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实验室曝光!比肩国际的新技术都在这里——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4-06 20:35:00

国际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今年2月小米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3%,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4月6日伴随着米粉节的到来,全新的小米实验室也得以同步揭秘。

从面向未来的毫米波测试设备,到上百套的5G基站,以及可以全球远程同步的相机实验室,乃至澎湃芯片与液态镜头等硬核科技都曾在这些实验室接受测试。规模庞大但投资更为巨大的小米实验室,如今已能比肩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厂。眼下小米能头也不回的迈向高端,所依托的正是不断突破的核心技术,并以技术推动产品体验不断升级。

“小米在全球多国已建立了275家实验室。而在位于海淀区的小米科技园内就有123间,其中90多间都是手机各领域的实验室,涵盖到5G、天线、相机、辐射、光学、音频等各种专业学科。”小米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

当日,小米的5G联合实验室、OTA实验室、相机实验室、SAR实验室、EMC电波暗室等5间实验室相继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前后五排,每排都安装有上下约三层的5G基站设备,在小米投资额最高的5G联合实验室内,上百套5G基站设备的各色指示灯不时亮起,模拟着全球几十家主流运营商的商业网络。在这里小米的工程师足不出户,就能让新款手机接受全球5G信号的“洗礼”。

除了现有的5G基站设备,在这间5G联合实验室的里面,一套接近一人高的毫米波测试设备,更是这里的“大杀器”。

“毫米波是5G未来发展与演进的方向,这套毫米波设备也是国内最先进与最贵的设备之一,它不仅能兼容5G现有的R16国际标准,还可以随时升级并支持未来的5G新标准,方便我们进行各种相关测试。”小米的测试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传输速率最高的5G与千兆宽带,其带宽约为1G,而这台毫米波设备的带宽足有3G,能够进行各种超前测试。”

近日,小米还首发了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和液态镜头两项重磅技术,而搭载它们的手机都在小米的相机实验室接受过各种严苛的测试。

小米全新自研的澎湃C1芯片历时两年研发,投入上亿研发费用,显著提升了暗光状态下摄像头的对焦性能和暗光拍摄画质。这颗芯片还在暗光对焦能力和画质上进行了提升,带来更准确的自动白平衡、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和照片成像质量。

其液态镜头则利用了人眼仿生学原理,使用类晶状体结构代替传统光学镜片,精确且精细地改变球面形态,从而实现迅捷流畅的快速对焦。

这些突破性技术的取得,与小米相机实验室所拥有的自动化无人测试设备紧密相关。借助小米自研的全自动化控制程序与自动机械臂,小米全球各地的工程师都可远程使用并调试相关设备与数据。凭着全球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一项项硬核新技术终于陆续面市。

然而当你初次走入小米的SAR实验室,有些人却可能倒吸一口凉气。两颗貌似人类头颅的黄色物体静静的躺在实验台上,在其“耳部”上方则架着一部手机。在里面的房间,还有着模拟人体胸腔的设备。

“这间SAR实验室通过目前国际顶尖的SAR测试系统以及模拟人体组织和组织液,可以测试人体在使用手机时吸收的辐射能量。”测试工程师说。

据介绍,目前欧盟针对手机的辐射标准在全球相对较为严格,其标准为2瓦特/千克。“小米内部自定的标准是1瓦特/千克,但我们针对小米商用手机的实测结果,普遍只有0.6瓦特/千克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值。”这位测试工程师称。

手机通话质量好不好,是否会经常掉线,这与天线的技术与质量息息相关。在小米的OTA实验室,不仅各款手机天线都要接受长时间与多场景检测,其对北斗与GPS信号的兼容情况,也要接受一轮轮最严格的检测。。

虽然当日小米的电池实验室并未开放,但充电技术一直是小米技术创新的重点,并曾数次首发领先国际的有线和无线充电技术。眼下,通过全新的30V无线充电芯片,搭载了小米全新自研6倍增压的秒充技术已经取得成功。不仅如此,多级递变电流调控技术也将让小米手机的充电调控更加精细,充电速度也得以提速10%,更早的完成充电过程。

此外,小米的“第二代纳米硅氧负极”新型材料电池也已取得成功,其能够有效提升能量密度并解决电池循环问题,这或将成为手机行业未来电池的新方向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四季度,小米当季度的手机销量已重返全球前三。而如今从小米澎湃芯片的回归到其一系列硬核科技的亮相,正是得益于小米过去几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去年小米研发投入近百亿元,今年预计将再增长30%以上并超过130亿元。不断的投入与技术累积,无疑成了小米打开高端市场的重要利器。

图片来源:小米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