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车规芯片第一股纳芯微上市

来源: 芯闻路1号 作者:天权蜥蜴姐 2022-04-22 11:35:00

  4 月 22 日报道,刚刚,国内信号链芯片龙头企业纳芯微于科创板上市,其发行价为 230 元 / 股,为半导体公司发行价第一。

  纳芯微开盘价为 250 元 / 股,开盘后股价上涨。截至芯东西成文,纳芯微股价为 271.99 元 / 股,涨幅 18.26%,总市值 274 亿元。

  纳芯微的主要产品包括信号感知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等,并能够提供定制服务。纳芯微是国内较早布局车规级芯片的企业,其车规级芯片已在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宁德时代、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

  同时,纳芯微也是我国较早研发数字隔离与接口芯片的公司。在压力传感器芯片方面,2018 年-2020 年,纳芯微连续三年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认定为“中国半导体 MEMS 十强企业”。其客户包括中兴通讯、汇川股份、霍尼韦尔、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等行业龙头。

  报告期内,纳芯微的营收快速增长,2018 年-2021 年上半年各期营收分别为 4022.33 万元、9210.32 万元、2.42 亿元和 3.41 亿元。

  纳芯微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升杨、副总经理兼研发负责人盛云、副总经理王一峰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 IPO,纳芯微计划募资 7.5 亿元,分别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纳芯微预期募得资金 58.11 亿元,较原计划增加 48.31 亿元,超募 6.44 倍。

图片来源: 纳芯微募资计划

 

  纳芯微成立于 2013 年 5 月,其创始人为王升杨和盛云两人,聚焦于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

  2014 年,纳芯微首颗芯片量产,并实现盈利。2017 年,纳芯微数字隔离芯片实现量产。据悉,这是国内较早规模量产数字隔离芯片的厂商。

  数字隔离芯片是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以实现输入、输出两端电气隔离的一种安规器件。相比传统光耦,数字隔离芯片的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温度范围更广,并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2021 年 5 月底,纳芯微 IPO 获受理。截至今天上市,纳芯微上市排队历时 11 个月左右。

  报告期内,纳芯微营收增长快速,2018 年-2021 年上半年各期营收分别为 4022.33 万元、9210.32 万元、2.42 亿元和 3.41 亿元,2018 年-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45.28%。

  随着营收增长,纳芯微的净利润也从 2018 年的 230 万元增长到了 2021 年上半年的近 9000 万元。报告期各期,纳芯微净利润分别为 230.85 万元、-910.85 万元、5090.77 万元和 8999.44 万元。

  报告期各期,纳芯微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1024.77 万元、2958.20 万元、4126.08 万元和 3898.3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5.48%、32.12%、17.05% 和 11.44%。

  纳芯微在国产混合信号芯片上有着较深的技术积累,是国产数字隔离芯片和信号链芯片的龙头企业。具体来说,纳芯微的产品包括信号感知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芯片三类,并能够提供定制服务。

  其中,信号感知芯片和隔离与接口芯片是纳芯微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 2018 年-2020 年的收入占比均超过 90%。

  从产品应用领域来说,纳芯微在消费电子方面的收入逐渐减少,在信息通讯、工业控制两个领域的营收占比逐步增加,其汽车电子产品营收占比在 15%-6.95% 之间。

  这种营收占比的变化,也反映到了纳芯微的前五大客户上。2018 年,纳芯微的前五大客户中四家的销售内容均为信号感知芯片。相比之下,2020 年纳芯微的前五大客户中,只有两家公司采购了其信号感知芯片,其余三家企业均采购了隔离与接口芯片等。

  其中,客户 A 为国内信息通讯行业一线厂商。纳芯微 2018 年先后通过经销商安富利香港、亚美斯通向客户 A 进行批量供货。随着交易规模扩大,2020 年纳芯微直接向客户 A 供货,客户 A 成为当年纳芯微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 17.38% 的营收。

▲ 纳芯微前五大客户

  作为采用 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的芯片企业,纳芯微的采购项目主要包括晶圆和测试封装服务等。其主要晶圆供应商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和 Dongbu HiTek 等,主要的封测供应商为日月光、长电科技。

▲ 纳芯微前五大供应商
 

  纳芯微作为信号传感、隔离与接口等细分领域的国产龙头,其上市将帮助其扩大运营规模,提升研发投入,对国产芯片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模拟芯片领域,德州仪器、ADI 等老牌芯片巨头已经通过庞大的业务线和技术使行业壁垒较高。但同时,纳芯微在供应链把控等方面和德州仪器这样的老牌 IDM 厂商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经营风险。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