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篇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要事件摘编(1954-2000年)

来源: 芯闻路1号 作者:henry 2023-09-29 00:12:06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建国之后就开始了自研之路,1954-2000年经历了包括自力更生、探索发展、重点建设几个阶段。下面就1954-2000年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这个时间段的重要事件进行摘编。

 

1954年

  由黄昆带头,北京大学物理系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半导体物理学”新兴课程。1956年开始,中国大规模开启半导体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同年,国家提出要“向科学进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务院制订了科技发展12年规划,将电子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目标。

 

1958年

  中科院王守武、王守觉研制出中国第一批锗合金高频晶体管,并成功应用在109厂的109乙计算机上。同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和河北半导体研究所正式成立,中国的半导体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1959年

  在林兰英的带领下制成硅单晶,仅比美国晚一年。这一年,苏联专家大规模撤出中国;美国的仙童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块可用于大规模量产的集成电路。

  

 

1960年

  中科院109厂为研制109乙型计算机提供了12个品种、14.5万多只锗晶体管,完成了该机所需的器件生产任务。

  

 

1965年

  王守觉在一块约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内,刻蚀了7个晶体管、1个二极管、7个电阻和6个电容的电路,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由此诞生,这一时间比美国晚了不到7年。

 

1975年

  中国完成了动态随机存储器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当时的中科院109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块1024位动态随机存储器,这一成果尽管比美国、日本晚了四五年,但是比韩国要早四五年。

  


  中国台湾“工研院”向美国购买3英寸晶圆生产线,1977年建成投产,采用7微米CMOS制造工艺。在工研完的牵头组织下,联电从美国引进4英寸晶圆生产线,工研院又将新开发的3.5微米CMOS制造工艺转让给联电。

 

1980年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彩色和黑白电视机集成电路5微米全套生产线。该工厂当时能够生产硅高频中小功率三极管、硅低频大功率晶体管等20多个产品。2023年9月13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入选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1987年

  台积电创立,开创了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该公司是中国台湾工研院电子所的衍生公司,1988年与德州仪器公司合作,将德州仪器的CMOS工艺引进台积电,成为台积电的核心技术之一。

 

1988年

  1988年,上海市仪表局和上海贝尔公司合资设立上海贝岭,外资占股40%。初期主要业务是为上海贝尔提供专用于通信的集成电路。上海贝岭采取了IDM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也就是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统统自己来做。


  我国的集成电路年产量终于达到1亿块。按照当时的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集成电路年产量达到1亿块标志着开始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美国在1966年率先达到,日本随后在1968年达到。中国从1965年造出自己的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经过漫长的23年,才达到了这一标准线。

 

1991年

  华为成立了自己的ASIC设计中心(海思的前身),专门负责设计“专用集成电路”,当时距离华为创立仅4年,员工只有几十人。1993年,ASIC设计中心成功研发出华为第一块数字专用集成电路。

 

1993年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于1988年7月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改组为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紫光的集团化运作便起于此。

 

1995年

  确定了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个国家项目——“909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晶圆、从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1999年

  华晶和上华合作的工厂转制为合资公司——无锡华晶上华半导体公司,上华持股51%;新公司迅速扭亏为盈,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晶圆代工”企业。 


  华虹NEC建厂完工,2000年取得30.15亿元的销售额,利润达到5.16亿元,其技术档次达到0.35~0.24微米,生产的64MB和128MB SDRAM存储器达到了当时的国际主流水准。标志“909工程”取得成绩。

  

https://t10.baidu.com/it/app=25&f=JPEG&fm=173&fmt=auto&u=801755481%2C1873802932?w=500&h=352&s=153875905CBBEC8C7329F0C00300E0B1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