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百年技术限制!中科大利用毫米波+AI技术实现非接触心电图实时监测:精度大于90%
12月5日消息,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消息,该校吴曼青院士团队陈彦教授、孙启彬研究员等人实现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人体心电图实时监测,突破了100余年来心电图仅能通过接触式传感器获取的局限。 相关研究成果以“Contactless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with Millimeter Wave Radar”为题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中科大
芯闻路1号 . 2022-12-05 1668
中科大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将MDI-QKD从光纤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的突破,也开启了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基于远距离量子干涉更复杂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MDI-QKD协议利用双光子干涉技
中科大
新华网 . 2020-12-27 1435
中科大研究团队提出新原初黑洞产生机制
初黑洞是从宇宙原初时期遗留下来的天体遗迹,也是探知极早期宇宙的重要窗口。中科大天文学系教授蔡一夫领导的粒子宇宙学青年研究团队在原初黑洞形成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突破,通过宇宙暴胀时期的声速共振效应大大提高了原初黑洞的产生率。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原初黑洞是指宇宙在极早期由于局域空间的物质分布过于密集,导致直接坍塌形成的黑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泽尔多维奇和霍金分别指出了这类
中科大
未知 . 2018-08-27 785
中科大在单颗粒或细胞捕获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在单颗粒/细胞捕获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使用实时飞秒激光双光子光刻技术,成功实现了单颗粒或细胞的捕获,该技术还可以实现可控多颗粒或细胞团簇的实时捕获,用于细胞通讯或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有望极大地推动细胞捕获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微流控领域国际期刊《芯片实验室》上,并被选为封面,同时被《自然·光子学》刊发。 在单细胞分析研究中,捕获
中科大
未知 . 2018-04-28 75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