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5月14日报道,欧盟委员会日前表示,将开始就所谓“传统芯片”问题向欧洲芯片供应商和采购商进行一项调查,询问他们“是否依赖中国供应”。
首批调查结果预计将于今年夏末公布。欧盟官员担心,在这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的成熟制程芯片市场,欧盟的影响力将受到挑战。
2024年4月,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比利时举行的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第六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图源:法新社)
所谓“传统芯片”是指采用成熟但仍在发展的制造工艺生产的芯片,美国2022年颁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将其定义为使用28纳米及以上工艺制造的芯片,但在美国商务部2022年10月限制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时的规定中,高端芯片阈值被定为“非平面晶体管结构16纳米或14纳米或以下的逻辑芯片”。
早在今年3月,彭博社就援引其获得的一份工作声明草案披露称,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启动正式审查,以评估欧洲企业对来自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的依赖程度。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5月14日发文证实了这一消息,称欧洲目前正把重点从高科技扩大到成熟制程芯片,因为其担心应用于电动汽车的中国产“传统芯片”带来新的挑战。
欧盟委员会表示,将开始就所谓“传统芯片”问题询问欧洲芯片供应商和采购商,询问他们“是否依赖中国供应”。首批调查结果预计将于今年夏末公布。
报道提到,在普通芯片领域,欧洲企业因为背靠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汽车制造业,起步早,根基稳,拥有大量知识产权和汽车芯片专利,在传统汽车市场占据了不少份额,在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处于有利地位,为包括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等供应产品。
资料显示,德国英飞凌、荷兰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等企业在这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智库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将更名为“interface”)的芯片政策专家扬-彼得·克莱因汉斯(Jan-Peter Kleinhans)称,如果中国的电动汽车继续发展,上述欧洲芯片制造商也会受益。
但克莱因汉斯声称,欧盟官员们也应该对“中国试图超越欧洲芯片供应商”的做法保持警惕,替代进口产品的总体趋势是欧盟官员“无法阻止的”,“我认为火车已经离站了(意指为时已晚)”。政客新闻网补充称,克莱因汉斯指的是中国“鼓励国内企业减少对外国的依赖”,欧洲和美国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报道称,欧盟目前正寻求抵御来自中国的“挑战”。欧盟去年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本月受访时称调查正在“推进”,并暗示欧盟可能在“暑假之前”征收关税。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