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17日开幕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发表主旨演讲,在分享中,他披露了RISC-V架构的产业化里程碑数据,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发展RISC-V的战略路径,将其定位为实现信息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机遇”与“强大引擎”。

数百亿颗芯片:RISC-V从学术走向主流
史惠康在演讲中援引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数据指出,目前RISC-V全球生态已呈现爆发式增长,会员单位及个人达4500家,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全球基于RISC-V的芯片出货量已达数百亿颗”,他特别强调,中国贡献了其中超过一半的出货量。这一数据标志着RISC-V已从嵌入式应用大步迈向更广阔的计算领域,其开放协作模式的强大竞争力得到市场充分验证。
他认为RISC-V是实现信息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机遇。因为,首先中国企业可以深入参与国际前沿指令集设计与演进,掌握处理器核心技术全流程;其次RISIC-V开源、领授权费、模块化特性可以显著降低芯片设计的门槛与成本,为中国制造开辟新赛道;还有就是国际合作,中国首次实现与全球开发者同步共创的核心芯片技术,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
三大发展路径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强调,要促进开源指令集架构等新兴领域抢先突破,抓住RISC-V机遇,克服开源技术分散、生态分化的弊端,走出中国创新发展道路。史惠康在主论坛致辞时表示,他希望中国RISC-V未来发展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深化协同,共筑繁荣生态。依托工信部电子司指导下,于2023年8月成立的RISC-V工委会(已凝聚超80家产学研用单位),在核心指令集扩展、基础工具链、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形成合力,“对内构建服务平台,对外传递中国声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体系。
二是加速转化,驱动规模应用。强调“技术的价值最终由市场检验”,需打通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持续巩固和扩大RISC-V在物联网、工业控制、边缘计算等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要全力推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人工智能加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高价值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真正让RISC-V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三是坚定开放,引领全球协作。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并丰富RISC-V全球生态。支持支持中国企业、科研机构、开源社区深度参与RISC-V国际基金会的相关工作,在基础标准、安全规范、互联互通等全球议题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与国际顶尖同行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的开放合作,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汇聚中国,做全球RISC-V生态的积极建设者和关键贡献者。
总结与展望
史惠康对比全球动态指出,各国正加大RISC-V投入:美国在维系X86/ARM优势同时显著提升对RISC-V关注;欧洲积极利用开源重塑工业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全球最大应用场景、丰富落地实践及技术生态活力,有望通过开放协作模式重塑半导体产业格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