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裁员风暴再次席卷芯片圈。在营收和利润持续下滑的巨大压力下,芯片企业祭出裁员大招,裁员的声响一周一个,一次比一次轰轰烈烈,整个朋友圈传的沸沸扬扬,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外企或是民营,老牌还是初创,一整个乱刀大裁。
针对圈内讨论度较高的案例,芯闻路1号做了个表格汇总,具体请看下表。

| 高通:手机市场疲软导致的裁员
在2022年底,高通公司首席财务官Akash Palkhiwala展望2023年的发展时曾表示:“全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有宏观经济环境,美国、中国和欧洲的情况。在半导体行业,我们的一些客户有大量库存,需要几个季度才能解决。”
智能手机芯片业务是高通的主要业务之一,占收入的50%以上,手机市场的疲软给高通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023年以来,高通的收入、利润已连续两个季度遭遇下滑。再加上华为计划从2024年开始停止采购高通芯片,转而全面使用自家的新麒麟处理器,估计未来高通手机芯片需求回升难返此前高光时刻。
看表可知,高通的裁员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是很长的。4月开始就有消息称高通全公司裁员5%,移动部门裁员约20%的传闻。6月美国总部缩减约415名人力;9月国内上海裁20%,主要对象是Wi-Fi部门,软件、验证约50余人将全部被裁,设计相关人员等通知,其余每个部门裁20%;10月国内另一个半导体重点地区台湾再次传来裁员消息,聚焦在产品工程、测试及验证等相关领域,裁10%约200人;预计从12月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陆续裁1258人,包括工程师、法务和人力资源。
| IBM:AI替代人力式裁工作岗位
5月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透露 “非面向客户的岗位大约有26000名工人。在接下来5年的时间里,其中3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取代。”这意味着将有大约7800人失业,IBM高调地打响了AI取代人类岗位的又一枪。
2022年底OpenAI炸出了ChatGPT,当时的GPT讨论度极高红极一时,人们一边感叹科技的发展一边焦虑着被替代,却不知结构性失业的齿轮已经转动。
实际上,不仅是IBM,许多巨头早已开始尝试用AI取代人力岗位。据了解,微软新闻此前就尝试用一个AI新闻采集系统,一次性取代了几十名编辑。高盛集团的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影响全球3亿个工作岗位。至于未来还有哪些职业会被AI干掉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后续会有越来越多AI取代人力劳动的消息。 (小编边写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 寒武纪:放弃业务式裁员
寒武纪是国内AI芯片龙头企业,虽然业绩6年亏42亿,但一直被资本们看好的,无论是融资还是股价还是投资机构的评级都在“高歌”。今年两次裁员,一次是4月寒武纪本部的,一次是8月其子公司行歌科技。
行歌科技于2021年1月由寒武纪主导成立,专注于车载智能芯片,目前聚焦研发智能驾驶芯片。自成立以来就不断融资,投资者包括宁德时代、蔚来汽车、上汽集团、联想集团、博世中国、商汤科技等,以半年一次的频率,数亿数亿地融资。所以,虽然业绩连年亏损,但按理来说并不缺钱。行歌2022年公开宣布说23年会推出两款芯片,一款是针对L4的,另一款是面向L2+市场的。” 裁员消息发酵后,有行歌科技员工称,“应该不做了,放弃了”。还有一位员工表示,“落地项目较少,基本都是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估计 L4 智驾芯片研发不及预期,因此当断则断的将L4团队“全裁”。
除了这些“大张旗鼓”裁员的企业,还有很多企业少量多次的裁,细水长流的裁。小编也是打工人,对此是深有感触,但也能理解企业们的无奈,毕竟公司的生存比什么都重要。今年以来有许多半导体公司宣告破产,具体有哪些公司可以看《破产在左 收购在右,行业洗牌正在进行中...》。再次温习华为任正非上半年发出的预警—— 认清现实“活下去”。
除了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外,小编认为,就国内而言, “裁员”面具下的真容可能是自研大潮下的人才短缺。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两年芯片行业被推到风口之上,爆发式的“野蛮生长”催生了很多虚幻的泡沫。企业高薪抢人,将offer提高几倍的薪资,人才成本高得离谱,在行情好的时候尚且能撑住,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得做出取舍。如果说这些高薪聘请的人才确实能带来不小的营收,那企业咬咬牙也就坚持下去了,如果企业用高薪供养着这批人,但是产品研发迟迟没有赶上进度,寒潮之下无论再有决心,也会被迫“蜥蜴断尾”。经过时间沉淀泡沫逐渐消散,回归真实状态。浪潮汹涌之时,看不清泡沫之下是什么,浪潮退去,谁在裸泳却是能窥见。
小编题外话:
裁员并不只是发生在半导体行业,而是广泛发生在各行各业,在这股寒潮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相信大家也能很直观的感受到今年以来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虑。裁员也不是最近几个月开始的,而是早在2022年中下旬科技大厂“乱杀”就开始了,科技大厂和半导体芯片企业唇亡齿寒,寒气经过了“去库存”、“降价”、“跑单”始终吹到了芯片企业身上。
2023年裁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感觉在裁员冲击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会加速改变,受伤的年轻人们消费热情会变得更小,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能不换就不会换,穿戴电子之类的非必要产品能不买就不买,主打的就是捂住自己的钱包。华为的mate 60横空而出,一句“遥遥领先”激起一波小小消费热情,然后又再次回归平静。
对于何时回暖,行业里大多都说是2024年下半年,但是这很难评,只能翘首以盼翘首以盼翘首再盼。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