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2021|亿欧EqualOcean咨询总监沈澎涛:企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来源: 亿欧网 作者:WIM2021 2021-12-27 16:15:29

   题图来自“原创图片”

  2021年12月23日,由亿欧EqualOcean主办的WIM2021全球数字化引领企业创新增长论坛在上海顺利举办,本次大会得到全球领先的智能营销云平台珍岛集团独家战略支持,以及各方企业、业界代表协力支持。

  在论坛上,八位优秀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汇聚一堂,参与演讲分享,探讨行业前沿趋势及数字化转型最新经验。

  亿欧EqualOcean咨询总监沈澎涛为与会嘉宾带来主题演讲《企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挑战——数字进化论》。

   

  以下为演讲原文,亿欧EqualOcean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亿欧智库的沈澎涛。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一年里,亿欧智库一直在扩展自己在数字化领域的服务边界。今天有点像一个盘点,我更多是代表亿欧智库,把过去一年我们在数字化领域服务的一些定制咨询项目,服务的一些定制研究以及我们内部撰写的数字化报告所观察到的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分享给大家。

  总的来说数字化依然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同样还存在着一些挑战,整体已经演化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字进化论。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谈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化其实已经到了深水区,六大特点和趋势构成了数字进化论。

  第一,生态级的竞争力出现,企业从自我进化为超我。大概解释一下,过去企业业务单位基本上是割裂的,现在大的典型企业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头部公司都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生态路线,由过去业务单位割裂到现在构建生态路线,DNA在逐渐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其实就由自我进化为超我。

  第二,业务内卷和冗余管理将会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工具、数字化的手段被根除,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做生态。另外来自行业的内卷和企业导致企业内部也会有内卷,在管理上会出现管理失效,或者由管理者对目前业务的研判是不是真的符合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策略,其实没有一定的依据。有了数字化管理工具,让管理更透明,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让业务内部的内卷被根除。

  第三,实体企业数字化正当时。数字化在2018年以前基本上都是头部公司,要不就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做自己的数字化业务,其实已经到了自己内部已经用了一段时间到行业拓展阶段了。实体企业在2018年以前他们转型数字化是很痛苦的。近两年亿欧智库在做的一些定制咨询项目的时候,我们已经观察到中国的实体企业尤其是大的央企国家队开始成为数字化转型行动力。

  第四,数字资产将会成为决策依据。过去数据基本上是没有完全打通的,我们叫数字孤岛。没有办法去复用,也没有办法给决策者提供依据,有了数字化这样一些管理工具之后,通过外部数据或者内部数据的管理相融合,会把数据打造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进而形成用户资产,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企业元宇宙。企业级的元宇宙在下一阶段可能会为数字化,尤其是在消费市场会有新的突破。昨天我们在这个场刚发布了亿欧企业元宇宙洞察报告,通过元宇宙虚拟跟物理世界的相结合,一定会带来突破性的技术。

  最后,数字化一定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亿欧智库有一套数字化沙盒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去做一些自我诊断。所以我们认为2022年数字化会有这样的特点和趋势。

  再逐一讲一下,企业从自我到超我的进化。过去业务单位像研发到生产、人力、财务、营销、财务基本上都是割裂的,我们叫串联式的管理。这种串联式的管理,万一企业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导致企业竞争力急剧下降。

  有了数字化的加持,或者有了数字化管理手段之后,DNA会进行内部业务单位的重组。我们每一个业务口可能都会跟客户、用户有直接的接触,每个业务单位都会重新进行组合,最终形成数智大脑。所以有了数智大脑就有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来抢占市场,或者是来获取流量,来找到我们自己的核心用户。

  企业管理内卷,从行业内卷到企业内部内卷已经毋庸置疑,已经在行业里边各个企业都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像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百度、美团、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基本上什么业务都做,从支付、出行、外卖、文娱、造车、社区团购。企业在做这种业务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这种业务是不是真的是企业符合长足发展的。

  有没有决策依据?是不是用户有需求?有了数字化的管理工具,我们跟客户可以产生更多的交互。我们可以围绕着用户需求去真正地布局我们的业务,解决内部的内卷,布局适合未来长足发展的业务。这点主要指的是企业从过去被动实施转换为主动实施的过程。

  在2014年以前更多是一些大型企业像沃尔玛、西门子这样一些国际巨头借助自己的企业实力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早期,来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提升自己的绩效或者业务目标。

  在2015-2018年更多是中国早期互联网企业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一些企业他们天生就有数字化的基因,他们自己通过数字化方式、数字化管理提升自己的业务,同时把这套工具也对外进行赋能。

  近两年亿欧智库在做定制咨询项目的时候,我们也观察到中国的传统企业尤其是央企、国企一些头部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数字化业务。所以已经到了一个从业务落地到生态构建的最佳实践数字化正当时。

  再说一下数字化构建决策依据。其实以前传统的像ERP、WMS这样一些系统都是割裂的,虽然企业有大量的数据,但是它没有办法去复用,也没有办法串联起来,有了数字化管理工具之后所有业务都可以实时在线,把企业外部的数据和企业内部的数据相融合,形成我们一套数字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的发展做一些参考和提供依据。

  元宇宙这个事情不复杂,主要是把我们一些新兴技术手段做了一些重新整合包括像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这些新技术手段,把虚拟物理跟我们的现实世界有了一个结合。过去我们造车,可能传统认知就是轮子一定要圆形的,轮毂一定要配合轮子做成圆形,但是未来可能会出现C2M。这个概念提的很久远了,但是有了元宇宙的工具可以实现真正的C2M,用户会变成设计单元,企业是处理单元,企业的供应链会成为制造单元,“三元”协同产生高价的企业竞争力,把真正企业发展变成了,之前是企业所想,未来是按照用户所想来设计自己的业务,所以也叫“所想即所见,有了所见即所得”。

  最后,其实这套数字化沙盒,我们大概在2019年就提出来了,并且在我们很多服务活动里复用,我们也在不断打磨,也可以简单说一下。整个沙盒逻辑其实是有一个核心的目标,一定要有一个长途数字化战略,一定是一个一把手工程,一定要达到内部共识。一个中心,我反复都在说以用户为中心,其实也是我们数字化核心的底层逻辑,通过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加持,最终借助底层的制造环节、生产环节的可视化加上数据全线化这样一个加持,最终指导企业完成数字化的进化。

  我们这套沙盒其实在企业尤其是一些传统企业,他们更多是通过这套工具来进行一些诊断,查漏补缺,说了这么多我再概括一下。数字化更多的不是为了商业来做服务,人性需求不变,商业的逻辑以及底层也不会变,借助数字化更多是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维度的进阶。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