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品牌故事 | 手机芯片之王,高通成长史

来源: 芯查查资讯 作者:程文智 2024-10-21 14:07:58
相关专题
#IC品牌故事

Qualcomm中文名叫高通,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移动连接、汽车、物联网等半导体和解决方案,以及专利授权等。目前高通的基础科技几乎在每一台3G、4G和5G智能手机中都有应用,而且还将移动技术的优势带到了汽车、物联网、计算等全新的行业,开创了人与万物能够顺畅沟通和互动的全新世界。2023财年,高通的收入为358.2亿美元,毛利率56%,研发投入为88.2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5%,员工人数超过了5万人。目前市值超过了1900亿美元。

  
高通在国内的代理商有中电港、艾睿电子、富昌、大联大、贸泽电子等。

  

高通与我们之前写过的博通一样,从接一些政府的散单起步,然后开始通过技术投入研发出货车追踪系统,后来大手笔豪赌CDMA技术,再后面顺应科技发展,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并成为头部玩家,一路下来,高通可以说走得顺风顺水。如今在5G,及5G Advanced技术的加持下,高通更是发展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当中,比如汽车、物联网、AR/VR等应用。接下来就请跟随芯查查一起探究一下高通的发展历程吧!

  
 

初创阶段

故事要从1985年说起。
 

那一年,从自己创立的第一家公司Linkabit退休后,在家赋闲了3个月的前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教授艾文·雅各布(Irwin Jacobs)终于耐不住寂寞,叫上之前一起创业的伙伴安德鲁·维特比(Andrew Viterbi)、他最中意的学生富兰克林·安东尼奥(Franklin Antonio),以及其他4位Linkabit的前同事,7个人一起创立了Qualcomm,即Quality和Communication的组合,含义为 高质量通信 。
 

其实在雅各布创立高通之前,1968年时,他就与维特比一起创立了Linkabit,这家公司最开始是一家咨询类的公司,专门给政府、军方等第三方公司提供通讯科技相关的建议和技术。由于两位创始人在业界的名声和专业都很过硬,Linkabit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逐渐从一家咨询公司转型成为了一家开发通讯设备的公司,除了给生产军方用的卫星设备之外,他们也生产VSAT(点对点通讯工具)。在此期间,Linkabit还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的TDAM无线电话。
 

此时,人类的通讯业从模拟系统进化到了数字系统,从1G时代迈入了2G时代。当时,TDMA成为了主流的技术,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为日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1980年,成立了12年的Linkabit被另一家生产通讯设备的公司M/A-COM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各布和维特比这两位创始人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资产。被收购后,这两位创始人还在并购后的新公司里继续工作了5年,这让整个收购交接变得非常顺畅。
 

自由惯了两位创始人在新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下,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于是在1985年离开了M/A-COM。但是雅各布与维特比都是闲不住的人,离开M/A-COM不到3个月,又开始了新的征途。
 

1985年7月,52岁的雅各布和6位伙伴,凑了40万美元,一起在圣迭戈一家披萨店楼上租了一间办公室,创建了高通公司,从事的还是两位创始人的老本行——通讯行业。
 

成立之初的高通,主要是接一些政府的合约单 ,政府需要什么的技术,他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技术,赚来的钱除了用来维持公司的日常运作之外,其余都投入到了研发新产品上。
后来,雅各布回忆说,创立之初的高通其实并没有特别详细的商业计划,也不知道实际的产品会是什么,但是他们坚信一个信念,那就是数字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一定会在未来人们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7年,老雅各布带着他的3个合伙人到处找合同,他们来到劳拉太空公司(前福特太空公司),当时美国太空总署给了劳拉公司一个50万美元的合同,用作发明一个利用卫星资源通讯的设计。劳拉公司当时需要寻找一种技术,经过缜密的研究后决定用CDMA技术,但当时有3家CDMA厂商,除了高通还有两家,一家在加州,一家在纽约。研究了3家公司后,劳拉公司把高通放在首选,最后把其中一项20万美元的合同分包给老雅各布。对于刚刚起步的高通来说,这20万美元的合同无异于高通掘得的第一桶金。
 

不过后来劳拉公司停止了CDMA的研究,高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开发CDMA。面临生存压力的高通就把项目变成了OmniTRACS。
 

1988年,高通推出了第一款产品OmniTRACS,这是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卫星帮助长途卡车实现与总部之间的通讯和定位,便于长途卡车公司管理旗下的卡车。有了这个系统之后,长途卡车公司就能清楚知道每一辆车的位置,还能跟每一位司机进行实时通话。这在还没有GPS的80年代,是非常实用的,也是货运公司一直在寻找的产品。因此,很快,高通就凭借这个产品签回了一个大单。旗下有好几千台卡车的Schneider National货车公司成为了高通的大客户。当时这一单生意带来的收入就占了高通一年3,200万美元总收入的一半。
 

有了钱之后,高通把研发资金和精力还是投在了CDMA上。老实说,押宝CDMA,对当时的高通来说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那时候以TDMA和FDMA为基础的GSM技术正大行其道,大部分的电信运营商都觉得GSM已经够用。
 

其实CDMA是2G,但它可以让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频率,让电信网络能够容纳数量更多的用户,而且CDMA的通话质量更好、更加省电、数据传输也更快。虽然看起来CDMA的好处很多,但当时CDMA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如果要大规模商用,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功率控制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没有难倒高通的技术团队们。
 

因为在理论方面,他们的创始人之一维特比就是算法方面的专家,早在1967年,他就提出过业界著名的“维特比算法”(Viterbi Algorithm),这是一种用于纠错码的算法,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特别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
 

在实践方面,雅各布最喜欢的聪明学生安东尼奥的技术也很厉害,在疯狂烧钱研发之后,终于让高通成功地将CDMA变成了现实。
 

1989年,CDMA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演练。在当年的春季,高通和旧金山太平洋电话公司达成了演示CDMA技术的协议,在约定期限的后期,高通的技术团队还在做最后调试。在他们的夜以继日攻关下,艾文·雅各布终于收到了工程师发送的“thumbs up”,正是这份协议让他们取得了百万美元的合约。
 

能实现是一回事,让客户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时候创始人兼CEO雅各布出马了,他带着团队的CDMA研究成果,去了一趟无线通讯协会(CTIA),成功地争取到了一个在正式会员会议上开发布会的机会。
 

在1989年6月份举行的会议上,有来自全球各地的50多个首屈一指的电信运营商,雅各布在会议上把CDMA技术吹得是天花乱坠,成功打动了一些电信运营商去考虑使用,以及共同建设CDMA网络。会议上,很多专家也讨论了CDMA技术,并给高通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参考了业界专家技术的建议,一年后,高通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的CDMA规格——IS-95标准。
 

1989年,Steve Altman加入高通,主导高通的芯片开发,他们准备开发的芯片是MSM(Mobile Station Modem,移动基带工作站),也就是带有基带的芯片。
 

1990年2月,高通在CDMA上押上了大部分的家当,组建了一支大约30人的设计队伍,进行通信芯片所有的核心设计、开发以及测试工作。当时,芯片设计的技术门槛还不高,主流的芯片还是DRAM内存,英特尔刚刚将经营重心转向CPU,486芯片推出不到一年,它仅有120万个晶体管。
 

但是芯片设计的成本却很高,需要数千万美元以上,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对高通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有点难以负担。高通之所以能下定决心进军芯片行业,是因为1990年8月有AT&T、NYNEX Mobile、Ameritech Mobile、摩托罗拉、OKI电子和Pactel等六家公司跟高通签订了数百万美元的CDMA合同,承担了芯片初期开发成本。
 

另外,在1990年11月高通和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签署有关CDMA技术转移协定。
 

然而,到了1991年9月,高通还是撑不住了,现金流几近枯竭,账上现金只剩12.5万美元,都不够给员工发工资。幸运的是,1991年12月高通IPO成功,顺利融资6800万美元,接上了那口气,完成CDMA试验和芯片设计。撑过艰难时期的高通,成长为移动SoC芯片设计领域的头牌企业。手机芯片业务后来也成了高通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高通的春天——CDMA多点开花

1993年3月,CDMA迎来了春天,美国电信行业协会(TIA)公布CDMA为北美数字蜂窝标准(IS-95A标准),公开认可了CDMA技术。并鼓励电信运营商和设备生产商使用CDMA网络。美国会支持高通和CDMA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高通是一家美国公司,而GSM是欧洲开发的。虽然当时还是美国公司的摩托罗拉手上也有很多GSM专利,但更多的GSM核心专利在欧洲公司手上。
 

TIA的这一波神助攻,帮助高通CDMA扫平了一切障碍,高通的春天也自然就来了。 作为最早开发CDMA技术的公司,高通的专利是最多的,也是最必要的。 不论是卖手机的,还是提供手机通话套餐的,基本上都要使用CDMA技术,都会涉及高通的专利。

  • 1993年韩国政府宣布CDMA为其唯一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并全力投入CDMA设备及手机的本土化,全力支持韩国厂商三星、LG、现代等投入CDMA技术的商用化及进一步发展。
  • 1995年,中国香港李嘉诚的和记电讯推出了和记新干线品牌,主打的就是CDMA网络服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CDMA网络。 但是效果和服务质量都比较差,没有达到预期,导致业界运营商对CDMA技术失去信心。
  • 1996年11月,韩国的CDMA用户达到100万,第一次向市场证明CDMA正式商用的可能性,让美国一些运营商及设备厂商对CDMA技术开始恢复信心,也让韩国厂商在CDMA市场上崭露头角。Bell Atlantic电信推出美国第一个CDMA网络。
  • 1998年9月,高通推出世界上首款CDMA商用机——高通pdQ,售价800美元。12月高通第一次演示高数据率数据(HDR)技术,即CDMA2000 1X的EVDO标准。

1999年,高通开始针对无线设备的个人定位技术GPSOne的研发。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1999年,高通的股价曾在一年之内暴涨25倍,因为出于“一流企业制定标准”的认知。高通决定放弃手机业务和系统业务,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授权以及半导体芯片。占高通营收60%的手机生产业务卖给日本京瓷(Kyocera),网络设备业务卖给瑞典爱立信(Ericsson)。此后, 高通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授权,以及半导体芯片业务 。

  
吃尽3G时代所有红利

1999年,3G时代如约而至,手机终于可以上网了,这也让高通吃尽了这个时代的所有红利。国际电信联盟将CDMA2000 1X和WCDMA,以及中国主导的TD-SCDMA定为了新的3G网络标准,这三个标准都与高通的CDMA有密切关系。而高通拥有CDMA技术的许多核心专利,使自己成为了产业链的上游地位,任何想要应用CDMA技术的公司都必须向它付费。

就这样,靠着简单的经营模式——卖CDMA专利授权和手机基带芯片,高通赚得盆满钵满。此时,手机制造商需要付给高通芯片的钱及专利费;设备商需要支付高通基站芯片的高通专利费;运营商,一方面需要采购手机厂商的定制机,另一方面需要采购设备商生产的设备,需要间接付出两份专利许可费用。
 

这段时间成为了高通的高光时刻。

  

开拓新业务,进军手机芯片

2005年,72岁高龄的第一任CEO雅各布卸任CEO,保留董事长职务,他42岁的儿子保罗·雅各布接任CEO。他接任后没多久,就开拓了新的业务。


2007年,改变人类科技习惯的iPhone面市了,同一年,高通推出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手机芯片骁龙(Snapdragon)系列,该系列的第一颗芯片是QSD8250,该芯片是以Arm架构为基础的SoC芯片,集成了CPU、GPU、以及基带芯片,主频高达1GHz,是首个突破1GHz的手机芯片。
 

虽然是以Arm架构为基础,但是它的CPU核心是高通自己研发的Scorpion,在性能上,要远超Arm的公版CPU内核。重点是 骁龙芯片的推出时间点,真的是很妙,刚好就是iPhone高调发布后的几个月内。正是很多的手机生产商都在寻求可以跟iPhone能有一拼的手机芯片之时,高通的骁龙芯片当然就是大家最好的选择,除了功能强大之外,它还集成了基带 。
 

高通的竞争对手,其他手机芯片生产商们如果想要给手机带来3G功能,就要配上额外的基带芯片,这样的话,手机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的手机空间就更大了,因为要容纳多出来的芯片,也不如SoC省电。
 

因此,手机制造商很快就投入到了高通的怀抱。一早就进场的高通在通讯领域当中,绝对是顶级的玩家了,完全不给竞争对手留活路。不只是最先进水平的芯片,连中端,低端的芯片它都有覆盖,全方位地霸占了市场。
 

到了2010年,世界上第一台4G手机问世。HTC刚进入4G时代,手机业界当中的顶流,他的EVO 4G顶配版本在美国一度卖到断货。它使用的手机芯片就是骁龙的QSD8650。
 

2011年,高通展示了他们最新的LTE基带,同时支持3G/4G的MDM9600。充分反映在了4G LTE领域里面,高通还是当中的领头羊。
 

2011年1月,高通宣布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LAN芯片企业创锐讯(Atheros),加速进军所谓的整合式手机芯片平台领域。
 

2014年10月15日,高通宣布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蓝牙企业CSR。

  

专利霸权——诉讼之王诞生

高通申请的专利越来越多,芯片做得也是越来越先进,自然就变得更加强势了。高通搞出来一条政策,叫做no license no chips,意思就是,你不买我的专利授权,我就不卖芯片给你。
 
一般收专利费的方式是,如果你用了我的专利,就按涉及专利的部分作为计算比例的基数。而高通呢,不是一项一项购买,而是按照套餐来购买。怎么卖呢?按照手机售价的比例,来付相应的专利使用费,这还不包含另外卖芯片给的钱。
 

如果你用了高通的芯片,不好意思,不管你手机卖多少钱一部,必须按照手机价格的5%给高通付专利费。
手机的功能现在不断增加,各个配件(摄像头、屏幕)都越来越好、越来越贵,整机价格在提升,但只要你用高通的芯片,就必须按照比例缴费。
 

怎么样?够不够狠?
 

这就是高通的专利授权费被称为“高通税”的原因。
 

关键是,就算大家都不喜欢高通的这种收费模式,但都拿它没办法,因为它的专利实在太多太重要了,根本绕不开它。
 

正是因为高通“霸道”的做法,引起了各国企业和政府对高通的不满,所以频繁发起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这让高通成为了有史以来官司最多的科技公司之一。比如说这些官司:

 

2005年7月美国 博通公司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诉讼,最终达成和解,高通向博通赔付8.91亿美元。
2007年1月 韩国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2010年1月对高通处以2.36亿美元的罚款。
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根据Nokia等六家公司举报对高通进行了反垄断调查,最终2009年以和解宣布停止调查。
2010年基于Icera的投诉,欧美启动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Icera公司投诉高通滥用市场地位,目前此调查依然处于调查阶段。
2015年1月 中国国家发改委对高通的反垄断罚款60.88亿人民币。
2016年4月黑莓公司抗议,认为公司根据授权协议支付的特定专利费,高通收取了过多费用,随后,两家公司展开了谈判,试图解决这一纠纷。2017年4月12日也就是近日有了仲裁结果,黑莓获得高通公司8.15亿美元赔款。
2016年12月韩国监管部门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宣布对高通处以1.03万亿韩元(约合8.8亿美元)罚款,并要求该公司改变现有商业做法。
2017年1月苹果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向高通公司发起的专利诉讼,起诉高通“垄断无线芯片市场”,并提出了近10亿美元的索赔。
2018年欧盟委员会对高通开出9.97亿欧元的罚款。原因是高通向苹果支付“许可费用”,要求苹果只能使用高通的芯片,不能向高通的竞争对手购买产品。
2019年4月高通与苹果宣布和解,苹果向高通一次性支付专利费45亿美元,签订为期6年的授权协议,放弃双方之间所有诉讼。
2019年欧盟委员会对高通开出2.42亿欧元的罚款。原因是高通在2009年至2011年间进行掠夺性定价,迫使英国半导体公司Icera退出市场。
2021年3月3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式放弃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诉讼,结束FTC和高通之间长达四年的法律斗争。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基本上,高通的法务部门就没有闲过。
 

因此,有人戏称, 高通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律师比工程师还多的科技公司 。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另一家美国科技公司苹果,他们多次因为专利问题与高通对簿公堂,不过最后还是妥协了。在2019年,双方庭外和解,苹果还是乖乖地去买高通的专利授权了。
 

其实,苹果也一直想摆脱“高通税”,他们多年来投入了很多的资源在开发基带芯片上,甚至还买下了整个英特尔的基带业务,但距离推出自己的基带芯片依然是遥遥无期。

 

除了苹果之外,还有多家公司,比如诺基亚和博通,都跟高通有过专利方面的争议。

多元化发展——5G、汽车、手机、电脑

2014年,保罗·雅各布结束了他的CEO任期,技术出身的COO兼总裁史蒂芬·莫伦科夫(Steven Mollenkopf)走马上任。在他的任期内,2016年10月,高通发起了对恩智浦的收购提议,不过最终没能收购成功。

  
2017年11月,博通发起了对高通的收购要约,不过遭到了高通董事会的拒绝,最后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介入下,叫停了该收购案,具体可以参见芯查查之前撰写的博通发展史

 

 

除了这两件大事,莫伦科夫也让高通的产业变得更加多元化, 从手机进军到电动汽车,以及物联网芯片领域 。这对高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手机市场低迷的时候,能够靠其他业务带来收入,维持较高的研发支出。
 

这么多年来,高通每年至少会投入营收的20%以上在研发上面。跟往常一样,早在5G技术出来之前,他一早就已经部署好了5G领域。此时负责高通5G策略的是Cristiano Amon,在5G方面,高通的野心是非常的大。5G技术让工厂可以实时地监管和控制生产,在交通方面,5G也可以给电动汽车带来更全面的娱乐系统,还有自动驾驶跟安全性相关的功能;在医疗方面,远距离控制的手术,和实时病人监护系统,也因为5G的出现变得更加方便;这些受惠于5G的科技,高通都有在部署,也是它要建造的5G生态圈的一部分,掌握多项5G技术的高通,除了更加积极地投入基建的开发,也持续地去发展更先进的5G基带。
 

高通推出的骁龙855,是其第一颗支持5G的旗舰芯片,搭配的X50,也是世界上第一个5G基带 。虽然是外置的,但骁龙855芯片本身的功能就已经非常强大了,它采用了7nm制程生产的8核CPU,还有一颗Adreno 640 GPU,除了支持5G之外,骁龙855还集成了高通的第四代AI引擎。
 

一年之后,高通推出了新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65,搭配上更先进的外置5G基带X55,同时支持两种5G技术,sub-6GHz和毫米波,传输速度达到了7.5Gbps。
 

这个时候,高通的竞争对手也出现了,它就是联发科技。它也同样推出了自己的5G基带,同样也是7nm制程生产的天玑1000,内置了5G基带。虽然它只支持sub-6GHz,性能上也比不上骁龙865,但确实也打破了高通在5G手机芯片市场上的垄断。
 

2021年高通和联发科技分别推出了自家的新产品,骁龙888跟天玑1200,这个时候,在性能上,高通当然是领先的,不过他们双方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小了。
 

这个时候,高通那边又有人事变动了。在5G部署大获成功没有多久之前,就升任为总裁的安蒙,接替了荣休的莫伦科夫,成为了高通最新的CEO,这次的交接非常丝滑,因为内部一早就认定了他就是接任的新任CEO,大家也都很认可他会带领高通走向下一个高峰。
 

安蒙一上场就继续拓展新的业务。首先以14亿美元收购了由前苹果工程师创立的芯片设计公司NUVIA,这笔收购的重要目的, 就是帮助高通能够更快地去打开PC电脑的芯片市场。
 

其实早在2017年,高通就已经推出了以Arm架构的电脑CPU,骁龙835移动PC平台,和接下来的8CX系列芯片,他也有跟微软进行合作,提供CPU给Surface电脑系列。不过因为高通的的这些芯片不是专门为电脑设计的,还是之前手机用的那些芯片进行优化的,所以兼容性比较差,性能也普普通通,比不过主流的英特尔及AMD的X86芯片,因此,一直都没有什么水花。
 

深耕电动汽车芯片多年的高通,也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方面的业务市场。 高通推出了骁龙驾驶平台。提供一站式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还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本业5G方面,4nm的骁龙8Gen 1,也终于内置了5G基带X65,把传输速度提高到了10Gbps。不过联发科技这边还是紧咬着高通不放,新一代的旗舰芯片天玑9000,也是4nm制程,跟骁龙的8 Gen 1,在性能上差不多。在安兔兔跑分甚至已经超过了骁龙8 Gen 1,虽然他的5G基带仍然不如高通的先进。
 

除了联发科技以外,谷歌也从高通之前的客户身份变成了它的竞争对手,因为从2021年开始,谷歌的手机Pixel系列,也开始用上了自研的Tensor芯片。到了2022年,高通也还是在持续扩展新的业务,需要有新的客户。这个时候,他们的客户就是从高调的去搞元宇宙,到更高调的去搞AI的Meta,自从收购了VR头显设备公司Oculus后,Meta也非常认真去做他们的VR设备,还找来了高通帮他们生产定制化的芯片。
 

在5G基带方面,联发科技的天玑9200也终于支持了毫米波。高通的骁龙8 Gen2维持一样的传输速度,但加入了新的AI功能,可以优化连接,及进一步提高效率。
 

骁龙的8 Gen3和联发科技的天玑9300,都用上了最先进的3nm制程,也是业界配置最高的。值得一提的是骁龙8 Gen3,搭配的X75是高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支持下一代5G技术——5G Advanced的基带芯片。无可否认的是,在这方面的技术,高通肯定还是领先的,毕竟它深耕了这么多年。
 

其实,联发科技在手机芯片的出货量上,已经超过了高通成为了第一名。不过在手机芯片的营收水平上,高通还是要远超联发科技的。它的手机市场营收份额高达40%,比联发科技的16%要多了一倍以上。虽然以量来说,联发科技是赢了高通的。但是在高端市场上,和盈利上,每颗芯片的盈利水平上来说,高通仍然是这个领域的老大。
 

年,高通也终于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以Arm架构为基础的芯片骁龙X Elite,再次挑战电脑CPU市场 。骁龙X Elite是高通专门为PC市场,而重新开发的CPU,换上了全新的Oryon核心,性能比以往的高通CPU都要好。高通新一代PC芯片骁龙X Elite,在每项性能基准测试中都击败了英特尔Core Ultra 7-155H;AI性能上,X Elite仍以75 TOPS总AI算力领先英特尔和AMD。不过对比苹果的芯片来说,还是要差一点,高通也要好好正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苹果即将给它的各个Mac笔记本电脑,换上了最新的M4芯片。X Elite虽然给了笔记本电脑市场更多的选择,有很多OEM厂商,都用上了X Elite,但是它的性能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结局

高通未来的隐忧有哪些呢? 首先是中美关系,因为中国市场对高通来说非常重要,国内的几大安卓手机制造商就是高通的主要客户之一,如果中美矛盾加剧,这些手机制造商可能会使用其竞争对手的芯片; 还有其他手机制造商是否会跟随谷歌的脚步去研发自己的手机芯片也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高通的专利授权及手机芯片业务就已经非常赚钱了,在AI浪潮下,跟下一代5G Advanced技术带动之下,就算有来自联发科技的竞争,相信目前高通的领先地位,还是会保持好一段的时间的。至于在6G方面,高通也当然是早就提前部署好了。

Tips


截至发稿前,芯查查已收录高通物料数据、应用方案,datasheet,国内外及同品牌替代料等信息。进入芯查查高通品牌页即可查看相关数据。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