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92.28%

来源: CINNO 2024-08-28 19:15:19

8月26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报告期内,TCL科技实现营业收入802.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95亿元, 同比增长192.28%,经营现金流净额126.33亿元。公司业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半导体显示 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主要产品价格稳步提高,公司积极优化商业策略和业务结构,盈利能力 显著改善。

报告期内,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8.77 亿元,同比增长 40.39%,净利润 26.96 亿元,同比改善 61.45 亿元。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趋势延续,新能源光伏行业的装机需求保持增长,但受行业供需失衡影响,光伏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滑。报告期内,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162.13亿元,同比减少53.54%,影响TCL科技归母净利润-9.14亿元。
 

半导体显示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全球电视终端零售依然低迷,但供给端竞争格局的优化及按需生产的趋势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受供给侧春节岁修影响,以及需求侧体育赛事备货和电视面板大尺寸化趋势的带动,电视面板价格持续温和上涨。中小尺寸面板受益于硬件产品创新和换机需求的带动,销量恢复性增长,产品出现结构性涨价。

  

TCL华星发挥规模和效率效益优势,持续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并受益于主要产品价格上涨,经营业绩大幅改善。报告期内,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8.77亿元,同比增长 40.39%;净利润 26.96 亿元,同比改善 61.45 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盈利 21.57 亿元,环比增长300.19%;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60.9%达到132亿元。

  
 大尺寸领域,TCL 华星发挥高世代线优势与产业链协同效用,引领电视面板大尺寸升级及高端化趋势。TCL华星通过发挥G8.5和G11高世代线的制造效率和制程优势,引领大尺寸产品画质改善与能效降低,协同战略客户提升高端产品市场渗透率,增厚产业链主要环节价值量。报告期内,公司电视面板业务55吋及以上尺寸产品面积占比提升至81%,65吋 及以上产品面积占比55%,平均尺寸较去年同期增长1.2吋;公司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二,55 吋、75 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 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二,交互白板、数字标牌、拼接屏等商显产品持续提升竞争力,份额居全球前三。

  
中尺寸领域,TCL华星把握细分应用增长机遇,加快与IT及车载等新业务客户的深度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定位于中尺寸IT和车载等业务的t9产线按计划推进产品开发和品牌客户导入,IGZO 氧化物产品实现量产出货,6 代 LTPS 产线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产品组合更加丰富。公司紧抓电竞持续渗透以及欧美商用换机需求,显示器整体出货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二,其中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公司笔电和平板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LTPS笔电全球第二,LTPS平板全球第一;公司持续聚焦车载屏高端化及大屏化趋势, LTPS 车载屏出货面积提升至全球第三。

  
小尺寸领域,TCL 华星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持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OLED 产品出货大幅增长。上半年,公司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柔性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900万片,同比增长180%,市占率提升至全球第三,折叠屏出货量全球第四。公司在柔性OLED 的折叠、LTPO、Pol-Less、FIAA 极窄边框等新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准,供 应头部客户旗舰手机,产品高端化推动产品均价不断提升。

  
全年来看,全球显示终端销量较为稳定,大尺寸化趋势将驱动显示面积稳健增长。供给侧良好的竞争格局推动行业供需均衡发展,在回归合理商业回报的良性态势下,企业盈利能力正在逐步修复。

  
 近期,TCL华星参与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 100%股权竞买报价,并被确定为本次股权竞买的优先竞买方,如达成最终交易协议,TCL 华星将丰富半导体显示产线技术,行业集中度亦将进一步提高,TCL华星将继续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和产业价值提升。

  
固本强基,完善产能与产品结构布局,夯实规模优势和行业地位。随着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竞争格局不断优化,头部厂商已具备显著的规模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显示业务围绕增量市场优化产能布局和产品结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TV面板出货稳居全球前二,MNT面板出货升至全球第二,柔性OLED手机出货量跻身全球前三。报告期末,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单晶产能190GW;光伏材料产品在报告期内累计出货约62GW,同比增长18.3%,硅片综合市占率23.5%,居于行业第一。

  
扎实推进锻长板、补短板的经营策略,提高核心产业相对竞争力,提升效率效益。公司显示业务充分发挥高世代产线的技术优势,引领大尺寸产品持续升级;把握人工智能革命驱动的IT产品迭代需求,补齐以t9产线为代表的中尺寸产能和产品布局;小尺寸OLED业务聚焦高端化、差异化策略。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继续发挥G12和N型领先技术以及工业4.0 和柔性制造领先工艺的优势,提升产业链核心环节协同效用,以相对竞争力应对产业周期。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