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始,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中电港先后在四川、宁夏、陕西、海南建成六所实验室。在筹建过程中,中电港充分发挥国家队产业优势,组织产业资源搜集到来自全球50多家企业提供的电脑整机和100多款芯片样品;组织各界专家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课程及教材;用前瞻性的思维设计布局,为未来升级预留充足的空间。实验室促进学校在集成电路领域教育发展,推动集成电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通过教育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真正实现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

图:中电港连续两年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授牌
集成电路领域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旨在教育帮扶和科技创新两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于集成电路这一高精尖技术,该实验室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先进技术教育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未来电子工程、信息技术领域专才的摇篮。
一方面,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电子器件和信息产业的基础,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集成电路领域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引领学生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设计、加工与应用各个环节,使其在基础电子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产业界最前沿的技术接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该实验室的建设对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提升腹地教育质量具有深远影响。通过输入最前沿的教学内容,实验室可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科学素养。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这样的实验室不仅能够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还能激发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探索热情,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自2021年以来,中电港在中国电子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国家队产业优势,组织产业资源和专家力量,先后在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陕西镇安中学、四川广安青少年宫和临高实验中学等五所学校建成六所实验室,助力引导青少年从了解、认识到爱上集成电路半导体,在青少年群体中种下科技创新的“芯”火种。
一、四川广安友谊中学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援建支持”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作为中电港首批援建的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实验室,四川广安友谊中学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于2021年7月前落成。中电港通过整合全球50余家企业的电脑整机与芯片样品资源,结合专家设计的针对性课程,为该校搭建起前沿的集成电路半导体教学实践平台。实验室不仅提升了学生对集成电路技术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更通过教育帮扶助力革命老区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图: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2022年12月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再获中电港援建升级版实验室。新增的芯片样品资源与拓展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了该校在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的教学深度。实验室通过“理论+实践+竞赛”多层次培养模式,成为川东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孵化基地,持续赋能地方教育振兴。



二、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援建支持”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2021年7月1日前夕,宁夏银川九中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落成,该实验室是西北地区首个聚焦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的援建实验室。中电港在筹建中联合产业专家开发适配西部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引入国际先进芯片样品与设备。

实验室的建立弥补了区域集成电路半导体教育资源短板,推动当地学生接触尖端技术,为培养西部科技人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中电港萤火工场自研教学设备
三、陕西省镇安中学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援建支持”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2022年11月,中电港在陕西省镇安中学建成集成电路半导体实验室。通过定制化教材与模块化实验设计,实验室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操作,激发山区学生创新潜力。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深化了校企合作,更通过“科技+教育”模式助力县域经济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智力支持。



四、四川广安青少年宫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援建支持”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建设完成
2022年12月初 ,在上级单位指导下,中电港承建的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援建支持”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在广安市青少年宫建设完成。这是中电港承建的第四所小平实验室。

集成电路领域“小平实验室”总面积约169平米。以走进、了解、探索、应用集成电路为主要内容,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感性认知、教学讲授区、拓展体验区与创意制作区。

为了给青少年提供全面丰富的集成电路应用知识与展示,中电港组织了小平实验室志愿者10余名,参与实验室内容规划、展品筛选、科普内容编制,以及竞赛辅导、云支教、云讲座等实验室配套活动,走访十余家产业相关企业,争取支持,组织了飞腾、小华半导体、华大电子、上海贝岭、澜起科技在内的50余家公司,提供了100多个各类芯片样品等。
五、海南临高中学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认定授牌”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2023年12月,海南临高中学“认定授牌”类实验室正式启用。中电港依托该平台引入产学研融合机制,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打造热带地区首个集成电路半导体科普与技能培训中心。实验室通过普及集成电路技术,推动当地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技术人才。


2023年12月14日,中国电子定向资助的集成电路领域“小平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海南临高中学举行。这是中电港在中国电子指导下承建的第五所集成电路领域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随着揭牌仪式的成功举办,小平实验室的使命得以进一步凸显——用“芯”推进教育振兴,点亮每一位学子的中国梦。


六、海南临高耕读山房中国电子科技创新实验室
2023年12月与海南临高中学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同期建成的临高耕读山房实验室,创新性采用“科技+农耕文化”跨界模式进行教育研学。中电港在此嵌入集成电路半导体技术实践场景(如水下机器人),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开发特色课程,使学生能在生态农业与电子科技融合中探索创新。该项目成为教育赋能乡村发展的示范案例,助力海南特色产业升级。


布局设计特色:“趣味性”和“进阶型”双管齐下
集成电路领域“小平实验室”结合中学生学段的认知水平,立足于从增强对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基础的感性认知出发,通过动手实践,到最后完成相关应用项目,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区域设计方案和进阶型课程配置。
实验室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集成电路半导体感性认知区、动手实操区、多媒体教学区、赛事教学区。历经三年不断升级更新,实验室内容涵盖体验实验箱、历史人物事件图例、产品实物和配套学习套件,从感性认识到了解历史,再从历史看当下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科技的快速演变。通过演示实验、科学实践、对抗赛事等活动循序渐进,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集成电路半导体的“窗户”。
贴近前沿科技产业领域,播下“芯”希望,推广中国“芯”
实验室开建以来,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验室承建方中电港积极号召包含长城、飞腾、澜起科技、华大半导体、华大电子、上海贝岭、江波龙在内的50余家集成电路公司,提供了100多个样品支持“小平实验室”的现场教学。
为使中学生更全面理解产业发展情况,实验室全面贴近产业链,在配套了集成电路样品的基础上“升级”配套了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材料,如晶棒、各尺寸晶圆、各类封装芯片、PCBA、整机产品等,并将每个展示产品进行形象化科普,以便于中学生更好认知它们。让来到实验室的小伙伴们能够认识集成电路半导体,爱上集成电路半导体,从小立志为国家集成电路半导体的研究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特色:立足前沿、精心设计、专业创新
实验室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考虑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梦想、兴趣和潜力,加大在中学生群体中广泛动员和选拔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和成长潜力的“好苗子”的力度,实验室在课程设计和制作层面下足了功夫。
实验室立足前沿科技,大胆创新,组建了一支由博士和专业研发人员组成的十多人的教研团队,开发了系列视频课程,其中不乏有动漫形式的科普和VR课程。除此之外,也有如江波龙、FT等集成电路公司捐助的科普视频,还有行业著名导演捐赠的“点沙成金”科普视频。
动手实操是认识集成电路的关键一步,承建方针对中学生群体,通过具体应用实践来编写教材。为增加强动手实操性,所有课程将编程语言图形化,每个课程都配有10个及以上数量的动手实操案例,通过系列有趣好玩、深入浅出的课程,帮助来到实验室的小伙伴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更好地用科学梦丰富自己的人生梦,用科学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创新通道特色:“大手拉小手”,线上线下齐步走
在实验室的建设交付同时,“小平实验室”操作实践师资培训也顺利开展并结业。未来,实验室的课程分为线上线下同步模式,让参与的学生和老师们随时感受到“大手拉小手”的实践乐趣。
未来,落成后的“小平实验室”将开展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多样的主题创新实践活动,为发挥实验室实效提供丰富载体;实验室的课程分为线上线下同步模式,让参与的学生和老师们随时感受到“大手拉小手”的实践乐趣。同时,实验室还将加强实验室与所在区域的大学和其他科研院所的互动交流,为中学生朋友们打造更多的创新通道。实验室还将积极建立实验室共享开放机制,推动实验室间“跨学校、跨区域、跨层次”的常态化“线上”和“线下”交流和组团式研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协同育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