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在可穿戴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前景

来源: 昆山同茂电子有限公司 作者:昆山同茂电子有限 2021-08-14 15:10:00

  直线模组3D打印可用于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近日,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立新课题组基于3D打印在可穿戴传感器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创建了在3D打印光敏树脂中添加这种交联剂能够提高打印分辨率,打印的模具可在热水中溶解。

  据小编直线模组获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近段时间引起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兴趣。在可穿戴设备中,用于将生理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传感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传统的基于硅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薄、低弹性模量、重量轻和高度可拉伸功能的柔性和可拉伸传感器被广泛用于人体临床诊断、人体运动检测、柔性触摸屏、柔性电子皮肤和软机器人等领域。

  小编直线模组了解到,柔性传感器主要分为压电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压阻传感器。其中,压阻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结构更简单、检测限度更低、数据输入和输出更容易,并且与静态和动态力的兼容性会很好,这使得对压阻传感器的研究很深入。柔性且可拉伸的应变传感器依赖于导电反应层的整体性能。用户期望可拉伸传感器在大变形状态下表现出出色的导电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组装柔性电阻传感器时已经采用了许多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浸涂法和旋转法。

  小编直线模组知道,3D打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设备制造的方式。与传统工艺相比,3D打印技术能够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制造具有定制和复杂设计的可穿戴式传感器。由于其高拉伸性和出色的回弹力,聚氨酯(polyurethane, PU) 弹性体被广泛用于各种3D打印技术中,包括直接墨水书写(direct ink wri测试手段,其品质与动力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责任编辑:pj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