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朋友聊起一些关于 BUCK 类 PFC 的知识,他讲了一些具体应用和行业背景后。这一块让我非常好奇,于是我花时间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和论文。
 

我觉得这种拓扑确实有它的优势,比如 DC2DC 是 BUCK 变换器,所以是可以逐个周期限制住负载电流,就能实现恒压恒流输出。又比如,能把三相 PFC 的输出电压控制到 400V,这样 PFC 的直流母线就能使用 450V 的电容和 650V 的开关管,后级 DC2DC 的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起码就不需要使用高压 IGBT 和 SICFET 了。大电容耐压降低后,系统里面电解电容的体积就能减少许多,这样对系统的功率密度就能提升,诸多好处等等。它在某些非隔离的应用场合,确实非常适合。下图是它的原理图:
 

 

现在行业和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也逐步开始火热,南航的谢少军教授研究的《新型单级隔离式三相 AC/DC 变换器研究》,也是基于 SWISS Rectifier 的原理。可见下图所示,这种变换器能一级变换实现 PFC 和隔离 DCDC 输出,大幅度的提升了效率和降低了系统体积,并且没有电解电容,对于某些要求在极恶劣环境运行的系统,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这些基于 SWISS Rectifier 发展和衍生的拓扑,可以是通过利用四个矢量的组合来得到控制住输入电流(SWISS Rectifier 的四个矢量可见下图),又能满足输出电压的目的。把上下两组 BUCK 变换为 PSFB 后,在 ON 状态就是 H 桥的对角一起开关,OFF 状态就是 H 桥的高端或低端两个开关一起 ON,进行续流,其它状态可以等效分析,把两组 PSFB 的开关状态对应上 SWISS Rectifier 的四个矢量后,就能实现 PFC 的功能以及隔离 DCDC 输出。我感觉 SWISS Rectifier 的应用还可以深入研究,关于这一块的东西,等我后面研究清楚了仔细再聊。

 

 

前面讲了 SWISS Rectifier 诸多优点,想必各位看官也想知道它是如何来实现的,又与 BOOST PFC 又有哪些不同呢?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实现输入正弦电流的方式,它是使用的三次谐波电流注入的方法。


可见下图所示:我们观察这个三相输入正弦波,他们的中间部分完成可以用三角波来模拟,另外再叠加上上面和下面线~线电压的馒头波,通过组合起来,就可以生成或者说得到三相正弦电流波形。这一种实现 PFC 的方法是与传统的 BOOST 型是截然不同的实现,只能说想到这一种方法的人简直是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