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四小龙已经形成一大三小结构,商汤科技位于龙头位置。
题图来自“外部授权”
11月19日,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报道,商汤科技已获港交所批准在香港上市,此次IPO计划筹资逾10亿美元。
8月27日,商汤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提交申请版本招股书。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实现收入分别约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16.5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6.5%、56.8%、70.6%、73%,逐年递增。
据报道,计算视觉“四小龙”已经形成“一大三小”的结构,从近三年的年均营收规模来看,商汤科技的营收相当于旷视科技的2倍多、云从科技的4倍、依图科技的6倍。作为“四小龙”之首,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在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均有较多落地项目。
就以智慧城市为例,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的行业产品——商汤睿途智慧交通平台,10月份就助力成都12条地铁线路、287个站点、8500+个闸机智能化改造,用异构并行计算分布式架构实现千万级客流无感通行。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内含14000多个人工智能模型,已落地应用于国内外119个城市。
招股书显示,2018年,智慧商业是商汤科技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达46.1%;到2021年上半年,来自智慧城市的收入达7.86亿元,占比47.6%,占比超过了智慧商业。
当前人工智能公司已经进入比拼落地应用阶段,谁能够率先找到规模化应用场景并大规模落地应用,就能够得到爆发性成长。而创新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难以找到大规模场景应用的公司,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竞争就会面临更大威胁。
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市场,商汤科技能够实现更多城市、场景的落地应用,主要营收来源也根据市场变化实现了快速切换。但招股书显示,上半年公司依然在亏损状态。此次上市能否助推商汤科技进一步研发新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扭转亏损状态,值得进一步关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