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SSD全球出货荒,DDR5价格狂飙

来源: 芯查查资讯 2025-11-04 09:28:46

SSD全球出货荒,部分大容量 SSD 交期延迟超一年

据NewDaily报道,三星、SK海力士和铠侠等核心存储玩家的SSD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部分型号订单的交付时间已排至明年下半年,部分大容量 SSD 型号的交付时间已延迟超过一年。原因系AI服务器存储的需求远超预期,致使相关产品库存正在迅速消耗。其中,大容量SSD产品供货尤其紧张。

  
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 TrendForce 观察认为,导致SSD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AI技术发展引发的数据存储需求爆炸性增长,海量AI训练数据让全球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曾经价格低廉的固态硬盘(SSD)、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与机械硬盘(HDD),正以多年未见的幅度快速攀升。

  
而在2023年,高效能NVMe固态硬盘价格一度跌至与机械硬盘持平,DRAM内存更跌至近10年低点,但2024年情势改变,NAND闪存与DRAM价格双双开启上涨信道,从消费级产品到企业级存储,全链条成本集体上扬。

  
这一反转的起点,是内存产业的周期性调整与AI需求的超预期爆发。2022至2023年初,内存芯片供过于求,NAND与DRAM价格跌破成本,库存积压严重。为了止损,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厂商大幅减产,减产效应在2023年下半年传导至市场。

  
近来,512GbTLCNAND闪存芯片现货价半年内暴涨超100%,合约价同步攀升。消费市场迅速响应,西部数据的2TBBlackSN850X固态硬盘年初突破150美元,三星990Pro2TB版本从120美元涨至175美元以上。

  
机械硬盘同样涨价。今年4月,西部数据通知合作伙伴,因供应有限将上调价格5%-10%,数据中心用大容量近线机械硬盘短缺,部分需求转向闪存,进一步挤占NAND产能。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HDD盘与SSD首次同时面临短缺。传统上,两者常「此涨彼跌」,但AI模型处理PB级数据时,「温数据」需近线机械硬盘存储,而其交货周期已延长至一年以上。

  
SSD首次规模化进入曾因「每GB成本过高」而难以触及的领域,最终形成「双向挤压」,机械硬盘因供应限制涨价,SSD因云端服务商填补空缺而价格坚挺。

传三星、SK海力士、美光暂停DDR5合约价报价

据供应链称,三星电子已率先暂停10月DDR5 DRAM合约报价,引发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储原厂跟进,将导致供应链“断粮”,恢复报价时间预计或将延后至11月中旬。虽然存储四季度合约价上涨已成为市场共识,但此前预期是10月底前就可以敲定四季度合约价。但三星迟迟不愿提供合约报价,直接告诉下游客户“无货可卖”。

 

不仅如此,原厂的供货策略也有改变。


目前上游原厂第4季仅针对科技大厂或一线CSP业者提供报价,DDR5几乎完全没有释出给其他一般客户,不仅如此,未来存储三大原厂的供货策略将愈发严格,仅向长期客户提供报价;这也意味着,原厂不提供报价或将成为常态,迫使有紧急需求的客户转向现货市场抢货。

 

内存业界人士指出,由于市面上流通货源非常稀少,尽管供货商具有补库存需求,但短期担心价格太高且供应非常有限,目前多半仅能以旧库存维持生产。

DDR5价格连续暴涨

据机构数据,在此强劲需求推动下,本周DDR5颗粒价格涨幅高达30%。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愈发明显,短期内供应问题难以缓解,也促使客户纷纷提前备货,以确保年底至明年初料源稳定。


在DDR52Gx8部分,SKHynix4800mdie现货报价明显跳空上涨至USD17.0左右,5600Adie报价亦同样明显跳涨来到USD22.0以上。


据推测,从第4季起—2026年上半,DDR5价格将呈现「连续三级跳」的暴涨走势,逐季朝向30~50%的涨幅推进。以此推算,2026年上半DDR516Gb报价,不排除上看30美元的历史天价。

 

从近1个月以来,DRAM现货价全面陷入疯狂大涨。其中,DDR516Gb价格跳增至15.5美元,9月底价格才7.68美元,相当于单月涨幅倍增至102%,成为所有产品线涨价最为惊人的品项。

原厂销售额大幅增长

在此趋势下,三星与SK海力士的业绩迎来高速成长。


根据三星公布的第三季初步财报,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达12.1万亿韩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81%,与前期相比大增158.55%,创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新高。销售额达86万亿韩元,也刷新历史纪录。


SK海力士第三季同期营业利润突破10万亿韩元大关,达11.38万亿韩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营收24.45万亿韩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净利12.598万亿韩元,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HBM及高阶DDR5产品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受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内存芯片行业供需失衡加剧,预计将开启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到2027年全球储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标志着新一轮产业周期的起点。

 

当前产业共识是,NAND、DRAM、HDD价格在2026年前可能维持高位,消费者需接受较小容量或延后升级,企业则被动承担成本上涨。「季节性降价」短期内或难重现,内存市场的「高价常态」正悄悄重塑技术与商业的底层逻辑。

专题

查看更多
IC品牌故事

IC 品牌故事 | 三次易主,安世半导体的跨国迁徙

IC 品牌故事 | 开放合作+特色深耕,华虹的突围之路

IC 品牌故事 | Wolfspeed:从LED到SiC,被中国厂商围追堵截的巨头

人形机器人

市场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开业

方案 | Allegro解决方案助力机器人应用提升效率、可靠性和创新

方案 | 爱仕特SiC三电平方案:突破工商储能PCS高效极限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 | 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4D毫米波雷达技术全解析

毫米波雷达 | 有哪些热门毫米波雷达芯片和解决方案?

毫米波雷达 | 超百亿美元的毫米波雷达都用在了哪里?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