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内容速览:
| 国内MCU上市企业汇总
| 谁最有钱,谁货最多?
| 营收普遍上涨,仅两家同比降低
工业控制中使用最多的控制器要数MCU了,它是很多工业控制设备的核心。 据Yole统计,2023年,全球MCU市场规模约22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可增长至3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
另据IC Insights的数据,全球MCU下游应用市场中,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以及消费电子排名前三,占比依次为40%、27%,及18%。但中国MCU下游应用结构有较大不同,国内消费电子应用用量更大。
据芯查查了解,目前国内MCU市场仍然是国际MCU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公司占比较小,且国际MCU厂商企业的终端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国内MCU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小家电和消费电子等中低端市场。车规级MCU市场,国产化率不足5%,工业控制市场,国产化率不到20%,仅消费电子领域国产化率超过了50%。
也就是说,国产MCU在汽车及工业控制领域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替代空间十分辽阔。
其实,现在国内MCU市场的玩家也非常多了,据芯查查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27日,可以提供MCU产品的国内上市企业有23家之多,这还不包括MCU产品还没有产生多少收益的思瑞浦;推出了集成MCU内核的专用SoC芯片,并收购昆腾微取得MCU技术的纳芯微;以及不久前才宣布收购了一家MCU企业的晶华微等等。
国内MCU上市企业汇总
到目前为止,各家上市公司今年的中报已经发布完毕,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 MCU 企业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按照市值来看,今年国内 MCU 企业的市值与去年同期又缩水不少,虽然 100 亿元市值以上的企业都是 8 家,但市值最高的兆易创新为 535.36 亿元(截至 2024 年 9 月 27 日收盘),而去年有 659.9 亿元,最低的华芯微仅为 1.25 亿元,相比去年的 3.37 亿元又跌去了一半多。
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10 家、创业板 4 家、沪市主板 4 、深市中小板 2 家,以及新三板 3 家。 其中新三板上市的 3 家市值排名最末,比如汇春科技市值 5.37 亿元、晟矽微电 2.72 亿元、华芯微 1.25 亿元。不过盈利状态,与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去年仅乐鑫科技的净利润同比为正,而且仅增长了2.05%。今年净利润为正的企业就有13家之多,同比为正的有16家之多,最高的上海贝岭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07.27%。
谁最有钱,谁货最多?
不久前的9月19日,晶华微发布公告称将以1.4亿元现金收购深圳芯邦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60%~70%的股份,涉足MCU领域。今年以来,国家也多次发文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最近的就有推出“国六条”,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而想要去并购别人,首先得自己手上有足够的资金。MCU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除了主要的MCU控制器,也需要涉足一些外围器件,目前国际MCU厂商的产品线其实都是很丰富的。那么,国内这些上市的MCU企业当中,谁最富有呢?
据芯查查统计,手上自由现金最丰厚的莫过于兆易创新,根据其半年报数据,它有87.34亿元的自由现金,而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35%。该公司解释称,自由现金之所以增加了是因为销售回款变多了,再加上有一些存款利息。
排名第二的是纳思达,不过纳思达的主营业务不是MCU,而是打印机及耗材,该公司旗下的极海微电子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Q2环比增长14%;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下半年,极海微电子将继续在汽车电子、工业与能源等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加快新产品布局,更多MCU新品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排名第三的是士兰微,有48.31亿元,不过它是一家IDM厂商,虽然手上有钱,但开销也很大,虽然同比增加了,但环比是下降的,下降的原因是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支出增加。
现金流最低的是汇春科技,手上仅有1200万自由现金可供支配。
在存货方面,今年有13家企业的库存是增加的,10家的库存是下降的。上涨幅度最大的是普冉股份,上涨了47.60%,公司的解释是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为了应对市场需求而扩大了备货。这个也能稍微解释得通,毕竟它主要的业务是存储,今年存储市场需求是比较旺盛。
另外,博通集成、芯海科技、汇春科技的存货增长率也超过了20%。
从这些数据大致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企业的库存已经回到了正常状态,但仍然还有一部分企业还在清库存阶段。
营收普遍上涨,仅两家同比降低
今年市场确实比去年好了不少,去年上半年国内MCU上市企业的业绩下滑非常明显,营收同比增长的企业在我们统计的23家当中仅有11家,而且增幅仅汇春科技超过了10%,其他均在10%以下。而下降幅度则普遍在30%以上,其中芯海科技下降了53.28%。
但今年同样是这 23 家企业,仅有复旦微电和汇春科技的营收同比是降低的,且下降幅度都很低,复旦微电仅下降了 0.12% ,汇春科技下降了 7.84% 。 其他均为正值,而且涨幅最大的芯海科技,增长了 121.89% 。 2024 年上半年行业库存水位触底后回暖,经营环境明显好转,叠加战略投入产出释放、品牌价值客户合作等因素,芯海科技营收实现较快增长。 其 EC 、 PD 、 BMS 芯片等核心产品研发成熟并实现品牌大客户导入,新品需求有望持续放量。
净利润率方面,13家为正,10家亏损,净利最高的三家分别是纳思达、兆易创新和复旦微电。乐鑫科技不论是去年,还是今年都表现不错,去年仅有它的净利润同比为正,今年它净利润也有1.52亿元,而且还同比增加了134.85%。
单纯从MCU业绩来看,MCU业务营收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6家,其中营收最高的还是兆易创新,为8.05亿元;纳思达的极海微电子与中颖电子的MCU营收也还可以。
结语
从上市的MCU公司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今年的国内MCU企业相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价格依然内卷严重,但至少掉得没那么厉害了,库存压力也没有去年大了。但手上现金,看起来都不太多,普遍都在10亿元以下,而且大部分都同比下降的,也就是说都是在消耗现金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