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推出新型 MCU 可实现边缘 AI 和先进的实时控制,提高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全新 TMS320F28P55x 系列 C2000™ MCU 集成了边缘人工智能 (AI) 硬件加速器,可实现更智能的实时控制,故障检测准确率高达 99%。 全新 F29H85x 系列中的新型 64 位 C29 内核的实时控制性能比现有各代产品提高了一倍多,其完整性等级可达到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 ASIL-D 和 SIL-3。 德州仪器 (TI) 近日推出了两个全新系列的实时微控制器,这些产品的技术进步可帮助工程师在汽车和工业应用中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处理。德州仪器的 TMS320F28P55x 系列 C2000™ MCU 是业内率先推出的具有集成神经处理单元 (NPU) 的实时微控制器产品系列,可实现高精度、低延迟的故障检测。F29H85x 系列基于德州仪器的新型 64 位 C29 数字信号处理器内核构建,提供具有集成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功能的先进架构。德州仪器已于日前携这两款器件亮相 2024 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展。 “在探索设计创新的过程中,针对汽车与工业应用的搭配尚存优化空间。为此,工程师们正致力于开发出能效更高、决策更快的创新应用,这推动了对可扩展性更高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内存以及片上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机制的需求,”德州仪器全球高级副总裁、嵌入式处理产品负责人 Amichai Ron 表示,“几十年来,我们的 C2000 MCU 一直在帮助制造商测量和高效处理实际数据。现在,我们在 C2000 产品系列中引入了增强型实时性能和边缘 AI,这将赋能工程师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支持边缘 AI 的 MCU 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系统 当今,工程师们面临的挑战是设计出能够实时做出准确、智能决策的系统,以便执行太阳能和储能系统中的电弧故障检测,以及用于预测性维护的电机轴承故障检测等功能。作为业界率先推出的具有集成神经处理单元的实时 MCU,德州仪器的新型 C2000 TMS320F28P55x 系列可通过保障实时处理的一致性能来应对上述挑战。 TMS320F28P55x 系列 MCU 使用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NPU) 运行卷积神经网络 (CNN) 模型,能够减轻主 CPU 的负担,因此其延迟时间比软件实现低 5 到 10 倍,因而可实现更快、更准确的决策。此外,在集成 NPU 上运行的模型可通过训练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帮助系统实现高于 99% 的故障检测准确率,从而在边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德州仪器完整的 AI 工具链包括针对特定应用进行优化和测试的模型,可帮助不同经验水平的工程师轻松完成 AI 模型开发过程。 德州仪器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师英表示:凭借我们在神经处理单元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领先优势,我们将为工程师们在设计能够实时做出准确、智能决策的系统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业界先进的实时控制性能以及高级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 设计人员日益需要在单个 MCU 中集成更大容量的闪存存储器、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多的功能。随着汽车从分立式解决方案向集成式解决方案转变,这种需求尤为明显。在集成式解决方案中,单个芯片能够处理动力总成中的各种计算和辅助控制功能。德州仪器的新型 C29 内核,基于 64 位架构设计,其实时信号链性能相较于 C28 内核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F29H85x 系列具有全方位的诊断和故障检查机制,其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 26262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61508 汽车和工业安全标准,级别高达 ASIL D 和 SIL 3。这些 MCU 还具有网络安全功能,其完全隔离的硬件安全模块可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威胁。此外,德州仪器专有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单元采用先进的情境感知存储器保护单元,能够对 CPU 任务进行硬件隔离,保障其不受干扰和自测试过程的影响。这一设计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提供运行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 德州仪器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师英表示:当前汽车行业与工业领域正加速迈向高能效、快速决策系统的时代。德州仪器关注到这一趋势,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实现单芯片实时控制功能,并融入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机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系统挑战。
MCU
德州仪器 . 2024-11-28 1 1 1500
电容和电阻与晶振如何搭配运作
电容和电阻与晶振如何搭配运作? 晶振和电容的关系 众所周知,电容的基本功能在于储存电荷并实现充电与放电过程。而在晶振电路中,负载电容与晶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晶振的匹配电容,我们可以简单地称它为“负载电容”。想象一下,这个负载电容就像是晶振的一个小助手,帮助晶振开始工作。 晶振,就像是一个需要伙伴才能跳舞的人,而这个伙伴就是负载电容。晶振有两条线,这两条线会连接到IC块(一个集成电路块)里面,那里有一些有效的电容。为了让晶振能够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在晶振的外面再接上一个电容,这个电容就是负载电容。 负载电容的作用很重要,它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晶振和电路之间的分布电容。只有当这个桥梁让晶振两端的电容加起来等于负载电容的时候,晶振才能开始工作。这个“开始工作”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成晶振在充电,然后它就开始跳舞了——也就是起振。 小tips:如果工程师在选购晶振时,最好把所需的负载电容等重要参数,也跟采购说明,那么采购在晶振选型过程中,会减少很多选型弯路。晶振的负载不能确认的话,电容很难匹配,起振电容无法充电放电,晶振也就起振不了;当分布电容与晶振电容值是相等时,就可以让晶振发出谐振频率了。电容大小能影响晶振频率的稳定度和相位,越小价格也会越高。所以这个负载还决定着晶振本身的一个价格。 晶振和电阻的关系 1、配合IC内部电路组成负反馈、移相,使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晶振输入输出连接的电阻作用是产生负反馈,保证放大器工作在高增益的线性区,同时起到限流的作用,防止反向器输出对晶振过驱动,损坏晶振。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放大器,它的作用是把声音或信号变大。但是,如果声音或信号变得太大,它就会失真,就像你大声喊叫时,声音会变得刺耳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给放大器加上了一个“小助手”——一个电阻。 这个电阻它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放大的程度,确保信号既被放大了,又不会失真。同时,这个电阻还能防止放大器过度工作,从而保护它不受损坏。但是,仅仅放大信号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让信号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这样才能产生振荡。而这个电阻就能帮助放大器在“线性区”工作,这个区域就像是放大器最适合工作的“舒适区”,在这里,放大器可以稳定地放大信号,并产生我们需要的振荡。 对于不同类型的放大器(比如CMOS和TTL),这个“小助手”的阻值可能会有所不同。CMOS放大器通常需要一个较大的电阻(比如1M以上),而TTL放大器则可能需要根据其类型来调整。不过,有些特殊的放大器(比如某些微处理器中的放大器),它们内部已经自带了这个“小助手”,所以我们就不需要再额外添加了。 2、晶振串联的电阻常用来预防晶振被过分驱动; 具体来说,晶振上的电镀会因为过度的力量而逐渐磨损,这会导致晶振的频率变高,就像是机器转得太快了一样。如果晶振被过度驱动,这种过度的力量还会让晶振提前坏掉,就像机器因为过度使用而提前报废一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调整一个叫做“drive level”的东西,也就是驱动水平。这个驱动水平就像是给晶振的力量大小,我们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力量,既能让晶振正常工作,又不会让它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发振余裕度”,这就像是给晶振留一点“备用力量”。这样,即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晶振也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3、并联降低谐振阻抗,使谐振器易启动; 想象一下,Xin(输入端)和Xout(输出端)里面藏着一个叫做“施密特反相器”的小装置。这个小装置有个特点,就是它不能自己启动晶体震荡,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不能自己推动一个大轮胎滚动一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反相器的两端加了一个电阻,这个电阻就像是一个“助手”,它能帮助反相器把输出的信号反过来(也就是180度翻转),然后再送回给输入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馈回路。 接着,我们把晶体并联在这个电阻上。晶体和电阻就像是两个小伙伴,他们一起工作,降低了谐振的阻抗,就像是给轮胎加了点润滑油,让它更容易滚动起来。这样,谐振器就更容易启动了。 而且,这个电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让反馈回路的交流等效按照晶体的频率来谐振。因为晶体的品质因数(Q值)非常高,所以即使电阻的值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也不会影响输出的频率,就像是给轮胎加了一个稳定的“动力源”,让它能够保持稳定的滚动速度。
晶振,晶振负载电容,晶振选型
扬兴科技 . 2024-11-28 1 9489
安森美Hyperlux图像传感器将用于斯巴鲁新一代集成AI的EyeSight系统
中国上海 - 2024年11月19日 - 安森美(onsem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ON)今日宣布,将成为斯巴鲁未来车型新一代EyeSight立体摄像头前向感知系统图像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安森美先进的Hyperlux AR0823AT图像传感器将作为该系统的 "眼睛",为斯巴鲁的立体摄像头人工智能算法捕捉所需的关键视觉数据,使汽车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驾驶决策,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 “捕捉精确可靠的视觉数据是人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成功的关键,并能显著提高车辆整体安全性,”安森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ssane El-Khoury表示。“安森美的Hyperlux图像传感器将高性能成像与符合关键安全标准相结合,以确保斯巴鲁的新一代系统能够解读驾驶环境并做出准确的驾驶决策。” Hyperlux AR0823AT具备全像素设计,无论光照条件如何都能捕捉清晰的图像,并通过特殊控制以确保EyeSight立体摄像头的两个传感器同步捕获图像。这对于模仿人类视觉的立体视觉系统至关重要,可使其辨别深度以及车辆行驶路径中物体的相对大小和距离。此外,该传感器的高动态范围(HDR)可捕捉场景中明亮和阴影区域的细节,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 “斯巴鲁致力于实现‘2030年零致命道路事故*’的愿景目标。我们认为,在汽车图像感知技术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安森美是与我们有着共同愿景并致力于提升安全的合作伙伴,我们期待加快合作并发挥各自优势,”斯巴鲁公司执行官兼首席数字汽车官(CDCO)Eiji Shibata表示。“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景,我们将通过采用 AR0823AT 等先进的图像传感器,不断提升集成人工智能的新一代EyeSight 性能。” Hyperlux AR0823AT还具备功能安全特性,符合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C级标准,以确保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特性能够主动监测传感器的功能,如果检测到可能影响系统准确性的故障,它们可以采取重置摄像头或提醒驾驶员等措施。
图像传感器
安森美 . 2024-11-27 2 1415
Vishay推出采用eSMP系列SMF(DO-219AB)封装的全新1 A和2 A Gen 7 1200 V FRED Pt超快恢复整流器
美国 宾夕法尼亚 MALVERN、中国 上海 — 2024年11月26日 — 日前,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四款采用eSMP®系列SMF(DO-219AB)封装的汽车级器件---VS-E7FX0112-M3、VS-E7FX0212-M3、VS-E7FX0112HM3和VS-E7FX0212HM3,进一步扩展其第七代1200 V FRED Pt®超快恢复整流器平台阵容。1 A 和 2 A 整流器针对工业和汽车应用进行了优化,在同类器件中,不仅在反向恢复电荷(Qrr)和正向压降之间实现了权衡,还提供了更低的结电容和更短恢复时间。 日前发布的Vishay整流器包括VS-E7FX0112-M3和VS-E7FX0212-M3,以及符合AEC-Q101标准的VS-E7FX0112HM3和VS-E7FX0212HM3。为了降低开关损耗并提高效率,这些器件融合了低至45 ns的快速恢复时间,低至105 nC的Qrr(典型值),低至1.45 V的正向压降和低至3.0 pF的结电容等特点。性能可靠的整流器在尺寸为4.2 mm x 1.4 mm的紧凑封装中提供了高达21 A的非重复峰值浪涌电流,厚度低至1.08 mm,最小爬电距离仅2.2 mm。 器件可用作反激辅助电源的钳位、缓冲和续流二极管,也可用作自举驱动器功能的高频整流器,同时可为最新快速开关IGBT和高压Si/SiC MOSFET提供去饱和保护。VS-E7FX0112-M3、VS-E7FX0112HM3、VS-E7FX0212-M3和VS-E7FX0212HM3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驱动器和工具、电动汽车(EV)车载充电器和电机、发电和储能系统,以及Ćuk转换器和工业LED SEPIC电路。 整流器采用平面结构,通过铂掺杂寿命控制,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经过优化的存储电荷和低恢复电流可最大限度减少开关损耗并降低功耗。器件符合RoHS标准,无卤素,潮湿敏感度达到J-STD-020标准1级,可在+175 °C高温下工作。 器件规格表: 产品编号 VS-E7FX0112-M3 VS-E7FX0112HM3 VS-E7FX0212-M3 VS-E7FX0212HM3 IF(AV) 1 A 1 A 2 A 2 A VR 1200 V IF下的VF 1.45 V 1.45 V 1.60 V 1.60 V trr 50 ns 50 ns 45 ns 45 ns Qrr 105 nC 105 nC 165 nC 165 nC CT 3.0 pF 3.0 pF 3.5 pF 3.5 pF IFSM 14 A 14 A 21 A 21 A 封装 SMF (DO-219AB) AEC-Q101 否 是 否 是 最新第7代整流器现可提供样品并已实现量产,订货周期为8周。
整流器
Vishay . 2024-11-27 1090
基于OPENCV的相机捕捉视频进行人脸检测--米尔NXP i.MX93开发板
本文将介绍基于米尔电子MYD-LMX93开发板(米尔基于NXP i.MX93开发板)的基于OpenCV的人脸检测方案测试。 OpenCV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接口,用于相机捕捉一个视频(我用的电脑内置摄像头) 1、安装python3-opencv apt install python3-opencv 2、查看摄像头支持的格式与分辨率 root@debian:~# v4l2-ctl --device=/dev/video0 --list-formats-ext 经测试,只能支持640*480 为此建立opencv_test.py import cv2 video = cv2.VideoCapture(0) 设置相机参数 video .set(cv2.CAP_PROP_FRAME_WIDTH, 1280) video .set(cv2.CAP_PROP_FRAME_HEIGHT, 720) while True: ret, frame = video.read() cv2.imshow("A video", frame) c = cv2.waitKey(1) if c == 27: breakvideo.release()cv2.destroyAllWindows() 保存后执行”python3 opencv_test.py OpenCV装好后,可以为后面的人脸检测提供可行性。 要实现人脸识别功能,首先要进行人脸检测,判断出图片中人脸的位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OpenCV人脸检测方法 在OpenCV中主要使用了两种特征(即两种方法)进行人脸检测,Haar特征和LBP特征。用得最多的是Haar特征人脸检测,此外OpenCV中还集成了深度学习方法来实现人脸检测。 【参考资料】 使用OpenCV工具包成功实现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包括传统视觉和深度学习方法(附完整代码,模型下载......)_opencv人脸识别-CSDN博客 【Haar级联检测器预训练模型下载】 opencv/opencv: 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 (github.com) 下载好的,在opencv-4.x\data\haarcascades文件夹下有模型,把他上传到开发板。 【获取检测人脸的图片】 我在百度上找到了**的图片,并把它也上传到开发板。 【编写检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if __name__ == '__main__': # (6) 使用 Haar 级联分类器 预训练模型 检测人脸 # 读取待检测的图片 img = cv.imread("yanmi.jpg") print(img.shape) # 加载 Haar 级联分类器 预训练模型 model_path = "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2.xml" face_detector = cv.CascadeClassifier(model_path) # <class 'cv2.CascadeClassifier'> # 使用级联分类器检测人脸 faces = face_detector.detectMultiScale(img, scaleFactor=1.1, minNeighbors=1, minSize=(30, 30), maxSize=(300, 300)) print(faces.shape) # (17, 4) print(faces[0]) # (x, y, width, height) # 绘制人脸检测框 for x, y, width, height in faces: cv.rectangle(img, (x, y), (x + width, y + height), (0, 0, 255), 2, cv.LINE_8, 0) # 显示图片 cv.imshow("faces", img) cv.waitKey(0) cv.destroyAllWindows() 【实验效果】 运行程序后,可以正确地识别,效果如下:
NXP i.MX93
米尔电子 . 2024-11-27 1 9494
瑞萨在进博会上展示先进汽车解决方案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携多款面向汽车电子、智能工业、物联网以及软件开发平台的先进解决方案,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中,为应对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趋势而推出的三款汽车解决方案,展示了瑞萨电子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 可扩展的ADAS/自动驾驶开发平台 此次展出的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可扩展ADAS与自动驾驶开发平台,是基于R-Car V4系列高性能片上系统(SoC)的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芯片扩展,最高提供高达60TOPS算力,支持从摄像头一体机到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多种产品形态,满足客户从L2级别功能到高速领航、城区记忆行车、记忆泊车等多种功能的需求。 瑞萨R-Car平台专为智能和自动驾驶车辆而打造,能处理各种汽车电子应用,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网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舱、仪表盘等。它专为自主驾驶车辆时代的新一代汽车计算而设计,使汽车成为所谓的"可驾驶的计算机"。可扩展的R-Car硬件平台和灵活的软件平台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级的全部产品,插件可用于多个开源软件。 R-Car V4产品系列支持前视一体机到行泊一体ADAS域控ECU的产品需求,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和多样化特点,采用专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处理器,能实现多种传感器的灵活配置,支持多种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功能。 多合一动力域控系统解决方案 瑞萨推出的用于电动车驱动电机系统(E-Axle)的“8合1”概念验证(PoC)方案,通过单个微控制器(MCU)即可控制八项功能。该PoC集成了电机、减速器、逆变器、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机(OBC)、配电单元(PDU)、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加热控制器(PTC)。 通常,E-Axle的每项功能都需要一个专用的MCU和电源管理IC(PMIC),以实现对“多合1”系统的控制。瑞萨成功研发出的这一新型E-Axle系统仅需一个MCU和一个PMIC,就可以控制整个8合1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单个MCU,此款PoC可显著缩减元器件数量、系统成本及尺寸。 汽车前灯照明域解决方案 瑞萨汽车前灯照明域解决方案采用多合一系统集中控制,通过单一域内高效管理,显著减少了控制单元数量,并通过高集成度域控和总线通信,降低线束复杂性,优化线束成本。RH850/U2A系列具有强大性能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可实现单MCU控制多个被控单元,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简化系统OTA升级复杂性。统一的总线系统能够简化部件控制和连接,全部车灯采用同一总线形式,统一的数据格式可以减少软件开发工作量,保证通信速度的同时,简化了线束设计。该解决方案由瑞萨与风算共同推出。 来源:汽车与配件
汽车与配件 . 2024-11-27 9520
艾迈斯欧司朗Belago红外LED,助力Supernode打造避障扫地机器人
Supernode与艾迈斯欧司朗携手,通过Belago红外LED实现精准扫地机器人避障; 得益于Belago出色的红外补光功能,使扫地机器人能够大大提升其识别物体的能力,实现精准避障; Belago点阵照明器采用迷你封装,兼容标准无铅回流工艺,适用于各种3D传感平台,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机器人。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与国内领先的多行业三维视觉方案提供商超节点创新科技(Supernode)双方联合推出采用艾迈斯欧司朗先进Belago红外LED的家用扫地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一合作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为家庭清洁及工业服务机器人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导航系统是扫地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神经中枢”,承担着收集环境信息、确定自身定位和进行路径规划等职能。此次双方合作推出的扫地机器人方案搭载的是艾迈斯欧司朗Belago 1.2 Dot Pattem llluminator红外LED,这款红外LED具有出色的红外补光功能,能够在无纹理物体(如白色墙面)上提供点阵和红外补光,Belago发射器在940nm波长下产生约5,000个点,立体匹配算法可以利用这些点阵图案来处理这些低纹理情况,并实现高精度的深度图,点阵图案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进行深度计算所需的计算负荷。 双目立体视觉模组(图片:超节点创新科技) Belago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物体识别能力,使其能够精准避开障碍物,并高效规划清洁路径。 Belago点阵照明器采用迷你封装,兼容标准的无铅回流工艺,可以广泛应用于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机器人的各种3D传感平台。此外,Belago LED符合人眼安全标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Belago AQAA-30产品图片(图片:艾迈斯欧司朗) 借助多颗Belago红外LED,视觉识别方案可以实现在强光下最远可识别距离达到60—70m。这些技术优势使Belago不仅适用于家用扫地机器人,也为工业服务机器人如AGV(自动导引车)和无人的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艾迈斯欧司朗中国区销售渠道经理Richard Qin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用清洁机器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将艾迈斯欧司朗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超节点创新科技在3D视觉感知领域的深厚积累完美结合,共同推动扫地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清洁体验。我们期待未来能与Supernode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超节点创新科技首席执行官刘晓涛表示:“艾迈斯欧司朗凭借智能传感器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为我们的扫地机器人提供了卓越的视觉识别能力。Belago红外LED的高密度点阵和红外补光功能,不仅提升我们产品的避障精度,也极大地增强在复杂环境下的导航能力。我们期待与艾迈斯欧司朗的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革新。”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杨敬坤表示:“从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来看,避障有望成为继激光雷达导航技术之后的又一标配功能。艾迈斯欧司朗的Belago红外LED在提升机器人视觉识别效果方面表现出色,为扫地机器人及工业服务机器人的避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希望未来能在更多技术领域与艾迈斯欧司朗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为行业提供更多带避障功能的高性价比方案。” 艾迈斯欧司朗与Supernode的这一合作,不仅将推动家用扫地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还为未来的工业服务机器人领域打开新的可能性。双方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https://www.sohu.com/a/826697379_120383550 . 2024-11-27 9503
泰凌微电子获蓝牙 6.0 认证,助力蓝牙技术拓展与应用升级
近期,泰凌微电子蓝牙芯片和自研协议栈成功获得由蓝牙技术联盟(SIG)颁发的蓝牙 6.0 认证证书。此次认证覆盖了蓝牙 6.0 新增功能中最核心的蓝牙信道探测(Channel Sounding)技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泰凌微电子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得该认证的非手机芯片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获得蓝牙6.0认证的芯片公司。这一标志性成果,再次有力地彰显了泰凌微电子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实力,也预示着公司产品将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使用体验。 蓝牙信道探测(Channel Sounding)技术是蓝牙核心规范6.0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革新,以其卓越的安全性和精确度,为高精度测距带来了创新。这项技术采用了两种测距技术:相位测距(PBR)和往返时间(RTT),使得蓝牙设备间的测距更为精确和安全。与以往的技术相比,蓝牙信道探测展现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尤其在应对环境干扰时表现优秀,同时也显著增强了安全性。蓝牙信道探测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蓝牙技术的应用边界,更为包括蓝牙“查找(Find My)”服务及数字钥匙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这项技术,蓝牙设备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提供可靠的测距服务,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便捷的体验。 泰凌微电子在产品层面的创新和客户导向理念的结合,使其在蓝牙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已经推出多款支持最新蓝牙6.0规范的芯片,如TLSR952X/922X和TL721X系列,这些芯片不仅支持信道探测方案,而且与蓝牙信道探测技术紧密融合,为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外,泰凌微电子还提供支持蓝牙信道探测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和可视化工具CS Tool,这些工具将附有详细的使用说明,旨在简化用户的操作流程,降低上手难度,从而为开发人员和行业用户创造更多拓展的可能性。 泰凌微电子凭借在蓝牙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丰富经验,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高性能芯片,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例如,TLSR951X、TLSR952X、TL751X等系列音频SoC芯片,它们不仅支持经典蓝牙,还支持最新的低功耗音频(LE Audio)标准,为音频体验带来了积极的改变。面对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TLSR825X、TLSR827X、TLSR921X和TL721X等系列SoC芯片以其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优势,成为构建各类物联网设备的理想选择。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展示了泰凌微电子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公司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随着蓝牙核心规范 6.0 的发布,众多创新特性与功能增强随之而来,这将进一步拓宽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而泰凌微电子提供的蓝牙低功耗 SDK 会对这些新特性予以全面支持,也会持续推进自身的技术迭代更新,以助力客户在蓝牙 6.0 时代不错过每一个发展机遇,实现业务的稳定持续增长。
泰凌微
泰凌微电子 . 2024-11-26 2 3 1275
芯科科技率先支持Matter 1.4,推动智能家居迈向新高度
近日,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 Alliance,CSA)发布了Matter 1.4标准版本。作为连接标准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以及Matter标准的长期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Silicon Labs(芯科科技)通过包含无线硬件、软件、工具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最新推出的Matter Extension套件,率先实现了对Matter 1.4标准尤其是新功能和新设备类型的支持。 Matter 1.4新增和强化多项核心功能 Matter 1.4版本的更新是Matter生态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带来了多项核心的新增和增强功能,旨在推动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迈入新的阶段。 长空闲时间(Long Idle Time,LIT)协议优化电池续航时间:Matter 1.4的关键更新之一是引入LIT协议,这也是芯科科技率先推动的一项改进,其可以帮助间歇性连接设备(ICD),如开关、按钮和传感器等,优化电池续航时间。LIT允许设备睡眠时间最长可达18小时,同时仍能保持与网络的可靠连接,这大大降低了功耗,并将电池续航时间提升至与Zigbee和Z-Wave等设备相当的水平,而后者多年来一直是纽扣电池供电设备长续航的黄金标准。 家庭路由器和接入点(HRAP)增强网络基础设施:现在,家庭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接入点和机顶盒等设备可以经由开发或升级,为基于Matter的智能家居提供强大的支持。经过Matter认证的HRAP设备结合了Wi-Fi接入点和Thread边界路由器,可确保家庭中同时支持Matter over Wi-Fi和Matter over Thread,为使用Wi-Fi和Thread技术的Matter产品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此外,HRAP设备还具备一个功能,即允许用户将新的Thread边界路由器添加到现有网络中,从而简化家庭网络并提高其可靠性。 增强的多管理员功能支持跨生态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跨生态系统的互操作性是Matter的核心愿景,而多管理员(Multi-Admin)功能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核心,其允许用户将Matter设备连接到不同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Matter 1.4提供了增强的多管理员功能,用户可以将其Matter网络配置为自动将现有设备和新设备连接到多个生态系统,这极大地简化了配置过程,可实现家中生态系统之间的无缝支持。 Matter 1.4支持多种新增设备类型 Matter 1.4不仅优化了设备功能,还增加了对新设备类型的支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热泵和热水器等,扩展了其能源管理能力。这些设备的加入,使得用户可以将家庭中耗能最大的设备和能源来源整合为统一系统。现在,用户可以通过Matter监控暖通空调系统(HVAC)、热水器和电动汽车充电设备(EVSE)的电力和能源消耗,并根据电价和优惠情况作出明智的使用决策。随着增加新的设备类型,以及对能源管理和恒温器功能集的改进增强,Matter 1.4为家庭实现更智能、更自动化的能源管理奠定了基础。 芯科科技持续、全面地支持Matter标准 作为一家专注于物联网无线技术的厂商,芯科科技深度参与了Matter标准的制定,是Matter代码贡献量最大的半导体厂商,并始终致力于推动Matter标准的发展和部署。从Matter标准发布到多次版本更新,芯科科技一直在无线产品、软件开发工具、认证支持等方面为Matter设备制造商提供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简化了Matter开发过程,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 在无线产品方面,芯科科技可以提供最全面的多协议无线SoC和模块产品组合,如MG24、MG26、SiWx917、SiWx915 SoC等,可支持Matter over Thread和Matter over Wi-Fi,以及Matter到Zigbee和Z-Wave的桥接。在软件开发工具方面,芯科科技能够提供包括Simplicity Studio物联网开发环境和Matter SDK在内的软件和工具,同时还开设了Matter开发者指南(Matter Developer Journey)培训和支持项目,可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应用Matter和应对其演进升级。在认证支持方面,芯科科技可以通过针对Thread、Wi-Fi和低功耗蓝牙进行了预先认证的芯片,帮助Matter设备制造商在开发过程中更容易地为Matter认证制定计划,同时芯科科技的技术专家也会在产品开发周期中提供建议和指导,从而轻松地满足Matter规范的要求。 多方携手共创智能家居未来 随着Matter标准的不断迭代更新,以及芯科科技等厂商的全力支持,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实现不同品牌、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互操作,Matter标准正在推动智能家居领域向更加开放、协同和智能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更多新设备类型的加入和核心功能的不断优化,基于Matter网络的智能家居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体验。芯科科技将持续携手合作伙伴推动Matter标准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Matter 1.4
Silicon Labs . 2024-11-26 1175
瑞萨推出高性能四核应用处理器,增强工业以太网与多轴电机控制解决方案阵容
2024 年 11 月 26 日,中国北京讯 -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瑞萨面向工业应用打造的最高性能微处理器(MPU)——RZ/T2H,凭借其强大的应用处理能力和实时性能不仅能够实现对多达9轴工业机器人电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而且还在单芯片上支持包括工业以太网在内的各种网络通信。这款MPU主要面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运动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计算机数控(CNC)等工业控制器设备。 随着无人化生产需求的日益增长,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控制器设备正被广泛部署,以加速自动化生产进程,瑞萨RZ/T2H MPU可融合开发这些应用所需的所有功能和性能。传统工业系统需要多个MPU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组合来控制这些应用,而RZ/T2H MPU现在仅需单个芯片即可满足所有要求,从而减少组件数量,并节省FPGA程序开发的时间及成本。 Daryl Khoo, Vice President of Embedded Processing 1st Business Division at Renesas表示:“我们的RZ/T2M和RZ/T2L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推出的RZ/T2H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这款新产品让公司的工业领域客户能够利用其现有设计资源,同时满足更具创新性、要求更高的工业电机控制和Linux应用需求。其中,RZ/T2H能够在单片上实现9轴电机控制,这一卓越性能给我们的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单芯片方案实现高性能应用处理与快速实时控制 RZ/T2H配备四个Arm® Cortex®-A55应用CPU,最高工作频率为1.2GHz,对于外部存储器,其支持32位LPDDR4-3200 SDRAM。两个最高工作频率为1GHz的Cortex-R52 CPU负责实时处理,每个内核配备总计576KB的高容量紧耦合存储器(TCM)。这使得在单芯片上执行Linux应用程序、机器人轨迹生成和PLC序列处理等CPU和内存密集型任务成为可能。同时,RZ/T2H还能担负电机控制和工业以太网协议处理等快速且精确的实时控制任务。 多达9轴的电机控制可降低元件成本并缩短开发时间 瑞萨RZ/T2H能够以高速且精确的操作控制工业机器人中的多达9个伺服电机,其配备实现多达9轴电机控制所需的必要功能,包括三相PWM定时器、用于测量电流值的Δ-Σ接口,以及编码器接口(支持A-format™、EnDat、BiSS®、Hyperface DSL和FA-CODER)。此外,电机控制的外设功能被置于Cortex-R52实时CPU内核的低延迟外设端口(LLPP)总线上,从而实现CPU的高速访问。 灵活支持包括工业以太网在内的网络通信 RZ/T2H配备四个以太网端口、三个千兆以太网MAC(GMAC),以及一个以太网交换机。它还支持EtherCAT、PROFINET、EtherNet/IP、OPC UA以及下一代时间敏感网络(TSN)标准。这些以太网交换机和GMAC组合使得该款MPU能够支持多个工业以太网控制器及设备,从而灵活适应广泛的控制器需求,如上层以太网通信。 为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提供专用板卡与软件 与所有瑞萨MPU一样,RZ/T2H提供瑞萨灵活配置软件包(FSP),以及提供长期支持的Linux软件包。开箱即用的多轴电机控制评估解决方案包括用于驱动9轴电机的逆变器板、多轴电机控制软件包和运动实用工具(一款电机控制软件工具)。同时,还包括用于工业以太网的协议样本和软件PLC软件包,以启动系统开发。 Micael Borgefeldt, Product Manager at IAR Systems表示:“随着工业设备的不断发展,这些系统越来越需要更复杂的功能和性能。借助包括瑞萨最新的RZ/T2H MPU,我们赋能开发人员在32位MCU和64位高端MPU多核环境中解锁灵活的应用配置。我们的IAR开发解决方案助力工程师加速下一代工业创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简化开发流程并提高效率。” 成功产品组合 瑞萨还提供“配备以太网功能的9轴工业电机控制”方案。该方案将RZ/T2H与众多兼容器件,如RV1S9231A IGBT驱动光电耦合器和RV1S9353A光隔离Δ-Σ调制器相结合,构建一系列丰富的“成功产品组合”。这些“成功产品组合”基于相互兼容且可无缝协作的器件,具备经技术验证的系统架构,带来优化的低风险设计,以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瑞萨现已基于其产品阵容中的各类产品,推出超过400款“成功产品组合”。 供货信息 RZ/T2H现已上市,瑞萨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新型RZ/N2H产品。该产品在更小的封装中提供与RZ/T2H相同的性能,是PLC和运动控制器等工业控制器设备的理想之选。 RZ/T2H基于根据产品长期供货计划(PLP)进行管理,适用于需要较长生命周期的工业设备。
MPU
瑞萨 . 2024-11-26 1430
特朗普计划向中国所有产品额外征10%关税,墨西哥加拿大征25%
特朗普11月25日,在其麾下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发帖称,上任第一天,他就将对所有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他在另一篇社交媒体帖子中说,他将对所有从中国进入美国的产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不过他没有具体说明这部分关税措施是否将在他上任第一天开始。这部分关税将在美国已经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基础上加征。 “在毒品,特别是芬太尼,以及所有非法移民停止入侵我国之前,这项关税将一直有效,”特朗普在谈到他提议的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的关税时写道。 此举可能会推翻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与这两个邻国谈判达成的贸易协定,即《美墨加协定》(USMCA)。负责美国贸易协定工作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2022年该贸易协定项下进行的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估计达1.8万亿美元。 经济学家已经警告说,特朗普全面加征关税的计划可能会推高消费品价格。 特朗普抱怨这两个邻国和中国,他认为这几个国家在阻止毒品和移民进入美国方面做得不够。他认为中国政府没有兑现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的承诺。 “直到芬太尼不再流入美国,我们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所有产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高于任何额外关税,”这位候任总统提到中国时写道。 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大使馆的代表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统计数据显示,墨西哥、中国和加拿大是美国前三大进口商品来源国,今年迄至9月约占美国进口总额的42%。加拿大和墨西哥约80%的出口产品销往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将打击这两个国家的经济。 贸易是特朗普成功竞选总统的核心。他在竞选演讲中表示,将对美国进口产品全面加征高至20%的关税。 担任特朗普顾问的亿万富翁马斯克(Elon Musk)在X上发帖称,拟议加征的关税“将非常有效地”阻止非法移民和贩毒。 11月20日(上周三),一支由约1,600名移民组成的大篷车队伍离开了墨西哥与危地马拉边境附近的南部城市塔帕丘拉,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委内瑞拉和中美洲。前往美国的移民表示,他们决定在特朗普明年1月就职前向北行进并抵达边境。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之际,该地区的蛇头在社交媒体上敦促移民在就职典礼前赶到边境。 自上个月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就任墨西哥总统以来,迄今已有六辆载有数千名移民的大篷车从墨西哥南部出发。但在过去五年里,墨西哥当局在所有大篷车抵达墨西哥中部之前就将其解散。 最近几个月,当局设立了安全检查站,数千名被抓获向北挺进的寻求庇护者被送上大巴,然后根据一项执法策略被送回墨西哥南部;该策略是在2023年底大批移民涌入得克萨斯州伊格尔帕斯等边境社区后实施的。 辛鲍姆已表示,自去年12月以来,墨西哥的执法措施促使美墨边境的非法越境人数减少了74%。她在本月早些时候说:“这种模式正在发挥作用,我们希望它继续发挥作用。” 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该国的大部分石油都运往美国。加拿大的汽车工业也与临近的美国紧密相连。加拿大商业发展银行(Business Development Bank of Canada)经济学家表示,如果特朗普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加拿大的经济产出和就业将大幅下降。 特朗普已表示,他希望根据《美墨加协定》中需在2026年进行审议的条款重新谈判该协议。加拿大表示,在保护该国与美国9000亿美元贸易关系的游说行动中,加拿大正在部署一只由加拿大政府部长和省级领导人组成的团队,以游说美国各州和华盛顿的议员。 在总统竞选期间,妮基·黑利(Nikki Haley)和维维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呼吁对北部边境给予更多关注,拉马斯瓦米一度提议在与加拿大接壤的边境地区修建一堵隔离墙。
关税
华尔街日报 . 2024-11-26 2130
瓴芯电子推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LN21045Q1)
LDO是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具有方案简单, 成本低, 噪声低, 静态电流低等突出的优点。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化和智能化, 车载电源模块大幅度增加, LDO在汽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N21045Q1是瓴芯电子推出的专为车规应用而设计的一系列芯片, 具有高精度, 宽输入电压, 超低静态功耗以及完整的保护功能等优点, 带载能力最大可到500mA, 可满足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图:LN21045Q1系列产品信息表 产品简介 LN21045Q1是具有超低静态电流的线性稳压器, 该系列产品提供5V的固定输出或者0.6V~24V的可调输出, 能提供最高500mA的负载电流。关断电流小于1uA, 静态工作电流为5.5uA。 该系列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通过AEC-Q100 Grade 1 验证 高电源抑制比70dB@100Hz 低压差: 130mV@100mA 过流保护 过温关断及自动恢复 内部软起动 工作结温范围: -40℃ - 150℃ 散热增强型封装: TO-252 TO-252 产品亮点 a) 宽输入电压范围和低压差 相比与普通的消费类或工业应用, 汽车应用场景更复杂, 输入电压具有更广泛和复杂的变化。LN21045Q1系列芯片为此设计了4V到42V的超宽工作电压范围, 在此电压范围内都能保持芯片基准电压的稳定, 同时, 芯片具有低压差特性, 即当输入电压进一步下降, 直至低于额定输出电压后, 仍能以最小压差为后级负载供电。LN21045Q1在满载条件下, Dropout电压为730mV, 即当VIN高于5.73V就能保持5V的输出。 b) 超低静态工作电流 (Iq) 和关断电流 (ISHDN) LN210455Q1芯片的静态工作电流 (Iq) 只有5.5uA;典型电压下关断电流 (ISHDN) 小于1uA, 可以显著延长电池待机时间, 特别适用于长接在电池供电系统下的各类应用。下图为LN210455Q1的Iq和ISHDN曲线。 c) 负载调整率 (Load Regulation) 和线性调整率 (Line Regulation) 负载调整率和线性调整率直接关系到输出电压VOUT的精度, LN21045Q1系列芯片在全部电压, 负载和温度范围内都能保持很高的输出电压精度。 d) 高可靠性的保护功能 LN21045Q1系列芯片集成了短路保护和过温保护功能, 可以在全部输入电压和温度范围内提供高可靠性的保护, 确保芯片应对车规应用的复杂工况下不受损坏。 e) 增强散热能力 由于LDO工作模式的特殊性, 当输入输出压差较大时, 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都很高。针对带载能力较强的LN21045Q1芯片, 瓴芯采用了散热增强型TO-252封装。用户可根据芯片的热阻参数来估算实际工况下的工作结温和带载能力。下表为不同封装在PCB上的热阻值: 输入电压13.5V, 输出电压5V, 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带载能力曲线如下: 输入电压13.5V, 输出电压5V, 可满足85C环境温度下带到满载500mA。 应用场景 LN21045Q1提供了一种简单又经济的解决方案, 可用于汽车行业、电子产品、工业控制等多种领域。例如: 电池供电系统电源管理 传感器供电 汽车二级电源供电 IGBT驱动芯片供电 据悉,瓴芯已量产的其他LDO有:带看门狗及电池电压监测功能的车规LDO LN22043Q1;宽电压输入、450mA输出车规级LDO LN20X45Q1;低电压输入、500mA/1A输出车规级LDO LN20X05/6Q1;以及宽电压输入、300mA输出车规级LDO LN21143Q1。
LDO
瓴芯电子 . 2024-11-26 1675
Q3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销量降幅收窄至10%;联想量额第一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发布的《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线上零售市场月度追踪(China Notebook Computer Online Retail Market Monthly Tracker)》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在线上公开零售市场的销量为298万台,同比下降10%;销额为193亿元,同比微降1%。 考虑到退货率对市场数据统计的影响,本文所监测的线上市场暂不包括拼抖快等新兴电商。整体来看,下半年的市场销量规模走势仍处于下行阶段,但降幅正在收窄。 图:2024年 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分季度销量及变化(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单位:万台) 不过,第三季度,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以及《黑神话:悟空》等热门游戏的火爆,高性能游戏本的市场需求显著增长。与此同时,搭载AI技术、OLED显示屏的笔记本机型凭借其独特优势,进一步加速了市场上的升级换代需求。 价格:硬件升级带动终端均价上涨,中高端需求凸显 市场需求正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层次转变。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的平均销售价格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具体而言,价格在2024年第一季度触及了谷底,但随着搭载英特尔酷睿第14代处理器的产品陆续面世,以及OLED产品的渗透率提升,市场均价开始回升。至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的平均销售价格已达到647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约11%。 具体价格区间方面,今年第三季度,6000-7999元以及8000-9999元这两个价格段的销量份额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实现了1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头部品牌在游戏本市场上推出新品,二是OLED细分市场的强劲表现。 图:2023-2024Q3 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及均价变化(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单位:%) 品牌:以游戏本为主的企业呈现较好市场表现 近几个季度来看,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的在售品牌数量维持在145个,相对比较稳定。 联想系、华硕系、惠普以及机械革命四大品牌,在销量与销额两个维度上均排在线上市场前四的位置。这四家品牌合计占据了市场67.6%的销量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4.7个百分点。 在整体大盘销量下滑10%的背景下,游戏本销量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从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不难发现,侧重于游戏本市场的品牌均展现出了不错的市场表现。具体而言,华硕系、机械革命以及七彩虹这三个品牌,其内部的游戏本销量占比均超75%,且在销量和销额两个层面,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惠普、华为、小米系、荣耀以及苹果等品牌,其业务重心主要聚焦于办公笔记本领域。当前,办公笔记本产品正朝着高性能与轻薄化的趋势不断演进。然而,由于游戏本市场的向好发展对其产生的挤压效应,使得内部份额扩张动力显得相对不足。 图:2024Q3 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TOP10品牌份额(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单位:%) 注:联想系包括联想&ThinkPad;华硕系包括华硕&ROG;小米系包括小米&红米;戴尔包括戴尔&外星人 产品:大屏高分高刷份额增加显著;OLED逆势增长 在产品尺寸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游戏本和轻薄本均呈现出大屏化的需求增长趋势。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16.0英寸及以上尺寸段已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尺寸段。其中,16.0-16.9英寸的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销量份额高达36%,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份额提升了12个百分点。 分辨率方面,游戏本市场的推动使得2.5K分辨率的产品销量份额实现了明显增长;同时,轻薄本市场则带动了2.8K分辨率产品销量份额的提升。 刷新率方面,120Hz以上的产品销量份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个百分点,其中165Hz超过60Hz,成为整体线上市场最主流的刷新率指标,市占率达29%。 图: 2024Q3 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市场主要参数销量结构(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单位:%) 此外,OLED产品也是当前正处于销量稳步上升态势的一个细分领域。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OLED产品的销量实现了20%的同比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为和联想在今年的深入布局和市场贡献。 预测:2024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零售市场规模为1090万台,下降14% 进入第四季度,随着双十一大促的延长,以及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以旧换新补贴,当前发展向好的游戏本以及OLED等高端产品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周期,这将对止住大盘颓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年来看,综合根据过去三个季度的市场表现以及未来判断,洛图科技(RUNTO)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线上零售市场的销量规模为1090万台,相比上半年,降幅收窄至14%。 接下来的产业走向,洛图科技(RUNTO)分析师刘阳认为,未来市场的繁荣将依托于算力、先进大模型技术与PC品牌影响力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 在内需消费刺激的大环境之外,在产业内部,AI PC作为端侧大模型的理想功能载体将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搭载较大参数量级,将会为办公生产、教育教学、游戏娱乐等功能场景显著赋能,届时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的、更持久的商业机会。
笔记本电脑
Runto洛图科技观研 . 2024-11-26 1 3075
electronica 2024见证创实技术出海:深耕本土,辐射全球,连接未来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元器件展会,备受瞩目的2024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electronica 2024)于2024年11月12-15日,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盛大举行。科技日新月异,电子元器件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石,正再一次引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一轮变革。时隔2年之久,叠加全球科技和经济大变局,展示面积近17,000平方米的electronica 2024,吸引了来自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厂商齐聚,成为史上规模之最。 自去年以来,中国硬科技界呈现出一股“出海热”。而作为半导体产业出海必去的海外电子展,electronica 2024吸引了近1,000家中国企业参加,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创实技术”或“Cytech Systems”)正是其中之一。作为业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成长为国际知名分销商一直是它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拓展海外业务也由此上升为公司战略。 图1. 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首秀electronica 2024亮相B4馆150展台 首次海外参展,创实技术强调这几大诉求! 此次electronica 2024,海外首秀的创实技术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B4馆150展台上向业界介绍了其重点业务范围和重要产品线,更着重展示了其代理的国产品牌。 近几年,历经多年投入和技术积淀,我国高端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迅速,初见成效,也凭实力赢得了不少国外OEM的态度改观,他们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也在日益提升。同时,相较于占据先发优势的国际头部厂商,国产厂商不论是品牌力、产品力还是服务能力都仍显不足,这也使得他们的推广需求,特别是海外推广需求旺盛。结合创实技术,经历这几年行业内的波折起伏后迅速成长起来,在国内站稳脚跟,而如何拓展海外市场,与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客户建立联系,如何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提升代理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寻求国际客户乃至国际合作伙伴,成为当下的关键,也是此次参展electronica 2024的内在动力。 所以创实技术此次积极展示了包括用于助听器、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事实上,这几年来,创实技术通过旗下子公司深圳创华芯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创华芯”或“CHCHIP”)大力布局开拓国产芯片代理业务,已经累积了包含洛仑兹、爱浦、仁懋、有方、奉加、辉芒、沁恒、伯恩、金誉、诚芯微、先楫、沐曦等一众各自领域内的优秀国产厂商资源。 图2. 创实技术在electronica 2024上展示其众多国产代理产品线 在electronica 2024这样的行业大盛会上,3,000多家参展商和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汇聚一堂,其中不乏国际顶级决策者,大家共同探讨和见证电子行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未来演进趋势,以及全球挑战和即将到来的转型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展示实力、拓展人脉、拓宽视野和寻求合作的绝佳平台。 创实技术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我们才能够直接接触到海外客户,真正面对面去深挖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为拓展海外业务奠定基础。此外,寻求合作也是我们向上破局的发力点,我们希望通过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共享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力。” 图3. 创实技术在electronica 2024上与海外客户、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 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创实技术也更加积极地去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不仅加速拓宽国际顶尖厂商的代理资源,比如新近和创实技术达成代理业务合作的日本顶尖电源管理IC厂商Torex。另外,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本身就是提升其国际市场认知度的关键步骤。 布局海外,哪些功课和挑战需积极应对? 首先,就是夯实内功。自2010年成立以来,创实技术就将“质量是生命线”坚决地贯彻在自己的服务体系中,这一坚守也一路推动创实技术赢得和收获了诸多:比如公司通过了AS9120B和ISO 9001双体系认证以及ESD S20.20认证;比如获得多个OEM大厂、EMS大厂的A级供应商评定称号;又比如创实技术还斩获Supply Chain Connect“ 2024亚太区TOP50分销商榜单”TOP12、“2024全球TOP50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榜单”TOP33的殊荣。 将质量作为服务基石,2024年的创实技术正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扩大业务范围:其一,打造服务专业化,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链条;其二,进一步深化数字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而对于已达成稳定合作的大客户,创实技术也制定不少举措来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备货体系,付款账期,Discount Rebate Program,Incremental Business Agreement等等。 其次,正确看待国内分销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挑战。创实技术负责人认为,当前,国内分销商普遍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中形成品牌优势,但得益于国内成熟的产业链协同带来的较低生产成本,国内分销商可以向产业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因而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品牌认知度较低仍然是国内分销商的普遍短板,市场准入必然存在困难,更需要了解和遵守不同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标准。 此外,想要扩宽海外业务,人才储备是不容忽略的难题。“创实技术已有一部分国际人才,未来仍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来拓展海外客户,”创实技术负责人表示。 据悉,创实技术目前已在香港、深圳、珠海、武汉、长沙、宁波、新加坡、上海、台湾、马来西亚多地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亚洲的一些主要经济体如日本、韩国等地设有办事处,以服务于当地及周边区域市场。此外,创实技术也在英国、法国等国家建立了一些合作机构,以它们为欧洲业务的“触角”,服务于市场。 未来,创实技术规划将新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拓展到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通过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等方式来拓展海外业务,并计划在北美设立分支机构以加强对北美市场的服务。 此次参加electronica 2024就是向业界宣告创实技术志在出海的第一响!半导体行业正越来越卷,但是海外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仅以2023年为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占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的54.5%,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在亚洲之外,还有近一半的市场。未来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同样将呈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通过海外优质展会,创实技术一方面希望近距离拉进和海外客户的沟通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拓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和他们共享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等,携手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元器件分销
创实技术 . 2024-11-26 795
YXC无源晶体分类及重要参数讲解
无源晶体分类介绍及重要参数讲解 无源晶体的分类 晶体振荡电路等效模型 石英晶体是一种可将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压电器件,能量转变发生在共振频率点上。它可用如下模型表示: 石英晶片经过被电极,上架、封装即成为压电谐振器。当外加电场的交变频率与石英晶片的固有频率相接近,且外加电压的角频率ω等于石英机械振动的固有谐振角频率ω时(取决于石英晶体的几何尺寸和切型),晶片产生机械谐振,弹性振动通过压电效应与回路相耦合,其效果等于由Lm,Cm,Rm的串联臂和C0并联组成的谐振回路。此时机械振动的幅度最大,相应地晶体表面所产生的电荷量最大,外电路中电流最大。 C0:Shunt Capacitance表示晶片与涂敷银层构成的静电容。 Lm:Motional Lnductance是晶体振荡时机械振动惯性的等效电感。 Cm:Motional Capacitance 是晶体谐振时晶片弹性的等效电容。 Rm:Resistance 用于等效晶片振动时的磨擦损耗。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主要参数 标称频率:该频率特指晶体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频率,表示为MHz或KHz。 调整频差:标称频率在一定温度(一般是25℃)下的允许偏差,表示为百分数(%)或百万分之几(ppm)。 负载电容(CL):与晶体一起决定负载谐振频率的有效外界电容。任何外部电容一旦与石英晶体串联,即会成为其谐振频率的一个决定因素。负载电容变化时,频率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在电路中使用时,经常会以标准负载电容来微调频率至期望值。 工作温度范围:石英晶体元器件在规定的误差内工作的温度范围。 温度频差:在规定条件下,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基准温度(25℃±2℃)时工作频率的允许偏差。 等效串联电阻(Rr):晶体在谐振频率下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激励功率(DL石英晶体谐振器的主要参数):晶体工作时所消耗功率的表征值。 最大功率是大多数功率器件在保证正常电气参数的情况下,维持工作所消耗的功率,单位为mW或uW。一般情况激励功率应维持在确保石英晶体正常起振和稳定振荡所需要的最低值,以避免年老化特性不良和晶体损伤。 储存温度:晶体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标准特性的温度范围。 绝缘电阻:引线之间或引线和壳体之间的电阻。 DLD2:在特定的功率范围内所测量到的最大与最小阻抗的偏差量。 RLD2:在指定的变化功率范围内测量到的最大阻抗。 TS:Trim sensitivity 负载电容值每变化1PF时FL的变化量(单位:ppm/PF) 老化:工作频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变化量,一般表达为最大值,单位是每年频率变化量的百万分之几(ppm/年)。频率随时间而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密封性和完整性、制造工艺、材料类型、工作温度和频率。 250B测试 规格书描述
无源晶体,晶体谐振器
扬兴科技 . 2024-11-26 9433
博世宣布全球裁员5500人
11月25日消息,继日前汽车大厂福特宣布将在欧洲裁员4000人之后,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链厂商博世(Bosch)近日也宣布,将全球裁员5500人,其中德国就占了3800人。未被裁员的员工也需要降薪和减少工时,预计将影响超过10000人。 具体来说,博世计划到 2027 年底在其跨领域计算机解决方案部门裁员 3500 人,其中一半将在德国工厂,这表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疲软。 博世还计划到 2032 年在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工厂裁员约 750 人,其中到 2026 年底计划裁员 600 人。 此外,博世还宣布裁减位于斯图加特附近施瓦本格明德工厂的转向系统部门,计划在 2027 年至 2030 年期间裁减多达 1,300 个职位。 “汽车产业正苦于产能过剩的困境。”博世在声明中表示,市场竞争和价格压力不断增加,使得他们必须做出调整,实际的裁员数字,要等到公司和劳工代表协商后才会确认。不仅如此,即使员工能够保住饭碗,也要面对饭碗变小的新现实。 博世表示,由于市场对汽车零件需求下降,他们必须进一步调整产能,预计有一万名劳工的工时将被缩短。原本每周工时大约是38~40小时,从明年(2025年〕)三月起,生产线工时将调降为每周35小时,换算成薪资,大约是减薪12.5%。 博世工会委员会和德国金属工业联合会(IG Metal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反对博世的裁员计划。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全世界有在使用的15亿辆汽车里,全部都有博世的零部件。由于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24年将达到新车销售的15%以上,这也意味着传统汽车零部件的需求跟着快速下降,包括火星塞、传动皮带、引擎和变速箱等众多的零部件,这些都是电动汽车用不到的,因此也直接冲击到了博世的业务。
博世
芯查查资讯 . 2024-11-25 1155
国芯科技与赛昉科技联合推出高性能AI MCU芯片,实现RISC-V+AI新应用
近日,从国芯科技再次传来喜讯,国芯科技与广东赛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昉科技”)合作研发的高性能AI MCU芯片产品CCR7002已成功通过了内部性能和功能测试,实现了RISC-V+AI技术的新应用。 本次研发成功的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芯片采用多芯片封装技术集成了高性能SoC芯片子系统与AI芯片子系统,实现了高性能SoC芯片系统与低功耗AI芯片系统的有效结合。其中,高性能SoC芯片子系统搭载64位高性能四核RISC-V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安全性的特点,工作频率最高可达1.5 GHz。AI芯片子系统采用32位低功耗RISC-V处理器,实时性强,用于大小核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的应用任务。AI芯片子系统集成了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提供0.3TOPS算力支持。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集成了卷积、池化、激活函数等多种硬件加速算子,能够高效运行MobileNet、ResNet、EfficientNet、Yolo等深度学习算法,使设备能够实时完成物体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等复杂任务。AI芯片子系统的设计还考虑到了功耗和性能之间的平衡,确保了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能实现优良的表现。AI芯片子系统支持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TensorFlow Lite、PyTorch、Caffe等),并通过量化、裁剪和模型压缩等优化技术原生加速神经网络模型,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AI计算能力。 CCR7002具有丰富的外部接口和多个的高速接口,如PCIE2.0、USB3.0、GMAC、SD3.0、CAN2.0、PWMT、ADC等;集成了AES、3DES、HASH、SM4、PKA和TRNG等安全引擎。CCR7002支持Linux操作系统,拥有强大的图像和视频处理系统,兼容主流摄像头传感器,内置图像/视频处理子系统,支持H.264/H.265/JPEG编解码和4K@30fps显示。凭借其高性能和对OpenCL、OpenGL ES、Vulkan的支持,CCR7002既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图像/视频处理和智能视觉计算,还能满足多种边缘视觉与外设控制的实时处理需求。 CCR7002芯片具有高性能CPU处理能力,能够进行实时性任务处理,配合其AI芯片子系统的推理能力、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面向工业控制、能量控制、楼宇控制、新能源、智慧交通等领域应用。通过将计算和推理能力推向离数据源更近的位置,基于CCR7002芯片的边缘AI设备能够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数据处理、异常检测和预测性维护能力,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应用场景中。 近年来,凭借简洁、开放、灵活、低功耗、模块化及可扩展性等特点,RISC-V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2年,Mobileye(已被Intel收购)就已发布12核RISC-V自动驾驶芯片EyeQ Ultra,其CPU内核全部使用RISC-V;NASA选择了美国RISC-V厂商SiFive为他们即将推出的高性能航天计算处理器提供核心CPU;近年来,意法半导体入股欧洲RISC-V初创芯片公司Quintauris GmbH,该公司由高通、恩智浦、博世、英飞凌,以及Nordic等六大半导体巨头联合成立;传奇CPU设计师Jim Keller所创办的Tenstorrent初创企业最近在Hot Chips上揭晓了第二代RISC-V芯片Blackhole,他们声称该加速器在原始计算和可扩展性方面可以胜过 Nvidia A100。国际上AI的演进尤其是AGI的快速发展将引发应用的颠覆式创新,为重构计算生态创造良机。RISC-V与AI结合,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在AI时代,开源开放RISC-V将被视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算力底座的首选,它既能满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和高性价比需求,更能满足高能效即绿色计算的要求。从上世纪80年代的X86到本世纪初的ARM,再到如今的RISC-V,每一次架构的变革都反映了时代的需求。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RISC-V处理器的应用规模超100亿。Semico Research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624亿颗RISC-V架构的处理器内核。RISC-V用了约10年时间就走完了传统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基于RISC-V架构的开源和开放特征,国芯科技瞄准信创和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充分发挥自主可控RISC-V和AI NPU技术结合的优势,积极布局基于RISC-V的AI MCU芯片产品线,加强新一代RISC-V CPU和AI NPU技术的研发。通过RISC-V+AI技术,国芯科技将与赛昉科技等行业同行共同合作为建设未来下一个开源开放的智能计算时代作出努力。
苏州国芯
苏州国芯科技 . 2024-11-25 2 1285
市场周讯 | 柔宇科技正式破产;华虹代工ST 40nm MCU;Wolfspeed、Microchip换帅
| 政策速览 1. 工信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加大创新攻关力度,推进软硬件适配,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再到大模型的全栈式产业链,加快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以人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产业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工业场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水平。 2. 苏州: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推动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先进技术平台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桑田科学岛。 3. 上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汽车芯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标志着汽车芯片产品领域首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落户上海。 4. 马来西亚:为了深化中国、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之间的半导体合作,马来西亚和中国可以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专注于AI芯片、低功能设计、5G以及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半导体创新的发展。 | 市场动态 5. Canalys:2024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品牌乘用车出口量有望达到250万辆,全年总量将达450万辆,同比增长29%。 6. TrendForce:程较成熟的DDR4和LPDDR4X因供应充足、需求减弱,目前价格已呈现跌势。DDR5与LPDDR5X等先进制程产品的需求展望尚不明确,加上部分买卖方库存水位偏高,价格不排除于今年第四季底开始下跌。 7.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1兆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 8. Canalys: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市场出现强势反弹,总出货量逼近1.26亿件,同比增长15%。 9. 中国台湾:因12寸晶圆代工持续增产,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业产值攀升至10442亿新台币,创下历年单季新高纪录,年增25.34%。 10. GSA:2024年AI驱动的PC和智能手机在市场的需求预计会增长超过15%,并且在2025和2026年还会进一步加速。 11. SEMI: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至少会有15%-20%的增长,有望突破6000亿美元,到2030年可能到万亿美元。 12. 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增长35%,超1100亿元。 13. 韩国:今年预计中国和韩国半导体贸易额将进一步增长至688亿美元左右。 14. IFR: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15. SEMI:第三季全球IC销售额环比增长12%,动能主要来自于季节性因素和AI数据中心投资的强劲需求,这一成长趋势有望延续至第四季,预期第四季全球IC销售额将较第三季继续成长10%。 | 上游厂商动态 16. 柔宇科技:据管理人对柔宇显示现有资产及负债的调查结果,可以认定柔宇显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本院于2024年11月18日裁定宣告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破产。 17. ST:ST宣布了将与中国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合作,在中国生产40nm节点的微控制器(MCU),以支持其中长期的营收目标的实现。 18. ams OSRAM:尽管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但ams OSRAM仍计划“扩大”其“重建基地”的成本削减计划,将影响500多名员工,德国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该公司还表示,大约三分之一的岗位将被保留,但会被调整至“最低成本”国家/地区。 19. 三星:三星显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的OLED专利337调查初裁结果公布,ITC行政法官裁定在本调查中不存在违反《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的情形。列名被告为17家手机维修屏厂商,指控产品为OLED维修屏。 20. AMD:推出了其第二代AMD Versal Premium系列,该自适应SoC旨在面向各种工作负载提供高水平系统加速,这是行业首款在硬IP中采用CXL3.1和PCIe Gen6,并支持LPDDR5存储器的器件。 21. Wolfspeed:Wolfspeed公司的总裁兼CEO Gregg Lowe在本月末辞去他的所有职务,包括在董事会中的席位。与此同时,为确保公司运营的平稳过渡,现任董事长Thomas Werner将临时接过执行董事长一职,并负责领导团队直至找到合适的新任首席执行官人选。 22. 台积电:台积电传出在南科圈地30公顷,以打造“先进供应链专区”。据半导体供应链表示,此一专区以先进封装为主,将全力支援未来CoWoS/SoIC产能重镇的嘉义厂(AP7)与台南厂(AP8)。 23. SK海力士:开始量产全球最高的321层1Tb TLC(Triple Level Cell)4D NAND闪存,计划从明年上半年起向客户提供321层产品。 24. ST:预计到2030年销售额将超过200亿美元,推迟了该公司原本希望更早实现的目标,因近年来困扰该行业的芯片库存过剩拖累了增长。 25. Microchip:Microchip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CEO Ganesh Moorthy 将于本月底迎来 65 岁生日,并于周一退休。他在该公司任职 23 年,曾担任COO。董事长 Steve Sanghi 将继续任该职,并立即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26. NVIDIA:2025财年Q3,公司季度收入创下 351 亿美元的纪录,较第二季度增长 17%,较去年同期增长 94%。数据中心季度收入创下 308 亿美元的纪录,较第二季度增长 17%,较去年同期增长 112% 27. 三星:三星传出调整产线,将从2024年底停止销售MLC NAND,2025年6月MLC NAND可能正式走向停产命运。 28. 高通:预计到2029财年,其个人电脑芯片的年销售额将达到40亿美元,汽车业务的年收入将达到80亿美元。 29. 格芯: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将向格芯 GlobalFoundries 提供合计 15 亿美元的《CHIPS》法案直接资金,具体补贴发放将视格芯完成项目里程碑的具体情况决定。这笔补贴将支持格芯未来十余年内在美国境内共 130 亿美元投资的产能提升计划,该扩产计划总共可创造约 1000 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和 9000 个建筑工作岗位。 30. Rapidus:日本政府计划在 2025 年 4 月开始的一年里向半导体初创企业 Rapidus 投资 2000 亿日元,以帮助其在 2027 年实现商业化生产的目标。 | 应用端动态 31. 特斯拉:SK海力士和三星近期接获特斯拉的HBM4供应要求,正在研发样品,不过相较微软、Meta、谷歌等主要采购定制化芯片,特斯拉将采购通用HBM4,用于强化超级电脑Dojo性能,预期将比较样品性能后决定主要供应商。 32. 具身智能:具身智能领域公司银河通用完成 5 亿元人民币战略轮融资。
半导体
芯查查资讯 . 2024-11-25 950
活动预告|ADI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度解析
想了解ADI产品的最新动态和技术特点? 想探索掌握智能运动控制、数字医疗和电源解决方案的前沿应用? 想拓展技术视野和人脉网络,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 11月28日,华强北智方舟,芯查查沙龙第三期等您来参加!此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行业大咖 ADI Trinamic 产品经理高伟(Gavy Gao) 、ADI 高级应用经理俞毅刚 (Hugh Yu) 、李根中电港 FAE (Lester Li) 与您分享电机控制、电源等精彩内容。赶紧扫描图中二维码报名! 11月28日,芯查查技术沙龙与您相约华强北智方舟!
ADI
芯查查资讯 . 2024-11-25 8 1 3910
IC 品牌故事 | 正在由原生成长转向资源整合的纳芯微成长史
纳芯微是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英文名叫Novosense,成立于2013年5月17日,总部在江苏省苏州市。该公司产品涵盖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截止到2024年6月31日,纳芯微有超过9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46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8.23%,获得了21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8项。 在营收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纳芯微实现了13.6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36.49%。其中,从收入结构看,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约35%、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约52%、消费电子收入占比约13%。从产品品类来看,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约10%、信号链产品约53%、电源管理产品约37%。相比海外半导体企业大都历史悠久不同,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大部分都是在2010年代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纳芯微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家主要从事模拟和混合信号方向的芯片设计公司。2013年成立,经过9年的发展,2022年4登陆科创板,如今还在不断扩张之中。接下来请跟随芯查查一起探究一下纳芯微的成长史吧! (图源:纳芯微官网及线下媒体活动会照片,下同) 初创阶段 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 那一年,智能手机发展迅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了功能机,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这一年开始崛起。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毕业将满4年的王升杨选择了辞职创业,他拉上了当时的同事盛云,以及研究生室友王一峰。 2 013年5月17日,王升杨认缴出资5.1万元,盛云认缴出资4.9万元,合计10万元,成立了纳芯微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国内催生了一批做MEMS传感器产品的公司,但在构建完整的产品体系时,普遍缺少相应的后端信号链处理能力。王升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会,选择了 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 这一细分赛道。 图:纳芯微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升杨 2014年,发布了首款三轴加速度计信号调理ASIC;2015年,发布了首款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幸运的是,这个阶段适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到2015年时,纳芯微在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行业站稳了脚跟,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但同时也碰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发展壮大? 王升杨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纳芯微开始选择的方向竞争对手不多,能够容易活下来,但由于市场空间有限,没办法再继续扩大市场规模。因此,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让公司的规模上一个台阶。 从消费电子换道工业和汽车领域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2015年,纳芯微选择了进军工业和汽车领域。 当时国产芯片企业选择这个市场的并不多,因为这两个市场的投入会更大,而且那时工业和汽车市场的终端客户对国产芯片并不太认可。 尽管知道有困难,但纳芯微依然决定进入这两个市场。选择方向后,纳芯微就开始行动了。首先, 他们在市场上做了一些拓展,将原来消费类的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拓展到工业和汽车领域;其次是,产品方面的拓展,除了做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还开始了隔离器芯片的研发。 王升杨在回忆那个阶段时,也感叹当时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当时决定做隔离芯片时,内部论证了很长时间,我们觉得这个技术上、产品上都有可行性,唯一没有想清楚的是做出来之后怎么卖。”因为那个时候,隔离芯片面向的都是工业等高端市场,并且隔离器属于安规器件,虽然售价不高,但重要性很强。 就这样,2016年,纳芯微发布了首款汽车级芯片,进入汽车和工业市场。接着2017年,又发布了首款数字隔离器。2018年,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实现批量上车;温度传感器芯片实现量产。 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8年,中美由贸易小摩擦发展成了中美贸易战,国内终端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开始策略性地引入国产芯片,打开了国产化大门。纳芯微也趁着这阵东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在头部客户的合作带领下,纳芯微的隔离产品迅速地在市场上全面铺开,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其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也实现了批量上车,同时纳芯微也还在不断扩充着自己的产品品类。 2018年 ,纳芯微温度传感器芯片实现量产; 2019年 ,发布了首款MEMS压力传感器;发布隔离电源及隔离接口芯片; 2020年 ,发布隔离驱动和隔离放大器; 2021年 ,全品类车规隔离产品量产;发布并量产首款霍尔电流传感器;获得TUV莱茵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22年 ,发布汽车马达驱动芯片和汽车电源芯片。 在国产化大潮来临的时候,很多国内半导体企业开始一拥而入,进入到了工业、通信等以前国产半导体企业很难进入的领域。这些厂商进入后,就开始疯狂地跑马圈地,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的能力、产品布局,以及技术储备去占领不同的市场。 纳芯微也通过隔离类产品占有了一席之地,但跟开始的传感器调理芯片行业一样,隔离器产业的市场规模同样也不大,再加上纳芯微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想要突破,仍然要想别的办法。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做众多国产芯片企业中优秀的国产芯片企业之一,我们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我们想要实现更远大的目标。”王升杨在与媒体分享的时候表示。 当时,虽然国产化的进度很快,但真正进入汽车领域的国产半导体企业并不多,因为汽车市场很难进,要求很高,而且周期很长。因此,在2020年的时候,王升杨带领着公司团队聚焦在了“汽车和泛能源”方向。并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调整产品研发的投入方向,聚焦汽车和泛能源领域做产品投入。 运气不错,2021年,汽车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实现了连续几年的翻番增长;二是汽车行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缺芯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纳芯微在汽车市场实现了非常快速的突破,迅速完成了从工业市场到汽车市场的转换。 2022年,纳芯微的总营收达到了16.7亿元,拥有近650名员工,也是在这一年,纳芯微顺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遭遇寒流 2023年,缺芯潮早已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产品过剩,不论是芯片原厂,还是代理商分销商都在为清库存而发愁,纳芯微也不例外。 这一年,尽管纳芯微的产品销量比2022年还增长了34%,但营业收入却下降了21.52%,为13.1亿元。利润更是惨不忍睹,同比下降221.85%,净利润亏损3亿元。 尽管如此,纳芯微仍然在持续投入研发,2023年度研发支出为5.2亿元,同比增长29.17%,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61.07万元/人。具体产品方面,2023年,发布了车用小电机驱动SoC和磁开关。 不过,在今年的纳芯微媒体沟通会上,王升杨带来了好消息,目前 工业市场的库存水位已经恢复到整厂水平;数字电源、通信电源、充电桩等市场大部分客户也基本恢复到了正常需求状态;光储市场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一方面是主要客户的库存水位在逐渐消耗,真实需求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是,今年上半年除了欧美市场外,亚非拉等地区,比如巴西、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在增长;汽车电子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需求旺盛,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呈现新物料增长机会,整体需求较为旺盛。 在经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营业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长36.49%。销量和营收都在好转。 新产品方面,2024年发布车规级温湿度传感器、CAN SIC、固态继电器、低边开关、高边开关、LED驱动等。 另外,纳芯微还开始了海外布局,据王升杨介绍,纳芯微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配备了相应的本地化服务的销售团队等。他们在海外布局的应用市场主要是汽车和工业。据悉,已经通过多家海外Tier 1客户的供应商认证,并且部分客户已经开始稳定供货。 未来战略 到目前为止,纳芯微的产品已经涵盖了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领域,应用到了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已经能够提供2,1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 谈到未来的规划,王升杨表示,首先, 纳芯微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是“由快到 好”。 因为过去几年,国产半导体企业在缺货和国产化的浪潮下,拼命地往前跑,企业追求的往往是快,快速推出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对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太在意。但现在国内半导体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未来只有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不断开拓客户,赢得客户的认可。 王升杨以其数字隔离产品举例,纳芯微在过去几年围绕新的隔离电路技术和隔离工艺平台,已经做了两代产品,明年将会推出第三代数字隔离器产品,性能会更好,成本会更低。 二是与客户联合驱动创新。 中国正变成制造业大国,很多制造业终端企业不仅仅生产制造,而是有很多的研发,甚至是创新的源头。对国内半导体企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离这个源头很近。创新就有机会。 纳芯微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不久前宣布 与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共同开发具有功能安全特性的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全新开发的压力传感器芯片将基于大陆集团的下一代全球平台,在可靠性和精度等方面进行重点提升,可用于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安全气囊、汽车侧面碰撞监测和电池包碰撞监测系统。 三是产业整合,资源协同。 王升杨认为,纳芯微已经到了从原生成长到资源整合的阶段。近期, 纳芯微宣布了收购麦歌恩,补全其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布局 ,加强研发实力,增加产品品类和客户端覆盖,以提升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竞争优势。 王升杨表示,整个收购方案的变化主要是基于业务协同的考虑,经过深入沟通交流和深入了解后,“我们与麦歌恩在磁传感器业务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了更好地在该领域形成合力和快速提升竞争力,我们将并购整合模式从并购一部分股权并保持麦歌恩独立经营,调整为收购全部股权并进行深度业务整合。” 当然,他也承认,收购一家公司容易,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另一方也愿意就能成交。但其实最难的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商业环境还没有大面积建立起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商业环境。再加上中国的公司差异很大,如何将做不同产品,具有不同企业文化,以及做事风格的两家企业整合,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我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总结教训。”王升杨总结说。 最后一个就是坚定地去开拓市场 。 这个不仅是国内市场,也包括海外市场。比如在汽车领域持续布局,其中在汽车三电领域,尤其是电动车动力电机电控部分的驱动芯片,市场份额增长显著。此外,纳芯微已经实现大规模出货的产品,包括 多通道尾灯驱动芯片、磁电流传感器芯片,以及部分接口芯片。今年电机驱动类芯片和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 也开始在市场上取得头部客户的多个项目定点,预计明年将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并实现快速增长。另外, 高边开关类产品 也已经完成产品发布,并将在明年陆续有量产。明年纳芯微将在 座舱领域重点布局,预计会实现视频传输Serdes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音频功放芯片(比如Class D功放芯片),以及车载音频总线A2B产品的量产发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纳芯微联合芯弦推出了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芯片。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的首发型号包括NS800RT5039,NS800RT5049和NS800RT3025,分别采用单颗主频为260MHz和200MHz的Arm Cortex-M7内核,支持分支预测、DSP指令集和FPU。NS800RT系列还配备了256KB SRAM,32KB高速缓存(I-Cache, D-Cache)和最高256KB的超大紧耦合内存(ITCM, DTCM),通过更快的读写速度,显著提升了内核综合处理性能。该系列器件符合车规AEC-Q100认证标准,支持汽车ISO26262 ASIL B与工业IEC61508 SIL2等级的功能安全,并且内设AES-128/256和TRNG算法,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安全。可以用来替代TI的C2000系列产品。 结语 不久前,在纳芯微2024媒体沟通会上,纳芯微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升杨表示,纳芯微正在从原生成长向资源整合方向发展。时代的东风让纳芯微乘上这列国产崛起的快车,他们深耕细作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线,并积极扩张新的产品线,争取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Tips 截至发稿前,芯查查已收录纳芯微物料数据、应用方案,datasheet,国内外及同品牌替代料等信息。进入芯查查纳芯微品牌页即可查看相关数据。— end —
原创
芯查查资讯 . 2024-11-25 1 6 7950
- 1
- 41
- 42
- 43
- 44
- 45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