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8亿元,长城汽车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制造基地
长城极电光能全球总部及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郝建军代表长城控股集团向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表示感谢,他提到:“长城将依托无锡丰富的产业链集群优势和人才资源,强化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生态竞争力,进一步推动能源产业链提升。” 此次签约的极电光能全球总部及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将投资30亿元,总占地面积156亩。计划建设全球首条G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及BIPV
长城汽车
钛媒体APP . 2022-08-17 1355
苏州思萃车规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所启用 ,发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近日,由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团队、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四方共建的苏州思萃车规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所正式启用。 根据报道,今后,研究所将围绕智能传感、高级辅助驾驶、车用动态交互、第三代半导体高功率器件等方向,展开深入研究并形成相关技术和项目的产业集聚,助推园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据了解,思萃车规半导体研究所于今年1月注册,总投入超亿元,将采用
车规半导体
芯闻路1号 . 2022-07-12 1322
芯联芯创新科技研发中心、科之诚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落户郑州高新区
近日,芯联芯创新科技研发中心、科之诚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正式落户郑州高新区科技金融广场。 资料显示,芯联芯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营自主可控的创新型IP供应商和IC设计服务公司。据郑州晚报指出,芯联芯拥有中国唯一最完全的通用 CPU IP,累计出货量超1亿颗。 报道介绍称,科之诚是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联盟的会员企业,其独创的面向6G通信的金刚石基声波射频滤波器技术,打破了国际碳化硅
芯联芯
芯闻路1号 . 2022-07-08 1669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启动共建8家联合研发中心
近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 消息指出,会上,面向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启动共建8家联合研发中心,包括氮化镓同质外延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氮化镓功率微波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微显示巨集成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硅基氮化镓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宽带通信滤波器芯片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碳化硅车用大功率MOSFET芯片技术联合研发
第三代半导体
芯闻路1号 . 2022-06-28 1399
台达电斥资3.2亿新台币进军第三代半导体
台达电进军半导体领域,于6月23日宣布斥资3.2亿元新台币成立碇基半导体筹备处,锁定第三代半导体,并从设计端切入。未来,不排除台达电再引进合作伙伴加入,以壮大实力。 报道称,台达电以全球电源供应器龙头之姿加入第三代半导体行列,虽然初期仅先投资3.2亿元新台币成立“筹备处”,但意义重大,凸显第三代半导体后市受到国际大厂高度期待。 台达电表示,将先成立碇基半导体,进入前端电源技术与第三代半
台达电
芯闻路1号 . 2022-06-24 1414
这个千亿黄金赛道,发展到底如何?(上)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基建,其中包括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以及底层的可再生能源,而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为首的第三代半导体则正是支撑新基建发展的核心材料,因此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根据CASA 数据,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整体产值超过7100 亿。在这个千亿级赛道上,中国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值得我们观察和研究。芯
第三代半导体
芯闻路1号 . 2022-06-13 7 5826
第三代半导体SiC功率器件研发商“清芯半导体”获3000万元A轮融资
IT桔子4月25日消息,“清芯半导体”完成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松山湖天使基金等。据了解,清芯半导体后续将持续推进优质资本进入,助力企业加速迈向产业化发展之路。 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东莞清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第三代半导体SiC功率器件研发商,公司围绕第三代半导体SiC功率器件等芯片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产品创新,致力于实现SiC功率器件的国产替代。公司以IDM模式进行产业
第三代半导体
鹿鸣新金融 . 2022-04-26 3631
长飞布局第三代半导体 多元化触角延伸
飞象网讯(马秋月/文)3月10日消息,今天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对外投资的公告称,已经在3月8日组建了竞买联合体,报名参与在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芜湖太赫兹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与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整体交易方案》的竞标。其中,长飞公司及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睿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约 78,000 万元、竞买联合体出资约人民币 142,967 万元。 本次交
第三代半导体
飞象网 . 2022-03-10 1867
鸿海今年将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建立机器人制造平台:布局 3+3 战略
1 月 13 日消息,据报道,鸿海集团近日宣布,今年将持续执行 3+3 战略,分别是三大未来产业和三大核心技术。除了扩展智能电动车开放平台和三大原型车款之外,鸿海还将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SiC 碳化硅元件等),及先进硅光电子技术整合,应用在电动车和机器人产品上。 这三大未来产业分别为: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通讯。 鸿海在官网指出,三大未来产
鸿海
芯闻路1号 . 2022-01-13 3400
总投资超 18 亿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基地开工
1 月 5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 18 亿元,带动投资预计超 50 亿元,计划 2023 年 12 月底竣工。 据悉,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位于苏州纳米城,首期占地 105 亩,总建筑面积超 20 万平方米。 该基地由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首期包括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及东微半导体总部、汉天下研发
第三代半导体
芯闻路1号 . 2022-01-05 1599
瞄准尖端和高能芯片领域,总投资20亿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落地苏州
近日,苏州高新区与蓝蕊半导体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签约,蓝蕊半导体总部正式落户高新区,该公司拟在苏州高新区设立总部并作为未来上市主体,作为中欧半导体产业联动基地。 据“苏州高新区”介绍,蓝蕊半导体总部项目建设期为5年, 将围绕第三族氮化物大尺寸、非极性系列衬底及外延的规模量产和研发,预计总投资20亿元。现有技术可对标《中国制造2025》中对第三代半导体单晶衬底所提出的相应技术指标,解决卡脖子
第三代半导体
芯闻路1号 . 2021-12-28 1 5 1649
华润微:汽车电子市场广阔,功率龙头欲发力第三代半导体
近日,华润微宣布推出1200V SiC MOSFET新品。这一国内老牌功率厂商,也开始发力碳化硅赛道。 随着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的提高,汽车电子赛道越来越被投资者所看重。而汽车电子最大的看点,便是功率器件,特别是高功率的功率器件,比如IGBT和碳化硅功率器件。目前,各大汽车厂商仍广泛使用IGBT。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对续航要求的提高,碳化硅功率器件开始得到运用,比如特斯拉、比亚迪等。
华润微
芯闻路1号 . 2021-12-27 1 2607
第三代半导体领涨,聚灿光电、三安光电等涨停
6月17日,半导体全面爆发,第三代半导体指数领涨。截至收盘,聚灿光电、三安光电、斯达半导、北方华创、士兰微等多股涨停。 近期发布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总产值超过7098.6亿元。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经济全面回暖,政策市场双重利好,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替代机遇,电力电子和射频电子维持增长趋势,但半导体照明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整体略有下滑。 第一
第三代半导体
第一财经 . 2021-06-17 1308
中国电科实现全谱系离子注入机国产化
离子注入机示例图 中国网3月17日讯(记者谢露莹)记者17日从中国电科获悉,该集团旗下子集团日前已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可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离子注入机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装备。中国电科连续突破大流强长寿命高品质离子源、高速晶圆传输等“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制中束流、大束流、高能、特种应用及第三代半导体等离子注入机,工艺段覆盖至28nm,累计形成核心发明专利
中国电科
中国网 . 2021-03-18 1648
芯片制造关键设备再突破,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产品国产化
摘要: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3月17日对外宣布,该集团旗下装备子集团攻克系列“卡脖子”技术,已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包括中束流、大束流、高能、特种应用及第三代半导体等离子注入机,工艺段覆盖至28nm,为我国芯片制造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3月17日对外宣布,该集团旗下装备子集团攻克
芯片
芯智讯 . 2021-03-18 1150
芯片制造关键设备再突破!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产品国产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7日对外公布,该集团旗下装备子集团攻克系列“卡脖子”技术,已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包括中束流、大束流、高能、特种应用及第三代半导体等离子注入机,工艺段覆盖至28nm,为我国芯片制造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来源 @新华视点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 吴越
离子注入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1-03-18 835
上海临港“智芯源”65亿投资项目签约
临港新片区“智芯源”项目12月28日进行项目集中签约并交付。 “智芯源”作为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约21亿元,用于打造上海“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的产业综合体。“智芯源”成立9个月以来,目前集中交付、签约企业项目总投资65亿,达产产值约为每年80亿元。 本次交付企业位于“智芯源”的B片区厂房,首批交付企业包括上海中芯盛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深圳中科飞测科技有限公司、中晟光电设备(
第三代半导体
第一财经 . 2020-12-28 2430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