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需侵入大脑 科学家开发AI系统尝试将意念转成文字

      过去几年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包括Neuralink在内的公司都在开发可以帮助瘫痪病人与外界交流的方法。这些设备往往需要通过开颅或者半侵入的方法植入人脑中,才能更准确地提取人脑信号。   近日,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非侵入式的人工智能系统。在AI的帮助下,无需侵入大脑,就可以将人们的大脑活动转化为文本流,有望最终使得失去身体交流能力的患者获益。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5月1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

    第一财经 . 2023-05-02 4069

  •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一年可以相会一次,那么,作为物质世界的光子多长时间可以“相会”呢? 答案是三百年。 而且,牛郎织女相会是在“鹊桥”之上,光子如果“相会”,“鹊桥”是什么?谁来搭建鹊桥? 答案是,光子相会的“鹊桥”叫量子中继,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首次为它们搭建了多模式的量子中继。 神奇不神奇?厉害不厉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

    量子中继

    光明日报 . 2021-06-03 1300

  • 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太阳风与月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腾讯太空 乔辉 近期,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太阳风与月球局部剩余磁场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发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固有认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图注:张辉、魏勇等行星学家发表的论文截图。 太阳风是源于日冕层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呈等离子状态,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元素的裸原子核。太

    太阳风

    腾讯科技 . 2021-05-12 1225

  • AI换脸以假乱真?美科学家称已开发出鉴假工具 可识别超九成假图像

    据美国《商业内幕》及英国《每日邮报》15日报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的一篇论文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可用于鉴别“深度伪造”技术合成图像的工具,通过该技术伪造的94%的虚假图像可被识别。 肉眼几乎无法鉴别 最近几周,美国著名演员汤姆·克鲁斯打高尔夫球和表演魔术的视频在网上风靡。用肉眼看,汤姆·克鲁斯的动作十分流畅。但令数百万观众惊讶的是,这些视频不是真实的。视频中的人并非汤姆

    人工智能

    上游新闻 . 2021-03-17 1445

  • 让科学家坐热冷板凳,人大代表建议给科研经费“松绑”

      原标题:让科学家坐热冷板凳,人大代表建议给科研经费“松绑”   作者: 胥会云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3月6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举行“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建宇表示:“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

    人大代表

    第一财经 . 2021-03-12 955

  • 太拼了!科学狂人 16 年来被毒蛇 “试咬”160 多口

    俗语说的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然,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接触到蛇这种生物的概率本身就已经不高,被咬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然而竟然有一个美国人16年来被蛇咬了160多次,平均每年10次加,这得命背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 当然,他并不是因为运气不好或是怎么样。因为这位名叫蒂姆-弗里德的人是一个科学狂人,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试验人体的抗毒能力。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弗里德曾亲自展示过

    威锋网 . 2016-01-23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