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业务,百度的增长新曲线|看财报

来源: 钛媒体APP 2022-03-02 12:45:04

  

  一年前,在2020年Q4财报发布的时候,百度在财报中首次将自己称为“AI生态型公司”。在财报结构上,也把智能云、智能驾驶提到更靠前的位置。

  其中,2021财年,百度的核心营收为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受云计算和其他人工智能业务的推动,非广告业务营收212亿元,同比增长71%。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非广告业务就是以智能云、智能驾驶以及其他业务为代表的AI新业务。

  智能云已成为主要增长新曲线之一

  本次财报的一大亮点就是2021年全年,智能云业务发展呈现加速态势,成为百度最主要的增长新曲线之一。

  这个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前在12月9日,Canalys发布中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3%。

  另据IDC数据显示,百度已连续5次位居AI公有云服务厂商第一名,NLP连续四次第一,图像视频连续四次第一,人脸人体识别连续三次第一。

  围绕AI落地应用,百度也在此次财报中披露最新进展。截止2021年底,飞桨开发者社区已经凝聚406万开发者,服务15.7万家企业,开发者在飞桨上创建47.6万个模型。

  除此之外,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百度ACE智能交通签署千万订单的覆盖城市数量,从一年前的14个,猛增至35个,进展迅速。

  智能云业务高质量增长与背后自研的AI技术能力密不可分。百度智能云拥有从昆仑芯片到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全链路自主可控的AI技术能力,帮助中国企业将发展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更持续降低AI产业应用门槛,将人工智能变为中小企业与普通产业从业者也能方便使用的工具。

  自动驾驶发展日渐清晰

  AI厚积薄发所展现出来的推动力并不只体现在智能云业务上,智能驾驶业务上同样如此。

  作为国内早期布局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百度Apollo一直通过技术赋能,带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早在2015年时,百度就开始大规模投入无人驾驶技术。2018年,Apollo无人驾驶车第一次大规模在国人面前亮相:当年的春晚中,百余辆Apollo无人车跨越港珠澳大桥。

  即便这个进度远远早于国内的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但由于发展的周期性,人们对于百度智能驾驶的印象更多还是自动驾驶“黄埔军校”或者某个园区零星的无人车。

  不过,从2021年的财报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百度自动驾驶正在逐渐变成一个日渐清晰的领域,开始呈现出非常具象、充分的业务数据。

  目前,百度Apollo是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拥有超过210家全球生态合作伙伴,汇聚了超过80000名全球开发者,开源代码数更是多达70万行。

  Apollo的RoboTaxi测试车队规模也已经达到500辆级别,并且在中国已经获得了411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在财报发布前不久,有消息称比亚迪选择百度成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将向其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

  据钛媒体App了解,ANP2.0会在今年6月量产装车,目标客户为10万-20万元中低端车型,覆盖停车场、高速公路。而百度的ANP3.0产品则计划于2023年7月量产,目标客户为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首款上车车型就是集度。

  “萝卜快跑”则是百度Apollo在2021年8月推出的全新升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萝卜快跑的载人订单量约21.3万单,环比增加近一倍。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沧州及阳泉8个城市;其中,北京、重庆、阳泉均开启正式收费运营。

  

  按照百度制定的目标,萝卜快跑到2025年将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此前摩根大通预计,萝卜快跑将在2022年达到拐点,在2025年实现单车盈利。

  研发投入占核心收入23%

  “云+AI”需要从底层软硬件到中间件,再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技术,百度智能云就“武装”了从昆仑芯片到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全链路AI技术能力,从而使其竞争优势显著。

  结语

  总之,从百度这次的财报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两个特点:一个是研发投入上的持续上升,另一个则是智能云和自动驾驶业务的高歌猛进。

  毫无疑问,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凭借多年积累,百度在技术创新和战略业务上进展已显现代际领先优势,从搜索到AI,引擎之间的切换,百度也找到了自己新的增长曲线。(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