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n是Micron Technology Inc.,的简称,中文名叫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称美光,成立于1978年,总部在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市。美光在2024财年(截至2024年8月31日)营收为251亿美元,毛利率23.7%,净利润14.7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85亿美元。其主要产品包括DRAM、NAND及NOR,并向下延伸提供各类模组产品。经过多年发展,美光逐渐成长为全球存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据CFM闪存市场统计,2023年美光在全球DRAM和NAND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9%和10.8%,均位列第三。美光在国内的代理商有中电港、艾睿、安富利、贸泽电子等。
美光是美国硕果仅存的一家内存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西部一个比较偏远的州——爱达荷州,该州背面连着加拿大BC省著名的落基山脉,落基山脉有一部分在爱达荷州,风景优美。除了多元的自然环境之外,爱达荷州也是美国重要的粮仓,出产美国大部分的土豆。美光公司就诞生在这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并购,美光已经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跨国半导体公司。接下来请跟随芯查查一起探究一下美光的成长史吧!
初创阶段
故事要从1978年说起。
那一年,美光在爱达荷州博伊西市成立。它是由一对双胞胎兄弟Ward Parkinson、Joe Parkinson在博伊西市一个牙科诊所地下室创立,加上Dennis Wilson和Doug Pitman,公司一共4个人。
他们之所以创立美光,其实也有点迫不得已,因为Ward Parkinson和Joe Parkinson这对双胞胎兄弟,其中哥哥Ward Parkinson是一位工程师,弟弟Joe Parkinson是一位家乡本地的律师,哥哥的专业在本地没有什么施展拳脚的机会,于是常年都是在外打工的状态。
他曾经在半导体公司Mostek负责最先进的64K DRAM产品开发。不过因为他的工作能力出色,被一家英资半导体公司Inmos给挖走了,当时他们团队一起都给挖走了。
Inmos这家公司其实不仅挖了Ward Parkinson和其团队,还挖了很多其他Mostek的员工,这让Mostek很恼火,于是一气之下,将Inmos给告上了法庭,说他们挖走的这些人都有Mostek很重要的机密和技术,要立即停止Inmos的经营。
当时事情闹得很大,Ward Parkinson及同事们也没办法在Inmos继续待下去了,于是短短几个月,就失业了。
这个时候,Ward Parkinson有点想念家乡了,于是索性就带着团队成员一起回到了爱达荷州博伊西市,跟弟弟一起创业,成立了美光。
美光一开始是一家顾问公司,客户也只有一个,就是老东家Mostek。Ward Parkinson离开了Mostek后,Mostek还在研究64K DRAM。美光创立之后,就以合约顾问的方式帮助老东家开发DRAM。
但是,仅仅一年之后,Mostek被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给收购了。新公司马上终止了跟美光的合作。
唯一的客户就这样没有了。美光这个时候也必须要转型了,没有退路了。虽然他们有DRAM技术,可以直接生产DRAM产品,但现实的问题是他们没有钱开工厂,也没有钱请员工。
幸运的是,美光在偏远的爱达荷州,当地的老乡都很支持他们做科技。当他们知道美光想要转型生产半导体时,纷纷给他们投资,直接送钱上门,这些人不是专业的投资人,他们都是本地的经营者,有卖鱼的、农场的、卖羊的等等,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有一位是卖土豆的大亨,他叫J.R.Simplot,他不是一位普通的农夫,而是美国最早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提高生产力的商人,也是快餐巨头麦当劳最大的薯条供应商。Simplot可谓是慧眼独具,最早投资了美光,还带着它的客户麦当劳一起跟风投资了美光。
就这样,1980年,美光就用这些投资人的钱,在爱达荷州博伊西破土动工,开建美光第一家晶圆厂。1981年,美光第一座工厂Fab 1正式投入运作,生产64K DRAM内存。除了创始人本身是这方面的专家之外,当时的DRAM市场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因为那时,个人电脑逐渐开始普及,而个人电脑中需要用到DRAM。
但是内存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美国有很多公司都在做DRAM。另外,日本也高调进入了内存市场。美光当时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可尽管如此,它的成绩还不错,一年就卖出了100万颗芯片。
美光在当时来说,还是一家新公司,他们将赚到的钱基本都投入到了研发当中。没过多久,美光成功将64K DRAM瘦身了,美光生产的64K DRAM芯片要比日本生产的小一半,比TI生产的也小了1/3。尺寸变小了,就意味着在一片完整的晶圆上比对手生产更多可用的芯片,提高了良率,降低了成本。
1984年,美光成功上市。
不过,美光的高光时刻没有持续多久,一个席卷美国内存界的风暴就来了。
美日内存之战
美国和日本在内存方面的战争逐渐白热化,日本靠着政府的补贴,非常有底气,卖DRAM就像不用钱一样,用低价抢占市场。在日本内存厂商的推动下,64K DRAM的价格,一年内就从4美元下跌到了25美分。
日本企业有政府补助,可以低价出售芯片,但美国这边的公司不能赔钱做生意。因此,很多美国生产DRAM的公司就直接倒闭了。剩下的像英特尔、Mostek等直接将内存业务砍掉了,退出了市场。
但是规模不大的美光却存活了下来。它能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工厂开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另外一个是美光的DRAM尺寸较小,生产成本与人工也相对较低。
日本的内存产品席卷全球,对美光也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致命。再加上它不仅卖DRAM,还卖DRAM的技术授权给刚刚进入市场没多久的韩国公司,比如三星电子。
美光熬过了半导体由日本主导的80年代。最后,美国政府出手了,把这个时代彻底终结。不过美国自己也是死伤惨重。美国本地的DRAM厂家就只剩下几家而已了。而美光就是其中之一。
逆势成长
1990年代初期,当时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很好,在高通胀的阴霾下,国家货币政策特别紧,很多公司的盈利水平都大幅下降,比如IBM这类科技巨头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美光因为只做DRAM,盈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因为DRAM受惠于个人电脑的高速发展,需求变得很大。而美光公司一直将赚来的钱,持续投入到研发上,这样技术不断在提升,但也能节省生产的成本,以及提高效率。
1990年初期,美光还成立了子公司美光电脑(Micron Computers)来制造个人电脑,不过因为没有做得很好,最后美光卖掉了这家子公司。
1994年,逆势扩展的美光走出了发祥地,豪花了13亿美元,在犹他州建造了新的生产厂房。
1995年Joe Parkinson宣布卸下CEO头衔,美光老员工,1983年就加入了美光的Steve Appleton(艾普顿)接任总裁和CEO之职。他曾在美光担任各种不同的职务。
随后,在DRAM市场需求大增的同时,美光的营收也大幅增长了81%。新建的厂房刚好派上用场,扩大的产能满足了更多市场的需求。
不过,存储的大宗商品属性很强,受供需影响,价格周期性波动显著。当市场增长时,例如由于新技术,或者新产品出现,存储产品需求将会增加,存储价格开始上涨。因为存储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存储厂商会积极扩产以抢占市场份额,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供给过剩,此时,厂商为了回笼资金,会采取降价,甚至抛售产品等措施,造成价格进一步下降,同时会采取减产等措施来降低库存水位,直到恢复正常,并开启下一个周期。存储产品的周期约3到4年。
1996年开始,存储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下行周期,DRAM的价格这一年就下跌了75%。
1997年又继续下降了40%。还好美光在地产成本的加持下,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盈利。但另一边的日本市场,失去政府保护的日本存储企业也都熬不下去了,几乎全部都退出了存储市场。美光在美国的同行们也在惨淡经营。
解锁“捡漏王”称号,一路并购向前
此时,美光开始解锁了一个新的称号——捡漏王。
1998年,由于DRAM业务连续亏损,德州仪器(TI)决心退出DRAM领域,专攻其DSP产品。美光趁此机会, 以8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TI深耕多年的内存业务,及DRAM工厂 ,加强了自身技术与研发实力。
1998年,美光并购了Rendition公司来制造3D加速芯片。
90年底末,尽管日本存储企业大都选择了离场,美国企业也大部分不做存储了,但是美光还是没有成为龙头老大,因为这时候,韩国进场了。
曾经还需要靠买美光和TI授权的韩国公司渔翁得利了。在日本跟美国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韩国悄悄地在独自发力。韩国成功复制了日本的成功之道,政府大手笔支持存储生产,他们当中研发力度最大的三星电子,顺理成章成为了世界的存储老大。
虽然在90年代末,韩国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不少公司直接倒闭破产了。但靠着韩国政府支持的半导体公司存活下来了。
2001年时,捡漏王美光曾一度想要趁虚而入,把当时经营状态不太好的韩国海力士,还有它所有的工厂,打包一起买下来。时任海力士总裁的Park Chong-sup甚至都已经跟美光达成了协议, 美光以30亿美元的股票收购海力士的整体内存芯片业务与25%的其他业务,且不接受海力士的60亿美元债务 。尽管当时海力士已经走投无路,但这一计划遭到了海力士董事会的反对,最后韩国的第二大 财团SK集团充当了白武士,将海力士买了下来。形成了现在三足鼎立的局面。
没有捡漏到海力士,但美光捡到了日本的内存企业,先是 并购了日本KMT,后面2002年,又低价收购了80年代霸主日本东芝留在美国的DRAM工厂等 ,使其在DRAM行业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再度得到大幅提升。
2003年,美光开发出13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迈入图像传感器领域,成为了一家能够制造CMOS技术的创新者,其图像质量堪比电荷耦合设备(CCD)传感器。如今,从智能手机到高端专业设备,CMOS传感器已经成为了所有类型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
- 2005年,美光与英特尔合资成立了IM Flash Technologies,开始生产存储卡、硬盘等闪存芯片。
- 2006年,美光又收购了Lexar Media,进一步开拓消费级存储卡和固态硬盘市场,增加了美光的产品线和市场覆盖。
- 2007年3月21日,美光首次在中国大陆西安成立了工厂,主要生产DRAM和NAND Flash存储器。
- 2008年3月,美光分拆其CMOS图像传感器事业部,推出Aptina成像部门。随后,这个部门在2009年分拆成Aptina Imaging Corp,最后该公司在2014年8月被安森美收购。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来了。
美光2008年直接裁掉了15%的员工,在2009年又继续裁员了2000人。美光的危机就这样解除了,然后美光又跟之前一样,继续去收购公司,扩大产能。
2009年,存储业界排名第二的公司奇梦达(关于奇梦达的历史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写的IC故事系列之英飞凌)宣布破产。
捡漏王美光自然不会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过它没有收购奇梦达旗下的业务,而是 买下了奇梦达旗下的一家中国台湾公司华亚科技的股份。华亚科技是奇梦达的前东家英飞凌和台塑旗下的南亚科技成立的合资公司 。
在奇梦达从英飞凌分拆出来的时候,英飞凌将华亚科技35%的股份划给了奇梦达。2009年, 美光捡漏得到了奇梦达旗下的华亚科技的股份,2015年12月又斥资32亿美元收购华亚科技全部股份,改名为台湾美光 。
2010年,美光又收购了另一家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 中国台湾公司达鸿先进科技 ,它在中科后里园区的厂房,还有机器设备也成为了台湾美光的子公司,台湾美光存储的一部分。
2010年,美光用12.7亿美元从 Intel、STMicroelectronics、N.V. 和 Francisco Partners 手中收购 NOR 制造商 Numonyx B.V.,提升了美光在NOR闪存市场的地位,增强了其产品多样性。
2012年2月,有一个悲剧发生了,美光CEO Steve Appleton在一场爱达荷州博伊西小型飞机空难中不幸罹难,享年51岁。接任他位置的是Mark Durcan,在他任期内,美光走的路线跟之前差不多,就是一直投大钱在研发上,保持与韩国对手正面竞争的能力。此外,就是继续捡漏。
这一次,它的目光锁定在了日本最后的DRAM希望尔必达(Elpida)身上。由NEC、日立和三菱三家DRAM业务组合而成的尔必达,最后的结局是破产离场。
2011年,DRAM的售价又创了新低,这个时候,日元在不断升值。严重地影响到了尔必达的出口和海外收入,也让日本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美光在这个时候,向尔必达伸出了橄榄枝,用20亿美元把它买下来了,同时也接收了它在日本熊本的工厂,但把名字改为了美光日本 。 从这一刻开始,日本的DRAM正式走下了历史舞台。
这个收购对美光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的。 尔必达本身就是苹果的供应商,iPhone、iPad这些内存都是它提供的,收购完成之后,苹果也自然成为了美光的客户。 另外, 尔必达旗下有家总部在台湾的合资公司,瑞晶电子,尔必达手上有瑞晶电子65%的股权,随着美光把尔必达收购了之后,这一部分的股权自然就揣入囊中了 。
随后,美光又用3.3亿美元买下了瑞晶电子的24%的股权,这让美光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同时也收获了瑞晶电子在台中的12寸DRAM工厂。
在此之后,美光在中国台湾的布局也基本完成,单单是华亚科技在桃园的Fab11就占了美光总DRAM产能的35%以上。最关键的是,半导体产业链,尤其是制造方面,主要的部分都是在中国台湾完成的,比如美光在台中生产的超高速内存HBM,完成之后,就可以直接交付给台积电。去继续生产NVIDIA的AI加速器,省下了长途运输的风险与成本。另外,美光在中国台湾也收获了一众半导体人才,还有性价比极高的生产成本。
这些都与美光的发展理念一致。一直以来,美光就是靠着低成本、高效率,撑过了无数难关,能够让它持续和三星、SK海力士面对面地竞争。虽然美光没有成为存储界的老大,但它通过大手笔的研发,还有不断的并购,一直都是紧随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之后的。
继续收购,完成全球布局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美光通过不断地产业并购,以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或进入新市场,同时,美光以战略眼光布局未来,为公司长期发展铺平道路。
- 2015年,美光和英特尔开始了另一个合资企业3D XPoint非易失性存储器。美光也收购了Tidal Systems。
- 2016年,IM Flash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首款32层第一代3D NAND Flash。
- 2017年4月,美光宣布Sanjay Mehrotra成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取代Mark Durcan。
- 2017年6月,美光宣布停止Lexar零售可移动媒体存储业务,并将部分或全部出售。同年8月,Lexar品牌被位于中国深圳的存储公司江波龙收购。
- 2019年10月,美光收购剩下股份后,IM Flash Technologies成为美光子公司。
此外,美光布局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市场。2019 年美光宣布收购FWDNXT(其主要提供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高效、高性能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基于此次收购,美光正在将计算、内存、工具和软件集成到该综合性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中,探索针对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优化的创新内存。
- 2021年10月22日,美光以9亿美元的价格将IM Flash位于犹他州莱希的晶圆厂出售给TI。
- 2022年9月,美光宣布他们将投资150亿美元在爱达荷州博伊西新建一座工厂。
- 2022年10月,美光宣布在纽约克莱进行1000亿美元的扩张。
- 2023年03月3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防范产品问题隐患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美光公司(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 2023年5月,美光表示,在日本政府支持下,该公司将在日本投资约36亿美元,用于先进制程存储芯片生产。
- 2023年6月,美光宣布将在印度建立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工厂。
- 2023年12月,纽约州与内存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科技巨头IBM、以及芯片制造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一道,向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niversity at Albany)的半导体研究设施投资100亿美元,研究下一代芯片制造。
持续创新与增长
除了在捡漏上总是快人一步,在技术和产品上,美光也没有落下。2019年,美光率先发布了业界第一个1TB的MicroSD卡,也证明了美光闪存方面的实力。
除了品技术之外,美光也有坚持在走 高性价比 的路线,美光除了是第一个推出176层3D闪存技术之外,它也在今年推出了业界速度最快的2230第四代SSD Crucial P310。
美光与它旗下的Crucial SSD品牌,这些年来一直都推出了很多性价比不错,又实惠的SSD产品。至于显卡用的内存方面,上一代的GDDR6X,美光是绝对的领头羊。美光是最先开发和量产的公司,用在了NVIDIA当时速度最快的RTX 30系列显卡上,不过在下一代GDDR7上面,把领先的位置让给了SK海力士和三星,很有可能是美光把它的资源都放在了HBM身上。
这是美光的战略所在,也是内存界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三家内存界巨头的技术水平都是差不多的。美光和SK海力士也相继生产了最新技术的HBM3E,给最新的NVIDIA Blackwell系列和AMD的Instinct MI325X使用。
美光不仅在3D,还有多层堆叠的闪存技术上没有掉队。在GPU上用的GDDR,或者是接下来几个内存节点包括电动车,自动驾驶需要用到的LPDDR,以及目前最大的风口人工智能加速器领域所需要用到的HBM超高速内存技术,美光都是技术在线,一直是行业的第一梯队,。至于数据中心要用到的SSD固态硬盘方面,美光也是业界第一个生产出来商用的232层QLC闪存的公司。
目前美光最先进的制程是1β。大概是12nm到14nm之间,跟对手制程技术上相差不大。但是韩国的两家公司都已经用上了EUV,极紫外光的微影技术。而美光还在用上一代的DUV光刻机。不过他们在日本熊本的新厂房,将会用上EUV。用在他们最新的1γ制程上,将会在2025年实现量产。
结局
美光最新的财报显示,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存储芯片需求激增推动下,美光在其第四财季营收取得了十多年来最大涨幅,同比增长了93%,达到了77.5亿美元。在今年6月,美光就表示,其用于NVIDIA设计的AI处理器的HBM芯片,在2024年和2025年的产能都已经售罄。
美光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到如今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巨头,美光凭借其大力投入研发实现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灵活的市场策略和坚定的客户服务理念,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Tips
截至发稿前,芯查查已收录美光物料数据、应用方案,datasheet覆盖已收录美光物料达76%(持续更新中),国内外及同品牌替代料等信息。点击进入芯查查美光品牌页即可查看相关数据。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