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要实现科学目标,最重要是有好奇心

来源: 广州日报 2021-12-07 19:35:28

  近日,“芯”未来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学术报告会在全网各大平台播放,累计观看量超过150万人次。2021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施敏进行学术报告。

  

  施敏教授分享了自己撰写《半导体器件物理学》一书的经历。他提到,在早年的工作中,由于自己英语不好,所以与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擦身而过,而后,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想到图书馆有关半导体的书籍只包含2种,而半导体有几十种,他决定写一本书,把当时所有半导体都涵盖进去。就这样,他花了将近3000小时终于完成,没想到这本书非常受欢迎。他想,如果当初那个项目由自己来负责,一定不会有时间去写书。尤其对于年轻学子来讲,未来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曲折,但不要因此而心灰意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施敏教授还分享了浮栅存储(FGM)效应的经历。他介绍,1960年左右,他与姜大元博士在贝尔半导体实验室工作,当时的存储器使用的是磁圈,体积大、耗电高、反应很慢。而他和姜大元则希望用半导体来取代磁圈做储存器,当时的同事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半导体的特性导致它无法做长期的存储。后来,他和姜大元发现了浮栅存储(FGM)效应,而在这之后的二十几年,才陆续真正开始被工业界应用,被广泛的用于计算、通信、传感、控制、成像和记忆之芯片电路的制造,开启了“数码电子时代”,同时也使我们的电子工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

  在他看来,要实现目标,最重要是有好奇心。如果当时顺应同事们做不了的想法,这项发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人所发现。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青年人要趁大好年华,不断做新尝试,而且要自强不息,希望和同学们共勉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张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