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新起诉美国国防部,诉状长达56页

来源: 芯查查资讯 2024-10-21 11:33:48
大疆是在美国当地时间10月18日,通过其在美律师事务所宝维斯(Paul Weiss)向华盛顿特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的。在诉讼中,大疆还将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和负责工业基地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劳拉·泰勒-凯尔(Laura Taylor-Kale)列为了共同被告。

  中国商用无人机制造企业大疆创新(简称“大疆”)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就美国国防部将其列入“中国军工企业清单” (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List,简称CMC清单)发起制裁一事,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诉状长达56页,大疆在诉状中详述了美国国防部将其列为“军工企业”的不合理性,以及美国国防部种种违反美国法律的做法。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10月19日的报道,大疆是在美国当地时间10月18日,通过其在美律师事务所宝维斯(Paul Weiss)向华盛顿特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的。在诉讼中,大疆还将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和负责工业基地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劳拉·泰勒-凯尔(Laura Taylor-Kale)列为了共同被告。

  据了解,早在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就曾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大疆列入了“实体清单”。随后在2023年,美国国防部又将大疆列入了“中国涉军企业清单”。据悉,这一清单由美国国防部根据《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260H条制定,旨在识别在美国直接或间接运营的中国军事企业,并警告美国实体和企业与这些企业开展业务可能存在“国家安全风险”。

  

为何此时发起诉讼
    

     在大疆看来,美国国防部将其列入CMC清单是不合理的,这一决定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名誉和经济利益。大疆既不由中国军方拥有,也不受中国军方控制,一直致力于推动“消费级和商业级”无人机产品的应用与创新,并反对产品用于军事用途。

 

  其实大疆已经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在超过16个月的时间里,试图与美国国防部沟通,以了解其指控大疆的理由,要求获得行政记录,并向美国国防部提供事实,证明大疆不是法定标准下的军工企业。在2023年7月27日,大疆提交的一份全面除名请愿书中,指出美国国防部有法定责任,“根据最新可用信息,持续地从列表中删除”相关企业,因此要求将大疆从军工企业清单中移除。

 

  尽管大疆方面付出诸多努力,但美国防部仍拒绝进行有意义的沟通,拒绝提供指控理由,并无视大疆的会面请求。在未通知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于2024年1月31日再次将大疆指定为“军工企业”。

 

  今年9月6日,大疆在确定没有其他合理选择后,通知美国国防部,该公司计划寻求司法救济。直到此时,美国国防部才提供了一份“礼貌性”的内部报告副本,其中包含了将大疆指定为“中国军工企业”的完整理由。

      在长达56页的起诉状中,大疆方面认为,美国国防部这份日期为2023年11月的报告包含了一系列零散的说法,完全不足以支持对大疆是“军工企业”的认定。报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包括采用了错误的法律标准,混淆了拥有常见中文姓名的人物,并依赖陈旧的所谓事实和缺乏说服力的关联,这些都远远不足以证明大疆是一家“军工企业”。例如,大疆方面指出,无人机定义广泛且差异较大,无人机谱系的一端是消费级无人机,它类似于“遥控航空相机”,由可充电电池供电,另一端则是军用无人机,通常“类似于固定翼飞机”,拥有“巨大的翼展,往往由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美国国防部也承认,大疆不生产军用无人机。

 

  此外,大疆的产品经过第三方咨询公司的分析已验证其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美国内政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土安全部以及国防部都进行过类似的验证。

 

  大疆在诉讼中指出了美国国防部将大疆列入CMC清单后,对公司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失去商业交易:大疆失去了与美国和国际客户的多项商业交易。
      名誉受损:公司被错误地污蔑为“国家安全威胁”。
      合同受限:大疆被禁止与多个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签订合同。
      客户流失:许多美国和国际客户已终止与大疆的现有合同,并拒绝签订新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疆之前,小米公司、中微公司、高云半导体、禾赛科技等中国厂商都曾被美国国防部列入CMC清单,但是随后他们都通过诉讼成功被从该名单中移除。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