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能源全面爆发的2021年刚刚过去不久,各大车企相继公布了亮眼的销售数据和多款重磅车型预售。不过与此同时,多个新能源品牌密集发布通知,旗下车型将全面涨价,价格持续走高。就在众多车企磨刀霍霍准备全面进军中国新能源市场之时,新的阻碍再度来到了市场与汽车厂家面前。
从2022年开始,包括特斯拉、小鹏、极氪、零跑、埃安、一汽-大众、五菱等在内的多家车企旗下的纯电产品,均相较2021年补贴后价格有几千元到上万元不同程度的上涨。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底至今,宣布旗下新能源车型涨价的车企共有16家。
比亚迪的涨价热度最高,根据官方公告,比亚迪将对旗下新能源车型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包含秦PLUS DM-i、秦PLUS EV、宋PLUS DM-i、宋PLUSEV、宋Pro DM-i、元Pro、汉EV、汉DM、唐DM-i、2021款唐DM、海豚车型在内的11款车型,价格上调1000-7000元不等,2月1日正式生效。对于涨价原因,比亚迪解释是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
据五菱汽车官网2月初宣布涨价,五菱Nano EV全系上涨3000元。至于明星车型宏光MINI EV是否会价格上涨?目前官方未公布信息。
一汽大众ID.4 CROZZ和ID.6 CROZZ两款车型分别涨价5400元。
广汽埃安LX涨价4000元,AION S Plus涨幅7000元左右。
新势力方面,小鹏汽车自2022年1月11日起已上调旗下产品售价,涨幅区间为4300-5900元。其中,旗舰轿车小鹏P7上涨4300-5900元,小鹏G3i上涨4800-5400元,小鹏P5上涨4800-5400元。
哪吒汽车的U部分车型上调3000-5000元,哪吒V部分车型上调2000元。
特斯拉涨幅最大,该品牌旗下的Model3和Model Y后驱版车型调整其官网售价,售价分别为26.57万和30.18万,分别上涨近3万元和2.1万元。
针对行业整体涨价现象,2月14日,乘联会在月度信息发布会上称,近期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锂矿等基础资源价格剧烈上涨,新能源车企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相关部门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并明确2022年12月31日将终止新能源汽车补贴。
补贴退坡早已经是国家既定的步骤,但芯片短缺、上游锂电成本上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增加、芯片短缺等困扰着整个行业,导致新能源车成本下降难,让新能源车企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且从2021年以来,新能源车企与动力电池行业的供需矛盾便已产生,一方面是市场继续增加的需求量,一方面是市场供给量不充裕的事实。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6.6%,较2021年1月6.8%的渗透率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1.4%。1月份,厂商新能源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1家。
不过,乘联会判断,车企对此应有能力化解压力,新能源车的市场价格预计不会大幅上涨,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而对于新能源车型涨价的现象,部分经销商表示,虽然新车的价格相对补贴前涨了一些,但是对整体销售市场影响不大。有些4S店还增加了精美礼包,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补贴退坡带来的涨价问题。
多位经销商表示,虽然补贴政策退坡30%,但几千元似乎并没有影响客户购车的积极性。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前两年不同的是,客户对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明显增加。
对于车企来说,涨价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如何通过产品优化还“利”于消费者,将价格上浮带来的性价比降低进行正面对冲;至于常态化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前期巨额研发费用的投入、芯片短缺增加成本等客观因素,每家车企自有生存之道。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抑或是能否引领行业发展,这才是行业和车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思考的命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