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来了,国产四巨头联合放大招!苹果要哭

来源: 科技狐 2021-06-28 11:34:00

以前我们总笑苹果祖传 “五福一安”,但它就是那么抠,没办法只能凑合着用。

不过顽固如苹果也终于支持快充,标志着我们的电子设备终于全面进入快充时代。

虽然充电是快了,但又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 —— 家里充电头实在是太多了!!!

苹果一个、安卓一个、 Switch 一个、笔记本一个....... 想要开启快充,只能用原装头原装线,缺一个都不行,实在是够烦的。

如果全部数码产品都用一样的充电标准那就好了,一个充电头就能搞定所有的设备。

我想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期待,所以,今天老狐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国内的统一快充标准终于要来了!

5 月 28 日,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发布融合快充标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该标准牵头单位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终端有限公司、OPPO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等。

也就是说国内手机四巨头华米 OV 都来了,不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了。不过这次真的能成吗?

庞杂的快充标准

手头设备多的朋友都知道,国内的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快充技术,而且都不和友商通用。混用充电头,只能以小功率龟速充电,实在是折磨。

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到底国内有多少种快充协议。

一、高通 QC

高通作为安卓芯片的老大,自然搞快充也是最早的,目前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 QC5 快充,充电功率从以往的 28W 一口气提升到了 100W+ ,5 分钟从 0 充至 50% 。

二、华为 FCP / SCP

华为最初的快充协议为 FCP ,支持 18W 快充。16 年升级为 SCP 快充,功率最高支持 22.5W 。

在 20 年,Mate40 Pro 系列支持最高 11V6A 66W 超级快充。

三、OPPO VOOC / SuperVOOC

说到快充技术,少不得 OPPO ,毕竟充电 5 分钟,通话两小时,太经典了。

和高通 QC 的高压快充方案不同, OPPO 快充是走高电流路线的,提供 5V4A 的 20W 闪充,名为 VOOC1.0。

由于是自主研发的技术,所以从充电头到充电线,甚至手机端都是需要定制的,三者都符合才能触发 VOOC 闪充。

在 19 年发布的 Reno Ace 上搭载了惊人的 65W 快充,这台手机当时是真的火。

至于 20 年公布的 125W 超级闪充的技术,还没正式商用,还得等等。

ps:一加的 Warp 快充和 OPPO 通用,所以就不多说了。

四、vivo FlashCharge

说了 OPPO , 不能不提 vivo ,它家的快充叫 FlashCharge ,充电功率是 22.5W 。

19 年推出的 FlashCharge2.0 快充,功率可以达到 11V3A 33W 。

随后升级为 SuperFlashCharge 快充,功率提升到 44W ,2.0 再提升到 55W 。

五、联发科 MTK-PE / 三星 AFC

联发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口碑一般,也只有魅族爱用它。不过魅族合约到期后,魅族 17 Pro 也抛弃 PE 快充了,所以可以忽略了。

三星 AFC 也没什么好说的,本来用的人不多,而且机皇也才支持 45W 快充,不过优点是支持 PPS 快充,所以基本不挑快充头。

六、小米 ChargeTurbo

小米的快充协议叫 ChargeTurbo ,小米 10 Pro 支持 50W 快充,小米 10 至尊版提升到了 120W(只能维持 1 分钟)。

虽然有私有协议,但小米能很好的支持高通 QC 和 PD 协议,也就是随便的 PD 充电头都能开启快充,已经算挺良心的了。

七、USB PD

最后压轴登场的协议来了,也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

USB PD 是由权威组织 USB-IF 为了统一快充技术而推出的协议标准,基于 USB-C 充电接口开发,后续推出改良版的 PPS 快充,支持 100W 功率,得到各大科技巨头的支持,所以在市场普及率非常高。

现在不仅手机清一色 USB-C 接口,越来越多笔记本也用上 USB-C 接口了,确实是非常方便的。

为何要搞私有协议?

在快充技术刚起步的年代,通用协议其实并不好用,一旦提高到 25W 或者更高的功率,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想要做高功率快充,厂商发现还是自己重新开发来得更实际。

而且自己开发新技术,还能当成卖点来宣传,何乐而不为。

不过谷歌也注意到厂商搞太多私有协议了,所以在当年 Android 7.0 的升级中明确规定,未来搭载 USB-C 接口的手机必须支持 PD 充电标准。

听起来确实挺有威力,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厂商确实支持了 PD 协议,但充电功率往往只会给到 10W 出头,跟自家动辄三四十 W 的功率,形成强烈对比,就看你能不能忍。

独家快充技术,不仅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授权第三方的形式,来赚取专利授权费。就像苹果的 MFI 认证,真正的躺着赚钱,有谁不想呢?

所以哪怕现在有人牵头做统一快充标准,但什么时候能落地实施,这真的是个难题。

技术与体验并存

虽然短期内统一充电协议的想法不现实,但这确实是未来的大方向。

因为从苹果支持 PD 快充以来,就开始一连串的 “环保” 操作,直接取消耳机和充电头。

因为充电头是通用的,苹果又收不了专利费,直接取消省钱省事,还能环保, COOL !

如果国内有了统一快充标准,那些不想费钱开发快充技术的厂商,可以直接用现成的技术,便宜效果好,还能把充电头都取消掉,成本能节约不少。

至于那些投入过多的厂商,也可以继续研发自己的专属技术,给用户带来究极的快充体验,超高速充电,我相信肯定有用户愿意买单的。

这不就是双赢吗?有通用的标准,也有更高级的选择。

所以,统一标准赶紧搞起来吧,毕竟这东西你好我也好。

图片及资料来源:

充电头网评测室,都是快充为何不通用?一文看懂存在于手机端的那些快充协议

电信终端产业协会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