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据芯查查企业SaaS收录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从1980年8月我国正式成立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开始,深圳的发展就与电子信息产业息息相关,而国之重器的半导体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历程更是可圈可点,结合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深圳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据芯查查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22年9月31日,深圳共有376家集成电路企业。根据行业类型细分,共有设计公司277家,占比73%,封测公司49家,占比13%,制造公司(晶圆加工)3家,占比1%,半导体材料公司14家占比4%,及半导体设备公司33家,占比9%。

IC产业实力强劲,龙头带动效应明显
深圳IC设计产业发展由来已久,2001 年 12 月,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简称:深圳 IC 基地)成立,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九个国家级自发集成电路 IC 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支持深圳乃至华南地区自发明集成电路 IC 产业的发展。
2021年深圳市IC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00亿元,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芯片设计重镇,2020年设计业销售额高达1300亿元,全国第一,但是在2021年销售额就大幅下滑了约46.4%,跌至697.1亿元,接近腰斩,排名也下滑到了全国第三。
企业发展方面,芯查查企业SaaS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设计公司277家,受政策加持及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因素影响,相比2020年的企业数据增加48家。其中销售额过亿的企业50家,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IC设计企业共申请专利1205件,已授权295件。
结合芯查查企业SaaS产业链图谱,IC设计国内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下图)

在国内的TOP10企业中,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为全球TOP10企业。而排名前三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台湾省企业。排名第四的深圳汇顶科技则是深圳市IC设计产业的代表企业。(想了解深圳IC产业企业完整名录,欢迎登录芯查查企业SaaS XCC.COM进行查询)。
芯查查数据显示,国内芯片设计最高7nm工艺已由海思实现大规模量产,中兴微电子掌握7nm工艺物理设计能力,并同步导入5nm工艺,而展讯通讯(深圳)已进入7nm先导研究,进入14nm工艺的则是开阳电子和瑞斯康微电子。
晶圆制造业短板明显
与设计业相比,深圳集成电路制造业相对设计业较弱。芯查查企业SaaS(XCC.COM)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只有中芯国际的8英寸和12英寸两条生产线,以及方正微电子的两条6英寸线和深爱半导体的三条5英寸线和一条6英寸线,且制造工艺先进性不足。从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分布上看,集成电路制造业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京津环渤海地区,深圳地区实力相对较弱。目前深圳已有多家企业的最小特征线宽都已经跨过两位数(小于100nm)门槛,而深圳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工艺水平还处于0.11um以上。

深圳晶圆制造厂商排名第一的中芯国际2021年营收及净利润都实现了大涨。全年营收54.43 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达到了17.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7.8%。
结合各方数据显示中芯国际分别在深圳、北京、上海建设的芯片工厂,都是用于生产28nm,可以看出中芯国际对于28nm的重视。在芯片工艺方面,纳米数越小,工艺难度越高。28nm是成熟工艺中的重要节点,区分了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台积电于2011年率先推出,此后,三星、格芯、中芯国际等大厂也接连宣布突破了28nm。
中芯国际专注于28纳米产线的扩建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28nm产线的建设风险性更小,更难被切断生产进度。量产28nm对于中芯国际来说是早就掌握的能力。本土可控的低工艺比进口高工艺更有意义。在贸易环境不断冲突之下,安全是第一要义。
第二:28nm应用范围广,主要涉及电源管理器、功率器件以及汽车等多个领域。TrendForce在《2021年-2024年晶圆代工产业成熟及先进制程比例》提出,2021年,全球芯片市场成熟工艺占比为76%,2022年会达到77%。然后在2023年依然为75%,到2024年时,预计还是会在76%左右。④此外,在2021全球缺芯环境下,成熟工艺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也让更多人意识到28nm芯片的重要性。
第三:28nm成本较低,性价比较高。⑤。而中芯国际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28nm营收占比均超过60%。可以看出28nm产线建设是投入较少回报较多,性价比较高,而如果中芯国际能牢牢把28nm的主要市场份额掌握,国际半导体代工格局或将迎来较大转变。

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03年,由方正集团联合其他投资者共同创办,现已有两条6英寸产线,专注于功率分立器件(如DMOS、IGBT、SBD和FRD)和功率集成电路(如BiCMOS、BCD和HV CMOS)等领域的晶圆制造技术。
深爱半导体是一家具有前、后工序生产线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双极功率晶体器件、功率MOSFET器件、LED驱动IC、电源管理IC、肖特基及TVS功率二极管等,现有5英寸双极功率芯片生产线、5英寸MOS芯片生产线及6英寸MOS芯片生产线,同时公司封装线具备TO系列、SOT、SOP/DIP等封装形式的功率器件的规模生产能力。
封测产业规模较小,先进封装成重要发展契机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封测大国,全球前十大封测企业有三家在中国大陆。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封测产业规模为2763亿元,同比增长10.1%。但当前整个大湾区都缺乏大规模封测产线,导致深圳许多设计企业基本在长三角进行封装测试,增加了时间和交通成本。
芯查查企业SaaS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集成电路封测业规模为245.63亿元。
深圳半导体产业封测企业共49家,且大多数企业专注于存储模块产品的封装测试,如沛顿科技、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体而言,深圳半导体封测产业发展较为薄弱。(想了解深圳封测产业企业完整名录,欢迎登录芯查查企业SaaS XCC.COM进行查询)。
从技术上而言,封装按技术工艺可分为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先进封装主要是指系统级封装(Sip),晶圆级封装(Wafer Level Scale Package),3D封装(TSV)等封装技术。可以理解为其是传统封装的升级版。先进封装技术能显著提高加工及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成本,因此也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主流发展方向。
而据2022年6月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要开展先进封测提升工程。紧贴市场需求加快封装测试工艺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形成与设计、制造相匹配的封测能力。加快大功率MOSFET器件和高密度存储器件封装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晶圆级、系统级等先进封装核心技术,以及脉冲序列测试、IC集成探针卡等先进晶圆级测试技术。支持独立测试分析服务企业或机构做大做强,与大型封装测试企业形成互补。可以看出,深圳未来封测产业发展将在先进封装工程方面持续发力。
产业链结合紧密、一环扣一环、协同效应非常大,这些都是电路产业的特点。具有偏科倾向的深圳半导体产业发展显得略有不足,IC设计强劲、但制造和封测行业仍有待加强。未来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应注重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培育完善的产业生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优势产业带动效应,补足短板,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