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你可能会疑问,味精厂怎么会卡住全球芯片的脖子?外行看来,这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其实,从内部来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然有因,万事万物运行莫过于此,日本味精厂卡住全球芯片的脖子亦是如此。
这还要从日本味精厂,也就是这家名为“味之素”的日本公司说起。
这家公司在日本的味精行业是当之无愧的“鼻祖”级存在,自1909年成立以来,其公司业务已经由当初的味精生产,扩展到食品调料、饮料、冷冻食品以及氨基酸等多个领域。
到2019年的时候,其公司业务已经扩展到了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之中,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这又与我们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别急,我们接下里要说的主角就是来自于这家公司创建之初的一个产业,也就是味精业务。
也算是机缘巧合,其在最初生产味精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产物,这种产物经过加工之后会变得非常轻薄,具有非常好的绝缘性。
后来这个东西被叫做味之素堆积膜,简称ABF膜,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的封装之中。
但在当时,显然是没有这样的可能的,当时的半导体芯片行业极其繁琐。就拿CPU来说,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 可以说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东西,别看小小的一块,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着无数的线路。
这些线路不仅在我们看得到的表面,其内部多层都含有这样的线路,那么如何能够使得这些线路连接且绝缘,保证整体的协同运转,一直是为业界所头疼的事情。
当时采取的是最为传统的方法,那就是做一层刷上一层绝缘涂料,如此不断重复。而在重复之前需得等前一层涂抹的绝缘涂料完全干了以后,才能继续刷下一层。
这无疑是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的事情。
1970年的ABF膜的问世,无疑对当时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与之前刷绝缘涂料不同的是,ABF膜是直接做好的类似于垃圾袋一样的薄膜,并且这个薄膜不仅具有很好的绝缘性,其耐热性能也是极好,如此就可以一层层不断承接,而不用再等上一层干透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工作。
这样既省时,又省力的材料很快得到大佬的青睐,英特尔公司随即与之展开相关产业的合作,很快所研究出的封装方式,使得芯片制造的合格率直线上升。
之后,随着不断的推广,味之素ABF膜取代传统涂抹绝缘涂料的方式,成为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的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正是如此味之素ABF膜取成为了世界新兴“宠儿”,备受追捧。
然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部分工厂停工的背景下,日本ABF膜所造的基板开始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主要还是在于味之素对于ABF膜的提供周期不断拖延,最长的都达到一年的时间。
因此,相关高端芯片深受其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ABF膜的提供变慢,使得ABF基板短缺,进而限制了全球芯片的产能。也就有人,顺着这个思路得出,日本味精厂卡住了全球芯片的脖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说到底ABF膜只不过是在芯片上进行绝缘的一种材料,其材料本身是几无技术性可言的。
对于芯片进行封装,当下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BT树脂,另一种是MIS。也就是说ABF膜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说它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
因此,日本味精厂卡住了全球芯片的脖子的说法并不准确。对于卡脖子我们一般的定义是在某个行业,做某件事,非你不可。倘若缺了你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件事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就比如说,中国的芯片行业,因为技术短缺,工业水平等等的原因,导致我国一直未能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需要的时候,只能通过向外国来进行购买,而且是属于那种非买不可的。
也因此,我国芯片行业一直处于受制于人的状况下,也就是被外国“卡脖子”。
但显然ABF膜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没有它也许短时间会出现紧缺的状况,但长时间来看并非如此。
但也算是一个警示,核心技术求不来,买不来。只有靠自己,或者说自己拥有才是王道!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