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2021大师智库论坛-新经济新机遇新挑战」中,以「珍惜台湾(地区)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优势」为主题发表演说。
在演讲中,他提到了台湾地区晶圆制造业在国际上的优势。他认为,半导体晶圆制造是一个攸关民生、国防、经济的行业,要创造这样的优势并不容易,未来要守住也不容易,期盼政府、社会以及台积电本身都能共同努力守护台积电的市场优势。
「这个演讲是我的一个呼吁,对社会,以及对台积电的呼吁。」张忠谋说。
在演讲中,张忠谋由半导体简史开始说起。从1948年开始回顾,说到当时半导体还是实验室的科学家才会知道的名词。那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中的三位物理学家开始实验生产电晶体说起。一直到1980年代,半导体应用才快速拓展,集成电路(IC)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
而在1987年,张忠谋在台湾创立了台积电;到了2020年,台积电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张忠谋回忆,在1985年,英特尔(Intel)曾打算投资台积电,不过由于当时时机不对、景气也不好,「不过总之它(Intel)本来的确有点看不起(晶圆制造业),」因此Intel拒绝投资。不过,如今称霸世界半导体市场多年的英特尔也在今年宣布要投入晶圆制造服务。「这件事情相当有讽刺性。」张忠谋说。
张忠谋还提到,台湾地区在晶圆制造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美国的敬业程度绝对不如台湾,」张忠谋说,台湾地区无论是工程师、技工、作业员都相当优秀,而且愿意投入制造业。「这是很大的优势。」
同时,台湾地区的高铁、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适合大规模制造业的人员调动。他举例,像是台积电位于新竹、台南、台中的三个制造中心,若要彼此调度,虽然无法当天通勤,但是台积电供应宿舍,可以周末回家,员工不必为了调动搬家。
放眼来自国际的竞争,张忠谋在演讲中一一盘点。看到来自美国的竞争,他认为,与台湾地区相较之下,美国的水电、土地绝对是优势,但是台湾以地区人才取胜,整体而言,「美国的单位成本明显要比台湾高。」
另一方面,张忠谋认为,目前大陆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依然落后台积电5年以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