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 | 芯擎科技:从国际大厂“虎口夺食”,国产替代不等于低端替代

来源: 芯查查资讯 2025-01-20 09:28:24
相关专题
#2024半导体行业总结&2025展望

在经历了产能紧缺,芯片缺货,产能过剩之后,2024年半导体产业终于开始走出低迷,与AI相关的产业更是一片繁荣,半导体总体市场涨幅甚至超过双位数。但如果去除AI相关的行业,似乎回暖仍是不如预期。

 

芯查查采访了数十家半导体上下游企业,本篇采访企业为芯擎科技(siengine)。芯擎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设计、开发并销售先进的汽车电子芯片的整体方案提供商。2024年,芯擎科技有哪些收获?取得了哪些成绩?对于2025年,有哪些机会值得憧憬和期待?

图注: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  汪凯博士

芯查查:如果让您用3个关键词来总结2024年的半导体市场情况,您会用哪3个关键词,为什么?

汪凯: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半导体市场永恒的主题。在2024年,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对芯片的性能、功耗和集成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芯擎一直致力于研发更先进、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智能汽车高端处理器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不仅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整个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 聚焦高端芯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逐步转型,高性能车规芯片的需求持续正在增长,特别是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国也涌现出众多可以在与国际一流供应商“掰手腕”的本土高端芯片供应商。
  • 供应链重塑:在众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我们越发认识到汽车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包括芯擎在内的众多头部芯片企业,都在在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以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供应能力。

芯查查:在您看来,2024年你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遇到了什么挑战?

汪凯:2024年对于芯擎科技来说,是收获的一年。芯擎成立于2018年,2021年发布了国内首款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今年,芯擎科技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行列,获得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同时,“龍鹰一号”也成为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芯片装机量国产芯片第一。2024年,该芯片出货量达百万量级,也是唯一大规模量产的7纳米国产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

 

2024年第四季度,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也成功推向市场。2025年将实现批量生产,2026年大规模上车应用。

 

整体来看,目前海外芯片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的份额,这是国产芯片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常说的国产替代不是低端替代,而是真正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更高性能、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芯擎一直坚持如此,“龍鹰一号”在市场上的每一个份额,从国际大厂那里“虎口夺食”。

芯查查:芯擎科技今年主要关注哪些市场?这些市场在今年的表现如何?

汪凯:芯擎科技聚焦自动驾驶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

 

2021年,芯擎科技自研发布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一举打破了该领域长期被海外供应商垄断的局面。盖世汽车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龍鹰一号”位列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芯片装机量国产芯片第一,今年出货量达百万量级。这款芯片已在海内外多家车厂量产或定点达20余款主力车型,包括吉利领克系列、银河系列、一汽红旗等。

 

同时,芯擎基于“龍鹰一号”开发的“舱行泊一体”单芯片解决方案,首创性地用一颗芯片就实现了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的高度集成,助力车厂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今年的爆款纯电SUV银河E5就搭载了“龍鹰一号”。

 

2024年,芯擎的高阶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成功推向市场。“星辰一号”全面对标国际顶尖智能驾驶产品,并在CPU性能、AI算力、ISP处理性能以及NPU本地存储等多个核心维度上实现超越。

芯查查:在您看来,2025年半导体行业的增长点将来自哪些方面?贵公司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布局和计划?

汪凯:从产业布局来看,智能座舱以及“舱泊一体”是汽车市场的刚需。更长远地看,智能驾驶以及高阶的“舱驾一体”,都是大势所趋。所以,芯擎也已经提前布局了全场景的自动驾驶芯片AD1000,并且通过1颗、2颗到4颗芯片的级联,实现L2+到L5的自动驾驶。

芯查查:展望2025年,您对芯擎科技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汪凯:我们相信,国产芯片在2025年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的前提下。目前,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从汽车产业的产品安全和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预计国产汽车将会更多地搭载国产芯片,尤其是智能座舱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这类主芯片。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