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火车发明。当时是马车的时代,有马车主看不起火车这个怪物,甚至出现了马车和火车比赛的场景。
在早期的比赛中,火车是跑不过马车的,后来二者互有胜负。
近200年过去了,高铁已经跑到了300多公里,而马车还停留在10公里的时速。
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马车和火车对决的场景。
那就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不过,和当年不同的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外观差不多,带给人错觉,误以为这是同一类东西。
事实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根本不是同一物种。
精心打扮成燃油车模样的新能源车,还是没有逃出星空君睿智的近视眼。
作为新能源车中的翘楚,特斯拉正在逐渐显露原型。
一、特斯拉的2021年年报
当地时间1月26日,特斯拉(TSLA)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特斯拉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177.19亿美元,同比增长65%;GAAP净利润为23.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0%。2021年全年,特斯拉营收为538.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15.36亿美元增长71%;GAAP净利润为55.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同比增长665.46%,年度利润创纪录。
2021年全年,特斯拉新车交付量同比增加了87%,突破了93万辆的交付纪录,全年新车交付总量约为93.62万辆,同比增长87.4%,远超特斯拉此前对外承诺的年增长50%预期。
“2022年,特斯拉不会推出新车,重点是扩大产量。”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发布当天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2022年,特斯拉将继续为工厂选址。
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公司计划尽最快速度提高产能,在未来几年里,预计车辆交付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0%。
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已经超过30%,差不多是丰田、大众等传统燃油车巨佬的一倍左右。
是什么原因让特斯拉毛利率如此之高的?
1、标准化、自动化。
除了压榨最大的成本—动力电池的最后一滴利润外,特斯拉还通过高度标准化、高度自动化来大幅降低成本。
特斯拉的SKU非常少,绝大多数销量来自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的共用零件率高达75%。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可以快速提高产能。
而同等价位的传统燃油车,为了覆盖不同的客户群体,往往会在设计多个款式,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越过经销商环节。
电车几乎不用保养,维修也以换件为主,是汽车界的“火锅店”,尤其是互联网高度发达,厂家可以直达客户,因此对4S店依赖性不强。不必给经销商留出利润,厂家的毛利自然会更高。
星空君多说一句,不仅是电动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带来新的经济形势的蓬勃发展,靠信息差牟利的传统经销商行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但可以拉近、触达客户的线上代运营行业,反而会越来越火爆。
二、软件定义汽车
特斯拉首先提出来软件定义汽车,随后造车新势力蜂拥而上追随概念。
这是一个很容易让燃油车产生幻觉的概念:电车行,我也行。
有些燃油车确实也去尝试了,比如奥迪、沃尔沃。做出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好用的自动驾驶技术。
然而事实情况是,软件定义汽车不仅仅是自动驾驶,而是天翻地覆的,全面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自动驾驶,还有车路协同,还有车联网。
马车不是不能承载一节一节的车厢,但是有了新的平台—火车出来,没有必要再给马车设计车厢了。
早期的手机版QQ,也是支持功能机的,但再后来就停更了,因为没有必要。
王兴吐槽说,据说一辆宝马X5里的软件代码有3亿行,一辆特斯拉只要1000万行。真是令人绝望的差距。很类似2008年时塞班和iOS的代码行数差别!
不要被二者相似的外观所蒙蔽,这其实是马车和火车的差距。
于是,奥迪和沃尔沃也都开启了义无反顾的电动化转型进程。
对于燃油车来说,这样的努力,已经接近极限;而对于电动车来说,软件定义汽车仅仅是开始。
三、产能
唯一限制特斯拉向前奔跑的,是产能。
2021年,特斯拉交付了93万辆,上海超级工厂贡献了接近一半的产能。
特斯拉和上海的合作堪称典范,二者签署了对赌协议,特斯拉拿到了最便宜的地皮和最优惠的贷款,也给了上海足够的回报承诺:
根据特斯拉之前披露的资料,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年底起,每年须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则必须归还相应土地。同时,特斯拉还必须在未来5年在上海工厂投入人民币140.8亿元的资本支出。
马斯克在和上海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已经开始物色第二家中国的超级工厂。
四、传统车企的还手之力
常年研究汽车的人,容易形成马车夫的惯性思维,电车这儿不行,那儿不行。
然而现实往往喜欢打脸。
电动车的销量不断创新高,聪明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转型。
大众属于醒的早的,原因很简单,大众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市场正是新能源车发展最快的市场。
比较激进的挪威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渗透率,中国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实现燃油车达峰。
如果大众不能自我革命,那就被把超级工厂修到家门口的特斯拉革命了。
只是,传统燃油车面临一个尴尬的难题:喜欢传统车企品牌的车主,大多不是新能源车的目标客户,而购买新能源车的群体相当年轻,甚至以90后为主,他们对传统汽车品牌几乎没有任何粘性。
历史的荣耀,这个时候反而成了包袱。
类似的情况,历史上非常常见:诺基亚不是没尝试做智能机…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