(b)项,因为美国对上述措施中确定的所有原产于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这些关税超过了GATT 1994附件中美国减让和承诺表中的约束税率,因此未能给予原产于中国且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不低于GATT 1994附件中美国减让和承诺表规定的待遇。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十条第三款(a)项,因为美国没有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管理涉案措施;《海关估价协定》第一条第一款和第八款及其附件一中的相关解释性说明,以及《海关估价协定》总介绍性评注第一款和第二款,以及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七条第二款(a)、(b)和(c)项,因为美国将进口产品中“美国内容”的价值排除在附加关税的适用范围之外,未能以交易价值(即货物实际支付或应付的价格)作为海关估价的基础,并且采用了不合理的海关调整或估价方法。 《补充关税措施协定》第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条第二款,因为美国将进口产品中“美国内容”的价值排除在附加关税的适用范围之外,未能以交易价值(即货物实际支付或应付的价格)作为海关估价的基础,并且采用了不合理的海关调整或估价方法。进口产品“含量”免于征收附加关税,这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取决于出口表现和国内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的使用,提供了《补贴措施协定》第1条所定义的补贴。 此外,由于上述情况,争议措施似乎直接或间接地抵消或损害了中国根据所引述协定获得的利益。 中国保留在磋商过程中以及今后任何设立专家组的请求中就本案中确定的事项提出补充措施和诉求的权利。 注:本文内容来自中国财政部官网、中国商务部官网、世界贸易组织官网。 参考链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 https://gss.mof.gov.cn/gzdt/zhengcefabu/202504/t20250409_3961684.htm 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22号 公布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https://www.mofcom.gov.cn/zwgk/zcfb/art/2025/art_c6b190344a154e6f831e0fdfc190e41e.html 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关于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公告 https://www.mofcom.gov.cn/zwgk/zcfb/art/2025/art_c29bed8111a5406ea44f363694865ac2.html 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58号(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有关执行事项的公告)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2480148/6458327/index.html 中方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起诉美国(2025年4月8日) 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5_e/dsrfc_08apr25_e.htm
关税
道琼斯风险合规 . 2025-04-10 8 1 1w
产品 | 升压型DCDC转换器“NC4650 系列”新品上市,最适合休眠时间长的系统
日清纺微电子开发了一款用于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升压型DCDC转换器“NC4650系列”,并发布开始上市。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配备数据通信功能的设备不断增加。特别是,许多小型物联网设备、安保设备和工业用传感器都使用一次电池供电工作,为了延长电池寿命,要求低功耗。其中休眠模式下的电流消耗是一个难题。此外,还需要降噪,以防止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传输错误。 本产品实现了超低消耗电流Iq=70nA (是本公司以往产品的1/4),并且其休眠模式下的高效功率转换可延长电池寿命,有助于设备的长时间运行。 此外,为了降低噪声,备有“低纹波模式”,可以通过MODE引脚轻松切换。 低纹波和优异的负载瞬态响应特性,可以抑制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传输错误。另外,该IC采用了PWM/PFM自动切换控制方式,当负载电流小时,自动切换为PFM方式,而当负载变大时,自动切换为PWM方式,从而实现高效供电。 此外,使用EN 引脚可用于切换到 Iq = 50nA 的关断状态。关于关断时的工作状态,可以选择以下3种版本。 VIN – VOUT完全断开 :NC4650ZAxxxAE2S、NC4650ZAxxxCE2S VOUT放电(自动放电功能):NC4650ZAxxxBE2S VIN – VOUT直通(无缝直通功能):NC4650ZAxxxDE2S 本产品采用的是超小型WLCSP-6-ZA1(1.3 x 0.92 x 0.4 mm)封装,适合高密度实装。 产品名 NC4650 系列 样品价格 (1000个起购参考价格/含税※) 330日元 样品订购开始日 2025年 4月 10日 月产量 100万个 ※价格基于2025年4月的消费税率 产品特点 1. 使用MODE引脚切换低消耗电流模式或低纹波模式 本产品备有MODE引脚,可以根据使用条件切换到低消耗电流的通常模式或低纹波模式。 在通常模式下,静态电流极小,即使在轻负载下也能实现高效率的功率转换(90%以上)(当VIN=3.0V、VOUT=3.3V、IOUT=0.01mA时)。 低纹波模式具有纹波小和更好的负载瞬态响应特性,非常适合对噪声敏感的系统。 <效率特性 (通常模式/低纹波模式;VOUT=3.3V)> <纹波特性 (通常模式/低纹波模式) > 2. 无缝直通功能(NC4650ZAxxxDE2S) 本IC备有一个在关断状态时具有无缝直通功能的版本。无缝直通功能既可以抑制直通时VOUT引脚的电压变动和向SW引脚回流的逆电流,也同时将VIN引脚和SW引脚的电压直接输出到VOUT引脚。 当“High”电平控制信号输入至EN引脚,IC切换至关断状态,输出电压会因负载而降低,直到降至VIN引脚电压后,就直接持续输出VIN引脚电压。 应用示例 助听器、医用贴片 智能手表 物联网边缘终端 无钥匙进入系统 警报器 传感器网络设备 产品图片 NC4650系列 WLCSP-6-ZA1(1.3×0.92×0.4mm) 主要性能指标(详情请参阅产品数据表) 项目 NC4650系列 输入电压范围 0.6 V to 5.5 V(最大额定电压 6.5 V) 输出电压范围 1.8 V to 5.0 V(0.1 V step) 启动电压 Typ. 0.8 V 消耗电流(静态时) Typ. 70 nA / 90 µA (通常模式时 / 低纹波模式时) 开关限制电流 Typ. 1 A / 0.65 A (VSET ≥ 2.5 V / VSET < 2.5 V) 工作温度范围 Ta= -40°C to 85°C Tj= -40°C to 125°C 封装 WLCSP-6-ZA1(1.3×0.92×0.4 mm)
日清纺
日清纺微电子 . 2025-04-10 1 2938
展会风采 | 芯查查亮相CITE 2025,共探芯片产业数字化
4月9日,为期3天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正式开幕,中电港芯查查(展位号:1号馆1A012)亮相本次展会,全方位展示其“数据查询-商城交易-社区资讯- SaaS服务”四位一体的核心业务矩阵,并联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呈现数字化赋能的创新实践。 图注:芯查查展位(1号馆1A012) 本届展会主题聚焦“科技引领 ‘圳’聚创新”,汇聚国内知名企业和技术应用。同期开展论坛围绕“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电子元器件”等垂直领域主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区域经济相融合。 展会首日,芯查查展位人气满满,现场开展的关注抽奖活动吸引众多观众驻足。电子元器件工程师、采购等专业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深度体验芯查查APP,沟通产品体验,并给出使用建议,现场问询气氛热烈。 图注:芯查查展位现场活动人气满满 作为行业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平台,芯查查拥有海量芯片数据以及丰富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围绕数据查询⇌商城交易⇌社区资讯⇌SaaS服务四个层面,提供元器件数据查询、物料选型替代、BOM管理等基础数据服务,元器件电商、供应商入驻等综合交易服务,以及产业资讯、技术方案、论坛社区、样片测评等生态服务;以AI大数据为支撑提供元器件供应链波动分析、产业数据、分析报告等SaaS化场景应用。 本次CITE 2025,芯查查带来了全新周边——芯查查手机支架和三合一快充数据线,以及限定礼品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云图。这些礼品将在现场扫码关注互动中通过抽奖方式赠与。接下来的2天,芯查查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1A012展位(1号馆)等你来,欢迎新老朋友前来碰面!
芯查查
芯查查资讯 . 2025-04-09 7 1125
- 1
- 5
- 6
- 7
- 8
- 9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