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5-2025年将保持平均50.7%的复合增速
FPGA技术不断呈现增长势头, 2013年全球FPGA市场已经增长至35亿美元。 1984年Xilinx刚刚创造出FPGA时,它还是简单的胶合逻辑片,而如今在信号处理和控制应用中,它已经取代了自定制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处理器。 对于工程师,未来十年应该有两个技术可以做,一个是AI,提升生产力,一个是区块链,厘清生产关系。目前从大众的选择来看,还是AI好玩些,希望可以挤进去折腾下。对于AI应用
集成电路
lp . 2019-04-10 1155
1024块TPU在燃烧!将BERT预训练模型的训练时长从3天缩减到了76分钟
“Jeff Dean称赞,TensorFlow官方推特支持,BERT目前工业界最耗时的应用,计算量远高于ImageNet。我们将BERT的训练时间从三天缩短到了一小时多。”UC Berkeley大学在读博士尤洋如是说道。 近日,来自Google、UC Berkeley、UCLA研究团队再度合作,成功燃烧1024块TPU,将BERT预训练模型的训练时长从3天缩减到了76分钟。batch size技术
神经网络
lp . 2019-04-04 905
麻省理工学院韩松团队新突破:直接针对目标硬件平台训练专用的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让人工智能可快速大规模布建的需求,自动机器学习(AutoML)和神经网络架构搜索(NAS,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成为相当受到关注的新领域,NAS 旨在利用算法自动设计出神经网络,优点是快速且高效,缺点则是需要大量的运算能力,成本昂贵。 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韩松与团队人员蔡涵和朱力耕设计出的 NAS 算法—ProxylessNAS,
神经网络
lp . 2019-04-04 1010
什么是科学假设?什么是统计假设?什么又是机器学习假设呢?
什么是科学假设?什么是统计假设?什么又是机器学习假设呢? 虽然同为假说,这三个东西其实还真不太一样! 今天,就带你来区分一下“假设”三兄弟。 了解完它们的区别后,你会对假设一词在不同领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更好的使用假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于机器学习的入门者来说,这样一篇文章对于个人今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就是如虎添翼。 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监督性机器学习,是一个类似于研究从输入映射到输出的目标函
神经网络
lp . 2019-03-16 805
ICML 2019的评审结果已经出来了,你们提交代码了吗?
近日微软研究的 John Langford 讨论了顶会到底应不应该提交代码,因为不同研究主题与领域对代码的需求不同,他表明代码提交应该鼓励,但并不能强制。作为 ICML 2019 的程序主席,Russ Salakhutdinov 表示他赞成 John Langford 的观点,他们在 ICML 2019 的评审中也引入了代码提交的选项。目前 ICML 2019 的评审结果已经出来了,那么你们提交代
神经网络
lp . 2019-03-12 795
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将与硬件创新密切相关
Yann LeCun今天在采访中确认Facebook正在自研AI芯片,追求更高能效,以支持其AI应用。Facebook也在寻找新的神经网络架构,大力投入于“自我监督”系统,致力于赋予机器“常识”。 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将与硬件创新密切相关。 今天,在2019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ISSCC)的主旨演讲中,Facebook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阐述了深度学习研究的进展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硬件架构
神经网络
lq . 2019-02-20 1235
盘点未来六大存储器 谁将脱颖而出
对神经形态计算的浓厚兴趣刺激人们研发出一系列全新的存储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复制生物神经元和突触功能。最近,一篇回顾该领域现状的论文对六种最有前景的技术进行了盘点和解读。 这篇题为“用于神经形态计算的新兴存储器件”的论文发表在1月份的《先进材料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上。论文中,作者阐述了摆脱晶体管和冯·诺依曼架构转而采用与尖峰神经网络更紧密结合的技术的
存储器
cc . 2019-02-13 930
探索了神经科学技术的相关应用,以确定人工神经网络中信息是如何结构化的
当谈及人工神经网络,黑箱问题总会引起热议,人们对黑箱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黑盒是神经网络的优势,这代表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性,代表其自动学习以及自动完善的特性。但大部分人认为,黑箱问题需要被解决,当我们将神经网络应用到一些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如医疗,我们就必须进行精准控制,出现错误或问题时,我们要对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改正,这时黑箱问题就希望得到解决。 图|Lillian, Meye
神经网络
lq . 2019-01-15 1160
圣诞节来临,让AI写一支圣诞歌给你听
圣诞音乐,AI制造,乐器自选,2分钟刚好!这个圣诞节,来听听AI作曲家的大作吧。 圣诞节来临,让AI写一支圣诞歌给你听。 由于Made by AI的创业团队的努力,AI也可以当一回圣诞“作曲家”了。其实Made by AI原本是一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珠宝设计的创业公司,看来AI已经跃跃欲试地要做一位艺术家了。 作为本月“圣诞节黑客”活动的一部分,该团队利用神经网络,创建了一个免费的圣诞歌曲生成工
神经网络
lq . 2018-12-26 1600
了解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现状,英特尔FPGA实施神经网络的必然之选
在脑认知科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几个神经元之间经常构成连通路,且通过这几个神经元进行信息传递不如两者直接通过在彼此中间“搭桥”进行信息传递来得快,那么大脑结构就会根据细胞结构上信息传递的频率在两者之间帮助生出一个神经元来帮助更高效的获取与处理大脑信息。 从上面这个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足够完美,但我们依然受类似的生物系统启发从而提出神经网络结构,并将之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英特尔
lq . 2018-12-17 950
CEVA深度神经网络编译器的最新版本支持开放式神经网络交换ONNX格式
CEVA宣布其获奖的CEVA深度神经网络(CDNN) 编译器的最新版本支持开放式神经网络交换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ONNX)格式。 CEVA副总裁兼视觉业务部门总经理Ilan Yona 表示:“CEVA全力确保实现开放、可互操作的AI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深度学习框架,考虑其功能和易用性,为所需特定应用选择最合适的深度
神经网络
lq . 2018-12-07 600
一个号称人工智能看面相的小程序「面相研究院」在小程序圈爆红
现实太不容易让人满足,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算命、占卜、星座这样的东西,好像把命运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物上,人生会更有希望,更有盼头一点。 当然,人们之所以会间接性的相信这些,也是由于在默不作声的崩溃中难以继续向前走下去,企图用可期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困惑中寻求一条相对正确的“生路”。 01 人工智能面相分析 掌握了人们这个心理,近日,一个号称人工智能看面相的小程序「面相研究院」在小程序圈爆红。 看了一下这
神经网络
lq . 2018-12-04 1470
Google的算法原理,Google是怎样训练神经网络的?
虽然双摄手机已经在市场上普及,其所带来的人像模式、多倍变焦也成为了不少智能手机的「标配」,但仍然有厂商依然坚持用一个摄像头的配置。 比如以软件著称的 Google,从 Pixel 手机的初代到今天的 Pixel 3 / 3XL,在往今的两年时间里(初代 Pixel 于 2016 年发布),他们仍坚持采用单摄配置。 有意思的是,Pixel 不但是 DxOMark 榜单前列的常客,夜景表现长期吊打各旗
智能手机
lq . 2018-12-03 1040
Google Pixel3在相机算法的升级路上越战越勇
想要提高拍照效果,想必对于多数手机厂商而言,给手机塞进更多的摄像头似乎成了当前主流做法,例如“普通摄像头+景深摄像头”、“黑白+彩色摄像头”、“广角+长焦摄像头”……不过,偏偏有这么一家企业反其道而行,从发布 Pixel 系列以来,就一直坚持单摄像头,并强调在相机成像算法上的提升。 不久前的一篇《胜过 iPhone XS?Google Pixel 的“夜视功能”是怎样炼成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 G
神经网络
lq . 2018-12-03 920
“神经网络”的逆袭:图解80年AI斗争史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华山派有“剑宗”和“气宗”,相互斗了几十年。人工智能界也有“山头”,AI两大派系的斗争早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前就已经开始了。 △有三名法国人把两派的势力对决画成图,名字叫“神经元的复仇” 这两大派系就是: 在符号主义者的眼里,人工智能应该模仿人类的逻辑方式获取知识,而连接主义者奉行大数据和训练学习知识。 派系斗争与两次AI危机 早在达特茅斯会议之前,图灵就提出过“图灵机”
神经网络
未知 . 2018-11-28 1255
英特尔发布第二代神经网络计算棒,满足新一代智能设备的需求
英特尔正式发布了第二代神经网络计算棒(Neural Compute Stick 2,简称NCS 2)。该计算棒可让开发者更智能、更高效地开发和部署深度神经网络(DNN)应用,满足新一代智能设备的需求。 NCS 2只有U盘大小,尺寸72.5×27×14mm,通过USB 3.0 Type-A接口插入主机,兼容64位的Ubuntu 16.04.3、CentOS7.4、Windows 10操作系统。其基于
英特尔
未知 . 2018-11-16 1440
为何我们不把机器学习更广泛地应用在文件压缩方面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生产的新数据正以指数级别增长,数据中心越来越大,并消耗着地球上难以想象的巨大能耗,但人类依然可能面临着“数据无处存放”的境地。 因此,让文件变小一点,这绝对是个值得投资的点子。 神剧《硅谷》剧组就选中了这个点子。在剧中,几个主角的得以创业成功的核心算法——“魔笛”即是选中了“压缩”这一多数人都能理解但对技术要求颇高的领域:允许用户在线将图片压缩至一半的大小,并依然保持其清晰度。
谷歌
未知 . 2018-11-09 860
“让深度学习也能因果推理”的图网络终于开源了!
DeepMind今天开源了内部的Graph Nets库,用于在TensorFlow中构建简单而强大的关系推理网络。“图网络”由DeepMind、谷歌大脑、MIT等27位研究者提出,由于其支持关系推理和组合泛化的优势,引起大量关注。 DeepMind提出的简单而强大的关系推理网络“graph network”终于开源了! 今年6月,由DeepMind、谷歌大脑、MIT 和爱丁堡大学等公司和机构的 2
神经网络
未知 . 2018-10-21 655
“THE顶会”接收的论文竟然名不副实?你说该不该撤稿?
一等一的顶会CVPR接收的论文竟然出错?这条消息在今天的Reddit炸了锅。根据论文作者公开的代码,实验无法复现,同行评议过程也再次遭到质疑,该不该连代码也一起审核?网友向大家征求意见:这篇论文该不该被撤稿? CVPR,计算机视觉乃至人工智能领域顶会中的顶会,“THE顶会”,接收的论文竟然名不副实? 你说该不该撤稿? 今天,一条这样的消息在Reddit炸了锅。 事情是这样的,有人试着去复现了CVP
神经网络
未知 . 2018-10-08 750
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预测地震余震
【概要】哈佛大学和谷歌的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地震余震的有效预测。 地震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试图模拟余震。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测余震发生的时间,以及余震的强度。但在准确定位余震的位置方面,他们远没有做到完美。 回答这个难题的答案当然是人工智能。来自谷歌和哈佛团队的一群合作者称,在对超过13.1万次地震及其后续余震地点的数据库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后,他们已经找到了预测未来余震发生
神经网络
未知 . 2018-09-23 1165
- 1
- 2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