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北斗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年度研究报告《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重磅发布。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核心产值增速显著
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到169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29.51%。
关联产值突破四千亿 时空信息赋能效应愈发显著
随着北斗系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纵深推进,卫星导航设备及高精度时空数据需求呈现加速释放态势。2024年,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式设备、车载导航仪、道路运输、公安、移动通信、金融、应急、广播电视、铁路、智慧城市等传统优势市场的出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不仅促进了设备销售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因设备使用而产生的行生效益的增长。
根据《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8.21%,达4059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折射出卫星导航技术强大的经济辐射效应——其衍生价值已占据行业总体产值的70.49%,成为驱动时空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北斗上游核心器件产值持续增长 自主芯片驱动规模化应用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23年均有所提升。产业链上游产值为534亿元,同比增长3.89%,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9.27%,其中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等环节产值同比增长3.9%、4.4%、3.67%,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分别为3.7%、1.65%和3.92%。
传统优势区域协同聚力 珠三角领航四千亿产业高地
2024年,具有传统发展优势的五大产业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积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布局,巩固了区域发展特色优势,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研究统计,2024年,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约 4347亿元,在全国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5.49%。 其中,珠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213亿元,位列第一。
作为深圳市政府2016年度重点引进的产业链薄弱环节企业,2017年深圳市十大优秀落户企业,华大北斗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历经数年深耕,已拥有完整的芯片和模组产品线,以及针对不同行业的芯片级产品解决方案,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并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印度和欧洲等区域,在国内及海外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展现出硬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北斗产业踏上发展新征程 既要聚焦主战场又要开启新方向
“十四五”时期,我国行业领域的北斗规模应用已经实现重大突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消费领域的北斗应用虽然潜力巨大,但规模化程度却相对滞后。当前,重点行业领域的北斗应用已形成成熟的技术生态,规模增长逐步趋于平稳,而大众消费领域正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主战场。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大众消费市场蕴藏着海量需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等与位置服务高度相关的产品,用户基数动辄以百万、千万甚至亿级计,远超行业应用规模。二是我国具备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从芯片模组到终端设备的全链条生产能力,足以支撑北斗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三是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已形成深厚基础。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全面兼容北斗定位系统,搭载北斗三号短报文功能的国产手机年销量突破百万台;北斗三号短报文服务正式开启大众商用试点;多款国产新能源汽车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车道级导航定位功能更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行业市场增长渐趋平稳,大众消费市场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旺盛的使用需求与成熟的产业配套,正加速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核心增长极。这片蓝海不仅将推动北斗技术走向千家万户,更将重塑北斗产业生态,为其开辟广阔的发展新空间。华大北斗在共享出行、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驾驶等大众消费领域长期耕耘,正是瞄准了这一北斗规模应用主战场的战略布局。
在聚焦主战场的同时,北斗产业也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低空经济就是最好的典型。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北斗时空技术为核心主线加速发展,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多元领域。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初级阶段,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政策体系深化,以及国际合作拓展,北斗将推动低空经济向立体交通网络重构、智慧城市融合、乡村振兴等方向延伸。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至2035年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蓝海,正为低空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开辟全新发展机遇。华大北斗作为北斗芯片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将在低空经济领域贡献更多力量。
锚定北斗“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华大北斗用“芯”前行
“ 十五五”是北斗产业升级换代与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技术、产业、市场将大有可为。一是聚焦技术前沿,深化通导融合创新。卫星导航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北斗与 Wi-Fi、5G/6G、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多源协同,已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强化产业协同,推动时空数据聚合。在数字化浪潮下,时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三是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北斗国际影响力。华大北斗作为北斗GNSS芯片级解决方案优势企业,围绕“北斗规模化应用”与“芯片自主可控”两大国家战略,聚焦高集成度一体化SoC设计技术、抗干扰技术、超低功耗控制技术、多源融合定位技术、通导融合技术、嵌入式高精度定位算法等核心技术领域,构建了“导航通信一体化、卫导惯导一体化、芯片算法一体化、芯片和解决方案一体化”的“芯四化”产品能力架构,推动北斗在共享出行、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驾驶、智慧交通、气象探测、防灾减灾、低空经济等关键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以及国产化替代,赋能北斗产业高 质量发展。
锚定北斗"十五五"发展前景,华大北斗正以芯片技术自主创新建立北斗芯片与应用强关联的北斗生态链,基于北斗芯片关键技术及产品、全面的市场覆盖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在夯实行业及大众消费等优势领域的同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等战略增长极,持续扩大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北斗全球竞争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