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Linux socket

来源: 奇伢云存储 作者:奇伢 2021-10-11 16:40:00

  socket fd 长什么样子?

  什么是 socket fd ?粗糙的来讲,就是网络 fd,比如我们最常见的 C/S 客户端服务端的编程模式,就是网络通信的一种方式。撇开底层和协议细节,网络通信和文件读写从 接口上有本质区别吗?

  其实没啥区别,不就是读过来和写过去嘛,简称 IO 。

  我们先看一下 socket fd 是什么样子的?随便找了个进程

root@ubuntu:~#ll/proc/1583/fd
total0
lrwx------1rootroot64Jul1912:377->socket:[18892]
lrwx------1rootroot64Jul1912:378->socket:[18893]

  这里我们看到 fd 7、8 都是一个 socket fd,名字:socket:[18892]

  整数句柄后面一般会跟一些信息,用于帮助我们了解这个 fd 是什么。举个例子,如果是文件 fd,那么箭头后面一般是路径名称。现在拆解一下这个名字:

  • socket :标识这是一个 socket 类型的 fd
  • [18892] :这个是一个 inode 号,能够唯一标识本机的一条网络连接;

  思考下,这个 inode 号,还能再哪里能看到呢?

  在 proc 的 net 目录下,因为我这个是一个走 tcp 的服务端,所以我们看一下 /proc/net/tcp 文件。这个文件里面能看到所有的 tcp 连接的信息。

root@ubuntu:~#grep-i"18892"/proc/net/tcp
18:00000000:1F9300000000:0000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88921ffff880197fba58010000100
root@ubuntu:~#grep-i"18893"/proc/net/tcp
28:00000000:1F7C00000000:0000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88931ffff880197fbad0010000100

  知识点又来了,/proc/net/tcp 这个文件记录了 tcp 连接的信息,这份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包含了 TCP 连接的地址(16进制显示),inode 的信息,连接的状态等等。

  socket fd 是什么?

  环境声明:

  Linux 内核版本 4.19

  为了方便,如果没特意说明协议,默认 TCP 协议;

  socket 可能你还没反应过来,中文名:套接字 是不是更熟悉点。Linux 网络编程甚至可以叫做套接字编程。

  有些概念你必须捋一捋 。我们思考几个小问题:

  socket 跟 tcp/ip 有什么区别?

  就不该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讨论,就不是一个东西。tcp/ip 是网络协议栈,socket 是操作系统为了方便网络编程而设计出来的编程接口而已。

  理论基础是各种网络协议,协议栈呀,啥的。但是如果你要进行网络编程,落到实处,对程序猿来讲就是 socket 编程。

  对于网络的操作,由 socket 体现为 open -> read/write ->close 这样的编程模式,这个统一到文件的一种形式。

  socket 的 open 就是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和文件一样,都是获取一个句柄。

  网络抽象层次

  网络模型一般会对应到两种:

  • 完美理论的 OSI 七层模型;
  • 现实应用的 5 层模型;

  对应关系如下图(取自 Unix 套接字编程)

  不同层次做不同的事情,不断的封装,不断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将能做的更多。

  今天,奇伢剖析的只聚焦在套接字这一层,这是程序猿摸得到的一层,位于所有网络协议之上的一层封装,网络编程又叫套接字编程,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套接字,是内核对贼复杂的网络协议栈的 API 封装,使得程序猿能够用极简的姿势进行网络编程。比如写一个基于 Tcp 的 C/S 的网络程序,需要用到啥?我们大概畅想下:

  1. 客户端和服务端都用 socket 调用创建套接字;
  2. 服务端用 bind 绑定监听地址,用 listen 把套接字转化为监听套接字,用 accept 捞取一个客户端来的连接;
  3. 客户端用 connect 进行建连,用 write/read 进行网络 IO;

  程序猿用着好简单!因为内核把事扛了。

  socket fd 的类型

  上面我们提到了套接字,这是我们网络编程的主体,套接字由 socket() 系统调用创建,但你可知套接字其实可分为两种类型,监听套接字和普通套接字。而监听套接字是由 listen() 把 socket fd 转化而成。

1 监听套接字

  对于监听套接字,不走数据流,只管理连接的建立。accept 将从全连接队列获取一个创建好的 socket( 3 次握手完成),对于监听套接字的可读事件就是全连接队列非空。对于监听套接字,我们只在乎可读事件。

2 普通套接字

  普通套接字就是走数据流的,也就是网络 IO,针对普通套接字我们关注可读可写事件。在说 socket 的可读可写事件之前,我们先捋顺套接字的读写大概是什么样子吧。

  套接字层是内核提供给程序员用来网络编程的,程序猿读写都是针对套接字而言,那么 write( socketfd, /* 参数 */)read( socketfd, /* 参数 */) 都会发生什么呢?

  • write 数据到 socketfd,大部分情况下,数据写到 socket 的内存 buffer,就结束了,并没有发送到对端网络(异步发送);
  • read socketfd 的数据,也只是从 socket 的 内存 buffer 里读数据而已,而不是从网卡读(虽然数据是从网卡一层层递上来的);

  也就是说,程序猿而言,是跟 socket 打交道,内核屏蔽了底层的细节。

  那说回来 socket 的可读可写事件就很容易理解了。

  • socketfd 可读:其实就是 socket buffer 内有数据(超过阈值 SO_RCLOWAT );
  • socketfd 可写:就是 socket buffer 还有空间让你写(阈值 SO_SNDLOWAT );

  sockfs 文件系统

  socket fd 为什么能具备“文件”的语义,从而和 eventfd,ext2 fd 这样的句柄一样,统一提供对外 io 的样子?

  核心就是:sockfs ,这也是个文件系统,只不过普通用户看不见,这是只由内核管理的文件系统,位于 vfs 之下,为了封装 socket 对上的文件语义。

//net/socket.c
staticint__initsock_init(void) {
//注册sockfs文件系统
err=register_filesystem(&sock_fs_type);
//内核挂载
sock_mnt=kern_mount(&sock_fs_type);
}

  其中最关键的是 sock_mnt 这个全局变量里面的超级块的操作表 sockfs_ops

//net/socket.c
staticconststructsuper_operationssockfs_ops={
.alloc_inode=sock_alloc_inode,
.destroy_inode=sock_destroy_inode,
.statfs=simple_statfs,
};

  这个是每个文件系统的核心函数表,如上指明了 inode 的分配规则(这里又将体现依次结构体内嵌组合+类型强转的应用)。

  读者朋友还记得 inode 和 ext4_inode_info 的关系吗?在 ait queue 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的原理。

  大白话原理:你要走可以,把联系方式留下,我搞好之后通知你(调用你留下的函数,传入你留下的参数)。

  拿 socket 来说,struct sock 里面就有个字段 sk_wq ,这是个表头,就是用来挂接等待对象的。

  谁会挂?

  就以 epoll 池来说,epoll_ctl 注册 socket fd 的时候,就会挂一个 wait 对象到 sk->sk_wq 里。回调参数为 ep_poll_callback ,参数为 epitem

  这样 epoll 给 socket 留下联系方式了( wait 对象 ),socket 有啥事就可以随时通知到 epoll 池了。

  能有什么事?

  socket 可读可写了呗。sk buffer 里面有数据可以读,或者有空间可以写了呗。对于监听类型的 socket,有新的连接了呗。epoll 监听的不就是这个嘛。

  socket 编程 ?

  服务端:

  1. socket( ) 创建出 socketfd;
  2. bind( ) 绑定一个端口(和客户端约定好的知名端口号);
  3. listen( ) 讲套接字转化成监听套接字;
  4. accept( ) 等待客户端的建连请求;
  5. 建连之后 read/write 处理数据即可(一般和监听线程并发);

  客户端:

  1. socket( ) 创建出 socketfd;
  2. connect( ) 向指定机器、端口发起建连请求;
  3. 建连之后,read/write 处理数据;

  下面就几个关键函数做个简要实现。

1 socket 函数

  定义原型:

#include 
       
intsocket(intfamily,inttype,intprotocol) 

  简要跟踪下内部实现:

  socket 系统调用对应了 __sys_socket 这个函数。这个函数主要做两件事情:

  1. 第一件事:调用 socket_create 函数创建好 socket 相关的结构体,主要是 struct socket ,还有与之关联的 socket sock 结构,再往下就是具体网络协议对应的结构体(旁白:这里实现细节过于复杂,不在文章主干,故略去 10 万字);
  2. 第二件事:调用 sock_map_fd 函数创建好 struct file 这个结构体,并与第一步创建出的 struct socket 关联起来;

  涉及的一些函数调用:

__sys_socket
//创建structsocket结构体
->sock_create
//创建structsocket结构,并且关联特殊inode
->sock_alloc
//pf是根据family从net_families这个全局表中取出的操作函数表,用来创建具体网络协议结构的;
//比如IPv4对应的family就是AF_INET,对应的函数是inet_create
//在这里面会赋值sock->ops为对应协议族的操作函数表(比如inet_stream_ops)
->pf->create
//structsock结构体的创建(sk->sk_prot的赋值就在这里,比如tcp_prot)
->sk_alloc
//structsock结构体的初始化(比如sk_receive_queue,sk_write_queue,sk_error_queue就是在这里初始化的)
//可读写的关键函数sock_def_readable,sock_def_write_space也是在这里赋值的
->sock_init_data
//创建structfile结构体,并且关联structsocket
->sock_map_fd

  先说 socket 函数::

  1. socket( ) 函数只负责创建出适配具体网络协议的资源(内存、结构体、队列等),并没有和具体地址绑定;
  2. socket( ) 返回的是非负整数的 fd,与 struct file 对应,而 struct file 则与具体的 struct socket 关联,从而实现一切皆文件的封装的一部分(另一部分 inode 的创建处理在 sock_alloc 的函数里体现);

  再简要说下内部细节:

  sock_create 函数里,会根据协议族查找对应的操作表,以 AF_INET 协议族举例,pf->createinet_create ,主要做两件事:

  1. sock->ops 按照协议类型赋值成具体的函数操作表,比如 tcp 的就是 inet_stream_ops
  2. 创建了 struct sock 对象,并且把 struct sock 初始化,并和 struct socket 进行关联;

  着重提一点,sock_init_data 函数( net/core/sock.c )主要是初始化 struct sock 结构体的,提两点最关键的:

  第一点:接收队列和发送队列在这里初始化;

  • sk_receive_queue:套接字接收到的数据(sk_buff 里面是纯粹的用户数据哦,没有 header 啥信息);
  • sk_write_queue:套接字要发送的数据;
  • sk_error_queue:挂接一些 pengding 的 error 信息;

  第二点:socket 的唤醒回调在这个地方设置;

sk->sk_data_ready=sock_def_readable;
sk->sk_write_space=sock_def_write_space;

  为什么这里很重要,因为这个跟 socket fd 可读可写的判断逻辑,数据到了之后的唤醒路径息息相关。简述下回调链路(以套接字层为主干,其他的流程简略描述):

sk->sk_data_ready(数据到了,该通知留下过联系方式的人了)
tcp_v4_rcv(具体协议栈处理函数)
软中断
硬中断

  再说下结构体:

  继续说 struct sock ,这个对象有意思了,这个也是以组合的方式往下兼容的,同一个地址强转类型得到不同层面的结构体。原理就在于:他们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起始地址相同。

sock->inet_sock->inet_connection_sock->tcp_sock

  示意图:


  小思考:struct socketstruct sock 是两个不同的结构体?

  是的。这两个是不同的结构体。属于套接字层的两个维度的描述,一个面向上层,一个面向下层。

  struct socket 在内核的注释为:

  struct socket - general BSD socket

  struct sock 在内核的注释为:

  struct sock_common - minimal network layer representation of sockets

  struct socket 是内核抽象出的一个通用结构体,主要作用是放置了一些跟 fs 相关的字段,而真正跟网络通信相关的字段结构体是 struct sock 。它们内部有相互的指针,可以获取到对方的地址。

  struct socket 这个字段出生的时候其实就和一个 inode 结构体伴生出来的,由 socketfs 的 sock_alloc_inode 函数分配。

  struct sock 这个结构体是 socket 套阶字核心的结构(注意,还有个结构是 struct socket,这两个是不同的结构体哦)。这个是对底下具体协议做的一层抽象封装,比如在分配 struct sock 的时候,如果是 tcp 协议,那么 sk->sk_prot 会赋值为 tcp_prot ,udp 协议赋值的是 udp_prot ,之后的一系列协议解析和处理就是调用到对应协议的回调函数。

  小思考:socket fd 可以和文件一样用 write(fd, /*xxxx*/ ) 这行的调用,为什么?

  write(fd, /*xxxx*/) 进到内核首先是到 vfs 层,也就是调用到 vfs_write ,在这个里面首先获取到 file 这个结构体,然后调用下层注册的回调,比如 file->f_op->write_iterfile->f_op->write ,所以,关键在 file->f_op 这个字段,对吧?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字段是啥呢?

  这个字段在 file 结构体生成的时候,根据你的“文件”类型赋值的,这个在之前文件系统章节提过这个,比如 ext2 的文件,那么就是 ext2_file_operations ,socketfd 是 socket_file_ops

vfs_write=>
->socket_file_ops(sockfs)
->ext2_file_operations(ext2)
->ext4_file_operations(ext4)
->eventfd_fops

  可以看下 socket_file_ops 的定义:

staticconststructfile_operationssocket_file_ops={
.llseek=no_llseek,
.read_iter=sock_read_iter,
.write_iter=sock_write_iter,
.poll=sock_poll,
//...
}

  所以,vfs_write 调用到的将是 sock_write_iter,而这个里面就是调用到 sock_sendmsg ,从而走到网络相关的处理流程。

// sock_sendmsg 实际调用;
staticinlineintsock_sendmsg_nosec(structsocket*sock,structmsghdr*msg) {
intret=sock->ops->sendmsg(sock,msg,msg_data_left(msg));
returnret;
}

  还记得上面在 socket 初始化的时候 socket->opssock->sk_prot 两个回调函数操作表的赋值吗( tcp ):

  • socket->ops => inet_stream_ops
  • sock->sk_prot => tcp_prot

  这样从 vfs 进来,转接到具体的协议处理模块去了。

2 bind 函数

  对应内核 __sys_bind 函数,做的事情很简单:

  1. 先通过 fd 找到对应的 struct socket 结构体;
  2. 然后把 address 和 socket 绑定对应起来(调用 sock->ops->bind 函数);

  tcp 连接的对应的 bind 函数是 inet_bind,里面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简单的查一下端口有没有被占用,没有被占用的话端口就赋值给 inet_sock->inet_sport 这个字段。

  inet_sock 则是由 sk 强转类型得到。

  思考个小问题:在上面的图中,bind 这个函数只在服务端用到?

  为啥客户端没用这个函数呢?

  其实,客户端也是可以用 bind 这个函数,但是没必要。

  理解下 bind 函数的作用:给这个 socketfd 绑定地址(IP:Port)用的。客户端不需要是因为:如果没设置,内核在建连的时候会自动选一个临时的端口号作为本次 TCP 连接的地址。一般客户端也不在意端口号,只要能和服务端正常通信就好,所以客户端一般没有 bind 调用。

  服务端必须要用这个是因为服务端必须提前明确指定监听的 IP 和 Port (不然谁知道向哪里发起连接呢)。

3 listen 函数

  其实 socket( ) 创建出来的套接字并无客户端和服务端之分,是 listen 函数让 socket 有了不一样的属性,成为监听套接字。

  listen 系统调用主要做两件事:

  1. 通过 fd 找到 struct socket 结构体;
  2. 调用 sock->ops->listen 函数(对应 inet_listen );

  inet_listen 做啥了?内核注释:

  Move a socket into listening state.

  简单看下 inet_listen 的实现功能:

  1. 检查 socket 状态,类型,必须为流式套接字才能转化成监听套接字;
  2. 调用 inet_csk_listen_start

  inet_csk_listen_start 做啥了?

  1. 初始化请求队列 icsk->icsk_accept_queue
  2. 套接字状态设置成 TCP_LISTEN
  3. 获取到之前 bind 的端口,如果没有设置,那么就会用个临时的端口;
  4. 把监听套接字加入到全局 hash 表中;

  划重点:套接字的转变就在于此。

4 accept 函数

  inet_accept ( net/ipv4/af_inet.c )注释:

  Accept a pending connection. The TCP layer now gives BSD semantics.

  这个主要是从队列 icsk->icsk_accept_queue 中取请求,如果队列为空,就看 socket 是否设置了非阻塞标识,非阻塞的就直接报错 EAGAIN,否则阻塞线程等待。

  所以,监听套接字的可读事件是啥?

  icsk_accept_queue 队列非空。

  这个队列什么时候被填充的?

tcp_child_process
->tcp_rcv_state_process

  这个也是底层网络协议回调往上调用的,tcp 三次握手之后,建立好的连接就在一个队列中 accept_queue ,队列非空则为只读。由 tcp 的协议栈往上调用,对应到 socket 层,还是会调用到 sk->sk_data_ready

  这里还是以 epoll 管理监听套接字来举例。这个跟上面讲的数据来了一样,都是把挂接在 socket 本身上的 wait 对象进行唤醒(调用回调),这样就会到 ep_poll_callbackep_poll_callback 就会把监听套接字对应的 ep_item 挂到 epoll 的 ready 队列中,并且唤醒阻塞在 epoll_wait 的线程,从而实现了监听套接字的读事件的触发的流程。

5 connect 函数

  这个没啥讲的,就是由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连接的时候调用,一般也和 epoll 配合不起来,略过。

  句柄事件

  在 深入剖析 epoll 篇 我们就提到过,epoll 池可以管理 socket fd ,用于监听 socket fd 的可读,可写事件。那么问题来了,socket fd 的可读可写事件分别是啥?代表了什么含义?

  这个要把服务端的监听类型的 socket fd 和传输数据的 socket fd 分开来说。

  监听类型的 fd:

  1. 有 client 建连,则触发可读事件;
  2. 句柄被 close ,则触发可读事件;

  数据类型的 fd:

  1. sk buffer 有可读的数据,触发可读事件;
  2. sk buffer 有可写的空间,触发可写事件;
  3. 句柄杯 close,连接关闭的时候,也是可读的;

  还有,如果 socket 之上有 pending 的 error 待处理,那么也会触发可读事件。

  epoll 池怎么配合?

  最后,我们再回忆一下,epoll 池管理的 socket fd 是怎么及时触发唤醒的呢?

  换句话说,socket fd 数据就绪之后,怎么能及时的唤醒被阻塞在 epoll_wait 的线程?

  还记得套接字 buffer 数据来了的时候的回调吗?

  调用的是 sk->sk_data_ready 这个函数指针,这个字段在 socket 初始化的时候被赋值为 sock_def_readable ,这个函数里面会依次调用所有挂接到 socket 的 wait 队列的对象( 表头:sk->sk_wq ),在这个 wait 队列中存在和 epoll 关联的秘密。

  回忆下,在 深入剖析 epoll 篇 提到,epoll_ctl 的时候,在把 socket fd 注册进 epoll 池的时候,会把一个 wait 对象挂接到这个 socket 的 sk->sk_wq 中 ,回调函数就是 ep_poll_callback

  这个wait 对象就是数据就绪时候的联系方式,这样把 socket 数据就绪的流程和 epoll 关联上了。

  也就是说,sk->sk_data_ready 会调用到 ep_poll_callbackep_poll_callback 这个函数处理很简单,做两件事情:

  1. 把 socket 对应的 ep_item 挂接到就绪队列中;
  2. 把阻塞在 epoll_wait 的线程(Linux 进程和线程本质无区别)投递到就绪队列中,等待内核调度(也就是所谓的唤醒,实现机制很简单,就是 epoll_wait 阻塞切走之前,会创建出一个 wait 对象,挂到 epoll 池上,后续唤醒就能以此为依据);
ep_poll_callback
sk->sk_data_ready
tcp_v4_rcv(具体协议栈处理函数)
软中断
硬中断

数据来了

最后用一张简要的图展示结构体之间的关系:


  总结

  1. vfs 下有一个 sockfs 的抽象层,是把 socket 抽象成“文件” fd 的关键之一
  2. socket fd 能够和文件 IO 一样,使用 write/read 等系统调用,就得益于 vfs 帮你做的转接。那 socket() 函数调用是不是就和 open 文件 fd 的效果是一样的呀?是的,都是构建并关联各种内核结构体;
  3. epoll 池能管理 socketfd,因为 socket fd 实现 poll 接口;
  4. epoll_ctl 注册 socket fd 的时候,挂了个 wait 对象在 socket 的 sk_wq 里,所以数据就绪的时候,socket 才能通知到 epoll;
  5. epoll_wait 切走的时候挂了个 wait 对象在 epoll 上,所以 epoll 就绪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唤醒阻塞的线程;
  6. 套接字由 socket() 创建出来,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listen() 调用可以把套接字转化成监听套接字;
  7. 监听套接字一般只监听可读事件,关注连接的建立,普通套接字走数据流,关注数据的读写事件;
编辑:jq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