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国芯片自给率仅16%,2025年难以达到70%
10月13日消息,根据日经新闻报导,尽管中国大力推动国产芯片制造产业,但从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想在2025年达到70%的芯片自给率目标,可说是遥遥无期,因为去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仅16%。
市场研调公司IC Insights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只有16%半导体是从国内采购,如果不包括在中国设厂的非大陆公司,例如台积电、三星和SK海力士等,这个数字更将大幅降低,仅有6%。
不过也有其它数据认为目前中国芯片自给率应为30%,但这个数字仍难以达成2025年目标。此外,芯片制造设备的出货延迟,也阻碍了中国芯片自给率的进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叶盛基也坦言,目前汽车产业使用国产半导体的供应量不到5%。
虽然中国当局认为目前国内芯片自给率应为30%,但这个数字仍难以达成2025年目标。此外,芯片制造设备的出货延迟,也阻碍了中国芯片自给率的进展。
全球半导体短缺状况尚未好转,加上美国限制中国华为等相关公司获取芯片,中国必须更迫切地找到自力更生的方法。对此,中国制定一系列措施,并使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该产业的投资。
目前,中国政府最大的投资基金“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 年,募资1,400 亿人民币,之后2019 年设立二期基金,募资2,000 亿人民币,以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除通过大基金扶植国内半导体产业外,中国政府光是去年(2020 年)投资在半导体领域的金额,就高达1400 亿人民币,中国自产的芯片销售额为8,848 亿人民币,为2014 年的3 倍。
然而,随着电动车、自驾技术兴起,半导体的进口量也不断增加,2014 年海外进口量成长60%,到了2020 年达到3,500 亿美元。
不过,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因为政府及产业资本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起来。像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和深圳哈勃已投资了数十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小米今年已经投资20 多家半导体企业;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也独立出了比亚迪半导体,并收购山东的一家半导体公司;上汽通用五菱(SAIC-GM-Wuling)已经开始在内部开发半导体。此外,清华、北大和华中科技大学也成立与半导体相关的专门科系和院系,大力培养半导体人才。
来源:网络综合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或分享到朋友圈。
- END -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2021芯榜半导体投融资论坛,暨
《2021全球半导体资本市场现况与展望》
白皮书 发布会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