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旬,中美两国在48小时内相继出台重大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10月8日宣布将16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中国商务部则于10月9日发布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详情如下:
美国实体清单扩容:供应链溯源与二级制裁强化
BIS本次新增的16家中国企业呈现显著行业聚集性:
- Arrow China Electronics Trading Co., Ltd 艾睿中国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2. Arrow Electronics (Hong Kong) Co., Ltd 艾睿电子(香港)有限公司
3. Beijing Kevi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北京凯文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 Beijing Plenary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普雷瑞科技有限公司
5, Beijing Rageflight Technology Co., Ltd(未查到中文名)
6. Easy F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翼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 Feng Ba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丰宝电子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8. Feng Bao Trading Hong Kong Ltd 丰宝贸易香港有限公司
9. Gansu Shuili Hoisting Equipment Co., Ltd (未查到中文名)
10. Goodview Global (未查到中文名)
11. Jinan Xin Yin Bo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济南鑫银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12. Schmidt & Co., (HK) Ltd 兴华科仪(香港)有限公司
13. Shandong Xin Yin Bo IOT Technology Co., Ltd (未查到中文名)
14. Shanghai Bitcom Electronics Co., Ltd 上海皕科电子有限公司
15. Shanghai Langq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上海朗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6. Shanghai Sisheng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上海思盛电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本次美国实体清单管制呈现3个特点。
- 地址列管创新:首次将香港地址单独列入,实现对特定区域经营实体的"无差别"管控
- 关联方穿透:对使用多个别名运营的企业实施"一揽子"列名(如北京Rageflight科技及其多个关联实体)
- 供应链溯源:通过无人机残骸元件反向追踪至分销商,展现技术侦查与执法联动能力
此外,美国对本次列名实体实施严格许可审查,几乎全面阻断其获取美国技术渠道,设置短暂过渡期减少市场冲击。所有涉及EAR管辖物项的交易适用"推定拒绝",且大多数许可例外失效;11月7日前在途货物可继续出口,之后全面实施管控。除了上述公司,被列名实体控股的子公司自动触发同等管制措施。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国家安全导向的系统性反制
管制范围与技术覆盖
中国商务部公告明确将三类稀土相关物项纳入管制。
- 物项类别:涵盖原产于中国的稀土材料、境外制造但含中国原产稀土成分(价值占比≥0.1%)的产品,以及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生产的物项
- 技术管制: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钐钴、钕铁硼等)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其载体形式涵盖设计图纸、工艺参数、仿真数据等
许可管理与最终用途管控
中国商务部设计分级分类许可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用途设置差异化审批流程:
- 禁止类用途:明确拒绝军事用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恐怖主义目的的出口申请,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企业实施"推定拒绝"政策
- 限制类用途: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研发生产,以及潜在军事用途人工智能研发需逐案审批
- 例外情形:人道主义救援(紧急医疗、灾害救助等)可免于申请许可,但需在出口后10个工作日内报备
实施节奏与合规要求
中国稀土管制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给予市场适应期,通过严格合规要求确保管制效果。涉及境外制造物项的条款自2025年12月1日生效,原产于中国的物项管制立即实施。境内出口商需向境外方出具《合规告知书》,境外出口经营者应建立追溯机制,确保物项不被转用于危害中国安全的用途
事件分析
中美本次管控措施呈现出明显的"行动-反制"时间序列:美国以"规避出口管制"为由强化实体清单,中国则通过稀土管制强化关键资源话语权。两者均以"国家安全"为核心叙事,但实施路径各具特色——美方聚焦下游企业与交易环节,中方侧重上游资源与技术管控。
中国管制可能推升全球稀土永磁材料价格,影响新能源汽车、风电等下游产业。供应链方面,Arrow子公司被列名将冲击亚太电子供应链,加剧芯片设计企业的元器件采购难度。中美两地企业面临双重合规压力,尤其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
短期内,中美在出口管制领域的博弈可能持续升级,呈现三个方向:
- 管制范围扩大化:从特定物项向全产业链延伸,涵盖研发、生产、服务各环节
- 合规要求精细化:最终用户审查、用途证明等程序性要求将更加严苛
- 第三方影响显性化:盟友国家可能被要求选边站队,加剧全球供应链碎片化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美48小时内相继出台出口管制措施,标志着科技与资源领域的战略竞争进入新阶段。企业需建立动态合规体系,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在维护商业利益与履行合规义务间寻求平衡。对于全球产业链而言,如何在安全与效率之间找到新平衡点,将成为未来数年的核心挑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