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 | Omdia: 尽管受关税波动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仍增长2.4%

    要点 Omdi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电视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2.4%,表现超出预期。得益于西欧和北美市场持续稳定的需求,以及中国政府补贴政策的带动,全球市场整体仍保持成长势头,即便面对日本市场疲软与关税的影响,依然实现增长。    根据Omdia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电视整机(新兴技术)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4750万台,高于去年同期的4640万台。尽管围绕美国潜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一增长仍颇为亮眼。    Omdia电视研究首席分析师Matthew Rubin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北美市场表现平稳,同比增长0.6%,仍保持增长趋势。这与以往的历史走势一致——在美国经济波动时期,电视通常被视为家庭娱乐的必需品,即便其他可支配消费出现下滑,但电视市场通常较为坚挺。”    Omdia预计,在短期至中期内,美国电视需求不会受到关税显著影响。稳健的库存管控以及在墨西哥的组装工厂有助于品牌缓解潜在风险,特别是墨西哥享有0%的电视进口关税优势。   从长期来看,多个因素也将抵消关税对美国市场需求的潜在负面影响: 原本从中国直接采购电视的消费者,依然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可以转向其他品牌或调整屏幕尺寸; 主要品牌及OEM厂商在墨西哥仍保持大量组装产能,0关税不仅对大品牌有利,也为中小品牌创造了利用有利贸易环境的机会; 美国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趋于温和,大多数全球关税维持在10–15%的水平,使得如越南等国家的组装工厂重新具备竞争力。此外,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也有望降低市场波动。 Rubin补充道:“这些因素仍可能引发屏幕尺寸结构及品牌市场份额的变化,具体将取决于未来几个月内产能分布、运输成本以及品牌的战略决策。”    在中国,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刺激政策持续提振本地需求,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3.3%。不过,该政策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结束,当前的增长或提前透支了未来的需求。    类似地,拉美地区及加勒比地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9.2%,主要也是受短期因素驱动。品牌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美中贸易干扰,提前向该地区加大出货力度,而非因本地需求强劲所致。    日本是唯一出货量同比下滑的市场,下降幅度为9.2%。其中,OLED电视的关注度显著下滑,出货量同比大跌超过50%,对整体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消费者信心不足抑制了高端技术产品的需求,这与西欧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面临类似的宏观经济压力,西欧OLED电视出货量仍同比增长18%。从全球来看,OLED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11%,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

    电视

    Omdia . 2025-05-29 1050

  • 技术 | RZT2M/N2L ETHSW Pattern Matcher模块功能说明和举例

    在实际应用中,工业网络设备可能会面对复杂的网络数据环境,比如复杂物理拓扑结构(网络中大量使用路由器/交换机,并且可能有外部设备接入),可能导致网络中出现大量的IP广播/多播,非目标IP包,这些包大量出现,就有可能把真正携带有效通信数据的包“淹没”掉。为了解决这些风险,T2M/N2L平台内置的ETHSW模块提供了广播/多播风暴抑制,数据帧过滤等硬件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用于数据帧过滤的“模式匹配 (Pattern Matcher)”功能,并举例T2M/N2L ETHSW模块提供的Receive Pattern Matcher功能,可以用来和PORT接收到的Frame的特定字段对比,在normal forwarding processing的基础上执行一些预定义的特定动作:如Discard, MGMTFWD,Force_Forward,从而在ETHSW的PORT端完成对特定数据帧的识别,减少通过ETHSW Management Port进入GMAC/CPU处理的数据帧数量,从而降低GMAC数据传输负载和CPU处理IP协议栈的软件负载,降低“丢帧”发生的风险;   ETHSW总共12个Pattern Matcher可用。    Pattern Matcher支持固定匹配模式和2字节匹配模式;最多可匹配到从数据帧源MAC地址字段之后最多偏移256字节处。   Pattern Matcher可以与集成的hub模块结合使用。允许实现当一个特定的帧被接收时,触发MAC传输。这允许在实现像Powerlink这样的协议时,节点设备被触发传输,是通过接收来自中央主节点的特定帧来控制的。    Pattern Matcher的4种模式: MODE 1固定模式 固定比对Frame的SRC MAC地址域后开始的12字节,(第13th-24th字节)因为该范围包含了Type_Length字段(2字节),所以最多比对10 Bytes负载内容;    通过PTRN_CMP寄存器和PTRN_MSK寄存器配置数据帧中参与对比的每个字节的比较值和掩码,运行时根据掩码对Frame中相应字节作AND运算,对比PTRN_CMP中的比较值,相同即为Match,然后预定义的Action操作被触发。    MODE 2-4:flexible模式 Mode 2-4都是2字节比较,比较的具体方法描述如下,比较位置(offset值:0-256)从13 th byte开始计算偏移; MODE 2:2 byte table look-up:Frame中Offset位置开始的2字节,和最多8个比较值作比较; MODE 3:2 byte range compare with minimum and maximum range:Frame中Offset位置开始的2字节,判断其是否在预设的最小值(min)和最大值(max)范围内;Compare Match规则为:Min <= 2 byte Value <= Max MODE 4:2 byte inverted 2-byte inverted range compare by using a minimum and maximum range:Frame中Offset位置开始的2字节,反向比较 ,Compare Match规则为:2byte value <= Min or  2 byte value >= Max; Mode 2/3/4下比较值和寄存器配置的对应关系: 举例: 在我们的PN例程中,为了解决测试和实际应用时,网络中出现ARP风暴,导致DCP连接出现故障的问题,因为ARP.request本身是广播帧,用广播风暴抑制不太合适(可能会把真正需要答复的ARP.request屏蔽掉),所以用Pattern Matcher 提取针对该Station IP地址的ARP.request;    实现该功能使用2个Pattern Matcher(编号0xa和 0xb),工作在Mode 3(2 byte range compare)下,对比ARP.request帧中的Target IP Address 域,每个Pattern Matcher对比2字节IP地址;    UM中MODE 3的意义为: 2-byte range compare by using a minimum and maximum range,at a programmable offset, with port and queue mask for frame triggering and optional Length/Type matching.    从Offset指定的位置,Frame中的2字节,如果这两字节的值落在定义的Min和Max值之间,则认为匹配成功;   Max/Min配置值与寄存器配置对应关系如下: 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可以看到: action=MGMTFWD | MODE_2BYTE_RANGE | VLAN_SKIP | LEARNING_DIS | SWAP_BYTES | MATCH_LT | SET_PRIO;    其中比较重要的配置有: MGMTFWD:定义为Compare Match的帧,提取到Management Port(ETHSW PORT 3),不再转发; MODE_2BYTE_RANGE:定义Pattern Matcher 工作在MODE 3; MATCH_LT:定义除了比较2 byte数据,还需要同时比较Length_Type域,该示例中为0x0806; max_min:分别定义IP地址的高低2字节需要匹配的值,按照上面的对照表,写入到PTRN_CMP寄存器中; offset:定义需要比较的2字节从数据帧MAC地址域后开始的位置;Target IP Address域的高低2字节的offset分别为26和28; port_mask:表示在哪些PORT口上实施该Pattern Matcher;示例中port_mask = 3,即在3个PORT口上都实施; 函数ethsw_setup_mqprio_pattern_add()配置Pattern Matcher相关寄存器;这里不作详细说明,请参考UM(Section 28.3.15)和Source Code;    以上简单说明了ETHSW提供的Pattern Matcher的基本功能。T2M/N2L平台的ETHSW是功能强大的交换机,实现了较多Lay2级别的交换功能,后续文档会继续介绍如TDMA/HUB等亮点功能,敬请期待。

    瑞萨

    瑞萨嵌入式小百科 . 2025-05-29 655

  • 技术 | 波特图 5 类典型异常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设计动态响应良好的稳定电源非常重要。波特图一直是量化反馈系统(如闭环电源)的环路带宽和稳定性裕量的标准方法。然而,工程师偶尔可能会遇到不寻常或有问题的电源波特图,导致无法确定环路是否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裕量。本文我们将研究几种典型的波特图异常情况。 情形1:环路增益较高时,测得的波特图在较低频率下的相位非常低甚至为负 图1为实验室测量的波特图,在远低于环路带宽频率的极低频率范围,其相位值甚至为负。然而,随着频率提高,测得的相位也逐渐增加,导致交越频率fBW处出现很大的正相位裕量。该系统是否稳定?  图1. 低频时具有异常负相位的实测电源波特图及其概念奈奎斯特图:(a)实测波特图;(b)概念奈奎斯特图。 首先,我们注意到此类波特图通常仅在实验室测量结果中观察到,而使用 LTpowerCAD 对同一电源进行小信号模型仿真时,并未观察到类似现象。因此这种现象可能涉及以下几个实际因素:    波特图是以VA(s)/VB(s)来绘制的,而较低频率下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在较低开关频率下,环路增益幅度非常高,这导致对于来自网络分析仪的小交流注入信号,所产生的VB(s)信号非常小。例如,图1-(a)显示环路增益在1 kHz时约为48 dB(约251倍)。如果注入交流信号为 100 mV,则1 kHz时V(B)处的信号预计将为100 mV/251=0.4 mV。由此可见,测量噪声很容易污染VB(s)信号,导致相位结果不准确。    有时,DUT电源地、信号地和网络分析仪地的接地连接会显著影响测量结果,尤其是在超低频率下,相位图更容易受到干扰。    简化的LTpowerCAD模型中可能还未对电源的某些细节进行建模。例如,时钟同步锁相环电路由于非常复杂,通常不会被建模。    最重要的是,即使测量结果真实准确,在远低于电源交越频率的频率范围下测得的波特图也不能用来判断电源的稳定性。这可以通过下如1-(b)所示的相应奈奎斯特图来解释,尽管T(jա)曲线与x轴相交(即相位< -180°),但它并没有顺时针包围(-1, 0)点。实际上,T(jա)曲线始终与(-1, 0)点保持适当的距离,因此根据奈奎斯特稳定性标准,该系统非常稳定。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图2显示了该转换器的时域负载瞬态响应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到,系统的负载瞬态响应非常稳定。 图2. 图4a中电源的实测负载瞬态响应 情形2:实测增益曲线与0 dB相交多次,而相位大于-180° 图3(a)为环路波特图的另一个例子,其中增益曲线三次穿过0 dB轴,而相位值保持为正。这个奇怪的波特图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系统是否稳定? 图3. 交越频率后增益曲线怪异的波特图(使用Simplis工具生成)及其相应的奈奎斯特图,证明这是一个稳定的系统:(a)环路波特图;(b)相应的奈奎斯特图。 图3(a)中的波特图异常通常是由电源本地输出电容之后的电源输出侧附加后置L/C滤波器引起的,如图4所示。在对噪声敏感的应用中,为了进一步衰减输出电压上的开关纹波,有时会添加额外的电感 LS (或铁氧体磁珠)。电感 LS 可以是实际的电感,也可以是输出电缆或长PCB走线的寄生电感。本地电容、远程电容CCF和CBF以及附加滤波电感LS的谐振导致了波特图的异常。为了理解这一点,图5显示了此情况下从电源本地输出 VOUT检测点进行的电源本地C/L/C阻抗Z1(s)分析。该Z1(s)阻抗的增益曲线上具有谐振谷和谐振峰,导致环路增益曲线中出现谷值和峰值。 图4. 带有附加输出L/C滤波器的电源 图5. 从电源本地输出侧进行输出电容和L/C网络阻抗Z1(s)分析 尽管环路增益曲线多次穿过0 dB线,但其相位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这是否意味着系统不稳定?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概念奈奎斯特图来判断,如图3(b)所示。图中显示,T(jա)曲线多次穿过单位圆,但并未以适当的距离包围(-1, 0)点。因此,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系统。稳态和负载瞬态时域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 图6. 图3中电源的环路波特图和负载瞬态响应 情形3:频率超过电源带宽后波特图相位快速下降 图7为另一个具有不寻常波特图的电源设计及其相应的奈奎斯特图。图中,增益曲线首次在~20 kHz处与0 dB线交叉,此时相位裕量为45°。然而,在电源带宽之后,增益暂时下降,然后在40 kHz以上再次接近0 dB线。与此同时,相位急剧下降。如其对应的概念奈奎斯特图所示,T(jա)路径经过(-1, 0)点,这表明该系统不稳定。 图7. 一个不稳定系统的波特图示例和相应的奈奎斯特图(使用Simplis工具生成)。 图8为产生图7所示电源波特图的电路反馈环路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电源仍然包含一个附加后置滤波器L/C网络。然而,与图4所示电路图不同,图8的设计是在后置滤波器网络之后从远程负载侧(VOUTB)检测输出电压。 图8. 带有后置滤波器的电源,在节点VOUTB进行远程 VOUT检测。 这里使用远程VOUT检测来提高直流调节精度,因为它能补偿从电源输出A到远程负载B的传导路径中的直流电压降。但是,如图9所示,附加后置L/C是一个二阶滤波器,当频率超过Lf/C1/C2谐振频率(即波特图的增益峰值点)之后,相位延迟会显著增加(高达180°)。 图9. 利用远程负载侧 VOUT检测分析输出L/C网络。 图10为图9中系统的时域负载瞬态响应波形。在稳态和负载瞬态事件期间,输出电压发生振荡,这进一步表明系统不稳定。 图10. 图2-10示例在稳态和瞬态期间的不稳定仿真波形。 为了稳定此类带有后置二级滤波器和远程 VOUT 检测的系统,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较慢的环路降低电源带宽,以将后置滤波器谐振峰值推至远低于0 dB的水平。由于环路带宽降低,负载瞬态响应性能会受影响。    情形4:开关电源波特图,fSW/2处出现第二个增益峰值 有时候,即使没有附加后置滤波器,开关电源也可能会在其开关频率的1/2处(通常远高于电源带宽频率)呈现第二个增益峰值。示例如图11所示。有时候,对于具有固定频率、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架构的电源,上述现象可能表明内部电流反馈环路不稳定,尤其是当波特图增益峰值随着转换器PWM占空比的增大而提高时。 图11. 开关电源,在开关频率的一半处出现第二个增益峰值(实线:占 空比 = 50%;虚线:占空比 = 40%)。 图12为该峰值电流模式降压电源的实测开关波形。图12(a)为占空比 = 41%时电感电流iL和开关节点 VSW的稳定开关波形。当占空比增加到≥50%时,如图12(b)所示,电源的开关波形开始振荡。VSW波形显示出重复的大/小导通时间对。具有一对大/小导通时间脉冲的现象被称为次谐波振荡,会导致电感电流纹波增加。 图12. 峰值电流降压转换器在不同占空比条件下的开关波形:(a)正常运行(D = 41%,VIN = 12 V,VOUT = 5 V);(b)发生次谐波振荡(D ≥ 50%,VIN = 10 V,VOUT = 5 V)。 解决次谐波振荡问题的标准方法是向转换器的电流比较器输入添加斜率补偿斜坡。如图13所示,添加斜率补偿可以消除 fSW/2处的增益峰值。最佳斜率补偿量取决于占空比。占空比越高,所需的斜率补偿越强。请注意,在ADI的大多数峰值电流模式稳压器中,控制器IC集成了自适应非线性斜率补偿,以确保系统在宽占空比范围内保持稳定。因此,用户不必担心次谐波振荡的风险。 图13. 图11中的转换器在有/无额外斜率补偿的波特图,占空比 = 50%。 情形5:波特图上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良好,但环路稳定性不佳 通过波特图交越频率处的相位裕量和相位 = -180°处的增益裕量,我们可以轻松地量化系统环路稳定性。然而,有时除了这两个点之外,我们还需要检查完整曲线,以确保系统有足够的稳定性裕量。    图14显示了一对波特图,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均良好,分别为93°和13 dB。然而,交越频率 fBW之后的增益曲线形状却令人担忧。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曲线保持平坦,而相位曲线则持续下降。从概念奈奎斯特图可以看到,在T(jա)穿过单位圆后,T(jա)曲线接近(-1, 0)点,看起来很危险。这说明,当器件参数发生少许变化时,T(jա)就有可能包围(-1, 0)点。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重新设计环路,确保T(jա)曲线远离(-1, 0)点,以增加稳定性裕量。 图14. 电源波特图具有良好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但奈奎斯特图堪忧。 综上所述,电源环路增益波特图是量化其稳定性裕量的标准方法,而且效果显著。然而,有时一些不寻常或有问题的波特图可能会令人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相应的奈奎斯特图和奈奎斯特准则来更好地了解环路稳定性。本文列举了几个波特图异常的系统的几个典型例子,并阐述了设计此类系统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ADI

    ADI智库 . 2025-05-29 1205

  • 方案 | 英飞凌携手精锋微控,共创智能机器人新未来

    近日,武汉精锋微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英飞凌官方合作伙伴,双方会共同探索并推动半导体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创新动力。 基于XMC7000系列的高性能开发板方案首发 双方共同推出基于英飞凌XMC7000系列微控制器的开发板方案——芯启主板。该主板集成了英飞凌先进的半导体技术与精锋微控专业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将为开发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助力其快速实现产品原型设计,加速市场推广进程。 芯启主板基于英飞凌XMC7100微控制器,该控制器具备两个Arm Cortex-M7和Cortex-M0+ CPU核心,提供高达200MHz的高分辨率PWM定时器,以及4160KB的代码闪存和768KB的SRAM,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丰富接口资源 主板集成了多种通信接口(如CANFD、SPI、I2C等)、9路GPIO引脚、2路舵机/PWM接口、6路模拟输入接口,以及电机驱动接口,方便开发者连接各种外设和传感器。 强大软件支持 配套提供ModusToolbox IDE等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链,以及丰富的驱动库、中间件和示例代码,降低开发门槛,加速产品上市周期。 易扩展性 芯启主板设计灵活,支持多种扩展模块和插件,如LCD显示屏、扬声器、IMU惯性测量单元等,满足不同项目的个性化需求。 内置传感器与功能 主板内置IMU惯性测量单元,支持姿态感知与导航,同时配备复位按键、蜂鸣器等增强系统可控性的功能。    随着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该开发板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实验教学:嵌入式系统、电机控制、自动化课程实验。 小车运动控制:两轮/四轮小车、智能移动机器人。 机械臂控制:舵机驱动、多自由度机械臂。 由古月居推出的OriginBot是一款智能机器人开源套件,同时也是一个社区共建的开源项目,提供从机械结构到算法层的完整技术栈。芯启主板作为OriginBot的核心硬件载体,承担算力调度、多传感器融合与运动控制中枢的职责,帮助OriginBot实现避障,路径规划等多种功能。以下为芯启主板在OriginBot智能小车的实践应用。 技术融合,共筑创新生态 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工业自动化、物联网领域的开发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

    英飞凌

    英飞凌官微 . 2025-05-29 1005

  • 晶振选型三大陷阱:工作温度、电压与负载电容的隐藏矛盾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晶振作为关键的频率控制元件,其选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然而,在晶振选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陷阱,尤其是工作温度、电压与负载电容之间的隐藏矛盾,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工作温度:环境适应的关键考验 晶振的工作温度范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晶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否稳定工作。不同类型的晶振,其工作温度范围差异较大。例如,普通的民用晶振通常适用于0℃-70℃的温度范围,而工业级晶振则可以在-40℃-85℃甚至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在选型时,如果忽略了实际应用环境的温度要求,将民用晶振用于工业级的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在高温环境下,晶振的频率稳定性会下降,可能导致电路的时序混乱,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在低温环境下,晶振可能会出现起振困难甚至无法起振的情况。 此外,温度的变化还会对晶振的其他参数产生影响,如频率温度漂移。频率温度漂移是指晶振的频率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偏移,通常用ppm/℃来表示。如果选型时没有考虑到频率温度漂移的影响,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电路的频率精度将无法得到保证。 电压:稳定供电的核心要素 晶振的工作电压也是选型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参数之一。不同的晶振对工作电压的要求不同,常见的工作电压有1.8V、2.5V、3.3V等。如果供电电压与晶振的额定工作电压不匹配,将会对晶振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晶振的额定工作电压时,可能会导致晶振内部的元件受损,缩短晶振的使用寿命,甚至直接损坏晶振。而当供电电压低于晶振的额定工作电压时,晶振可能无法正常起振,或者虽然能够起振,但频率稳定性会大幅下降,无法满足电路的要求。 此外,电源的噪声和纹波也会对晶振的性能产生影响。如果电源中存在较大的噪声和纹波,会导致晶振的频率出现抖动,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选型时,不仅要确保供电电压与晶振的额定工作电压一致,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电源滤波措施,以减少电源噪声对晶振的影响。 负载电容:频率精度的隐形杀手 负载电容是指与晶振并联的外部电容,它与晶振内部的电容一起决定了晶振的振荡频率。负载电容的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晶振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 每个晶振都有其标称的负载电容值,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根据晶振的标称负载电容值来选择合适的外部电容。如果实际使用的负载电容与晶振的标称负载电容不匹配,就会导致晶振的振荡频率发生偏移。当负载电容大于标称值时,晶振的频率会降低;当负载电容小于标称值时,晶振的频率会升高。 此外,负载电容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如果负载电容的温度系数较大,或者存在漏电等问题,会导致负载电容的值随温度或时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晶振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在选型时,需要选择稳定性好、精度高的负载电容,并确保其与晶振的标称负载电容值相匹配。 隐藏矛盾:综合考量的必要性 工作温度、电压与负载电容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隐藏矛盾。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晶振的工作电压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负载电容的性能;而负载电容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晶振的频率精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在晶振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工作温度、电压与负载电容这三个因素,不能只关注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首先,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的温度要求选择合适温度等级的晶振;然后,根据电路的供电方案选择与晶振额定工作电压相匹配的电源;最后,根据晶振的标称负载电容值选择合适的外部电容,并确保其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电路仿真和测试,以验证晶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过仿真可以提前发现工作温度、电压与负载电容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通过测试可以对晶振的实际性能进行验证,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晶振选型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工作温度、电压与负载电容之间的隐藏矛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陷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才能选择到合适的晶振,确保电子电路的正常工作和系统的稳定性。

    晶振

    晶发电子 . 2025-05-29 805

  • 纳祥科技客户案例:多功能无线充电LED台灯方案,解决功能分散问题

    传统台灯功能单一,大部分仅提供照明功能,而现代用户需求趋向多功能集成、智能化交互、便携性。 因而,根据以上情况与客户需求,纳祥科技推出多功能LED智能台灯方案,方案集照明、无线充电、时间管理、智能交互等功能于一体,解决桌面空间占用、功能分散等问题。   (一)方案概述 本方案主要以 “模块化设计+智能化交互” 为核心,通过硬件电路、软件算法与结构设计的协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方案集成了单片机、电源管理、无线充电模组、触控面板、温度控制、LED等关键组件,支持3色温无级调光(3000K~6000K)、5档亮度预设(500流明)、10W无线充电、2.1A USB输出设备、万年历及闹钟功能,通过低功耗设计(待机功耗低)与双供电系统(主电源管理+备用电池),保障断电后基础功能仍可运行。   (二) 方案原理 我们可以从硬件结构与软件逻辑方面,梳理一下本方案的原理与实现逻辑。 (1)硬件电路 ① 主控:低功耗芯片,控制色温、亮度、充电及计时   ② LED驱动:三路独立LED(冷白/暖白/自然光),PWM调光混合色温   ③ 无线充电:支持Qi协议,功率10W   ④ 传感器:采集并显示环境温度 (2)软件逻辑   ① 触控:电容按键短按切换模式,长按进入设置   ② 时间管理:RTC记录时间,支持闹钟,无操作60分钟休眠  ③ 电源:备用电池独立供电RTC   (三)方案演示 我们将从调光、充电、时间设置、断电续航几个方面,为您展示本方案: (1)开机与调光 插入电源适配器,轻触电源键启动,通过按键调节光线亮度、色温 (2)充电设置 ① 将手机放置于底座无线区域,LED指示灯变为绿色(充电中) ② 连接底座USB电源输出,即可给其他设备充电 (3)时间设置 按击菜单键进入设置模式,通过上下键调整时间、日期、闹钟、休眠时长 (4)断电续航 拔掉电源后,备用电源可维持时间显示   (四)方案总结 ​ 本方案通过模块化硬件设计、智能化软件逻辑与人性化结构创新,实现了多功能台灯的高性能与低成本平衡。其可折叠性、多场景适配性及智能化交互,使方案可以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办公、睡眠等多种场景中,能够满足现代用户对效率、便携与健康的双重需求。 我们现将提供完整的方案技术支持与迭代,欢迎您与我们深入交流与探讨。    

    台灯方案

    深圳市纳祥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 2025-05-29 1395

  • 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2%,但高端设备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谷歌首次跻身前五

    Canalys(现已并入 Omdia)的最新研究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不含俄罗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至3240万部,主要受入门级设备需求疲软的影响。三星以1220万部的出货量稳居欧洲市场第一,同比小幅增长。其Galaxy S系列出货量创下新高,带动三星在欧洲实现历史最高的季度平均销售价格(ASP)。苹果排名第二,出货量同比大增10%至800万部,主要受终端需求强劲及 iPhone 16e 上市初期渠道备货的推动。尽管目标市场需求不佳,小米依然展现出强劲韧性,出货量仅小幅下滑2%,至530万部,连续第20个季度稳居欧洲前三。摩托罗拉和谷歌分列第四与第五,出货量分别为170万和90万部。其中,谷歌首次进入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的季度前五排名。     入门级设备出货量大幅下滑  Canalys(现并入 Omdia)高级分析师 Runar Bjørhovde表示:“2025年开局对许多欧洲智能手机厂商来说颇为艰难,尤其是那些依赖于售价低于400欧元设备的厂商。继去年小幅复苏后,不少厂商在2024年第四季度末高估了终端需求,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时渠道库存积压严重。入门级设备在第一季度的需求依然疲软,部分原因是去年替换需求的提前释放,加上新兴竞争者推动激进促销,使市场更为饱和。2025年第一季度,售价低于200欧元的设备出货量创下十余年来最低水平,凸显了当前需求环境的严峻。小米和摩托罗拉是排名前五中受冲击最大的厂商,但对其他未进入前五的厂商来说,处境更为艰难。”    苹果和三星推动高端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  Canalys(现已并入 Omdia)高级分析师 Runar Bjørhovde表示:“在苹果和三星的带动下,欧洲高端机型的需求持续强劲,售价高于800欧元的设备占比在第一季度达到了创纪录的32%。苹果是本季度的最大赢家,尽管进入第一季度时仍有大量iPhone 13和14的库存(这两款产品因USB-C法规于2024年12月停产),其出货量依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对iPhone的需求依然旺盛,持续推动苹果的市场表现,尽管监管方面的挑战和罚款仍困扰其在该地区的整体业务。三星也创下其历史最高的季度高端机出货量,得益于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市场反响。Galaxy S系列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2%,通过渠道中的积极促销措施激励消费者换机与升级,例如,以旧换新优惠、设备捆绑、配置免费升级和直接折扣等。此外,三星最近推出的Galaxy Club计划,承诺用户在购买12至15个月后可享受50%的设备回收价值,旨在加速忠实用户的换机周期。”  头部厂商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引发渠道担忧  Canalys(现并入 Omdia)高级分析师 Runar Bjørhovde继续表示:“欧洲智能手机渠道合作伙伴日益担忧市场的长期竞争格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正向苹果和三星倾斜。随着生态设计和电池指令等法规的推进,运营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挑战,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入门级市场,整个市场容量(TAM)可能被压缩,从而加剧所有厂商面临的需求和成本压力。” Canalys(现并入 Omdia)预测:2025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将下降3%,但2026年将实现1%的增长,为厂商带来一定的缓解。Runar强调说:“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应成为所有厂商的核心重点,以确保长期稳定表现。与此同时,洞察消费者行为和购买路径的演变趋势也变得尤为关键,以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有效策略,吸引用户的关注与转化。” 

    欧洲手机

    Canalys . 2025-05-28 1740

  • 技术 | 机器人与自动化核心:为何转子位置传感如此关键?

    永磁电机,例如无刷直流 (BLDC) 和永磁同步电机 (PMSM) ,因其可靠性和低成本而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它们具有高零速扭矩,可用作伺服电机。BLDC 电机通过交替给绕组通电来产生旋转磁场以转动转子。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对于以正确的幅度和相位给绕组通电至关重要。    无传感器算法使用反电动势 (EMF) 进行位置估计,但低速、高扭矩应用由于反电动势不足而需要专用传感器。本文比较了多种转子位置传感器。    图 1 显示了带有转子位置传感的典型 BLDC 电机控制器架构。有多种传感器可用于此类位置传感,适当地选择需要对应用和传感器技术有透彻的了解。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包括精度、工作速度范围、安装公差、工作温度、传感器尺寸和形状、外部磁场抗扰度、成本以及信号处理工作量。图 2 显示了电机位置传感技术比较。 图 1:带转子位置传感图的电机控制器 图 2:电机位置传感技术比较 光学编码器 光学编码器由 LED、光电传感器和带有交替透明开口的码盘组成(参见图 3)。码盘上的狭缝切割入射到光电传感器上的光,提供角度信息。光学编码器可以是绝对式(带格雷码输出)或增量式(使用 3 个同心环进行正向/反向和零位检测)。它们以高速和高分辨率运行,但容易受到污染、冲击和振动的影响。由于 LED/光电二极管寿命有限,不建议在长时间运行场景下使用光学编码器,尤其是在恶劣温度条件下。 图 3:光学编码器 - 绝对位置(左)和增量式(右)   电容编码器 电容编码器由 3 个极板组成——发射器、调制器和接收器(参见图 4)。它基于电容与分隔两个带电极板的介电材料成正比的原理工作。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产生电场,转子调制介电常数 (ε),导致电容发生变化。这会调制发射器和接收器极板之间的电位差。通过使用多个调制轨迹来确定绝对位置。电容编码器提供与光学编码器相似的性能,并且更耐用,但它们对寄生和环境条件敏感,并且集成成本可能很高。 图 4:电容编码器技术 感应式旋转变压器 感应式旋转变压器是旋转变压器,具有 3 个线圈——一个励磁线圈(初级)加上两个正交线圈(次级)。安装在转子上的铁芯耦合初级和次级绕组(参见图 5)。励磁线圈接收高频交流信号,在正交线圈上感应出幅度调制电压,这些电压相位差为 90°。通过对信号进行整流并计算其电压比的反正切来获得角度信息。虽然旋转变压器比光学和电容编码器更坚固,但它们的高分辨率输出能力较差,并且成本高、重量大、体积大。 图 5:感应式旋转变压器图 感应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工作,并使用 PCB 走线代替线圈绕组。传感元件包括一个传输线圈、两个接收线圈、一个 IC 和一个旋转金属靶(如图 6 所示)。通过将外部电容器连接到传输线圈形成 LC 谐振电路,IC 以特定频率激活传输线圈。靶材产生涡流,形成电磁场,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正弦接收线圈调制感应信号,而另一个(偏置 90°)次级线圈承载余弦信号。IC 使用反正切法计算角度。感应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振动和外部磁场下表现良好。此外,它们可以以比旋转变压器更低的成本集成到更小的空间中。 图 6:感应传感器图 磁传感 磁传感器检测附近磁铁的位置,并用于转子位置传感。通常使用 3 种类型的磁传感器——锁存器、角度传感器和线性器件。锁存器在具有交替极性的特定磁场中动作,可以间隔 120° 放置在电机内部以进行粗略的转子位置检测(参见图 7a)。角度传感器响应偶极磁铁的角度(参见图 7b)。它们针对磁场定向控制 (FOC) 排列中的精确角度信息进行了优化。可以使用反正切函数将正弦和余弦信号转换为角度(参见图 8)。磁传感器成本低、紧凑、非接触式且不受污染物影响。两种主要技术是霍尔效应和隧道磁阻 (TMR)。霍尔效应器件已成熟,而 TMR 器件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噪声和更低的功耗。 图 7:转子位置传感器安装 (a) 霍尔效应锁存器     (b) 轴上 (XY) 和轴外 (YZ) 排列的角度传感器 图 8:原始磁场和计算角度    关键磁性和感应式转子位置传感器规格 为使包含角度传感器的 BLDC 电机驱动器正常运行,必须考虑各种参数。传感器应正确编程和校准以实现所需的性能。在使用先进的电机驱动算法(例如 FOC)时,精度至关重要,其中需要精确的转子位置角度(精度 <1°)。传感器安装选项包括轴端(传感器和磁铁在同一轴上)、轴e(传感器围绕轴,带有环形磁铁)或集成在电机组件内的 3 个锁存器。极数也很重要。电机极对影响电角度计算。机械角度乘以极对数得到电角度,但这也会放大任何角度误差或噪声。高速下角度传感的延迟可能会导致额外的误差。通过了解 RPM 和延迟,可以补偿误差。可调零角度设置补偿内部和外部磁铁之间的对齐挑战。 表 1:用于电机位置传感的角度传感器解决方案 其他重要规格包括电源电压、气隙、磁通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和安全要求。仔细考虑这些参数可确保高性能和高效的 BLDC 电机控制。    用于转子位置传感的传感器安装 角度传感器可以轴端放置在 XY 平面中或当机械限制阻止轴端放置时,可以轴侧放置。轴端磁场均匀,无需数字处理即可提供准确的角度信息。轴侧排列由于非线性磁场,通常需要多点校准才能获得相似的精度。   角度位置传感器中的输出协议 有多种输出协议可用于转子位置传感。线性传感器提供与测量角度成比例的输出。PWM 输出占空比范围为 0% 到 100%,模拟输出范围为 0 到 5V。微控制器将模拟读数转换为 0 到 360° 的范围,由于延迟和数据转换时间,适用于低速操作。正弦/余弦输出因其成本较低而受到欢迎,使用反正切法计算角度。ABI 协议提供 3 个输出——两个相位差为 90° 的脉冲(A 和 B)和一个指示零位的索引脉冲。该协议用于高速操作,但需要在上电时使用索引脉冲来确定绝对位置。角度传感器可以从绝对线性传感器开始,然后切换到 ABI 以获得组合优势。UVW 输出模拟 3 个磁锁存器,针对梯形 BLDC 电机控制进行了优化。此外,传感器可以通过 UART、SPI、I2C 或 SENT 协议提供数字输出。    结论 BLDC 电机控制器需要精确的角度信息以实现最佳效率目标。磁性和感应传感器现在正在取代光学、电容和感应式旋转变压器。它们为先进的电机控制算法提供了更小、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角度传感器在单个封装中提供精确的角度信息,性能优于 3 个分立的霍尔效应锁存器,此外它们还提供各种输出协议以满足微控制器要求。

    Allegro

    Allegro微电子 . 2025-05-28 1100

  • 产品 | 高精度、长稳定性的农业专用CO2传感器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完成了带外壳和电缆型CO2传感器“IMG-CA0012-12”的商品化。该新产品主要用于农业温室大棚中,与环境测量设备连接,高精度且稳定地测量CO2浓度。通过与光合作用促使装置联动,有助于改进农作物的品质并提高产量。此外,通过适量、适时地注入CO2,还可提高能源效率。现已在羽咋村田制作所启动量产并供应本产品。 在农业领域,因全球变暖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以及农业从业人口减少的影响,要求增加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并提高品质。施用CO2推动作物光合作用的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进而,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基于环境数据测量的CO2较高效率应用受到重视。因此,高精度、长期稳定性、不需要校准、不易发生故障的CO2传感器在光合作用推动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推出的新产品配备了村田自主研发的校准曲线算法和2波长(测量用和参考用)NDIR(Non-Dispersive Infrared,非分散型红外吸收)方式的自动校准功能,不需要进行大气校准。基于此实现高精度和长期稳定性,且不需要维护。    此外,带外壳和电缆型方便用户使用和设置。    主要规格   工作温度     0~50 °C   保管温度   -20~50 °C   测量浓度范围   0 ~ 3,000ppm   测量精度   ± (30ppm + 2.5% of reading)实际值   ± (50ppm + 5% of reading)规格值   长期稳定性(漂移)   ±50ppm / Year@1000ppm   输入电压   DC 24V, DC12V   功耗   Avg. 0.5W / Max. 2.0W   输出接口   模拟 0 ~ 5V(换算式 600ppm/V)   测量间隔   5s    将CO2传感器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分别用于1年种植番茄和2年种植玫瑰,并对使用后的CO2浓度特性和温度特性进行了评估,评估测量结果见下图。 可以确认,即使在实际农业环境中长期使用,CO2浓度的误差也较小。 在农业方面,通过设置在绿色大棚和植物工厂中准确测量二氧化碳浓度,适时地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村田的CO2传感器可以为提高植物质量和产量以及能源节省做贡献。

    村田

    Murata村田中国 . 2025-05-28 1005

  • 技术 | 探索 AI 工厂的创收潜力

    AI 正在为所有人创造价值,从药物发现领域的研究人员到应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量化分析师均受益匪浅。    AI 系统生成“token”(用于串联输出结果的数据单元)的速度越快,其影响力就越大。这正是 AI 工厂的关键所在,它提供了从“首 token 时延”到“首次价值实现时间”的最高效路径。    AI 工厂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基础设施的经济学。它们通过大规模地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输出内容(无论是 token、预测、图像、蛋白质还是其他形式的内容)来生产智能。    AI 工厂有助于提升 AI 应用流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数据摄取、模型训练和高吞吐量推理。通过三大核心技术栈(AI 模型、加速计算基础设施和企业级软件),AI 工厂能够更快、更精准地生成 token。    下面将介绍 AI 工厂是如何帮助全球各地的企业把最宝贵的数字商品——数据转化为创收潜力的。   从推理经济学到价值创造 在构建 AI 工厂之前,理解推理经济学至关重要,推理经济学意味着如何平衡成本、能效和日益增长的 AI 需求。    吞吐量指模型可生成的 token 总量。延迟是模型在特定时间内输出的 token 数量,通常以首 token 时延(用户输入提示后,模型生成第一个输出 token 所需的时间)和“首 token 后,每个输出 token 的时延”(生成每个额外 token 所需的时间)来衡量。有效吞吐量(Goodput)是一个较新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系统在满足延迟目标的同时可交付的有用输出量。    用户体验是所有软件应用的关键所在,AI 工厂也不例外。高吞吐量意味着更智能的 AI,低延迟则确保了及时的响应。当这两项指标实现合理平衡时,AI 工厂就可通过快速提供有用的输出,带来卓越的用户体验。    例如,响应时间为 0.5 秒的 AI 客服比 5 秒响应的 AI 客服更具吸引力和价值,即使两者最终生成的 token 数量相同。    企业可借此机会为其推理输出设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从而提升每个 token 的创收潜力。    衡量和可视化这种平衡颇具挑战,而这正是“帕累托”前沿概念的用武之地。    AI 工厂输出:高效 Token 的价值 如下图所示,在规模化部署 AI 时,帕累托前沿有助于直观地表明如何在冲突的目标(如快速响应与同时服务更多用户)之间达到最优的平衡。 纵轴代表给定能耗下的吞吐效率(单位为 TPS,也就是每秒 token 数)。该数值越高,AI 工厂可同时处理的请求就越多。    横轴表示单个用户的 TPS,代表模型响应用户给出首个提示的用时。该数值越高,预期的用户体验就越好。对于聊天机器人和实时分析工具等交互式应用,更低的延迟和快速的响应尤为重要。    帕累托前沿的最大值(显示为曲线顶点)代表了特定运行配置下的最佳输出。目标是为不同的 AI 工作负载和应用找到吞吐量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最优平衡。    顶尖的 AI 工厂通过加速计算来提升“每瓦 token 数”,即在优化 AI 性能的同时大幅提高 AI 工厂和应用的能效。    以上展示的动画对比了在 NVIDIA Hopper GPU(配置为每用户每秒 32 个 token)与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配置为每用户每秒 344 个 token)上运行时的用户体验。在上述用户体验设置下,Blackwell Ultra 实现了 10 倍以上的体验提升和近 5 倍的更高吞吐量,实现了最高达 50 倍的创收潜力。    AI 工厂的实际运行 AI 工厂是一个系统,它包含了一套将数据转化为智能的组件。它不一定是高端的本地数据中心,也可能是在加速计算基础设施上运行的 AI 专用云或混合模型,甚至可能是同时优化网络并执行边缘推理的电信基础设施。    任何配备了软件的加速计算基础设施,只要能通过 AI 将数据转化为智能,本质上均可视为 AI 工厂。    AI 工厂的组件包括了加速计算、网络、软件、存储、系统以及工具和服务。    当用户向 AI 系统输入提示时,AI 工厂的全栈系统就开始工作。它将提示 token 化,也就是将数据转化为图像、声音、文字片段等语义单元。    每个 token 被输入到 GPU 驱动的 AI 模型中,随之在模型上进行计算密集型推理,以生成最佳响应。每个 GPU 通过高速网络和互连技术执行并行处理,从而同时处理海量数据。    对于来自全球用户的各种提示,AI 工厂都会运行上述流程。这种实时推理能够以工业级规模来生产智能。 由于 AI 工厂整合了整个 AI 生命周期,该系统能够持续改进:记录推理过程,标记边缘案例以进行再训练,优化循环随时间逐渐收敛。这一切均无需人工干预,这就是“有效吞吐量”的实际体现。    面向 AI 工厂的 NVIDIA 全栈技术 AI 工厂将 AI 从一系列零散的实验转化为可扩展、可重复且可靠的创新与商业价值生成引擎。    NVIDIA 提供构建 AI 工厂所需的所有组件,包括加速计算、高性能 GPU、高带宽网络和优化的软件。   例如,NVIDIA Blackwell GPU 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采用液冷技术提升能效,并由 AI 软件统一编排。    开源推理平台 NVIDIA Dynamo 为 AI 工厂提供了一种操作系统,该系统旨在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加速并扩展 AI。通过智能地路由、调度和优化推理请求,Dynamo 确保每个 GPU 周期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以峰值性能生产 token。    NVIDIA Blackwell GB200 NVL72 系统和 NVIDIA InfiniBand 网络专为最大化“每瓦 token 吞吐量”而设计,使 AI 工厂在总吞吐量和低延迟方面均实现高效运行。    通过验证优化后的全栈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高效地构建和维护前沿 AI 系统。全栈 AI 工厂助力企业实现卓越运营,使他们能更快、更自信地驾驭 AI 的潜力。  

    NVIDIA

    NVIDIA英伟达企业解决方案 . 2025-05-28 970

  • 产品 | NSG4427 2A 双通道 低侧同相栅极驱动芯片

    NSG4427是低电压功率MOSFET和IGBT同相位栅驱动器。专有的闩锁免疫CMOS技术可以实现高鲁棒性。输入电平兼容低至3.3V的CMOS或LSTTL逻辑输出电平。具有宽VCC范围、带滞后的欠压锁定和输出电流缓冲级。并联两通道使用可以实现驱动能力增强。          产品特性: PIN2PIN替换Infineon IR4427,Microchip TC4427 双通道输入输出同相位 兼容3.3V输入逻辑 工作范围:5V~25V 锁存保护:可承受0.5A反向电流 驱动电流能力:拉电流/灌电流=2A/2A SOP8封装 功能框图 推荐的应用范围 变频水泵 家用空调 汽车座椅电机 开关电源    双通道典型应用电路 双通道典型应用 双通道并联典型应用 PCB布局参考 双通道PCB布局 双通道并联PCB布局 并联双通道测试数据 单通道测试 Tr=178ns   Tf=87ns 双通道并联测试 Tr=98ns Tf=47ns 并联后预驱有更强的驱动能力,实测10nF负载条件,并联双通道后Tr、Tf时间近似减半。   

    新洁能

    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2025-05-28 1055

  • 应用 | 雷鸟X3 Pro 旗舰AR眼镜发布:眼前即世界

    第一代骁龙® AR1平台 43英寸全彩3D空中透明屏 猎鹰影像 Plus 系统 定制多模态大模型 RayNeoOS 2.0系统 今日,雷鸟创新RayNeo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年度旗舰AR眼镜——雷鸟X3 Pro。新品搭载#第一代骁龙AR1平台 ,在交互、空间计算、重量与光学显示等核心技术上实现重磅突破,并引入可视化Live AI交互等新玩法,为用户打造沉浸式智能交互体验。 强大核芯,轻盈无感 雷鸟X3 Pro 搭载 第一代 骁龙 AR1 平台 ,该平台集成高通 14-bit ISP、第三代 Hexagon NPU以及Adreno GPU,支持下一代AI能力及多媒体处理功能等前沿技术,能够应对复杂的计算任务,无论是实时的语音翻译、高清视频录制,还是智能图像识别等场景,都能提供流畅无卡顿的操作体验。 第一代骁龙AR1平台还专门针对散热限制在功耗方面进行了独特设计优化,以支持雷鸟X3 Pro打造体验更佳的轻量化智能眼镜。得益于此,雷鸟X3 Pro在保证卓越性能的同时,选用兼顾高强度与强支撑特性的航空级镁铝合金支架和钛合金转轴,将重量控制在76g,为用户带来轻盈无负担的佩戴体验。加之雷鸟X3 Pro支持的镜腿五维导航、语音、手机联动等多种交互方式,更大幅提升了日常效率和实用性。   双目全彩,看懂世界 显示方面,雷鸟X3 Pro通过搭载全彩Micro-LED光机「萤火光引擎」和RayNeo光波导,实现了AR眼镜光学的全新突破。这款纳米光刻刻蚀RayNeo光波导,相较于上一代厚度减少0.6mm、重量下降25%、彩虹纹减少95%,可呈现清晰、明亮、无干扰的高质量画面,43英寸1670万色全彩3D空中透明屏,更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真正交融”。 在空间感知方面,雷鸟X3 Pro搭载猎鹰影像Plus系统,包含索尼IMX681彩色摄像头与豪恩定制黑白摄像头的双摄组合,可将空间定位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让眼镜具备广泛适用的空间识别能力。同时,雷鸟X3 Pro还支持4K照片拍摄与1440P视频录制,并实现了“内外视频同录”功能,用户可一边记录环境画面,一边同步拍摄屏幕内容,便于社交分享。   AI赋能,体验多元 除了在硬件性能上实现大幅提升,雷鸟X3 Pro在应用生态方面也迎来全面进化。全新搭载的RayNeoOS 2.0系统,集成了AI翻译、空间导航、AI录音、通话转文字、第一视角摄影摄像等多种实用功能,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AI方面,雷鸟X3 Pro通过内置定制的第一视角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可视化Live AI交互,无论步行、用餐还是交谈,用户都能随时提问并获得即时智能反馈。用户可在步行、用餐、交谈等场景中随时提问,获得即时反馈。同时,雷鸟创新同步推出AI Agent应用商店,上线了DeepSeek等海量AI智能体。雷鸟X3 Pro还首发「RayNeo AR应用虚拟机」,实现安卓与AR眼镜生态的深度融合,首批已支持30余款主流APP,为用户带来更自然、更高效的跨平台交互体验。    价格方面,雷鸟X3 Pro首发价8999元起,叠加国补后售价7649.15元起,新品现已正式开售。 

    高通

    高通中国 . 2025-05-28 4265

  • 方案 | 豪威集团发布车载多通道有刷直流电机驱动解决方案:功能安全性高、低功耗

    豪威集团,全球排名前列的先进数字成像、模拟、显示技术等半导体解决方案开发商,推出国内首款支持功能安全ASIL B高性能多通道车载有刷直流电机驱动芯片ONM8718。  该芯片内部集成8路半桥栅极驱动器,单颗芯片就能驱动多个电机或负载,大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尺寸和成本。 该芯片具备超低静态电流、宽输入电压范围、驱动和功率级可分别独立供电等特性,并支持丰富的诊断和保护机制,为车身电机控制提供了更丰富的设计选择。 ONM8718系列产品实现了更低的静态损耗。该款产品的产品特征、产品优势、典型应用和功能框图详见下方:  产品特征 •  宽工作电压:4.9V-37V(最大值40V) •  超低sleep功耗:10μA Max •  灵活的栅极驱动电流配置:0.5~62mA •  智能栅极驱动模式     –传播延迟减少   –压摆率闭环控制   –占空比失真补偿 •  2个宽范围共模基于分流电阻的电流感知放大器 •  控制模式:独立半桥控制 •  通讯接口:SPI   –HBM ESD:± 2kV   –CDM ESD:± 750V •  全面的诊断保护功能(包括离线负载检测) •  电源关闭时的制动功能 •  工作温度:Ta= -40°C ~ 125°C •  功能安全:ASIL B Capable •  封装选项:8.0mm x 8.0mm QFN56   •  AEC-Q100    产品优势 •  适用于驱动多个电机或负载的高度集成多通道栅极驱动器,集成八通道半桥栅极驱动器、电流分流放大器和保护监测器,降低了系统总体复杂性和成本,缩小了物理尺寸。 •  最高支持16级驱动电流配置,帮助用户在驱动效率和EMI性能间实现更好的平衡,而无需更改硬件设置。 •  提供智能自适应栅极驱动模式,以减少传播延迟,减少占空比失真,以及闭环可编程压摆率。 •  支持电荷泵展频功能,提升了EMI性能。 •  内置全面的系统级保护,更可通过内部寄存器实现故障诊断,为系统级功能安全设计提供支持。ONM8718提供的保护包括:    –输入电源和电荷泵电压监控保护    –支持输入口的NMOSFET高边驱动,实现反极性保护  –专用驱动器禁用引脚 (DRVOFF),实现关断保护的快速响应  –MOSFET VDS 过流监控保护  –MOSFET VGS 栅极故障监控保护,防止直通  –可编程死区时间和握手功能   –器件热警告和热关断保护  –离线状态下,负载开路和短路诊断   –故障条件下,有中断引脚 (Fault)输出 •  2个更精准稳定的电流采样控制,内部集成的电流采样放大器支持10/20/40/80有四档增益设置,达到了70dB以上的CMRR性能。支持低侧、直列或高侧操作。 •  在芯片处于低功耗睡眠模式时,提供打开低侧栅极驱动器的能力。在尾门等应用中,当外力或扭矩施加到电机上时,电机可以尽可能在固定位置制动,以防止其对系统电源过度充电。 •  集成了一个可编程窗口型SPI看门狗定时器,以验证外部控制器的操作,并监测SPI总线的完整性。 •  具有可润湿侧翼的紧凑型QFN封装。    典型应用和功能框图 芯片外观

    豪威集团

    豪威集团 OmniVision . 2025-05-28 660

  • 应用 | 当居家养老成为常态,移远通信跌倒雷达如何无感守护 “银发族”?

    近日,在央视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有这样一幕:胡曼黎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不慎跌倒,家中安装的毫米波雷达设备迅速触发警报系统,成功避免了一场悲剧。这一情节,让毫米波雷达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2025年5月27日,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宣布,正式发布其跌倒检测毫米波雷达RD6000CC。该产品采用先进的60GHz毫米波雷达技术,通过捕捉人体姿态的细微变化,实现非接触式跌倒检测,为智慧养老行业带来了全新突破,助力开启非接触式安全监护新时代。目前,该产品已步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移远通信COO张栋表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借助智能化手段为养老安全与健康监护提供有力辅助,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毫米波雷达RD6000CC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监测模式的局限,通过精准识别跌倒姿态,为居家养老的‘银发族’打造了一张隐形的安全防护网。这不仅为医疗设备厂商和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商带来了更具创新性的感知方案,更为构建高效、人性化的智慧健康生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技术革新,破解传统养老困局 在居家养老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传统养老模式暴露出了诸多痛点,如隐私保护难、成本居高不下、监测不准确等。移远通信推出的跌倒检测毫米波雷达,恰似一场“及时雨”,将这些难题轻松“拿下”。 从监测方式上看,与使用传统穿戴式设备监测不同,采用毫米波技术进行跌倒监测,无需老人佩戴任何设备,既消除了因忘记佩戴、设备损坏等导致的监测失效风险,还不用担心隐私被 “窥探”,让老人居家生活更自在。    针对传统养老模式中成本高昂的问题,移远通信与毫米波芯片公司岸达科技携手,共同研发了点云算法,并采用“二发二收”天线布局的创新设计,有效减少了通道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传统毫米波跌倒检测产品价格高昂的痛点,为推动跌倒雷达走进更多家庭创造了条件。    此外,为提高跌倒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移远通信与上海点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构建了跌倒检测二次确认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系统能够对初步检测到的跌倒情况进行再次核实,从而大幅减少误报情况的发生,提升相关管理机构的整体服务管理水平。    精准监测,筑牢安全防护体系 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检测设备,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 “隐形保镖”,通过捕捉人体姿态的细微变化,智能判断跌倒动作,精准分辨是真的 “跌倒昏迷”,还是普通的 “弯腰捡物”,24小时不间断、悄无声息地守护老人安全。 当检测到老人跌倒/坠床时,系统会自动启用语音提示进行二次确认,一旦确认,系统就像个 “小广播”,立即将报警信息同步推送至子女手机、养老平台以及120急救,形成“家庭-社区-医院”三级响应体系,全方位保障老人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经测试对比,RD6000CC的报警距离超出市场同规格产品33%,这意味着,其“守护半径”更大,能在更大空间里,第一时间发现老人跌倒/坠床。同时,RD6000CC还集成网关功能,可无缝接入多功能跌倒检测子机、SOS按钮、人体活动监测仪、门磁感应仪、烟雾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溢水报警器及睡眠检测带等产品,实现多方位全屋智能看护。 在产品性能方面,移远通信严格把控生产流程,采用高精度生产和标定工艺,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凭借出色的表现,目前,RD6000CC已在多家养老机构和智能家居企业 “大显身手”,为相关行业在保障老人安全、守护用户健康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深化布局,开拓全球康养市场 在全球老龄化浪潮加速涌动的当下,康养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毫米波雷达凭借其非接触、高精度监测等“超能力”,在跌倒、坠床、睡眠辅助检测等场景,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接下来,移远通信将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智能感知创新持续深耕,专注于非接触式高精度人体行为监测领域,并将在2026年推出4D毫米波跌倒检测雷达,进一步优化点云数量,全方位提升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    在不断强化技术实力的同时,移远通信还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康养市场,将先进的跌倒检测技术推向全球,助力构建零干扰、高可靠的主动式安全看护体系,为独居老人、术后康复等场景提供全天候隐私守护与生命安全保障。

    移远通信

    移远通信 . 2025-05-28 3 1540

  • 方案 | 高能效时代,安森美PowerTrench® MOSFET如何让光伏逆变器 “轻装上阵”?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安森美(onsemi) 提供多种MOSFET方案,助力光伏逆变器厂商实现更高性能、更紧凑的系统设计。    利用领先的 T10 MOSFET 实现卓越设计 安森美先进的PowerTrench®MOSFET解决方案,专为高能效、高性能和紧凑型光伏逆变器而设计。我们领先的屏蔽栅级沟槽型功率MOSFET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开关和导通损耗,提升了效率和可靠性。扫码即可进一步了解我们的MOSFET产品系列,并查阅一些深入指南以优化您的光伏逆变器设计。   Power 56 MOSFET: 更高的效率和热性能 我们的 25-80V Power 56 MOSFET 优化了 DC-DC 转换中的主开关,降低了导通和驱动损耗。   低压/中压 MOSFET 我们的 80V MOSFET 采用 PowerTrench T10 技术,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可确保领先的 RDS(on) 和功率密度。   中低压MOSFETs Power 1012 MOSFET: 高密度封装 了解我们采用 10 x 12 mm TOLL 封装的 80V MOSFET,具有业界领先的软恢复体二极管和增强的品质因数(FOM)。 Power 1012 MOSFET   最大化光伏系统的效率及方案指南 探索住宅光伏系统、逆变器类型,以及安森美的产品组合如何提高效率、可靠性和节约成本。探索众多光伏逆变器应用、市场趋势、系统设计与实施,以及我们产品组合中的兼容产品。  

    安森美

    安森美 . 2025-05-28 760

  • 方案 | 新型功率器件的老化特性:HTOL高温工况老化测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功率器件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然而,这些器件在长期连续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性能退化。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这些器件的老化特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针对功率器件的老化测试主要包括多种不同的测试方式。其中,JEDEC制定的老化测试标准(如HTGB、HTRB、H3TRB和功率循环测试)主要针对传统的硅基功率器件。对于新型的SiC等功率器件,AQG-324标准进一步要求增加动态老化测试,如动态栅偏和动态反偏测试。 这些传统测试方法大多采用单一应力条件对功率器件进行加速老化,并通过测试某一特定指标来了解器件的老化情况。然而,由于应力条件的单一性,这些方法在老化测试过程中难以全面评估器件的性能。特别是在面对新型功率器件时,传统的单一应力测试方法可能无法发现潜在的缺陷问题,从而无法准确预测器件在实际使用中的长期可靠性。   新型老化测试方法:高温工况老化测试(HTOL)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功率器件的老化特性,高温工况老化测试(HTOL)逐渐受到功率器件测试工程师的关注。HTOL通过将功率器件放置在实际的电源电路中,模拟其在工况状态下的工作条件。通过连续的硬开关或软开关电路施加应力进行老化测试,HTOL能够提供更加接近真实使用场景的老化效果,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器件在综合应力条件下的表现。   以硬开关老化为例,参考JEP182标准给出的几种HTOL测试拓扑结构,被测器件可以在电路中分别处于硬开关、软开关和阻性负载开关组成的不同拓扑电路结构中。这种测试方法能够更全面地模拟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状态,从而更有效地评估其长期可靠性。 以上图(a)为例,电路结构类似双脉冲形式,在上管回路中加入功率电阻,用来在续流阶段消耗电感能量,以保证在连续开关过程中的电流平衡。由于电感L的能量在电阻R上耗散掉,因此电阻R会大量发热,导致在大功率测试条件下需要使用大尺寸的散热片,导致电路体积增大,并严重限制电路运行的总功率,无法让芯片工作在高压和大电流的条件下。   为了提高老化效率,增强老化过程中的应力条件,让功率器件工作在更接近真实场景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测试电路。为了降低散热,提高电路工作效率,我们将老化电路中的电阻负载去除,通过使用电感负载,让功率器件工作在硬开关条件下,同时避免能量转变为热量耗散。 我们可通过控制四个功率器件开关的先后顺序,使Q1/Q4工作在连续硬开关条件下,Q2/Q3工作在续流状态,从而实现无电阻负载的连续硬开关电路。我们以量芯微650V GaN HEMT器件为例,进行HTOL测试,开关频率控制在100KHz。在连续因开关过程中,使用示波器(泰克公司)、高压电源(EA 1500V高压直流电源)、钳位测试探头(湖南栏海电气,小于100ns稳定时间),测量功率器件在到通过程中的导通电阻变化趋势,了解功率器件的老化过程。   实际测试案例与结果分析 以量芯微650V GaN HEMT器件为例,进行HTOL测试。测试中,使用泰克公司的示波器、EA 1500V高压直流电源和湖南栏海电气的钳位探头,测量功率器件在开关过程中的导通电阻变化趋势。通过控制功率器件开关的先后顺序,实现无电阻负载的连续硬开关电路。测试结果显示,在61小时的测试过程中,GaN器件与CREE公司的SiC MOSFET的动态导通电阻基本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抬升。进一步提高测试电压至520V后,经过245小时的测试,动态导通电阻出现缓慢上升,但整体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通过线性拟合,可预测器件在特定条件下的连续工作寿命。 下图为使用泰克MSO58B系列示波器测试动态导通电阻波形,我们通过导通电压与导通电流相除,得到特定位置的动态导通电阻阻值。经过长时间测试后,可以看到动态导通电阻的相对漂移情况。 在测试过程中,功率器件连续硬开关会产生开关功率损耗导致自身发热,为了避免发热导致的结温变化影响功率器件特性改变,我们通过外加红外温度测试的方式,监控器件壳温,并通过风扇散热建立控温闭环回路,确保长时间工作时功率器件的结温稳定。   第一次测试中,我们选择量芯微 TO-247-4 封装的 GaN 功率器件与CREE公司的 C3M0040120D(1200V/66A)SiC MOSFET进行对比测试,测试条件一致,均为器件壳温80℃,开关频率100KHz,工作电流15A,工作电压400V。在61小时的测试过程中,我们比对两种不同类型器件的动态导通电阻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纵轴为导通电阻,单位是毫欧):其中蓝色曲线为 CREE SiC 器件动态导通电阻测试结果,约为110毫欧。红色曲线为GaN器件动态导通电阻测试结果约为54毫欧,曲线最前面的脉冲尖峰是测试过程中调整测试参数导致的。在同样时间段内,两颗器件的动态导通电阻基本保持稳定,测试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抬升。 在上述老化过程中,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00V,直流电流小于100mA,测试过程中单颗器件的系统直流功耗不到40W,相比传统HTOL老化电流,大幅度节省了电源功耗,降低测试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化速度,看到更加明显的老化效果,第二次测试中我们选择工作电压作为老化加速因子,将测试电压从400V 提高至520V,其他测试条件不变,再次进行测试。HTOL 总运行时间增加为 245 小时,共记录29100个动态导通电阻测试结果,每个测试结果的时间间隔为30s。 上图中显示了在大约10天的连续测试中,其中纵轴数据为动态导通电阻测试结果,横轴为测试样点序号,被测功率器件的动态导通电阻变化曲线如图中所示。由于测试环境中昼夜温度的变化对测试电路的影响,导致测试结果中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但长期趋势可以看出动态导通电阻在缓慢上升。与下图同期北京天气数据对比,可以看到起伏规律基本相同,可以确认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可以得到动态导通电阻上升的斜率约为6.93*E-5。假设功率器件动态导通电阻上升30%时,器件寿命达到极限。那么按照520V,15A,器件壳温80℃,50%占空比的测试条件下,器件连续工作寿命可以达到 1724 小时。考虑到该器件的实际工作电压为400V,在正常工况下的连续工作时间会远长于这个数值。   通过实际测试数据,可以看出量芯微提供的650V高压GaN器件在老化特性上与SiC器件基本达到了同样的品质水平,当工作电压提升至520V时,可以看到导通电阻虽然出现缓慢提升,但仍可以保持较长的工作寿命。通过类似HTOL老化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新型功率器件的老化过程和性能退化情况,帮助研发和设计工程师快速改进设计,提升产品性能。   泰克创新实验室:助力功率器件测试与评估 泰克创新实验室V2.0经过全面升级,设备更新且测试能力大幅提升,能够满足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多样化测试需求。此次升级涵盖了GaN器件开关测试、动态导通电阻测试、SiC功率器件的短路测试和雪崩测试,以及更全面的静态参数和电容参数测试系统。此外,实验室还引入了全新的可靠性测试系统,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性能评估。   实验室特别引入了高温度操作寿命(HTOL)测试方法,能够模拟器件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老化过程,通过高温加速器件退化,快速获取老化特性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具有较高的说服力,还能为产品的保修期限和维护计划提供重要指导。HTOL测试还能预测器件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预期寿命,帮助设计者在产品开发和优化过程中做出精准决策。   泰克创新实验室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确的评估和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改进设计,提升产品性能。

    第三代半导体

    泰克 . 2025-05-27 1170

  • 技术 | 10BASE-T1S 以太网 —— 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长期以来,汽车一直是整个世界复杂性和创新性的缩影。现代汽车如今已成为高性能计算平台,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本质上就像车轮上的数据中心。这些汽车控制着众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依赖信息,实现高度自动化,并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   最初,这些子系统采用针对特定功能优化的通信技术,即所谓的领域专用硬件架构。这种方法需要多个应用专用总线在不同域之间传输数据,因此需要网关计算机在各种硬件架构之间转换信息。由于需要管理多达 20 种网络标准,汽车制造商寻求一种更精简的解决方案,为其通信基础设施提供一个通用平台。   过渡到基于以太网的区域架构 汽车行业目前正在从这些旧式网络架构过渡到基于以太网的单一主干网。这种转变使得车辆能够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从而能够通过基于 IP 的、无处不在的以太网更轻松地与集中式计算平台进行交互。汽车制造商与 IEEE 合作,帮助定义了一个物理层,该物理层只需要一对平衡线,而不是之前以太网安装中常见的 2 对或 4 对线。下图 1 展示了从特定领域的硬件架构到具有集中式计算平台的区域架构的过渡。 图 1:从特定领域到区域架构的网络大趋势   向基于以太网的区域架构的过渡代表着汽车设计和功能的重大飞跃。通过采用单一通信技术,汽车制造商可以简化车辆内部网络,降低维护多种通信标准所带来的复杂性和成本。这种简化的方法不仅提升了车辆性能,也为更先进的功能和性能铺平了道路。   通用数据框架的好处 统一的数据框架使车辆系统和功能能够通过软件定义,从而降低延迟和复杂性。随着安全需求的不断增长,标准化机制可以对网络参与者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需要加密信息。以前的通信总线缺乏安全功能,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缓解安全威胁。   通用数据框架的优势远不止安全性和效率。通过标准化车辆内部的通信协议,汽车制造商可以更轻松地集成新技术和功能。随着自动驾驶、电动汽车(EV)和车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不断发展,这种灵活性至关重要。通用数据框架确保这些创新能够无缝融入车辆架构,从而提供更具凝聚力和集成度的驾驶体验。   简化的软件升级 使用通用网络可以简化软件升级,使设计人员能够使用单一方法部署更新,而无需为不同的数据链路定义方法。简化软件升级的能力将彻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随着汽车越来越依赖软件驱动,定期更新和增强功能的需求也日益重要。通用网络基础设施支持无线(OTA)更新,使汽车制造商无需前往经销商即可部署新功能、修复错误并提升性能。这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还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10BASE-T1S 以太网: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 以太网的概念已存在 50 年,IEEE®规范于 40 年前发布,主要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大量数据。然而,数字计算世界与汽车物理世界之间的接口仍然依赖于硬件,并且针对特定领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0BASE-T1S 以太网应运而生。   10BASE-T1S 以太网是一种多点总线,使用单对线缆作为主干。传感器和执行器直接连接到该线缆,无需使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多个设备。当数据接收并需要发送到更高速的互连时,只需一个带有 10BASE-T1S 端口和其他更高速端口的简单交换机即可。无需特殊的转换网关,因为以太网网络上的每个设备都使用相同的以太网帧格式。   10BASE-T1S 以太网的开发标志着汽车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提供标准化且高效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方式,10BASE-T1S 以太网弥合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鸿沟。该技术可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通信,使车辆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响应不断变化的路况。10BASE-T1S 以太网确保车辆各系统无缝协作。图 2 展示了这一概念的工作原理。   图 2:区域架构与域架构   实际应用:演示 为了展示 10BASE-T1S 以太网的实际应用,Microchip开发了一个演示,展示如何使用该技术连接车辆内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该演示包含压力、接近、光线和其他传感器,它们可以捕获真实世界的数据,然后由集中式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用于控制电机、风扇、灯光和显示器,进而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图 3 展示了演示板。 图 3:多传感器和执行器演示   这种设置不仅凸显了 10BASE-T1S 以太网的多功能性,也凸显了其简化车辆通信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潜力。10BASE-T1S 以太网使用单对多点总线,无需以太网交换机即可连接众多传感器和执行器。当数据在网络中流动时,一个带有 10BASE-T1S 端口的简单交换机即可连接更高速的连接,从而在整个系统中保持以太网帧格式的一致性。   为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利益 使用单一协议实现大多数功能,对于必须支持多种特定应用标准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具有显著优势。每年的车型都会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进行增强,这通常需要在未来配备新的摄像头、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以及对信息娱乐和导航系统进行更新。汽车的其他部件也会逐步增强,有时仅增加新的软件功能。   如今,车辆可能配备 40 种不同的线束、数十甚至数百个电子控制单元(ECU),以及长达数英里、重达 250 磅的电线。不同应用所需的各种电缆也带来了电磁兼容性(EMC)挑战,因为每种应用都有其独特的要求。   转向单一协议简化了车辆的内部架构,减少了所需的线束和ECU数量。这不仅减轻了重量和复杂性,还提高了可靠性和维护的便捷性。由于需要管理的组件减少,汽车制造商可以专注于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提供更佳的整体驾驶体验。   满足未来需求 为了满足未来汽车的需求,未来汽车的代码行数将很快从目前的一亿行增加到数亿行,汽车行业正在向基于以太网的区域电子/电气(E/E)架构转型。该架构将传感器聚合到从区域网关到主干网和中央计算平台的单一链路中。   为了支持现代车辆日益复杂的特性,过渡到基于以太网的区域 E/E 架构至关重要。随着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系统数量的不断增长,可扩展且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变得至关重要。以太网提供处理这些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所需的带宽和灵活性,确保车辆平稳高效地运行。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基于以太网的架构的采用将在塑造汽车技术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确保车辆保持互联、高效和创新。统一车辆通信架构最初只是一个概念,如今即将成为现实。目前道路上的一些车辆已经将以太网用作其IT架构,而采用扩展到物理数字接口的全新分区架构的车型即将投入生产。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车辆设计,还为软件驱动的创新开辟了新的可能,因为曾经由硬件定义的功能现在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和更新。   超越汽车:以太网的广泛应用 以太网的优势不仅限于汽车行业。工业应用也开始采用这项技术,这得益于对更高效、可扩展通信解决方案的需求。随着以太网在汽车以外的领域日益普及,规模经济将有助于降低成本,使其更易于普及,并吸引更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关于如何构建和实施基于以太网的系统的知识不断扩展,在各个行业开发和部署这些系统将变得更加容易。   从本质上讲,以太网(特别是 10BASE-T1S 以太网)的采用,是汽车技术中融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键一步。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未来车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智能、更安全、更互联互通,而且还为跨多个领域的更广泛创新奠定了基础。   以太网从IT到汽车应用的演变历程,充分证明了标准化的力量以及跨行业合作推动技术进步的潜力。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将在塑造未来汽车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开创一个以效率、安全和互联为核心的全新出行时代。

    10BASE-T1S 以太网

    Microchip . 2025-05-27 940

  • 技术 | 瑞萨FUSA参考板使用指南(RX72N-RX72N参考板)

    SIL3能安全软件平台介绍 1.概述 本文基于瑞萨FUSA套件中的RX72N-RX72N参考板,介绍如何使用符合SIL3标准的功能安全平台软件PLSW软件,使开发者可快速上手瑞萨的功能安全开发套件。    在参考本文前,请先阅读《瑞萨SIL3功能安全软件平台介绍》,从而对PLSW软件有基础的了解。    2.硬件和软件准备 2.1 RX72N-RX72N开发板   详细介绍参考手册RX Functional Safety Functional Safety Reference Board.pdf,参考板链接:   IA-FUSA-REF - Industrial Automation Functional Safety Reference Board - Reference Evaluation Board with RX MCU | Renesas   https://www.renesas.com/en/products/microcontrollers-microprocessors/rx-32-bit-performance-efficiency-mcus/ia-functional-safety-reference-board-industrial-automation-functional-safety-reference-board-reference-evaluation-board-rx-mcu 2.2  调试器 E2 Emulator Lite或者E1 Emulator    2.3  串口线及电源适配器 串口线FTDI TTL-232R-3V3两条(非必须)以及24V电源适配器。    2.4  SIL3软件包 RTK0EF0061F32002SJ_Ev221_RX72N_E    2.5  开发工具 e2studio with CCRX Compiler(Ver V3.01.00)或者安全版本IAR:EWRXFS-4142-5433-Autorun。    本文以e2studio为例。 3.PLSW软件调试 3.1  单MCU调试模式 硬件设置 PLSW软件支持单MCU运行调试或者双MCU运行调试模式。使用单MCU模式时,开发板硬件设置如下loop back模式,如下图: 开发板硬件设置开关SW7,SW7-1复位RX72N-A,SW7-2复位RX72N-B。调试时把不需要Debug的MCU设置为复位模式。    设置SCI连线CON10(CON11不做任何设置),如下图,设置RX72N-A为loop back模式,RX72N-B为复位状态,此时只对板子上的RX72N-A进行调试。    连接E2 Emulator Lite到CON2(CON3为RX72N-B调试接口)。 3.2  单MCU软件调试 PLSW工程导入: 为Master MCU创建新的workspaceC:/sample_workspace_Master/RX/PL-SW,打开workspace,将软件包RTK0EF0061F32002SJ_Ev221_RX72N_E中的PLSW工程导入到e2 studio中。   此处只能对Master MCU做单MCU调试,Slave MCU则不支持这种模式。因为Salve MCU启动运行需要有Master MCU,否则会报0x3C错误。具体错误代码含义可查询developer guide 5.2章节。 在PSW_user_setting.h文件中,修改为SCI通道为 SCI5,如果不设置为SCI5,会报0x3c错误。    可选功能 (某些开发板不没有对应的LED指示灯),可在app3中,把DISP_FUNC_ONOFF置1,开启Operation check app功能,打开led指示,详细可参考developer hand book5.7章节 其他项目均采用默认配置,具体编译选项设置可参考开发者手册章节how to use PL-SW编译下载,打开虚拟调试窗口可看到程序正常运行,LED指示灯正常显示,至此单MCU调试步骤结束。 3.3  双MCU调试硬件设置 PLSW软件支持双MCU运行调试。双MCU调试时,需要开发板硬件设置为cross monitoring模式,如下图:  参考下图配置开发板的SW2/SW3/SW7,以及连接CON10和CON11。 3.4  双MCU软件调试 为Master MCU和Slave MCU创建新的workspace: Master C:/sample_workspace_Master/RX/PL-SW Slave   C:/sample_workspace_Slave/RX/PL-SW    导入Master MCU工程:打开C:/sample_workspace_Master/RX/PL-SW,将软件包RTK0EF0061F32002SJ_Ev221_RX72N_E中的PLSW工程导入到e2 studio中,此处默认RX72N-A为Master。    导入Slave MCU工程:打开C:/sample_workspace_Slave/RX/PL-SW,将软件包RTK0EF0061F32002SJ_Ev221_RX72N_E中的PLSW工程导入到e2 studio中,此处默认RX72N-B为Slave。    由于是双MCU运行,双MCU之间需要实现同步和交叉监控,因此需要对双MCU时序做一些特殊设置:    PL-SW Window Time的设置: 参考user guide中5.11 PL-11:PL-SW Window Time章节描述以及Appendix B Master MCU的PL-SW Window Time需要大于等于Reference time, 19us Slave MCU的PL-SW Window Time需要大于等于reference time + allowable clock deviation time,21us   为了使用默认的时序以及100us的PL-SW Window Time,设置allowable clock deviation time为71us。    Master工程中系统配置文件设置如下:    Slave工程中系统配置文件设置如下:    Master和Slave使用SCI12作为cross monitoring串口通道: 可选功能中(某些开发板不没有对应的LED指示灯),可在app3中,DISP_FUNC_ONOFF置1,开启Operation check app功能,打开led指示,详细可参考developer hand book5.7章节 分别编译下载Master工程和Slave工程:如果只有一个调试器,可以先连接CON2,下载RX72N-A,断开连接后,再连接CON3,下载RX72N-B;才打打开虚拟调试串口,debug调试后会出现0x3c错误代码(因为双MCU已经不同步了),此时重新复位开发板,即可看到打印信息,显示Slave MCU程序正常运行,板子上双MCU对应的LED灯显示正常。至此双MCU调试步骤结束。    总结 上述完成了PLSW软件在双MCU功能安全平台初步适配,接下来就是在各个用户应用层序做应用层开发,可关注后续文章。  

    瑞萨

    瑞萨嵌入式小百科 . 2025-05-27 885

  • 产品 | Kanzi One助力凯迪拉克:重构豪华座舱定义沉浸式智能交互

    2025年5月25日,凯迪拉克XT4焕新上市,以 “理性选择・任性权力” 为内核精准回应新时代女性需求。品牌大使戚薇现场诠释 “大女主” 出行哲学 —— 当科技褪去冰冷外壳,方能成为与用户共情的 “移动知己”。此次升级的核心突破,在于携手全球领先汽车HMI工具链Kanzi One,将先锋设计基因与智能交互深度融合,造出 “科技与艺术共生” 的沉浸式交互体验,重新诠释豪华SUV的智能出行美学。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当下,凯迪拉克打破科技冰冷的刻板印象,将尖端科技与豪华座舱深度融合,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豪华科技体验。其标配的33英寸9K环幕式超视网膜曲面屏堪称视觉焦点,车规级超窄边框设计搭配Mini-LED分区背光技术,实现10亿种色彩的细腻呈现,271PPI超视网膜级显示精度、10bit色深,让画面媲美苹果XDR显示器的清晰度与色彩表现力,每一帧画面都如同流光溢彩的艺术作品。 科技的温柔,也在于再繁琐的需求都能快速响应。凯迪拉克焕新升级全新车机系统,采用同级量产车最高等级的8155智能座舱芯片,AI语音管家全时接入,并新增实况、壁纸、地图三大主题桌面,提供“深蓝秘境、日铸金峰、时光溢彩”三大沉浸模式和同级唯一的浅色主题,支持多端信息同步,并可为用户提供语音、文字、截图等实时反馈,让用户可以畅享智能交互带来的轻松便捷和豪华体验。    而真正实现视觉与交互双重突破的,是凯迪拉克豪华座舱基于Kanzi One开发的全感官3D HMI人机交互。Kanzi One为凯迪拉克仪表、车控车设、实况桌面、驾驶模式等多种HMI场景,提供高效开发与精美渲染支持,将虚拟界面与物理座舱深度融合,达成艺术化的视觉统一,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交互体验,重新定义智能座舱的科技美学。 作为全球首个与安卓系统完全兼容的汽车HMI工具链,Kanzi One以领先的3D HMI渲染能力与跨平台的兼容性,以及从操作系统到上层HMI的全栈开发能力,为汽车的人机交互界面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当同级车型还在聚焦 “功能可用性” 的基础命题时,Kanzi One已助力凯迪拉克升维至 “体验共情力” 的思考维度—— 这种从 “工具理性” 到 “价值感性” 的跃迁,正是凯迪拉克对豪华智能的重新定义。未来,Kanzi的HMI解决方案将逐步拓展至凯迪拉克其他车型序列,持续为车主提供更直观、更具科技感的数字化驾乘体验。

    中科创达

    ThunderSoft中科创达 . 2025-05-27 1145

  • 企业 | 兆芯携手麒麟软件共筑高效、安全的AI数智新生态

    5月22日,麒麟软件副总经理刘涛、生态合作部总经理姚翎一行到访兆芯,双方围绕新产品合作、生态协同深化、联合解决方案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核心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明确面向人工智能(AI)时代,双方将共建高效、安全、可靠的AI数智化新生态,打造从端侧到核心应用的AI新标杆。兆芯副总经理张健及生态营销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并接待。   麒麟软件副总经理刘涛一行首先参观了兆芯创新成果展厅,听取了兆芯公司的发展进程、新产品规划、市场化成果与典型案例介绍,重点了解了兆芯在自主通用处理器领域取得的核心技术突破与新产品布局。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具备CPU全栈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兆芯凭借硬核技术实力,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公司拥有开先、开胜两大系列自主CPU产品,应用覆盖云、边、端核心场景。其中,新一代开胜KH-50000服务器处理器具备更高的计算密度、更先进的IO规格、支持新一代自主互连技术,可实现最高四路的扩展能力,带来更加强悍的计算性能、扩展能力,支持更大的数据带宽以及更低的延迟和功耗,进一步拓展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应用,为国家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卓越的基础支撑和可靠保障。 座谈会上,麒麟软件副总经理刘涛对兆芯的产业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作为自研处理器的中坚力量,兆芯多年的自主研发技术积淀以及在开源操作系统社区openKylin的贡献,为国内操作系统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机遇,麒麟软件将与兆芯深度携手,针对兆芯新一代的服务器处理器产品,实现从芯片架构到操作系统的全栈优化,共建高效、安全、可靠的AI数智化新生态。"   张健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推进,处理器与操作系统作为数智化产业不容缺失的基础和保障,必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兆芯期待与麒麟软件深化合作,以联合创新为引擎,为人工智能时代数智化发展提供功能完备、性能卓越、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标杆方案,满足最终用户从端到云的AI应用需求。”   未来,双方将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市场拓展、联合方案定制、重点行业应用实践推广等方式深入合作,全力为政务、金融、教育、能源等领域打造安全高效、性能卓越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时代数智化升级转型,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兆芯

    兆芯 . 2025-05-27 1205

  • 1
  • 21
  • 22
  • 23
  • 24
  • 25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