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梁颖怡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创新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然而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化创新中遇到了数字化人才缺口严重、企业产品模块化水平不高等很多困难。为此,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谢卫红教授带领的工业数字经济团队,自去年7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始,陆续开展了走访广东省制造企业,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的调研活动。
据介绍,自去年7月,调研团先后对广州、东莞、佛山、揭阳、中山、鹤山、汕头7市,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阿特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顺德泉海实业有限公司等11家制造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创新情况的实地考察与访谈,以了解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现状,并就具体问题询问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
团队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现阶段政府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相关政策、补助门槛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政府的实际补助;数字化创新属于研究前沿领域,部分行业缺乏数字化创新的学习标杆,作为先行者逐步摸索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存在技术人才不足,数字化人才缺口严重的问题,由于社保医保等区域社会保障的差异,企业较难跨地域引进专业人才。另外,有些企业主要是向当地招聘数字化人才。地域、知识、技术水平的局限,都极大影响了招聘质量。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存在的痛点、难点,工业数字经济团队结合理论研究与公司实际情况,给予企业针对性的数字化建议,建议企业开拓思维尝试跨行业招聘技术人才,以便产生新思想、碰撞出新的技术灵感;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合作,通过人才共同培养的方式,降低企业人才成本。另外,企业应重视产品交付后根据用户反馈的在线更新。
谢卫红表示,学生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辅之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实践,关注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价值创造方式,助力企业加速转化创新成果。学院将继续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为广东省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添砖加瓦。
图片:受访者提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