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毅教授: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半导体发展,重在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

来源: 芯闻路1号 作者:未来星蜥蜴姐 2022-09-20 14:50:38
相关专题
#芯片产业如何通过举国体制“破旧创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我国芯片半导体行业将起到何种作用?相关部门又该如何通过实施这一政策高效发展我国芯片半导体产业?芯闻路1号近日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毅教授。

   

  受访:中国科学院大学 孙毅教授

  访问:未来星蜥蜴姐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核心在于要把握未来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带来的发展机遇。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芯片集成电路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来发展芯片半导体原始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发展,重在协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毅教授

   

  基础创新依靠有为政府,产业创新依靠有效市场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竞争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支撑点都是科技竞争。数字经济、“双碳”经济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驱动经济增长、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不论是数字经济还是“双碳”经济,都是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芯片、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谈到举国体制,公众往往会存在一些误解,将举国体制等同于计划经济,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回顾近代全球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同演化的历史可以发现,重要的技术创新无一例外都是国家主导的。例如计算机的研发就是二战期间为满足同盟国快速计算的需要。近几年,从智能制造(Manufacturing USA)、“无尽前沿法案”到“芯片法案”,我们可以看到在崇尚自由市场的美国,也是“心口不一”、一直由国家主导前沿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当然,我国的重大科技创新,从“两弹一星”到量子通信等,也都是由国家主导研发。

  国家主导重大技术研发,本身就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科技创新具有非常高的外部性,意味着科技创新的回报并不只有创新者所有,全体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创新带来的价值,这就会导致市场失灵,即创新回报并不由创新者专有而导致激励不足。当然,有学者认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即专利制度)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重大的、颠覆性的原始创新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个理论的假说。例如,美国针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研发专门设立了“预竞机制”,即联合多家大型企业,共同针对某一重大技术展开研发、预先约定技术成果的分配份额。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重大原始创新的资本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即便是那些大型企业也难以承担。因此,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对于原创性、基础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国家主导研发。这是科技研发中政府与市场有机协调、以政府有效干预防止市场失灵的有效模式。

  市场在重大科技创新中是否就难以发挥作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相当一部分重大科技创新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市场需求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科技资源配置。即便是国家决策、也会高度重视市场需求,换言之,国家需求与市场需求并不矛盾。其次,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链条中,基础创新只是基础的一环,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还需要将基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这就需要技术创新产品化、产业化与市场化等一系列过程,而后续过程都需要资本与市场发挥主要作用。最后,具体到芯片行业来说,这个行业的突破不仅需要技术驱动、还需要商业生态的孕育,因此创新与发展、市场与政府是深度融合、难以分割的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就是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从而既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最终实现芯片行业的自强自立,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芯片技术融入商业生态,对新型举国体制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之前举国体制取得的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如北斗、神州、蛟龙号等,主要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非针对民用领域的技术创新。芯片行业恰恰相反,民用芯片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新型举国体制能不能促使芯片半导体行业取得同样的成功甚至更大突破,要看芯片的原始技术创新和整个商业生态之间如何融合、协调。芯片技术如果没有商业生态的支撑,性价比降不下来、产业化的进程就会受阻;如果只依靠技术引进、用市场去换技术,就永远无法实现芯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无法统筹安全与发展。

  因此,芯片产业的发展对新型举国体制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推进芯片产业创新发展,既要吸收之前举国体制在统筹协调组织、推进资源配置方面的经验,也要考虑到芯片的性价比、产业化等市场问题,关注芯片产业的商业生态与营商环境建设。从芯片的产业链(登录芯查查企业SaaS,可查看全产业链图谱)来看,政府应聚焦于突破“卡脖子”环节,只要在核心原创技术环节实现突破,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自然就可以依靠市场主体的力量做强做优。

  针对芯片行业特点,协同多方资源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新型举国体制,要协调好多方面关系。科研机构、高校要聚焦科技创新,专注于基础研发;行业企业要致力于工程化、产业化的过程,把科学创新转化为技术创新,最终变成产业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个过程需要投融资机构去解决资本需求的堵点和痛点。最终,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使各部门形成一个有机协同的整体。

  此外,芯片行业的创新周期和回报周期长,风险高,需要企业家以久久为功的态度去经营,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国内科技行业的营商环境,真正出台一些政策去解决他们的难点和痛点,提振企业家的信心,引导企业家安心从事原始创新和转化。

  自加入WTO以来,受益于经济贸易全球化带来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近几年的国际贸易纷争提醒我们,国际经济局势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发生转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经济安全与发展,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