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显光电 5.5 代线全柔性 AMOLED 下线之后,京东方又宣布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提前量产,中国面板厂商正在加快中小尺寸柔性 AMOLED 量产及供货的步伐。


如果能够保持这种小步快跑的节奏,中国中小尺寸柔性 AMOLED 面板将很快能够在终端市场得到应用。但是如今中小尺寸柔性 AMOLED 现成的应用十分有限,除了双曲屏手机之外,其它柔性显示应用还在孕育当中。


这给中国企业留下了足够的柔性显示应用创新空间,如果中国面板企业能够走出去,和上下游企业组成创新生态链,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率先推动柔性显示应用遍地开花,甚至引领柔性显示应用的发展。


柔性显示应用市场前景可观
现在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连苹果创新都开始疲软,iPhone8 再也不能引起大的换机潮了。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认为,全面屏只是屏幕的小调整,现在新旧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大,移动终端的体验升级达到了一份峰值,消费者进入了一个消费疲劳期。


如果要重新激起用户的换机欲望,需要更大的创新,而柔性 AMOLED 有可能促使终端业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IHS 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认为,柔性 AMOLED 有可能让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合体,届时,折叠屏智慧型装置合起来就是小屏的手机,展开就是大屏的笔记本。张宇也表示,前期,柔性 AMOLED 以手机市场为主,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演进,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完全有可能实现三合一。


这种遐想不仅停留在空中,已经开始逐渐落地。京东方今年展示出了折叠屏手机的样品,虽然离最终的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三星高管也在暗示,明年有望推出折叠屏手机。甚至一些激进的手机厂商为了抢占下一波终端浪潮,在折叠屏还未面市的情况下,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双屏折叠手机。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已经根据柔型显示产品开发柱形的手机,屏幕卷起来就像一支笔,屏幕展开就是智能终端。


随着柔性 AMOLED 生产线的量产或者扩产,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将采用柔性 AMOLED 面板。前不久,市调机构 IHS Markit 将 2017 年 AMOLED 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出货量的预测从原来的 5.13 亿片下调至 4.45 亿片,下调 13%,但其中,IHS 将 2017 年柔性 AMOLED 面板出货量预测上调了 5%,刚性 AMOLED 面板出货预测则减少了 20%。


智能手机只是显见的市场,实际上,柔性 AMOLED 还有更大想象空间——物联网市场。京东方副总裁刘晓东认为,柔性 AMOLED 的优势除了省电、高对比度、高色域度、高刷新率、更轻薄等优势之外,还有就是可变形——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等,非常适合立体化、多元化的物联网场景需求,这为柔性 AMOLED 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柔性显示需技术突破更需量产
但是目前中小尺寸柔性 AMOLED 市场仍然被三星垄断,而且三星正在扩大柔性 AMOLED 面板的产量。显示器研究机构 DSCC 报告指出,柔性 AMOLED 平均价格超过刚性 AMOLED 平均价格的 2 倍,三星希望提高其柔性 AMOLED 的产量,这样一来,其收入会更高。


国内面板厂商也看到了柔性 AMOLED 的趋势。因为刚性 AMOLED 市场三星设备已经经过了折旧期,国内面板厂商很难与之竞争,而柔性 AMOLED 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待开拓,如果国内面板厂商能够在这一块市场上持续耕耘将大有可为。但是柔性 AMOLED 门槛更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良率爬坡期可能会更长。


目前,国内面板厂商正在积极攻克折叠屏的技术难题。折叠屏手机被认为是继双曲屏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手机形态,所有的面板厂商都在抢占折叠屏技术高地。据了解,维信诺突破了柔性盖板、超薄型圆偏振片与超薄型触摸屏的应用集成的技术极限,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 3mm 弯曲半径 180 度对折柔性 AMOLED 显示器。京东方 7.8 英寸柔性可折叠显示屏厚度仅为 0.24mm,弯曲半径仅为 5mm。天马可折叠 AMOLED 显示屏曲率半径为 5mm,其 5.2 英寸的 WQHD AMOLED 像素密度到达 564ppi,亮度到达 500 尼特。


与此同时,国内面板厂商还在争先恐后建线投产,以取得柔性 AMOLED 市场先机。其中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值得关注,因为它量产之后释放出的产能更大,更有可能解决下游终端厂商对柔性 AMOLED 的渴求。据了解,从今年 4 月份开始,国内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的动态一直不断,受产业界密切关注。4 月,天马第 6 代 LTPS AMOLED 产线在武汉成功点亮刚性和柔性 AMOLED 产品。5 月,京东方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点亮柔性 AMOLED 产品之后,正式投入生产。6 月,武汉华星光电第 6 代柔性 LTPS-AMOLED 显示面板生产线在武汉光谷正式开工建设。8 月底,云谷(固安)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提前封顶,和辉光电举行了第 6 代 AMOLED 显示项目主厂房钢结构屋架吊装仪式。10 月底,京东方宣布,京东方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提前量产,并向华为、OPPO 等十余家终端企业交付了 AMOLED 柔性显示屏产品。


柔性 AMOLED 市场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期。三星正试图释放双曲屏的供应量,将对国内更多的手机厂商开放,同时打算往前迈一步,向折叠屏或者弹性屏进发,这样可以继续引领柔性屏的发展。国内面板厂商要抓住柔性 AMOLED 机遇,除了要加快全柔性 AMOLED 量产之外,还要加紧量产折叠屏,这样可以缩短与三星的差距。

 


引领柔性显示发展需要产业生态
但是柔性 AMOLED 市场不仅涉及到面板厂商,还牵扯到面板上下游厂商。三星双曲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上下游厂商的相互配合。三星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既有面板厂商,又有终端厂商,形成了产业生态链,能够推出最新的产品,带动最新的需求。


国内厂商如果要引领柔性 AMOLED(特别是折叠屏)的发展除了要过技术关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和上下游厂商互动和合作,否则上游材料厂商不知道面板厂商缺什么,下游厂商也不知道该如何牵引面板研发。国显光电副总裁黄秀颀指出,柔性 AMOLED 会遇到像激光剥离等一些重要的技术难题,这些是面板厂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的。但是可折叠 AMOLED 仅仅依靠面板厂商自身很难完成,需要与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合作。以上游为例,如果要实现可折叠 AMOLED,弯折以后不能有褶皱,需要可恢复,但是如何保持一定的刚度是一个难题,因为柔性和刚度本身具有矛盾性。


除了上游材料、模组之外,下游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对于下游终端厂商来说,它们的产品需要做出时尚感。而时尚感设计对柔性 AMOLED 可能会提出新的要求,例如,如何变形?怎么保证耐用性、可靠性?


但是上下游联动也只能满足需求,如果要创造需求,需要依靠领导品牌的力量,而要推动柔性屏更广泛的应用,更需要行业的领导品牌的加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认为,双曲屏是柔性 AMOLED 的初级阶段,离真正的柔性 AMOLED 还很远,柔性 AMOLED 还有更多的可能,而要实现这些可能需要多个领导品牌的力量。


目前,中国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已经开始出现具有领导品牌潜质的企业了,比如华为、京东方、TCL 等。胡春明强调,现在中国虽然没有三星、苹果这样的品牌,但是中国有华为、京东方、TCL 等,它们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三星、苹果,依靠这些领导品牌,中国有机会引领某些柔性显示应用的发展。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今日大事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