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 存储器是有史以来价格波动最剧烈的 IC 产品。下图是 DRAM 波动性强的又一例证, 自 2016 年 7 月 16 日至 2017 年 7 月 17 日,短短一年时间,DRAM 价格已经翻了一番还要多。市场调研机构 IC Insights 表示,2017 年 DRAM 单位存储价格(price per bit)涨幅将超过 40%,为史上最高。
仅仅一年前,DRAM 采购商还在尽可能利用产能过剩状况来向 DRAM 制造商压价,根本不管 DRAM 制造商在这样低价合同上会赔多少钱。现在,DRAM 制造商正在“复仇”,不断涨价以赚取超额利润,为下一次进入买方市场时做准备。现在,存储器制造商也无视由于存储器价格高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电子系统厂商销售减少(由于价格上涨压制需求)或亏损。
存储器带给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这全球三大 DRAM 供应商创纪录的利润。以美光为例,2017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 2017 年 5 月)营收达到 55.7 亿美元,净利润高达 16.5 亿美元,利润率达到 30%。然而,在 2016 财年第四季度(截至 2016 年 8 月),美光亏了 1.7 亿美元。SK 海力士也一样,2017 年第二季度海力士营收 59.4 亿美元,净利润 21.9 亿美元,利润率 37%,2016 年二季度净利润则只有 2.46 亿美元(销售额 33.9 亿美元)。
过去,每当 DRAM 供应吃紧价格上涨时,总会有厂商站出来增加产能,以谋求更多市场份额,从而打破原有供需格局。那时候全球 DRAM 主要供应商还有很多家(6 家、8 家,再早有 10 来家),当供应商在现有工厂框架内扩产时,只需要 6 个月左右的时间,新产能就能就绪。但建造一座全新工厂,则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现在,全球只有三大玩家的 DRAM 市场还会重复过去的故事吗?
最近,美光表示,目前无意增加晶圆产能。但是,美光将通过缩减工艺尺寸提升存储密度的方法来增加存储供应。采用更先进工艺制造出的存储芯片裸片尺寸更小,当工艺稳定后,每片晶圆产出的裸片颗数更多,从而增加了存储供应。
不过,SK 海力士在其 2017 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只靠工艺进步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正计划增加 DRAM 晶圆产能。
全球第一大 DRAM 厂商三星对是否扩产则守口如瓶。
IC Insights 认为,虽然三星和美光短时间内能够容忍 SK 海力士扩大晶圆产能,但为了市场份额,最终还会和 SK 海力士一样增加产能,当供过于求时,DRAM 价格反转开始下跌。
老话说得好,市场上只要还有两家公司,就会发生价格战。何况现在有三家!
全部评论