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台积电和三星一直是世界级芯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但我国芯片产业起步比较晚,与产业巨头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大陆芯片制造厂商中,中芯国际的技术是最先进的。
梁孟松将和蒋尚义联手,助力中芯国际的发展
目前来看,中芯国家完全可以批量生产14nm以上的成熟工艺。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成功研发了N+1工艺,其性能和世界一流厂商的7nm的先进工艺相似。这类芯片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准备投向市场。
近些年来,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方面的技术进步巨大并且迅速成长为行业佼佼者,这也离不开行业大佬梁孟松的贡献。
2017年,在中芯国际董事长的亲自邀请下,梁孟松前往中芯国际担任芯片的研发工作。仅用3年时间,直接从28nm发展到了现在的14nm,带领中芯国际快速发展。
2020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中芯国际迎来大量订单,实现了真正的营收。进一步缩小了和行业巨鳄之间的差距,使得中芯国际在世界半导体领域站稳了脚跟。
出人意料的是,当另一位行业大佬蒋尚义宣布入职中芯国际的时候,梁孟松认为公司并不尊重他的意愿,于是递交了辞职信。不过,在2021年,经过公司的调解下,两人的矛盾似乎已经解除。
梁孟松属于芯片制造领域的奇才,最早在台积电进行科技研发,带领台积电击败IBM成为顶尖芯片制造厂商。后入职三星,直接帮助三星实现16nm工艺的研制。
蒋尚义属于芯片流程管理的大佬,曾在台积电担任产业高管,负责关键设备的采购以及生产流程的调整。
两位都是在芯片制作领域鼎鼎大名的行业大佬,现在齐聚一起必将助力中芯国际的发展。
280.9亿投资成熟工艺芯片
由于美国的技术制约,中芯国际用于制造先进芯片的关键设备始终得不到供应。先进芯片的研究进展也相当缓慢。在今年,中芯国际的重心已经从科技研发转移到生产成熟工艺的芯片上面来。
2020年,中芯国际将20亿美元投入到先进芯片的研发当中。要知道,2020年一年的支出仅有31亿,其中科研支出几乎占到了90%。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芯片的研发难度极高。高额的资金投入后,并不能立马有效益。
到2021年,支出比重就完全发生了变化。今年的支出金额是280.9亿元,大部分将用于成熟工艺的生产。
重心之所以发生转变,是因为28nm以上的成熟工艺已经成为中芯国际的主要营收来源。这意味着,市场上最需要的并不是7nm先进工艺,而是成熟工艺。
此时,中芯国际提高产能,将28nm以上的技术成熟化可以满足国内90%的芯片需求,从而实现芯片的国产化。
总结
蒋尚义在成熟芯片生产流程方面更加擅长,可以帮助中芯国际拿下成熟工艺的市场份额。在重点发展成熟工艺的同时要进行先进工艺的研究,这一方面梁孟松显然更加适合。
两人携手共同推进国产芯片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芯片100%国产化。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