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开发出全球最小硅基LED,可将手机摄像头变成高分辨率显微镜?

      摘要:5月8日消息,近日,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SMART)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基于CMOS工艺的硅基LED。      5月8日消息,近日,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SMART)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基于CMOS工艺的硅基LED,其发射光谱以1100nm为中心,发射面积小于0.14 μm。这种LED具有 >50 mW/cm 的高空间强度,单个LE

    芯片

    芯智讯 . 2023-05-08 1331

  • 北京大学研究员研制出国际上最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

      如果我们真的无法通过硅芯片技术超越欧美,那么是否可以借助光芯片实现“弯道超车”呢?    王剑威   近日,有报道称,我国的光芯片技术有重大突破!北京大学王剑威研究员、龚旗煌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经过6年联合攻关,研制了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子学的图论“光量子计算芯片”——“博雅一号”,发展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的晶圆级加工和量子调控技术,首次实现了片上多光子高维度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调控。

    芯片

    半导体芯情 . 2023-04-15 1 3313

  • 质能守恒,那满电的手机一定比没电的手机重吧?还真是这么回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在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之间徘徊,直到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人们终于不再在质量与能量之间纠缠,因为人们明白了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于是就有了质能守恒。   既然质能守恒,质量与能量本质上是一回事,那么充满电的手机一定比没有电的手机更重一些吧?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让我们来看一下质能方程:E=mc∧2,在这个公式里,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2为光速的平方。光速相对于任何参考

    能量

    科学信仰 . 2022-05-19 1 1135

  •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一年可以相会一次,那么,作为物质世界的光子多长时间可以“相会”呢? 答案是三百年。 而且,牛郎织女相会是在“鹊桥”之上,光子如果“相会”,“鹊桥”是什么?谁来搭建鹊桥? 答案是,光子相会的“鹊桥”叫量子中继,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首次为它们搭建了多模式的量子中继。 神奇不神奇?厉害不厉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

    量子中继

    光明日报 . 2021-06-03 1330

  • Nature | 综述:可编程光子集成电路

    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PICs)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项成熟且强大的技术,PICs的概念与电子集成电路的概念类似,只不过电子集成电路集成的是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电子器件,而PICs集成的是各种不同的光学器件或光电器件,比如激光器、电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光衰减器、光复用/解复用器以及光放大器等。 PICs在信息传输和处理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光子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新媒体团队 . 2020-11-09 1335

  • 科学家首次实现操控光波和光子信息,标志通信基础设施将大幅提升

      近日据外媒报道,科学家首次在硅基芯片上实现操控光波和光子信息,并维持了它们的整体波形。目前因为大多数通信基础设施仍依赖于基于硅的设备来传播和接收信息,这标志着通信基础设施将大幅提升传输速度。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保持洲际光纤中的信息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从理论上说,这需要在光纤的收发端对硅基芯片中的光进行操作,以此确保那些“光子信息包”的波形在传送中不会被破坏。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这个目

    光子

    xx . 2019-07-13 830

  • 解读光子集成电路发展方向:混合集成占据主导,单片集成上升明显

    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PIC)相对于传统分立的光-电-光处理方式降低了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构建一个具有更多节点的全新的网络结构,虽然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过其成为光器件的主流发展趋势已成必然。PIC单片集成方式增长迅速,硅基材料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模式多样,产业链不断构建,新产品与应用进展也在不断推进。相关厂商众多集中度低,我

    集成电路

    YXQ . 2019-04-15 1010

  • 国科大在光功能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教授田志远课题组在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学活性材料的设计构建及生物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设计构建了具有双光子激发、近红外发射特性的仿生荧光探针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活体肿瘤的高清晰度荧光成像。 由于具有高灵敏度、优良的时-空分辨率、相对于其它技术而言的良好生物兼容性等特性,基于光学活性材料的荧光探测及诊疗技术已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

    红外

    未知 . 2018-03-22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