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的元年,腾讯、字节跳动等纷纷进入相关领域,国际上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也均已入局。国际上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也均已入局,一时间一个全球科技巨头竞争的新赛道就此诞生。2022年,这股元宇宙热潮仍在持续发酵。
在元宇宙热潮之下,Web3.0也越来越多地被业界提及,并在近期引发了一场科技圈和投资圈关于Web3.0的大争论,元宇宙及Web 3.0的发展给芯片行业的未来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芯闻路1号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王金杰,她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断迭代,技术发力点落于何处?
元宇宙是大数据、通讯等技术的集成或者说融合的载体,不同技术和硬件在元宇宙整个空间里边形成一些组合或自循环,进而转化为不同迭代。此外,元宇宙概念除技术属性外,其实存在分布式形态,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支撑。面对这一趋势,科技企业可从哪些技术层面进行发力呢?
对此,南开大学王金杰教授表示,“现如今我们所能预知到的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发力点,主要有两个大方向。第一个大方向是,元宇宙的发展将以科技公司业务为中心进行拓展。当前元宇宙平台主要由一些企业主体进行建造,如Meta、微软等。这就充分说明无论未来元宇宙技术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这些科技公司的业务支撑。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如何建设元宇宙平台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市面上大多元宇宙厂商的技术发力点。”
另一方向就是从应用者角度出发,怎么样才能让个人能够将元宇宙应用起来,这就对硬件创新,包括芯片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未来能否有技术可以提升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以及脑电波等方面的感知,给人类带来新的感官感受?这也是值得发展的方向。综合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发力点有区块链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还包括更大一些的技术范畴,比如说6G、VR、AR、边缘计算等。
多元应用场景,终端将如何呈现?
不论元宇宙会发展成何种形态,人们都会需要终端来把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连接在一起,并把大家带入到虚拟现实中,未来具有连接功能的终端将会以哪种形式呈现?在此基础上,元宇宙有哪些应用场景呢?
王教授表示,元宇宙的应用场景具体可分为TO C端和TO B端。她表示,“TO C端的应用场景,就是像头号玩家一样,能够让用户抓取到物体的真实触感,这是很有趣的新尝试。未来中国企业能否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出类似产品,这是很值得思考的命题。“
TO B端的话,科技巨头们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创新,比如英伟达Omniverse™便是面向工程师的元宇宙,旨在不断帮助企业去发掘 CPU、光学追踪等方面的优势。这就很自然地和工业生产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了,如生产、设计、销售等一系列流程。
这表明供应链体系与元宇宙连接起来,是未来拓展应用场景上一个很好的发力点,或者是值得考虑的软硬件发展方向。此外,元宇宙背后的支撑是Web3.0,Web3.0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大众有了一个分布式的数字身份,通过区块链以及加密的通信技术等来实现。它可以由用户或单个组织发起,形成自己的身份管理,将其发布至区块链上,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掌控自己的真实信息。从这点上来讲,在 Web3.0 的背景下,用户权利在不断增大,如何扩大软硬件的设计,更好地去扩大消费者以及终端应用者权利,是未来一个方向性的东西。”
不论元宇宙发展成哪种形态,人们都需要终端来把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连接在一起,帮助大家带入到虚拟现实中,未来具有连接功能的终端会以哪种形式呈现?
对此,王教授认为,终端或许并不会以单一形式呈现,而是会有多种形态。元宇宙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Web 2.0时代的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进行连接的方式并不适用于现如今的元宇宙。在元宇宙世界里,用户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式交互,打通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第六感等感官及认知体验,全方面地实现沉浸式状态。
所以元宇宙的终端应该会呈现出多种形态,比如说在工业制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这种类似于这种超级智能眼球的产品形态。通过这些产品形态,工业产品的虚拟化就可以达到实际的生产水平。再比如说数据采集单元、边缘计算、智能设备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应用端终端形式。那么第二个层面其实是在元宇宙的背后存在近端,由服务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进行技术支撑。在终端的远端,就会存在一些远程专家、服务器等形态把消费者和供应链连接在一起进行展示交流、体验的新进展。
王教授说“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便是元宇宙的发展为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以往工业机器只负责生产数据,数据在使用、流转过后无法返回至原有生产端进行录入。比如用于水稻插秧的机器人,无法形成数据自动化录入的闭环。如果想要改善产品,必须得在售后环节进行数据的积累,才能返回到设计的部门去进行重新更新。但是元宇宙的出现或许可以为工业生产的整个生产环节收集使用数据提供一个极佳的虚实结合的环境,即元宇宙能提供模型,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进行数据的集中收集和治理,优化企业工具,提升使用效率。
此外,元宇宙的发展注重人与智能结合,这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想象的空间,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产品生产之前,就能利用元宇宙在车间里边模拟出整个生产的过程,让企业生产人员随时能够更好地监控生产设备的状态,让海内外客户能够实时虚拟感受并使用产品,形成一种虚拟优化过程,进而反馈到物理世界的生产过程中当中。”
概念大火,但与真正数字经济时代仍有较大距离
技术的推动促使元宇宙概念大火,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数字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呢?对此,王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表示,“现如今有一个非常火爆的游戏Axie Infinity,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熟练的游戏玩法和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来获得代币奖励,边玩边赚钱或边学习边赚钱,人们因掌握内容所有权而获得利润,这是新的商业模式,而这种变化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人参与这个事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以使用这种包容性技术的权利更大、变得去中心化了,看似是进入了新的数字时代,但是其实现如今元宇宙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尽管初衷是“去中心化”,但仍很难避存在一些绝对权力机构或个体可以形成绝对控制权,进而形成新的“中心化”问题,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元宇宙概念大火,但实际的发展过程才刚刚开始。元宇宙现已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新一轮布局上的竞争重点。韩国、日本发布了关于建设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城市规划,上海、浙江、无锡等地纷纷将“元宇宙”相关发展理念及发展重点纳入产业发展规划,深圳、武汉、合肥、成都等地将“元宇宙”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计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未来3-5年内元宇宙相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能迎来一个高峰,这是未来发展的机遇,但也应该认清元宇宙的发展之路需要许多必备条件,包括Web3.0等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相关人才的培养、适应于新技术的法律法规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真正迎来数字的新经济时代。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