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演讲的话题为“结构性潜能”、“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化实体经济转型”、“绿色转型”等。
结构性潜能
刘世锦指出,和短期宏观政策相比,更应该关注结构性潜能的增长动能。因为我国无论是过去的高速增长还是近些年的中速增长,比发达国家、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速度高得多,这不是由于宏观政策的原因,而是来自结构性潜能。
他解释道,结构化潜能是经济学的常识,是指中国作为后发经济体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潜能。“简单说中国是人均1万美元,发达国家是3万美元,美国超过6万美元,这中间的差距就是我国的结构性潜能。如果一定要对中国的增长潜能做排序,我认为结构性潜能第一位”。
刘世锦提出了“1+3+2”结构性潜能框架,概括为“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大翅膀赋能”。“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步中高速增长打开经济动能上和物理上的空间。“2”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3”是指实体经济需要补齐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的“新三大短板”。
数字化实体经济
对于数字化实体经济,刘世锦强调,一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要由消费到生产,由流通到制造,下一步要转到产品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只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才是真正的大戏,才能够实质性的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二是实体经济数字化重点要转向人工智能。
三是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要摆正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绿色转型
而在绿色转型方面,刘世锦强调,一是减碳不能“单打一”。应该从中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二是减碳不能运动式。要实现双碳目标,其实核心部分就是用绿色的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降低生产速度和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供给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
三是减碳的指标要多讲究,不能错位。“如果成为一种宏观考核和监管的指标,很容易造成资源配置扭曲,按下葫芦起来瓢,这也是过去为什么要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深层原因之一,所以,还是要慎用少用行政性办法,多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比如放开煤炭价格的办法更有利于企业以内在的动力节能减排”,他说。
刘世锦认为,双碳目标确定以后,中国绿色转型,而且是全面的绿色转型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应该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而且是要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做一些对绿色转型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