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线上办公软件类似,芯片本是在疫情中逆势增长的行业,但是对电子产品制造商来说,疫情之后手握大量订单的他们,正在面临几乎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芯片缺货问题。
没有哪个电子设备能独善其身。目前,芯片紧缺,正在影响一切硬件,大到汽车,小到产线上的每一个充电器、蓝牙耳机。
最新消息,受汽车电动化和居家办公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主要零部件的半导体和液晶面板出现了缺货局面。丰田已开始讨论半导体的备选采购方案,此外部分游戏机也有可能不得不调整生产。
东芝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位于大分县和岩手县的半导体工厂“收到了家电及工业用途等各行业的代工请求”。两家工厂持续满负荷运转,代工生产所占比例由原来的 1 成扩大到了 2 成。
除了汽车,芯片缺货风波更是在消费类电子大肆扩散。如今,芯片紧缺已经开始波及到包括电源、充电器、扩展坞等“缺少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
总的来说,缺货和涨价的最主要原因,即是大幅增长的订单需求和芯片产能无法快速提升之间的矛盾。
从供给端来看,8 英寸晶圆芯片为当前最紧俏产品。这种芯片广泛应用在消费类电子、汽车等终端上,原本产能并不紧张,包括台积电联电、格芯、中芯国际等都有 8 英寸晶圆产线,但正是由于产能够用,扩产的成本效益相对较低,近期产能扩充有限。
在嗅到产能紧缺的味道后,大大小小的厂商也不得不加大囤货量,向晶圆厂追加订单以“锁住产能”。
相比“挤兑”带来的需求剧烈增长,芯片尤其是晶圆扩产需要漫长的周期,产线从投入到建成再到形成量产能力,周期往往要三年以上。
最终产能紧缺的影响从晶圆代工传导至封测、模组供应商、下游终端厂商等。整个产业链集体涨价。
一方面是产能紧缺带来的缺货潮,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都给 2021 年的电子产业带来很多变数。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日前预计,202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4331 亿美元,与 2019 年相比增长 5.1%。除光电子和离散半导体预计出现下滑外,其他主要产品类别预计实现增长。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 8.4%,达到 469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根据预测,5G 的普及和汽车行业的复苏将为半导体市场带来利好。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