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业界传奇微架构师、Tenstorrent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与首席架构师练维汉(Wei-Han Lien)联袂发表了题为《融算于开,慧启未来》的主题演讲,抛出了一项将深刻影响未来AI计算格局的重磅战略:开放式芯粒架构(Open Chiplet Architecture, OCA),并公布了其旨在2027年打造全球最快RISC-V CPU的清晰路线图。

Jim Keller通过视频分享了他对开放计算的坚定信念。“我们选择RISC-V,因为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CPU架构,”Keller表示,“我们相信接下来的五年,变化将比过去十年更多。灵活、开源的RISC-V架构是我们应对未来挑战、锐意创新的基石。”
他进一步指出,AI不仅是应用,更是工具。Tenstorrent正在利用AI来加速编程、测试乃至硬件RTL设计,相信这将极大推动RISC-V软硬件产品的迭代速度。他认为RISC-V的开源特性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各类项目发展,并将其定义为“好的架构指令集”,能有效解决尚未成熟的技术难题。Tenstorrent还致力于打造“低代码硬件”,简化芯片制造,并通过AI与RISC-V软硬件的融合,构建真正开放、开源的解决方案。
开放芯粒架构(OCA):破局芯片设计高成本困境
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练维汉,对公司的核心战略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引用Jim Keller的观点,强调Tenstorrent坚信“开源才是创新、分享才是进步的动力”,并秉持全面开源(包括CPU、AI核心、软件甚至未来的Chiplet)的策略,旨在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非跟随者。他指出,随着NVIDIA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新高,业界已清醒认识到算力是AI商用化的门槛。然而,未来AI应用的多样化,必然要求芯片设计的多样性,这预示着芯片设计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图: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练维汉
“但现在一个芯片的设计成本接近10亿甚至20亿美金,”练维汉坦言,“如此高昂的成本,必须通过开源和开放系统进行合作来解决。”
为此,Tenstorrent正式推出开放式芯粒架构(OCA)。这一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彻底开源”。练维汉强调:“我们愿意把两年半学到的技术拿出来分享,我们这个东西所有里面的主要组合都是开源的,软件也一样,不会有任何需要付费的东西在里面。”

OCA与现有芯粒标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芯粒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供了从物理层、传输层、协议层到系统层和软件层的完整分层设计。这一设计的核心优势在于:
降低研发成本: 企业无需重复造轮子,可以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的设计。
保证互操作性: 使用OCA架构,企业无需担心其芯粒与其他厂商产品的兼容性问题。
提升组合灵活性: 能够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合不同的芯粒,以满足从L1到L4自动驾驶等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
2027年打造全球最快CPU
在推动开放协作的同时,Tenstorrent并未放松对极致性能的追求。“我们希望做世界上最好的CPU,”练维汉自信地展示了公司清晰的产品蓝图。

根据该蓝图,Tenstorrent的Ascalon核心性能将逐年提升,并计划在2027年推出代号为Calandor的旗舰CPU。“Calandor出来的时候,预计会是世界上最快的CPU,”练维汉表示。这一宏伟目标彰显了Tenstorrent致力于将RISC-V推向计算机性能主流的决心。
最后,练维汉再次强调,Tenstorrent所有的软件开发系统、硬件IP都采用开放方式,坚信开放本身就能激发合作、降低设计成本、产生更多创新架构,从而让AI产品更亲民、更实惠。他鼓励参会者秉持开放心态、勇于融合创新,共同构建一个开放、高效、普惠的AI计算未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