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充满信心,但换电模式“有行无市”

来源: 芯闻路1号 2023-12-18 13:43:23
袁玉欣
hey,大家好我是编辑-玉欣,欢迎来到我的主页。想了解行业内的榜单,探讨行业发展,欢迎大家留言。

蔚来汽车CEO李斌表示,尽管汽车市场价格战激烈,但蔚来“不打价格战,有效保证了蔚来的整车毛利率回归至两位数。”其同时对蔚来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充满信心。

 

12月17日,蔚来李斌从上海出发,直播实测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续航里程,续航测试突破1000公里,剩余电量7%。

 

近日,蔚来先后与长安、吉利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目前,蔚来拥有超过1600项换电相关专利,计划在2023年在中国新建1000座换电站。针对员工提出的换电业务是否可持续经营的质疑,李斌日前回应称,换电是蔚来巨大的先发优势,目前已经到了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时刻。

 

芯闻路1号观点:

 

新能源车主流的补电方式是充电模式,换电模式虽然很早被提出来,但一直只是作为充电模式的补充,暂时没有普及。

 从政策面来看,换电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换电模式被纳入政策是从2020年开始,当中提到,到2025年,中国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支持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充换电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并且鼓励开展换电模式的相关应用。2021年10月,工信部将11座城市纳入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范围。与此同时,换电模式领域通用国家标准的制定也在积极推进当中。

 

对于换电模式的现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现在该领域主要还是利好消息刺激市场,还远远谈不到行业发展高峰要来的时候。换电行业受政策驱动,在里程焦虑不能通过电池技术彻底解决之前,换电模式有巨大发展潜力。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路况复杂,换电模式刚刚起步,要满足巨大的市场需要,需要动员全国各地的企业加入。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换电也不是新事物,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了,现在也没有发展起来。普遍的看法是,换电是充电的一种补充形式,不可能替代充电。换电目前应用面比较小,换电站数量在整个充换电站的总量保有量比重较低,体量小。

 

图片

挑战: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电池标准不统一

张孝荣认为,换电模式面临的挑战有三点:

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的成本投入大,建设成本高,而且回报周期长,回报少,一个换电站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电池模块的价格居高不下,运营收入相对较低;

二是换电站选址布局复杂,各地管理情况不一,流程繁琐;

三是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待适配各个车厂与车型,包括电池需要统一标准,车辆也需要统一电池标准,不统一则意味着规模小,若无规模则换电模式难以做大,也难以持续。

 

换电模式对功率半导体有积极促进作用,无论是变电还是储能,都需要应用大量的功率半导体。但更重要的,换电模式一旦突破发展瓶颈受到市场欢迎,那么将极大推动电动车销售和使用,如此将会拉动整个汽车电子半导体的增长。市场正在萌芽,未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切皆有可能。

 

综合来看,电池标准统一是目前换电模式亟待解决的难题,张翔表示,很多车企,特别是乘用车企,不愿意开放电池接口。背后的原因是,开放接口影响车企的利益。可以设想,像特斯拉这种车的电池比较贵,如果开放电池接口,大家都不买特斯拉的电池,都去买第三方电池,那么其利润就会大幅度下滑。这点与手机行业很相似,许多手机品牌厂商也没有开放换电的接口,不同品牌手机使用各自专用电池。在换电行业,标准问题或许是运营商首先要克服的难题。

换电模式在特定领域先行先试

张翔说道,换电模式目前主要是乘用车领域的出租车换电、网约车换电;再就是商用车领域,有些卡车换电,或者少数公交车换电,这部分应用的特点是运营区域是固定的,不能跑太远,否则没电以后就找不到换电站,相关的代表企业有北汽、奥动新能源等。或者是,卡车的运行线路是固定的,这样的话换电比较方便。

如果运营范围大的话,换电站就没办法覆盖,而这也正是现在与普通消费者相关的换电模式,由于消费者的私家车行驶轨迹随机,对换电网点数量和适应场合要求较高,目前只有蔚来可以提供该项服务,在不限制驾驶区域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向消费者提供换电,但是,蔚来现在是处于亏损的,其商业模式用卖车的钱来填补换电的成本。蔚来是个豪华品牌,其车型价值比较高,平均每辆车是43万块钱,利润比较高,可以覆盖换电成本。

蔚来是一个特例,现在它的换电站在占全国换电站总数的大概50%。别的商用乘用车都没有应用换电,包括吉利做的换电也是面向网约车、出租车,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其他厂商,例如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做出租车换电;力帆做分时租赁的换电。所以目前的换电主导模式还是商用运营。

目前换电没有具体的补贴政策,因为建换电站成本比较高,电池也比较贵。张翔设想,如果以后政策将换电与光伏发电、碳排放结合,比如说企业建换电站的话,可以抵扣碳排放积分,或许推动换电站的发展,但是目前政府没有出台这个政策,所以现在合适的模式还是做商业化运营。

 

小结

政策助力,产业链各方看好,换电模式现在具备发展的氛围。在技术标准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换电模式的状况或许会止步不前,而在标准统一之后的商业化进程中,厂商之间、厂商和运营商之间如何形成合理的价值链;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采用什么样的成本和价格策略;消费者能否承受转嫁的成本等等这些都是换电模式普及道路的坎,只有跨过这些坎,或许才能说换电市场真的成熟。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